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2024-05-05 21:37

1.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算是吧。 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写的是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弥留之际建议女儿“要是你吃不准自己要得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的地嫁出去要好得多”。母亲的建议,女儿自然能解读出那是母亲“以往痛苦的经验”:她曾追求过“浅薄而无聊的东西”,她糊里糊涂地嫁给了“一个非常漂亮、公子哥似的人物”,没有爱情;然后,又离婚了,带着一个小女儿独居,没有再结婚。对离婚的毅然选择是现代知识女性对婚姻的实质相当重视的重要标志,也是她们对自我解放的新的理性认识和显形表现。 
    然而,在现实生存中,女主人公并没有完全脱离羁绊去自由地追求理想的爱情。女作家钟雨离婚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并在机关里工作。后来,一个早在30年代就做过地下工作的老干部他闯入了她的感情世界。他有一位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妻子,妻子的父亲(一位工人)当年为掩护他而被捕牺牲。“出于道义,责任,阶级情谊和死者的感念”,他“毫不犹豫地娶了那位姑娘”。几十年来,他们和睦相处,生活融洽。在此之前他是个“不相信爱情的人”,还庆幸过幸好“没有爱情”,从而没有了很多“因为爱情而生出无限的烦恼”。她和他偶然相遇,从彼此对望的眼神里流露出爱的信息。他们内心爱慕,但他们又有意识互相躲避,甚至连“一次手都没握过”。可是,“她的精神明明日日夜夜都和他在一起,就像一对恩爱夫妻”。十年浩劫中,他悲惨死去,她依然怀着刻骨铭心的爱情,直到生命终了之际,还希翼着“能与他在天国相会”的幻想。作者以轻柔的笔触、浓烈的感情探索着女主人公钟雨的隐秘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代知识女性渴望爱的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2. 张洁女士《爱,是不能忘记的》

不知道你怎么理解“爱情”的,“爱情”这两个字在你生命占比是多少。17、18岁的时候,不知道是荷尔蒙爆棚,还是电视剧看太多了,当时的自己会天真的以为“爱情”是人生的一切,会不顾一切的想,“爱情”,它是纯结的、美好的、欢乐的,人如果不是为了纯粹的“爱情”而结婚,那还不如孤独终老。
  
 所以现在的我已经度过了青春期,我也好几年不看电视剧了。以现在的心态,回头看一看17、18岁的自己,我反而觉得,人生一世,如果只是为了男欢女爱而活着,那也太无趣了吧!世上明明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比如热切的生活、交上一个知心朋友、与父母友好生活、研究一两个理论、看几本书,人的一生明明可以有很多选择,为什么又要把自己困在一个“情”字上呢?
  
 我们来聊一聊张洁女士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吧,这篇小说写成的时间是1979年,说实话,我看的有点累,这篇小说并不是我的菜,可能是我不认可文章宣扬的“为了得到单纯的男女之情,可以孤独一生,可以忍受人生中一切的痛苦与磨难吧。”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思索。
  
 “我为什么而结婚。”
  
 这种问题吧。
  
 文章中的“我”,同样有这样一的疑问,我长得并不是太漂亮,我己经30岁了,那个追求我的男人,有些木讷,他不浪漫、说话只会只言片语。可这个追求者却是大众口中的“老实人”、“好男人”、“会过日子”,而文中的我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我一心只想得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一个懂得浪漫,一个理解我心灵的男人。
  
 而不是那个像驴子一样“老实人”,所以我单着身,我看着躺在床上母亲,那一个一生都喜欢契可夫的女人,那个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母亲。在我没看‘爱,是不能忘记的”这本日记之前,我也一直认为母亲是个孤独、有怪癖、多愁善感的老太太。
  
 但是这本日记本告诉我,母亲并不是一个怪人,她曾经深切的爱过,直到她死的那一刻,她也是沉浸在爱里的。我的母亲在年轻时爱过一个人,母亲和这个男人深爱着,他们像一对天生的恋人一样,爱着对方。
  
 可是母亲深爱的这个男人并没有娶她,这个男人因为赎罪,他娶了一个他不爱的女人,于是我母亲也找了一个男人,他们相互有了家庭,但只有他们才知道,他们一直深爱着对方,尽管他们都有了家庭,可他们始终没有说。
  
 “我爱你。”
  
 他们带着小秘密入了土,他们至始至终也不敢打搅对方的生活、家庭、事业。
  
 好了,以上就是《爱,是不能忘记的》故事大概。

3.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以第一人称在《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开头叙述三十岁的自己就要结婚了,但是“我”想知道,难道就没有一种比此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吗? 
  
