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社会争议

2024-05-05 05:50

1. 双十一的社会争议

2014年10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约谈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1号店、苏宁易购、亚马逊等10家电商企业,主要围绕如何对“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的问题展开,要求防范用先涨价后降价的方法虚构优惠促销,确保“7日无理由退货”等法律规定得到切实执行。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双十一”就是这个商业社会开出的一朵奇葩。然后这朵奇葩又联系着老公的信用卡(夫妻家庭关系),联系着快递(社会关系),联系着各种商战(商业关系),于是“双十一”就像涟漪一样蔓延出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现象,慢慢地就开始进化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华商报评论) 这个从“11·11”所谓“光棍节”衍生出来的“节日”是民间自封的,但它恐怕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的节日。它把中国最草根、也最“土豪”的事物纠集在一起,创造出最高大上的互联网商业奇迹,在世界范围内振聋发聩。(环球时报)

双十一的社会争议

2. 分析双十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直播是今年最火的营销方式。从10月21日到11月11日,天猫将组织6万场直播,杨洋、杨幂、张艺兴等100多位娱乐明星,50位体育明星和300位网红达人将在直播中推动消费者“边看边买”。
1、分析双十一的影响
“双十一”从电商催生的回馈用户促销活动,发展成线上线下集体狂欢的购物节,甚至于走向全球市场,实现全球买、全球卖的大目标。“双十一”的成交量也逐年快速增长,去年离千亿大关一步之遥,看今年的趋势创新高势在必行。而且,现在“双十一”活动并不局限于一天,周期逐渐被拉长,今年天猫的“双十一”周期就被确定为24天,并在全球推进eWTP,显示“双十一”将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不再是单纯的“网购狂欢节”了。
在过去三年间,双十一的全球化是阿里巴巴逐步推进的过程。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就将全球化的概念带入双十一,阿里巴巴当时开启全球化,既想让国内消费者买到喜欢的国际品牌产品,又想帮助中国优质商品走向全球。
2015年被视为双十一全球化元年,更加强调“全球买”。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双十一,有4万多个商家、3万多个品牌和600万种货品参与,包括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大牌。当天全球产生成交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5个,其中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成为进口成交TOP5国家。

2、浅谈十一的利弊
事实上,经历过这些年“双十一”的狂飙突进后,消费者也从最初的疯狂“买买买”,逐渐清醒理性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单纯被低价和商家广告诱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管住手”选择性购买商品。而且,“双十一”潜藏的各种猫腻太多,诸如虚假打折、明降实涨、刷单、快递延误、高退货率等,均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再轻易相信商家。
时过境迁,每年的双十一,总会有部分供应商推出一些惊爆人眼球的价格,就算是淘宝不主导,那些供应商还是按捺不出销售量猛增的诱惑。所以每年的双十一依然是轰轰烈烈,于是每年的双十一之前,那些物流企业就开始全面备战,到了今年,虽然备战继续,可是却出现了招工瓶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双十一加入物流公司,给出的原因,一方面太累,另一方面,双十一过后,由于没有响应的加班,那个工资也就会越低,最终的结果就是稳定性没保障

3. 为什么双十一能形成并发展成如此大的热潮?

双十一火爆的原因如下:
网络使用群体的不断增大,选择网购的人群近几年也是快速增长,老一辈加上新增的年轻群体,致使每年选择网购人数持续增加,就目前而言是持续增加的,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是贡献力量大的原因。
购物狂欢节大促销,让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网购的重要方式还是商品价格的优惠,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变相改价,但这几年活动体系的优化渐渐回归到初心,只要我们学会使用,在这个时候还是可以购买到合适的商品的。
可供选择的种类增多,这是促成成交额增加的一个重要标准,比如我们常见的汽车也可以网购,这在人群中传播并数值,汽车本身的单价是很高的,对成交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当然还有其他增加的品类。

