上海最高龄股民104岁奶奶,她是如何看待炒股的?

2024-05-17 11:18

1. 上海最高龄股民104岁奶奶,她是如何看待炒股的?

不在乎得与失,更多的是从中进行相关的学习。
上海市出现了最高龄的股民奶奶,她的年龄在104岁左右。这样的年纪还有这样的心态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据说这位老奶奶保持着良好的作息,每天起床后吃早餐,然后看股市的行情。不断学习一些知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品质。正是那句话所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在老奶奶身上体现的非常好。
我们知道,炒股是一个很惊心动魄的事情,但是老奶奶面对这些事情却表现的很镇定。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当我们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很大的波动的时候,我们自己应该做的就是镇定下来,合理分析,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奶奶对股票的得失也是看的并不是很重要。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一味的看重结果,会对我们的发挥造成很大的影响,反而随其自然下去,我们往往会有很好的收获。
同时我们也是要学习奶奶有一个很好的心态,炒股这么刺激的事情都能玩的如此淡定,面对人生的坎坷挫折,肯定也是能够坦然应对。心态对我们也是很重要。
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态,让我们做到了不抛弃,不放弃。好的心态让我们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心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
所以面对一些小的挫折的时候,心态很重要。还有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也是要多去发掘一些我们喜欢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欢乐,带给我们好心情和身心愉悦。构建幸福的家庭。所以老奶奶这样的行为也是给我们很多的指引。

上海最高龄股民104岁奶奶,她是如何看待炒股的?

2. 104岁炒股奶奶成上海最高龄股民,你对炒股这件事怎么看?

104岁炒股奶奶成上海最高龄股民,你对炒股这件事怎么看?对于炒股这种事情吧,我觉得还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去炒股,因为炒股千万不能够太过于投入到里面去炒股,不然的话发生了一些事情,那么对于股市的冲击,那么到时候自己可能会成为倾家荡产,所以炒股归炒股千万不能够过分沉迷于炒股之间,不然的话导致自己倾家荡产的话,那么到时候哭也哭,不急的那么,炒股是可以炒,但是万万不可以太过于沉迷于里面,那么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可以稍微用闲暇时间去炒一下,但是万万不可沉迷于此。
炒股像赌博其实吧,炒股很像赌博的,万万不可以沉迷于此,即使是输了也不要过分的投入到里面,不然的话自己倾家荡产导致自己妻离子散都是有可能的事情超乎我们只能够当做游戏当做乐趣去玩一下就好,万万不可以过分投入到里面,不然的话对于我们身心健康都有害处。
小炒股怡情,大炒股伤身。炒股谁都可以去炒,但是万万不可以沉迷于这,就像赌博一样,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甚至有人赌博,赌的倾家荡产,炒股也是一样,我们万万不可以当做赚钱游戏,因为不然的话会让自己倾家荡产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总的来说,对于炒股这件事情吧,我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可以去玩一下,但万万不可以当做赚钱,输了又投,投了又输,最后你会输得一无所有的,所以说炒股可以去炒,但是玩玩就好,千万不要过分的投入到里面去,不然的话导致自己倾家荡产的话,又后悔也来不及了,炒股这种事情只能够玩玩而已。

3. 上海104岁的奶奶成中国最高龄股民,她有哪些炒股经验?

104岁的周宏宝站起来,喝了两碗儿子煮的八宝粥,坐在电视机前的藤椅上。大多数时候,家里的电视都在财经频道播放。周奶奶是上海最老的股东,她被要求每天观察股市。这并不是因为害怕错过市场。用她的话说,这只是为了解闷,炒了老八股是的,她说她不懂技术分析,只买了最熟悉的股票。

她前后从股市赚了10万元。现在周奶奶获得了股票交易的本金。她用从股市赚来的钱买了一台空调,换了一台冰箱,还支付了白内障手术的费用。她不想挣钱,但周奶奶的收入是她的几十倍。周奶奶经营股票填委托单、现场刷卡交易、电脑在线交易、手机交易等交易方式的经验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变化。尽管周奶奶现在已经老了,但她仍然每天在电视上看证券市场。