  
 由此,“我”想到了母亲。
  
 母亲钟雨是一个有名的爱情小说家,她没有丈夫,却有着“我”和一个自己的家,母亲是不关心婚姻的结果的,却是关心它的实质的。母亲忧郁而枯萎,她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了,最后导致分手。母亲有很多心事,却从来不曾告诉我……张洁将母亲的感情波澜与心理变化写得透彻,并且通过母亲的一些行为、神态、语言来体现了她自己想要赞颂的热爱生活、有事业心、坚持人的尊严、互相尊重与理解的高尚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境界。在母亲去世后,按照母亲的要求,“我”为母亲烧掉了那套她钟爱的契诃夫的小说集,为她陪葬,却没有烧掉母亲的手记--《爱,是不能忘记的》,而这本集子最后成了“我”研究母亲爱情观的依据,这里面深刻描写了母亲的形象--一个感情趋势、细腻、深沉、心被强烈而无望的爱所煎熬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小说的中心是一颗被不能忘记的爱煎熬着的女性心灵的搏动,在爱的追求与不可摆脱的现存道德规范的二者矛盾中痛苦呻吟。作者透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婚姻与爱的观念,对理想的爱情的追求。
  
 这篇小说是“积郁在心的渴求”,“渴求摆脱镌刻着私有制度烙印的一切习惯、情感、规范和传统,渴求摆脱那散发着市侩气息的、庸俗的婚姻关系……”。
  
 爱情故事,它所写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一种难以弥补的缺陷,作者企图探讨和提出的,不是一般的什么恋爱观的问题,而是社会学的问题。
  
 小说揭示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否则,迟早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小说提出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这样一个长久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社会问题,由于婚姻与爱情的离异,使得世上多少人处于爱其所不爱、不得其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的痛苦之中。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4.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有感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自萌生情愫开始,我便这样认定。爱情就像是一个多面手,给你伤,给你痛,给你无尽的遗憾。然而,爱情更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快乐,带来美妙的回味。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早已淡忘的悸动浮然于心头,初恋的青涩,初恋的幸福雀跃着蹦跳而出。张洁用她简单的文字勾勒了唯美的爱情,初恋的钟雨醒目的站在我们眼前。
     钟雨的婚姻是早夭的,没有爱情的支撑,她无力将这段错误持续下去。她后悔自己的虚荣,与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男子结合;后悔自己的鲁莽与急躁,不能等待那个能唤醒自己灵魂的人出现。错了便是错了,她无法将这段空白的婚姻抹去。然而,钟雨是个很有趣味的人,她享受生活,憧憬爱情,于是便很睿智地选择放手,早早结束了那段不幸的婚姻,释放了两个备受煎熬的灵魂。钟雨明白,婚姻勉强不得,如果硬将两个不相爱的人捆绑在一起,最亏欠的是自己。不要让灵魂受累,那么就找相爱的人生活。钟雨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的”;“要是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还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好得多”,这是一个走岔了路的女人对自己的深刻反省,也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发自肺腑的忠告。
     钟雨继续着自己的单身生活,这让很多人费解,也被说尽了闲话。然而,没有人知道钟雨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那本笔记本,这个谜团将随着钟雨的离开埋没于尘世。幸好,姗姗并没有将那本笔记本烧掉,这才有机会让她,让我们体味到钟雨那刻骨铭心的爱恋。
     这是钟雨的初恋,也是她一辈子所坚守的唯一爱恋。
     就像是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偷偷地爱着一个男孩却不敢让他知道,钟雨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只为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仅只是后脑勺而已,仅只是眨眼即逝的一瞬间,但对于钟雨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她就是这么毫无奢求地爱着。早早地等待在他必经的路旁,焦急着、紧张着、兴奋着,她的心儿好像要掉出来。她完全沉浸在即将看到他的幸福当中,等到他经过时便显得那么的猝不及防。她的目光尾随着车子的离去,脸蛋上长久地呈现出因兴奋紧张而突显的红色。我想,沉醉在爱情的钟雨便是这样痴痴等待。
     多么希望终于可以等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等到车上那人能停下来温柔地对她说:“钟雨,我们回家吧。” 然而,不管我多么殷勤地期望,钟雨的等待也只能是等待,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注定了遥望。 
     他有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然而,他却怎么也抛不下。有一条生命横亘在那里,他履行着30年前自己对自己做下的承诺;有另一个人的快乐,一个家庭的幸福笔直地竖在那里,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不能为钟雨抛妻弃子,不能用自己的爱情替换他人的幸福。
     有些爱情注定得不到婚姻,不是不再爱了,只为爱的太深不忍对方为自己牺牲,只为相遇的不是时候。
     一套契诃夫,一本日记本,钟雨在自己的世界里隐忍地爱着。“火车离北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简直承受不了冲击得使我头晕眼花的心跳,我是怎样急切地站在月台上张望,好像有什么人在等着我似的。”作为一名女人,一个等待的拥抱可以让她疲劳的.身心一下子明朗起来、安静起来,让她有依靠的安全感。钟雨不断地期待却又不断地失望。 月台的热闹那是她们的戏码,她所拥抱的只有寂寞与凄凉。然而,她沉醉在自己的憧憬中乐此不疲,一个人唱着那没有观众的独角戏。 
     没有牵手的爱情,钟雨仍然执着地坚守着。她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享受这份纯洁的感情。他是她的亲人,是她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我恨不能为你承担那非人间的折磨,而应该让你活下去!”如果不是爱到极致,不是刻入骨髓的爱,谁会舍得用自己的生命做出如此轰烈的宣言?眼睁睁地看着所爱的人受尽磨难含恨离去,只能远远地站在阴暗的角落为他送行,钟雨的心碎成点沫,一点点飘飞。
     一次次走着曾经走过的路,一步步寻找着他留下的痕迹,钟雨延续着自己的爱情至死不渝。
     看着钟雨的爱情,心为她紧紧纠结。
     如果没有爱情,婚姻宁愿不要;即使得不到婚姻,爱情仍然会执着坚守。这便是钟雨,一个享受爱情的女人。
     单纯地爱着,默默地恋着,这样的爱情让我肃然起敬。喜欢钟雨,喜欢她纯洁的爱情。

