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谁编写的?

2024-04-30 05:48

1. 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谁编写的?

《九章算术》出自众人之手,西汉早期著名数学家张苍、耿寿昌等人都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大致在东汉和帝时定型。全书分9章,搜集246个数学例题,系统地总结了从先秦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其内容为:
1、方田,关于田亩面积计算的38个问题;
2、粟米,关于粮食计算的比例的46个问题;
3、衰分,按等级分配物资和摊派税收的比例分配计算20个问题;
4、少广,关于开平方、开立方的24个问题;
5、商功,关于工程体积计算的28个问题;
6、均输,关于复杂比例计算的28个问题;
7、盈不足,关于双设法的20个问题;
8、方程,关于联立方程解法的18个问题;
9、勾股,关于测量方法的24个问题。

《九章算术》的历史价值
其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比例算法、解决各种面积和体积问题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各种问题、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和联立一次方程解法以及负数概念等等,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均有重要贡献。
本书有刘徽、李淳风等人注本,隋唐时曾传入朝鲜和日本,被认定为教科书,另外还有英、日、俄等多种外文译本。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 《算经十书》收录了本书。

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谁编写的?

2. 关于《九章算术》是不是最早的数学书

不是。最早的数学书是《算数书》 1983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了一批西汉初年,即吕后至文帝初年的竹简,共千余支。经初步整理,其中有律令、《脉书》、《引书》、历谱、日书等多种古代珍贵的文献,还有一部数学著作,据写在一支竹简背面的字迹辨认,这部竹简算书的书名叫《算数书》。
  全书约有200多支竹简,其中完整的有185支,10余根已残破。经研究,它和《九章算术》有许多相同之处,体例也是“问题集”形式,大多数题都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而且有些概念、术语也与《九章算术》的一样。全书总共约七千多字,有60多个小标题,如“方田”、“少广”、“金价”、“合分”、“约分”、“经分”、“分乘”、“相乘”、“增减分”、“贾盐”、“息钱”、“程未”等等,但未分章或卷。
《算数书》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古的一部算书,大约比现有传本的《九章算术》还要早近二百年,而且《九章算术》是传世抄本或刊书,《算数书》则是出土的竹筒算书,属于更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3.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上有什么意义?

我国古代数学发轫于原始公社末期,当时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春秋战国时期,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西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了一个别人遗失的契据,拿回家收藏了起来。他私下里数了数那契据上的齿,然后高兴地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契据上的齿就是木刻上的缺口或刻痕,表示契据所代表的实物的价值。
当人类没有发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时,常用在木片、竹片或骨片上刻痕的方法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统称为“刻木记事”。
我国少数民族曾经使用刻木记事的,有独龙族、傈僳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瑶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珞巴族等民族。
如佤族用木刻计算日子和账目;苗族用木刻记录歌词;景颇族用木刻记录下村寨之间的纠纷;哈尼族用木刻作为借贷、离婚、典当土地的契约;独龙族用递送木刻传达通知等。凡是通知性木刻,其上还常附上鸡毛、火炭、辣子等表意物件,用以强调事情的紧迫性。
其实,早在《列子•说符》记载的故事之前,我们的先民在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中,逐渐认识了数与形的概念。
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大多为圆形或其他规则形状,陶器上有各种几何图案,通常还有3个着地点,都是几何知识的萌芽。说明人们从辨别事物的多寡中逐渐认识了数,并创造了记数的符号。
殷商甲骨文中已有13个记数单字,最大的数是“三万”,最小的是“一”。一、十、百、千、万,各有专名。其中已经蕴含有十进位值制的萌芽。
传说大禹治水时,便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丈量大地。因此,我们可以说,“规”、“矩”、“准”、“绳”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数学工具。
人们丈量土地面积,测算山高谷深,计算产量多少,粟米交换,制定历法,都需要数学知识。在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西周商高和周公答问之间涉及的勾股定理内容。
有一次,周公问商高:“古时做天文测量和订立历法,天没有台阶可以攀登上去,地又不能用尺寸去测量,请问数是怎样得来的?”
商高略一思索回答说:“数是根据圆和方的道理得来的,圆从方来,方又从矩来。矩是根据乘、除计算出来的。”
这里的“矩”原是指包含直角的作图工具。这说明了“勾股测量术”,即可用3比4比5的办法来构成直角三角形。
《周髀算经》并有“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的记载,这已经是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了,说明当时已普遍使用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我国数学家的独立发明。
《礼记•内则》篇提道,西周贵族子弟从9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御、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时期,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普遍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也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此时私学已经开始出现了。
最晚在春秋末期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完备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普遍使用了算筹这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秦汉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给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人们提出了若干算术难题,并创造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新的数学方法。
同时,人们注重先秦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作为数学新发展及先秦典籍的抢救工作的结晶,便是《九章算术》的成书。它是西汉丞相张苍、天文学家耿寿昌收集秦火遗残,加以整理删补而成的。
《九章算术》是由国家组织力量编纂的一部官方性数学教科书,集先秦至西汉数学知识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对两汉时期以及后来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九章算术》成书后,注家蜂起。《汉书•艺文志》所载《许商算术》、《杜忠算术》就是研究《九章算术》的作品。东汉时期马续、张衡、刘洪、郑玄、徐岳、王粲等通晓《九章算术》,也为之作注。
这些著作的问世,推动了稍后的数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九章算术》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的基础,它的框架、形式、风格和特点深刻影响了我国和东方的数学。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上有什么意义?