在下订单时,她需要指导儿子通过场外交易进行操作。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炒股时,你应该买更多的股票,这样可以分散风险。特别是购买不同行业的股票,以便在风险对冲和投资之间形成平衡。在炒股方面,你只能用余钱炒股。不要利用融资和借款来炒股。许多人喜欢通过融资来炒股,这似乎能赚更多的钱。然而,风险太大了。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容易遭受重大损失,甚至负债累累。

只有用闲钱炒股,才能有更好的炒股心态,更容易获得投资收益。目前,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每天学习价值投资和赌博。当然,风险是非常高的,而且大多数都以重大损失告终。事实上,不炒股的人觉得他们的心态非常积极。炒股者一个接一个地担心得失,股票暴跌,情绪不好,对家人的脾气越来越坏。疯狂炒股热催生了许多病例,其中有些人脾气不好,对生理和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上海104岁的奶奶成中国最高龄股民,她有哪些炒股经验?

4. 上海一104岁的奶奶成中国最高龄股民,她有哪些炒股经验?

上海的周阿婆今年有104岁了,她和78岁的儿子住在一起,老人家精神非常好,头脑也很活络,从1994年开始,她的股龄也已经有26年了,是资深的股民,也是中国最高龄的股民。对于周阿婆而言,现在这样的年龄炒股票已经不再是出于赚钱的目的了,更多的是对于周一到周五有满档的时间可以去娱乐和消遣,炒股成为了她养老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可以通过电视财经节目了解到购入股票的相关知识之外,也能够增加趣味性。有网友不禁笑称,每天有过这样精密盘算和操作的脑子是不会得老年痴呆的。

周阿婆的儿子笑称在上海最早开始做股票的时候,也就是只有传统意义上的8只股的时候,周阿婆就已经开始踏入资本市场了。当时没有网络,是邻居帮她一起买的。作为自身的股民,也许不会忘记,从1994年开始,上海就有传统意义上的8只股票,当时大家对于资本市场是非常陌生的,但有学过金融知识的朋友肯定会知道,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迅速赚钱。而很多人能够在当时踏入股市,其实凭的是一种机缘巧合。对于新的投资方式的好奇以及想试水也许也是当时周阿婆的一种心态。作为老百姓而言,其实手中的钱都并不多,当时周阿婆也是拜托邻居用最低标准入市,那个时代的买进卖出还是通过电话来操作的。
心态平和的股民,会在股票上涨的时候都会顺便清仓的持有所有股票,即使赚到手的钱不多,但在当时来说也是很好的一笔收益。

后来周阿婆在证券公司开了户并开始使用智能网络来炒股,虽然阿婆不会上网,但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儿子,每天都会写给儿子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买入的股票和卖出的股票的代码和数量。周阿婆的儿子笑着说,其实她并不像其他专业股民那样,会看每一只股票的基本走势,或者去了解它的相关背景,只是通过比较笼统的概念去把握到底要买进哪只股票,有时候只是单纯按照名字来决定买进股票的数量。有一次儿子看错了纸条上的数字,买错了股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只股票一直在蹭蹭往上涨,这误打误撞,也让阿婆笑逐颜开。

虽然目前的股票形势并不是很好,每天通过快进快出也赚不了多少钱,但阿婆心态非常平和,认为有亏损的时候其实也会有赚的时候,前一段时间收益还不错,利用股票挣的钱为家中置换了空调和冰箱。
这位104岁的老人,非常享受自己日常炒股票的生活,祝老人平安健康。

5. 104岁炒股奶奶成为上海最高龄股民,你觉得炒股风险大吗?