5.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有感_1500字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自萌生情愫开始,我便这样认定。爱情就像是一个多面手,给你伤,给你痛,给你无尽的遗憾。然而,爱情更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快乐,带来美妙的回味。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早已淡忘的悸动浮然于心头,初恋的青涩,初恋的幸福雀跃着蹦跳而出。张洁用她简单的文字勾勒了唯美的爱情,初恋的钟雨醒目的站在我们眼前。
    钟雨的婚姻是早夭的,没有爱情的支撑,她无力将这段错误持续下去。她后悔自己的虚荣,与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男子结合;后悔自己的鲁莽与急躁,不能等待那个能唤醒自己灵魂的人出现。错了便是错了,她无法将这段空白的婚姻抹去。然而,钟雨是个很有趣味的人,她享受生活,憧憬爱情,于是便很睿智地选择放手,早早了解那段不幸的婚姻,释放了两个备受煎熬的灵魂。钟雨明白,婚姻勉强不得,如果硬将两个不相爱的人捆绑在一起,最亏欠的是自己。不要让灵魂受累,那么就找相爱的人生活。钟雨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的”;“要是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还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好得多”,这是一个走岔了路的女人对自己的深刻反省,也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发自肺腑的忠告。
    钟雨继续着自己的单身生活,这让很多人费解,也被说尽了闲话。然而,没有人知道钟雨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那本笔记本,这个谜团将随着钟雨的离开埋没于尘世。幸好,姗姗并没有将那本笔记本烧掉,这才有机会让她,让我们体味到钟雨那刻骨铭心的爱恋。
    这是钟雨的初恋,也是她一辈子所坚守的唯一爱恋。
   