4. 古代数学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是谁

《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成书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间 (纪元之后).也有史家认为它的出现更早,是孕于周而成于西汉,甚至更有人说它出现在纪元前1000年.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公元纪元前后,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从先秦到西汉中期的数学成就.该书作者已无从查考,只知道西汉著名数学家张苍、耿寿昌等人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全书分做九章,一共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按解题的方法和应用的范围分为九大类,每一大类作为一章.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时期,计有《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问世. 
》、《海岛算经》等10部数学著作.所以当时的数学教育制度对继承古代数学经典是有积极意义的. 
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同样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国人霍纳发现;贾宪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与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是类似的.遗憾的是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书稿已佚. 
秦九韶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1247年,他在《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加以推广,论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并且例举20多个取材于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16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还对一次同余式理论进行过研究. 
李冶于1248年发表《测圆海镜》,该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难得的是,在此书的序言中,李冶公开批判轻视科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贬为“贱技”、“玩物”等长期存在的士风谬论. 
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奉行以八股文为特征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科举考试中大幅度消减数学内容,于是自此中国古代数学便开始呈现全面衰退之势. 
明代珠算开始普及于中国.1592年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一部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但是有人认为,珠算的普及是抑制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数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演算天文历法的需要,自16世纪末开始,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便将西方一些数学知识传入中国.数学家徐光启向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西方数学知识,而且他们还合译了《几何原本》的前6卷(1607年完成).徐光启应用西方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了中国的勾股测望术,因此而撰写了《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两篇著作.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是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

5. 古代数学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是谁

《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成书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间 (纪元之后).也有史家认为它的出现更早,是孕于周而成于西汉,甚至更有人说它出现在纪元前1000年.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公元纪元前后,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从先秦到西汉中期的数学成就.该书作者已无从查考,只知道西汉著名数学家张苍、耿寿昌等人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全书分做九章,一共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按解题的方法和应用的范围分为九大类,每一大类作为一章.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时期,计有《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问世. 
》、《海岛算经》等10部数学著作.所以当时的数学教育制度对继承古代数学经典是有积极意义的. 
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同样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国人霍纳发现;贾宪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与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是类似的.遗憾的是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书稿已佚. 
秦九韶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1247年,他在《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加以推广,论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并且例举20多个取材于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16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还对一次同余式理论进行过研究. 
李冶于1248年发表《测圆海镜》,该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难得的是,在此书的序言中,李冶公开批判轻视科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贬为“贱技”、“玩物”等长期存在的士风谬论. 
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奉行以八股文为特征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科举考试中大幅度消减数学内容,于是自此中国古代数学便开始呈现全面衰退之势. 
明代珠算开始普及于中国.1592年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一部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但是有人认为,珠算的普及是抑制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数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演算天文历法的需要,自16世纪末开始,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便将西方一些数学知识传入中国.数学家徐光启向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西方数学知识,而且他们还合译了《几何原本》的前6卷(1607年完成).徐光启应用西方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了中国的勾股测望术,因此而撰写了《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两篇著作.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是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