我觉得炒股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这种风险和基金其实是没法比的。通常来说基金的这种风险其实是很低的,就像这个月基金的情况非常不好,但是一般跌的话,跌的范围是7到10个点,这样算是大跌,就比如说之前那个招生中证白酒啊,就是连续经历了好几次的这种估值大跌,每一次都在六七个点左右,让很多基民都受不了。实际上如果去购买这个股票的话,会发现这种跌幅真的不算什么,股票的这种风险要更高。就比如说我之前看的一只股票,在仅仅一天之中,他就跌了14个点。和基金相比,这个跌幅是真的非常大,而且股票都是100股起购的,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一买就是100股,每一股都跌了这么多,那么可以想象拥有100股的时候会跌到多少。
炒股的风险肯定是要比基金大许多的,这是不需要想的。很多人都觉得买基金很简单,确实买基金只需要选择到好的基金经理,然后去购买就行了。但是买股票却不能这样,股票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在股票市场中流传的这样一句话叫做七亏二平一赚,也就是说70%的股民都是亏损的,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才能够保持盈利的状态。这个风险率可见不一般,所以我本身也是不敢去尝试这种股票的风险的,因为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大了,有种能够超出能力范畴的感觉。如果说没买好的话,它甚至可以把我的这种收益全部跌停,这是我无法接受的,我不管是购买基金还是购买股票,本质上都是想赚到更多钱的,如果说风险太大的话,那反而会有驳我的投资理念。
所以炒股风险其实是非常高的,尤其像是股票这种类型,普通人最好是不要去炒股,炒股确实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心态,如果没有长远的目光和一个很好的心态的话,炒股其实就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有点像玩火的感觉。可以去了解,但是最好是不要去碰,我现在就是这样,我现在主力全部放在基金的投资之上,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不好的话,我会去购买一些风险比较低的基金,但是股票市场中貌似没有这样的说法,更多的都是大涨大跌,确实把我吓一跳。

104岁炒股奶奶成为上海最高龄股民,你觉得炒股风险大吗?

6. 104岁的奶奶成为上海炒股最高龄的股民,老人炒股应该支持吗?

104岁的上海周奶奶,几乎天都要在固定的时段打开上海财经频道,慢慢地看着屏幕上滚动的股票,然后再让她的儿子帮忙买出买进。她也许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年纪已经算是上海的最高年纪的股民了。老太太精神非常好,吃东西也很香,语言表达非常有逻辑,每天的股票进出她自己都有一本小本子,详细地记着明细。他的儿子今年也就78岁了,是一位很时髦的上海爷叔,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每天有空就过来陪伴母亲,由于老太太并不会操作手机和电脑,所以买进买出都是由儿子帮忙完成的。

证券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开始还有点怀疑,老太太并不是本人炒股,所以特地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过来看望,当他们亲眼看到老太太坐在电视机前仔细的看股票的时候,终于相信了。
在阳光好的时候,她会坐在电视机旁的藤椅上晒着太阳,慢慢地看着电视机的屏幕,有时候大盘走势不好,一天绿油油的,她就没有了看电视的兴趣。就坐在旁边看看书,看看报纸,晒晒太阳,或者听听广播。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非常有条理,而炒股已让老人的思维变得很清晰,每天的详细记录也让她知道自己买进买出的一个频率,以及到底是亏损了还是盈利的。
当记者打趣地问老太太做股票这么多年下来到底是亏损了还是赚钱了呀,她都很自豪的说当然是赚钱了。

老人炒股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平常心态的,孩子们应该都会蛮支持的,经常动脑子也会降低老人患老年痴呆的概率。
他大家有时还会跟儿子讨论哪只股票值得购入以及抛出的时机,其实他的儿子也有78岁了,但两位在交流的时候都谈笑风生,心态非常好,也可见炒股票对她来说只是一种消遣以及娱乐的方式,而在每天的这样的灵活地操作下,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有了新的想法,每天也会按时的听股评家的说法,这对于老人与外界的接触而言是很好的桥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的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养老似乎也成为了夕阳的红火产业。对于身体还健康,又有家人陪伴的老人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随着独居老人的不断增多,很多普通人更愿意选择在家养老。