    就像是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偷偷地爱着一个男孩却不敢让他知道,钟雨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只为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仅只是后脑勺而已,仅只是眨眼即逝的一瞬间,但对于钟雨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她就是这么毫无奢求地爱着。早早地等待在他必经的路旁,焦急着、紧张着、兴奋着,她的心儿好像要掉出来。她完全沉浸在即将看到他的幸福当中,等到他经过时便显得那么的猝不及防。她的目光尾随着车子的离去,脸蛋上长久地呈现出因兴奋紧张而突显的红色。我想,沉醉在爱情的钟雨便是这样痴痴等待。
    多么希望终于可以等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等到车上那人能停下来温柔地对她说:“钟雨,我们回家吧。”然而,不管我多么殷勤地期望,钟雨的等待也只能是等待,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注定了遥望。
    他有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然而,他却怎么也抛不下。有一条生命横亘在那里,他履行着30年前自己对自己做下的承诺;有另一个人的快乐,一个家庭的幸福笔直地竖在那里,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不能为钟雨抛妻弃子,不能用自己的爱情替换他人的幸福。
    有些爱情注定得不到婚姻,不是不再爱了,只为爱的太深不忍对方为自己牺牲,只为相遇的不是时候。
    一套契诃夫,一本日记本,钟雨在自己的世界里隐忍地爱着。“火车离北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简直承受不了冲击得使我头晕眼花的心跳,我是怎样急切地站在月台上张望,好像有什么人在等着我似的。”作为一名女人,一个等待的拥抱可以让她疲劳的身心一下子明朗起来、安静起来,让她有依靠的安全感。钟雨不断地期待却又不断地失望。月台的热闹那是她们的戏码,她所拥抱的只有寂寞与凄凉。然而,她沉醉在自己的憧憬中乐此不疲,一个人唱着那没有观众的独角戏。
    没有牵手的爱情,钟雨仍然执着地坚守着。她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享受这份纯洁的感情。他是她的亲人,是她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我恨不能为你承担那非人间的折磨,而应该让你活下去!”如果不是爱到极致,不是刻入骨髓的爱,谁会舍得用自己的生命做出如此轰烈的宣言?眼睁睁地看着所爱的人受尽磨难含恨离去,只能远远地站在阴暗的角落为他送行,钟雨的心碎成点沫,一点点飘飞。
    一次次走着曾经走过的路,一步步寻找着他留下的痕迹,钟雨延续着自己的爱情至死不渝。
    看着钟雨的爱情,心为她紧紧纠结。
    如果没有爱情,婚姻宁愿不要;即使得不到婚姻,爱情仍然会执着坚守。这便是钟雨,一个享受爱情的女人。
    单纯地爱着,默默地恋着,这样的爱情让我肃然起敬。喜欢钟雨,喜欢她纯洁的爱情。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有感_1500字

6.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哲学意蕴分析

《爱,是不能忘记的》图册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代表作之一。文中,张洁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母亲钟雨的经历与心情,用一种事实来说明二十世纪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用母亲的这两种观的理想,来叙述这种爱情观和婚姻观是否先进、现代,亦或是落后、陈腐。张洁最终目的却是以批判将爱情和婚姻分离,把婚姻当作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买卖的庸俗观念,提倡以真正的爱情为内容的结合。
小说描写了一位女作家和一名老干部之间“凄凉而悲惨”、但又“镂骨铭心”的爱情“大悲剧”。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老干部有一个共患难几十年的妻子——一个工人的女儿。他们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已经“互为左膀右臂”。

7. 张洁:不能忘记的爱,始终在路上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洁于2022年1月21日因病去世。
  
 这一消息,一下子把我带回到疯狂阅读文学杂志的1980年代。王蒙、宗璞、茹志鹃、徐怀中、刘心武、谌容、孔捷生……这些当年非常活跃的作家,随着张洁的离去而从我的记忆深处凸显出来。奇怪的是,我努力回忆他们作品中的细节,基本都已模糊, 唯独被张洁写入她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的一个场景,历历在目。 
  
 生怕被记忆误导,我从书柜里找出《沉重的翅膀》浏览起来,所幸,岁月没能扰乱我。
  
 致力于改革的副部级干部郑子云有一个虚荣、蛮横的妻子夏竹筠。他们的小女儿郑圆圆因不忍心离开总是被夏竹筠刁难和欺负的爸爸,才勉强与夏竹筠住在同一屋檐下。优雅的同为大学法语教授的父母死于“文革”,这一巨大打击导致会做一手西餐、精通法语的莫征自沉到社会底层消极度日。将莫征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的叶知秋虽百般鼓励,都不能让莫征振作起来。但是,遇到郑圆圆后这一切都改变了,而钦慕才华的郑圆圆,在夏竹筠替她物色的权贵子弟和用法语给她讲雨果的《悲惨世界》的莫征之间,选择了莫征,夏竹筠因此大发雷霆。一场激烈的争吵以后,郑圆圆决定离家出走,离开之前,郑圆圆脱下了夏竹筠买给她的蓝色鸭绒登山服,套上了明显偏小的旧棉袄……
  
  套上小棉袄后郑圆圆接过爸爸递给她的军大衣甩门而去,这个瞬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有褪色。 此时此刻我问自己,1980年代读的那么多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中,何以《沉重的翅膀》中的这个场景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答案是,它延续了张洁之前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宣扬的爱情观,亦即用文学形象来叩问她在《沉重的翅膀》中引用过的 契诃夫的那句话:“爱,或者,它是一种正在退化的东西,一种本来是伟大的东西的残余;或者,它是一种将要成为伟大的东西的因子;可是现在,它却使人不满意,它所给的,比人所希望的少得多”。 
                                          