古代数学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是谁

6. 古代数学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是谁

《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杨辉,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7. 古代数学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是谁

解答:1261年,中国宋朝的杨辉著《详解九章算法》
作者简介:杨辉,字谦光,汉族,钱塘(今杭州)人,南宋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平履历不详。由现存文献可推知,杨辉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署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他在总结民间乘除捷算法、"垛积术"、纵横图以及数学教育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著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与秦九韶、李冶、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它们是:《详解九章算法》12卷(1261年),《日用算法》2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3卷(1274年,第3卷与他人合编),《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2卷(1275年,与他人合编),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古代数学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作者是谁

8. 《九章算术》这本书讲了哪些数学问题?

《九章算术》是中国一部很古老的数学书,它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它的写成,经过了很多人长时间修改删补,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定本,其中的第十三题“五家共井”问题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研究不定式方程的问题。
《九章算术》的叙述方式以归纳为主,先给出若干例题,再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这和古希腊数学的代表著作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的《几何原本》以演绎为主的叙述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它对我国后世数学的发展一直有很大的影响,曾经被历代规定作为进行数学教育的教科书,是所谓“算经十书”之一。
《九章算术》全书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大类,就是“九章”。第一章“方田”,主要讲各种田亩面积的算法;第二章“粟米”,主要讲各种谷物按比例交换的算法;第三章“衰分”,主要讲按等级或比例进行分配的算法;第四章“少广”,主要讲已知面积和体积反求它一边的算法;第五章“商功”,主要讲有关土石方和用工量的各种工程的算法:第六章“均输”,主要讲按人口多少和路途远近等条件来摊派税收和分派劳力(徭役)的算法;第七章“盈不足”,主要讲两次假设来解决某些难解问题的算法;第八章“方程”,主要讲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正负数的加减法法则;第九章“勾股”,主要讲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相似三角形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五家共井”问题的内容是:五户人家合用一口井,若用甲家的绳2条,乙家的绳1条接长;从井口放下去,正好抵达水面;另外或用乙家的绳3条,丙家的1条;或用丙家的4条,丁家的l条;或用了家的5条,戊家的1条:或用戊家的6条,甲家的1条接长,也都一样正好抵达水面,问井的深度及各家的绳长各为多少?
由于原题包含有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它没有给出答案的范围和别的特定条件,因此排出方程后有无穷多组解,这样的方程就叫作“不定方程”。如果该题的长度单位为寸,那么它的最小正整数解如下:
井深721寸,甲家的绳长为265寸,乙家的长191寸,丙家的长148寸,丁家的长129寸,戊家的长76寸。
西方最早研究不定方程的人是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的丢番都,时间约在公元4世纪。他比《九章算术》的年代要迟300多年。到了13世纪,中国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在他所著的《数书九章》(1247年)中提出了“大衍求一术”,实际上这就是解一次不定方程的通法,而欧洲到了18世纪,才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创立了一次不定方程的一般解法。
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不但远比欧洲发明得早,有其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而且在方法上也比欧洲人的办法来得简洁、具体,易于作数值计算。直到现在,与现代数论里头的“一次同余式”的方法相比较,仍有其优越性。所以这个算法一贯被欧美学者所推崇,称为“中国的剩余定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