7. 104岁的“炒股奶奶”成为上海最高龄股民,她与股票是如何结缘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简单粗暴的告诉大家,他与股票结缘的方式是因为某个人,所以影响了他对股票的兴趣跟理解,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在大马路上突然捡到钱而开心而兴奋,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你的思维,那你才是应该庆祝跟幸运的。其次不要说个人抱负有多大,如果到我78岁了,可以保持这样的精神,我就谢天谢地了,股票精神学习不学习不知道,但是,老人家这种心态我们还是要学习的,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一半的身体进了土壤,更不用说以后的以后了。 
一、新中国的第一股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104岁的老奶奶看到了德国跟法国的点点滴滴,更是从我们新中国的第一股开始了解的, 股票这个词语现代人并不陌生,大概在20世纪初的时候,上海就已经有古老的股票交易跟创造财富的传说,相反我个人听到更多的是那些炒股失败跳楼跳河的传说,股票让很多人家破人亡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多年五角钱的哲学 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奶奶来说,不管他的股票技术如何,股票的各种故事应该并不少见,但她好像并不认为这些问题是股票的问题,相反都是这些做股票的人,实际上,他多年来对股票的理解跟概念就是不要贪心,奶奶在1990年的时候,就已经正式接触股票,那个时候的股票并没有现在怎么先进,奶奶第一次购买的股票是豫园股份,购买后股价突然翻倍,她选择低买高卖,迅速出手卖光了。
三、多年的自制力跟习惯多年习惯,通常只关注她所熟悉的几只股票,而且当股票价格上涨约50个点位的时候,很快就会将其出售,在卖出以后,再次等待股价下跌后再购买,经过30年的坚持,周奶奶的收入已超过30倍。 

104岁的“炒股奶奶”成为上海最高龄股民,她与股票是如何结缘的?

8. 上海有一名104岁的炒股奶奶,炒股也能炒一辈子吗?

只要能够保持理智,炒股的时候不冲动,那么炒股是可以炒一辈子的。

一、这位高龄奶奶是谁?故事里这位已经104岁高龄的奶奶名叫周鸿宝,周奶奶目前为止是上海年龄最高的股民,每天都非常热衷于了解股市行情。
二、周奶奶为什么会选择炒股?周奶奶年轻的时候对炒股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她的邻居阿伟爷爷对炒股却非常的有兴趣。阿伟爷爷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1986年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在静安证券业务部挂牌买卖,阿伟爷爷当即就决定要买一只股票试试。但是思考了很久,他都没能从老八股当中做出抉择,于是他选择让周奶奶当他的参谋,跟周奶奶一起决定究竟买哪只股票。

周奶奶对股票并没有什么研究,在了解阿伟爷爷的意图之后,她告诉阿伟爷爷“我也不懂呀,这只豫园好的。我瞎说说的,上海啥宁伐晓得豫园啦?”阿伟爷爷虽然也知道周奶奶并不了解股票的行情,但是还是选择了相信周奶奶,买了豫园股票。
当时豫园股票的价位是11块钱一股,1000股起买,阿伟爷爷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去买了股票,但是豫园股票却很长时间价位都没有变动。后来虽然涨了起来,但是涨幅的额度却一直不大,阿伟爷爷非常有耐心,一直捂着没有卖出去。并且还劝周奶奶一起炒股,周奶奶在阿伟爷爷的劝说之下也选择了购买豫园股票。

在豫园股票一路涨到三十多元的时候,周奶奶选择了就此收手,卖掉了现有的股票,小赚了一笔。阿伟爷爷算得上是周奶奶在炒股路上的领路人。现在周奶奶虽然已经一百多岁高龄了,但是每天还是会研究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