 想必,契诃夫是张洁非常热爱的作家吧?除了在小说中引用了契诃夫的话语外,这个名字还多次出现在《沉重的翅膀》中。而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成了珊珊妈妈钟雨的爱情信物。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一篇情节并不复杂的短篇小说: “我”也就是珊珊年届三十却还打不定主意要不要嫁给乔林,倒不是因为乔林不够优秀,珊珊觉得作为意中人乔林很难与自己的灵魂产生共鸣,她又牢牢记得妈妈生前多次对自己强调过的肺腑之言:“珊珊,要是你自己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生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嫁出去的要好得多。” 
  
 母亲去世后,遵从母亲的遗愿珊珊将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烧给了妈妈,却留下了题写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笔记本,珊珊因此也窥到了妈妈的爱情密码:那位与珊珊有过一面之缘的“白发生得堂皇而又气派”的“上了年纪的男人”,送了妈妈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有时,她写东西写累了,便会端着一杯浓茶,坐在书橱对面,瞧着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出神。要是这个时候我突然走进了她的房间,她便会显得慌乱不安,不是把茶水泼了自己一身,便是像初恋的女孩子、头一次与情人约会便让人撞见似地羞红了脸”。妈妈与送她契诃夫小说选集的男人的关系,不言而喻,只是,相遇太晚注定了他们只能遥相呼应,最近的距离也就是妈妈带着珊珊在路边守候着,等待他的车经过时他下车,握一握珊珊的手,当面评价评价妈妈刚刚发表的作品,“它(爱情)所给的,比人所希望的少得多”,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屡次提到契诃夫、引用契诃夫的名言,张洁要感慨的就是想爱不能、又不能忘记的爱情吧。
  
 时过境迁。 今天,第一次读《沉重的翅膀》的读者,或许会问作家一个问题:既然婚姻已经死亡,郑子云为什么不与夏竹筠离婚?今天,第一次读《爱,是不能忘记的》的读者,或许会问作者一个问题:钟雨为什么不选择勇敢地追求心中所爱?张洁所写,就是刚刚从爱的荒漠里走出来的人们真实的婚姻生活以及对爱情的期许,只不过,张洁将1980年代中国人的婚姻生活特别是爱情生活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时,添加了有着明显张洁印记的理想主义色彩,正因为此,张洁的小说才能长久地留驻在读者的记忆深处。 
                                          
 张洁去世以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张越写了一篇长文,悼念她的好友。张越写道: “她常对我说,她不喜欢《爱,是不能忘记的》,尽管那么多人喜欢,那不过是自娱娱人之作,她叫我不要迷恋那个调调儿,如果不能碰到一个真的对你好的男性,情愿不要结婚,因为婚姻可能会成为一场巨大的伤害” ,可见, 曾经用小说高调颂扬过爱情的张洁,已经从彼时不那么信服契诃夫关于爱情的论断,改变为比契诃夫更激进地质疑起爱情的不可或缺性。 
  
 的确,进入到1990年代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身处追寻爱情黄金时期的年轻人的择偶标准,相比被张洁写到作品里的莫征、郑圆圆和珊珊们,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精神上能否产生共鸣,已不再是择偶的第一标准,而让位给了社会地位,以及与社会地位相关的因素,比如智商、财富、社会关系等,和能确保对方社会地位长久性的年轻、健康、力量等。
  
 尽管如此,作家们仍然在寻找基于精神层面的纯真爱情并将之记录到文学作品里。 2021年10月,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一本最新的长篇小说《唯一的故事》。 小说中,有着共同追求的保罗和苏珊克服年龄差异,力排众议地相爱并生活在了一起。然而,保罗和苏珊跨越了诸多障碍的爱情,最终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随着社会地位、把控日常生活的能力特别是健康的差异越来越大,保罗与苏珊的爱情分崩离析。
  
 既然是虚构,朱利安·巴恩斯完全可以在《唯一的故事》中粉饰保罗和苏珊的爱情。但是,优秀的作家深知虚构与生活的关系,所以,纵然认定爱情是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朱利安·巴恩斯还是选择了向生活看齐。不过, 朱利安·巴恩斯的《唯一的故事》,也让我们读到了文学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寻找纯真的爱情故事,惟其如此,《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沉重的翅膀》等张洁的早期创作,才显得格外宝贵, 除了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我们憧憬过的爱情外,也让我们相信, 不能忘记的爱,始终在路上。

张洁:不能忘记的爱,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