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管理体制的管理改革

2024-04-30 21:30

1. 会计管理体制的管理改革

 让企业会计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变成国家派驻企业的专业人员,由国家通过职能部门来实行统一委派、考核、调遣、奖励、任免和管理。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受国家委托,在企业中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在企业中代表国家利益。全国各地都在推行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它对于强化会计监督、制止“三乱”、遏止腐败、保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会计委派制也存在一些问题:1、它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相悖。这种体制实质属于高度集中的体制结构,它不仅会导致会计其他职能萎缩,而且使企业会计的管理重新走上“政企不分”的老路。2、不符合政府机构精简的原则,各级政府的会计专设机构派出会计人员的再监督成本加大,违背成本效益原则。3、对派出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缺乏有效的考核措施,同时也会引起会计人员管理上的混乱。 一政府将所有财政资金集中在国库,预算单位的一切财政性支出都只有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由财政部门从国库单一账户拨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最终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及用款单位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这一制度建立以后,能够消除多重账户设置、资金拨付环节过多的弊端,减少资金沉淀,增加财政资金活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一制度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有效改革措施,对于财务上的“乱收乱支”等问题来说是一项很有效的举措。

会计管理体制的管理改革

2. 什么是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利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包括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两个层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其中又以分配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权为主要内容。它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上层建筑",对其"经济基础"企业集团的理财活动起着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

来自百科。

3. 十八大后如何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用体制来推动,用体制来促进,用体制来保障。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第一,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政府负责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治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第二,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就是要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覆盖城乡就是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可持续就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务的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第三,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政社分开就是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办好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责明确就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强化行业自律,发挥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作用。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
  第四,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加强源头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产生。在加强动态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在加强应急处置方面,要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总之,必须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预防和减少突出问题的产生,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来源: 新华网

十八大后如何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4. 财务管理职能的必要转变

 技术发展对财务职能影响十分深刻,不仅表现在运行方法的变革上,还表现在对传统组织结构的改变上。这种变革导致如下结果:记账过程和数据收集过程本身都实现了自动化;因特网的使用,例如电子商务,给财务职能的扩张带来了新机遇。很多组织在建立和维护连接全公司的系统上不惜投入巨资,一些组织开始运用ERP系统,另一些组织则设法使以往的系统与中间件系统建立联系。一旦将原有系统连接起来,投资即转向支持网络的系统,以便与组织的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将经营的信息及时送达供应商和客户,并将有关原料订购或产品供应信息在公司内部迅速传递.典型的情景是:客户所下的订单通过作业流程技术自动传递并送达供应商,以便向供应商相应提供所需投入的要素,而结账通过电子转账系统实现。财务人员会发现,他们仅仅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才能有用武之地。 ⒈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必须具有充分的支付能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合理的资金结构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部门通过筹资、投资、资产管理等理财职能的发挥,可以使企业各项资金有一个合理的分布,使资金周转能顺畅进行,从而达到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目标,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资金保障。⒉扩大理财收益。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理财职能作用,要以达到扩大理财收益为目标。理财收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通过财务状况的改善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捕捉每一个获利机会去获取收益,这是理财的直接性、基础性的T作;二是直接通过理财活动本身技能的发挥创造理财效益。即通过筹资、投资、资产管理等直接理财行为的改进来扩大理财收益。如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收益的规划,从财务角度研究存量资产转变为流量资产运动的规模和速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用同样多的资金创造出更多的收益;利用财务管理技术充分发挥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用财务措施来降低资金成本,扩大企业效益。通过理财活动本身技能的提高来扩大理财收益是财务管理更高的目标。 ⒈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全面实施财务预算控制,建立财务分口分级责任制,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回收各环节互相衔接的调节机制;建立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评价指标,增强单位内部审计监督;通过组织调节、公关调节、利益调节等手段,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理顺各方面的财务关系。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首先要求企业上下转变观念,尤其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素质修养,提高政策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并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树立各种现代管理观念,增强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的综合能力。⒊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关于工商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可考虑围绕以下“五个中心”分别制定实施细则。⑴企业管理制度以建立指标考核为中心。具体包括资本保值增值指标、净利润指标等。⑵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包括财务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并使全面预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 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同时,发挥好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强调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绝不是要忽视和否定企业的其他管理职能工作的作用。企业为实现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项。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乃至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职能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离开了其他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套,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财务管理的价值指导,其他管理工作则可能是盲目的。有人片面地认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就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其实,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永远不能靠一个部门去解决问题。企业的决策和计划需要来自各个环节的协调,而决策和计划需要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职能部门来执行和控制。总之,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必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进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人、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创造更大财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5. 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

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统一收支管理体制逐步转向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有过各种变化,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不同,分级管理的形式也不同。在大部分时期内,是同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相适应的。1978年后,为了加速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进行,以后者为重点。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方面,扩大了地方的财权,加强了地方理财的责任心,体现了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关系方面,改变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的状况,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先后试行了企业基金办法、各种形式的利润留成办法和盈亏包干办法。其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企业上缴利润的制度逐步改为向企业征收所得税,企业纳税后的利润归企业自行支配使用(见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通过征收所得税,用法律形式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既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进一步发挥了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从而有利于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落实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方面,把财政无偿拨款供应基本建设资金改为通过建设银行有息贷款,定期偿还,并推行投资包干制,明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责任,进一步调动其完成国家计划投资的积极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也开始推行包干使用、节余分成的办法,促使其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前提下努力节省经费开支。

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

6. 财务管理体制的介绍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利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包括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两个层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其中又以分配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权为主要内容。它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上层建筑,对其经济基础企业集团的理财活动起着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

7. 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

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是构建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如何合理选择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新《通则》第八条要求:“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

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

8. 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筹资,投资,运营,成本,收入与分配管理,其中涉及预算与计划、决策与控制、财务分析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