群众的购买力提升,近几年人们的收入水平还是增加了不少,所以对于购物消费欲望也增加了不少,再加上消费升级,自然是一大笔的支出。
巨大的广告效益,双11这一个特殊的时间,双十一每年都是在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预告了,导致很多顾客等着双十一才购买,大家会有意识的将很多需要购买的商品集中在这一天进行购买,尤其是那些可以使用时间很长的生活必需品,人们会选择囤货的方式进行购物,这也是销量暴涨的原因。
大众冲动消费,非理性消费也是人们购买商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少有不喜欢买东西的人,尤其还是有这么多折扣的一天,买买买基本已经停不下了,淘宝也将这种购物的思维植入了消费者的脑子里,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为什么双十一能形成并发展成如此大的热潮?

4. 双十一对生活的影响

这个双十一狂欢购物节,淘宝、天猫创下了571个亿销售额,再次刷新了记录,比上年增加了58%。而2010年才不足10个亿,11年52亿,12年190个亿,13年362个亿,4年增长了4.7倍。与其同在的是全年销售总额的增长,2003年全年销售总额才2271万元,而第二年就上升到了10亿,到了12年突破一万亿,去年达到了15400亿,是十年前的7万倍。从上述的数字变化中可以看出网络购物(淘宝、天猫不过是整个网购平台中的其中一家)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销售总额的增长表面看是阿里巴巴的业绩,其实真正受益的还是成千上万的商家和消费者,阿里只不过是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平台(当然,阿里从中得到了提成)。

商家的好处自不必说,570个亿也好,15000亿也好,那都是商家实打实的进账收入。而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这个实惠就是方便。稳稳家中坐,所需货物来(当然,银子出去了),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好事。方便必然促进了购买欲望。试想,在你为买某样东西跑细了腿的情况下,你还会有多少购买欲望和耐心?之所以“剁手”族们屡剁无效就是因为太方便了。我的一个朋友在外地买了房,需要添置一些家用电器设备。原本打算在北京买好托运过去,后来改为直接在京东购买,然后将收货地点写为远在数千里外的新房的住址,直接发了过去,省去了诸多的麻烦和风险。尤其是在移动交易方式出现之后,更是大大地方便了消费者,增进了购买的欲望。在今年双十一的500多个亿总额中,移动交易占到了42.6%,是去年的4.5倍(从中可以看出,固定式的购物量在下降)。

此外,新的购物方式还增强了亲友间的礼尚往来,以往只有在登门拜访时手提礼物表达心意。不在同一居住地的亲友,也只能托人捎带或邮寄礼物。而现在由于网购的存在,就可以很方便地将已经付款的礼物直接发到亲友家中。

网购还带动了相关行业(如支付、物流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仅就快递行业而言,十多年前我们就不曾知道还有这么个行当,而现如今大的快递公司就涌现出十多家。我所住的小区并不大,十层左右高的两栋楼,共计13个单元门,每天来小区送快递的小伙子们可以称得上是络绎不绝,那些大的快递公司(诸如申通、韵达、顺丰等),每天都要来上个2~3趟。

网购的发展还派生出一些新的、边缘性行当,如代购、团购。现在还出现了一些诸如生活半径和到家美食汇这样的公司。他们综合了代购和快递两项业务,在一定的商圈范围内,为你代购所需的商品,然后送到你手中,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只不过现在只限于超市和餐饮两类商家)。

总之,网络购物的发展大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记得十多年前网购刚刚兴起的时候,忘记了是哪个单位或部门,曾经搞过一个实验:找了几个热心的网络爱好者,不许他们出门,只能依靠网络维持其日常的生活。结果,这几个人运作得十分艰难,仅解决吃饭这个单一问题就难倒了他们中一些人。不是找不到相关网店(当时极少),就是缺少支付方式,再就是购物后无法送达。现在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不要说吃饭,只要你愿意,在网上你可以购到你所需要的任何东西(甚至是违法禁售物品),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送到你手中,不必出门就能维持日常生活已不再是神话。

