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头上带的帘子有什么用

2024-05-18 03:31

1. 古代皇帝头上带的帘子有什么用

皇帝头上的帽子的帘子叫做旒,那些珠子都是玉质。形制不同的朝代有所变化,不同的场合也有变化。从12串到5串不等,通常是五串,每串上面有九个珠子,象征“九五之尊”。冕旒象征着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君主的无上权力和顺天应人的政治理念。最初意思是让你记住不该看的不看,不要被眼睛蒙蔽。

  皇帝的皇冠叫做“冕旒”。“冕”就是帽子和上面的平板,象征着头顶着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权威。前面和后面的珠穗叫做“旒”。冕旒象征着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君主的无上权力和顺天应人的政治理念

古代皇帝头上带的帘子有什么用

2. 古代皇帝头上的帽子前都有珠帘,这个“珠帘”有什么作用?


3. 古代皇上头上带的东西是什么

那种帽子叫冕冠,前后各有12旒。汉朝的时候最兴这种冠。曹操是东汉末年,时代应该是不错的。
冕板以木为体,上涂玄色象征天,下涂纁色以象征地。冕板前圆后方,也是天地的象征。前后各悬12旒,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用五彩丝绳为藻,以藻穿玉,以玉饰藻,故称“玉藻”,象征着五行生克及岁月运转。后来玉藻也有用白珠来做的。帽卷以木作中干,即胎架,后来改用竹丝、玉草(夏)或皮革(冬)作成筒状胎架,外裱黑纱,里衬红绢,左右两侧各开一个孔纽,用来穿插玉笄,使冕冠能与发髻相插结。帽卷底部有帽圈,叫作武 。

古代皇上头上带的东西是什么

4. 古代皇帝帽子上为什么要戴珠帘?


5. 古代皇帝的帽子前面为什么有连珠帘?


古代皇帝的帽子前面为什么有连珠帘?

6. 为什么古代皇帝皇冠要带珠帘?

 很多人好奇为啥皇帝戴的冠要有珠帘,不会遮住视线吗? 
皇帝头上戴的叫冠,冠上面要加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9串。
  《汉书.东方朔列传》,东方朔先生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_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什么意思呢?他讲,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这是理论思想基础。所以,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
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注意“蔽明”和“充耳”这两个词,很形象,屏蔽眼睛,塞住耳朵。
  为什么要特意遮住一些帝王的眼睛,堵塞他的耳朵呢?东方大人说,做帝王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大德之人,忽视和赦免人的小过失,千万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完美无瑕。
  这么说,旒的设置,根本上是为了防止帝王的求全责备了?其实不是。挂在天子眼前的这个珠帘,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即使是天命神授的皇帝,凡事也不可过分较真,该睁只眼闭只眼时也要睁只眼闭只眼,难得糊涂嘛。
    那为什么要有珠帘呢?那是为了让皇帝兼听公正,做皇帝要有皇帝的样子,所以必须时时正身。那些珠帘就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体。同时,前后珍珠帘也是为了让皇帝眼明,对待臣子要宽容,谁能没有过失呢?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块玉,是为了正音,不听奸臣的话语,所以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成语。
  因为皇帝不想让底下的大臣看清他的表情,其实就是故作高深莫测,皇帝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大臣看出他的喜恶,再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的时候你的表情控制了眼神确控制不住。所以要带珠链。我觉得也很有道理。

7. 古代皇帝帽子上的珠帘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种礼节,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代表的是一种地位。
  皇帝头上戴的叫冠,冠上面要加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10串。
  有珠帘呢的原因是让皇帝兼听公正,做皇帝要有皇帝的样子,所以必须时时正身。那些珠帘就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体。同时,前后珍珠帘也是为了让皇帝眼明,对待臣子要宽容。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块玉,是为了正音,不听奸臣的话语,所以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成语。

古代皇帝帽子上的珠帘是什么意思

8. 古代皇帝头上戴的东西叫什么?

  这个叫冕旒。
  冕旒,古代汉族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