当然,和其他事物一样,网购也不是万能的,仍然存在一些不大适合网购的物品,如:珠宝首饰、古玩字画等。另外,网购剥夺了一些人(尤其是女同胞们)逛街的乐趣。所以,网店不会全部替代实体店,网购也不能完全替代街购。将来一定是二者长期并存的局面,共赢双赢的结局。

5. 双十一危害

如果说十一黄金周是人为造成的社会拥堵,那么双11就是人为造成的『互联网拥堵』。集中爆发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维权纠纷等使得双11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公共危机。

其实,双11的互联网启蒙使命已经完成,赶羊式的营销运动已经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赚钱赚吆喝的是平台,而埋单的是百万商家和亿万消费者,更遑论其造成的公共危机和其他危害了,正如吴晓波所说,今年的双11日仍将记录迭出,烟花满天,但也可能是“双11”的最后一战了。

双十一危害

6. 双十一的影响,利弊 双十一有哪些意义存在

  双十一的影响:
网购狂欢驱动经济前行;
 农村电商开辟双11新领域;
电商物流体系日趋完备等。
  双十一的利弊:
利:对于平台商天猫而言,这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在前期所打出的广告看来,天猫吸收的广告费是很大的一笔收入;
弊:双十一网购等于是平台商把前后一个月的流量强制压缩到双十一这一天,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会出现流量降低等等的负面影响,对于消费者盲目的消费会使之后的日子过的很艰辛。
  双十一的意义:
为了将互联网购物融入到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日常生活中;
让网络成为一种健康积极的消费平台,用网络给了更多人创业的机会。

7. 双十一的影响,利弊 双十一有哪些意义存在

  双十一的影响:
影响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企业与个人对网络营销的影响等。
  双十一的利弊:
传统品牌登场唱主角  促销利弊难定;
众平台有备而来  高调参战蓄势待发;
物流快递“乘时乘势” 双十一是机遇也是挑战;

双十一的影响,利弊 双十一有哪些意义存在

8. 对于双十一的看法

 网络消费,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盲目性,利用价格的优势吸引消费者,在我们都作为生活中的消费者,应该要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适当消费。
  首先,消费要趋向理性。我们都知道,网购虽然快捷方便,所选商品种类齐全多样,供消费者选择的空间和自由都很大,但是由于不是实际选购,不能亲自感受商品的质地和材料,在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差距,很可能看着好看,但实际却不是自己需要的或者心仪的商品。人们在网购的时候,会因为视觉冲击而盲目选择,导致消费的不理性。无论网购有多少优越性,我们还是呼吁消费要理性,避免盲目消费。
  其次,消费要合乎需要。如今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品都已很好。手里剩余的钱多了,就会提升自身消费,那么也就会买自己实际不需要却又喜欢的东西,其实这些并不是实际生活中需要的,甚至买回来都不会再喜欢,所以人们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买很多并不是用的东西,到头来花了钱还没有任何用处。因此,消费要以自己的需要为前提,如果是生活中必须要用的东西,在“双十一”这样的促销日期里,建议消费者去买物美价廉的东西。
  最后,消费要遵循适当原则。网上购物因为并不能看到实物,所以很多人买这件商品的主要信心来源于购买相同物品人们的评价。看着评价多而且都是好评的时候,就会增加购买的信心。尤其在这样的时候,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就会疯狂的购买,每年的“双十一”过后新闻总会报道一些因为过度网购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比如引起家庭矛盾,夫妻矛盾甚至更多,都是因为人们并没有适当消费而导致的。
  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我们并不反对人们去消费,去网购,但是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必要的原则,不要失去理性,不要过度消费。让这样的日子成为人们能够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好日子,让网络商家更加诚信,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周到的服务。卖家高兴,买家开心,才是“双十一”应该有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