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

2024-05-12 17:58

1. 新高考模式下,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

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实行“新高考”后,高中怎么教?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教育整体链条是否能环环相扣?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凸显四大变化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记者梳理各地改革方案发现,高考计分方式、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科目设置和招生批次成为改革重点。——不分文理,变为“3+3”模式。广东、辽宁、吉林等大部分省份实行“3+3”的考试模式:前一个“3”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外语等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北京市高考改革确定,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上海、吉林、辽宁等地也规定,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广东省除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外,还将给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一考定终身”变为“多元录取”。各地规定,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机制,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俗称的“两依据、一参考”。——“本科批次合并”。辽宁、福建、四川、广西等地从去年起陆续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一些省市则提出了合并第一、第二招生批次:上海市将从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山东省也提出,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新高考方案执行时间上,上海、浙江两个试验区明年起执行新高考;北京、海南等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广东、辽宁、吉林、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改革;一些西部省份定于2019年开始执行。“套餐”变“自助餐”:指挥棒如何带动学习革命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引发普遍关注。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新高考方案总体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高校提供了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导向、公平性更明显。但与此同时,高考的“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传统副科比重增强,各科内容更注重考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高中教学势必发生重大变革。——“走班制”必然带动分层教学。师资配置、课程组织与学校管理均不同程度面临挑战。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走班制”正在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目前,复旦附中本部已经对部分高一、高二逾两百名学生实行全部课程走班,不设行政班级,其余学生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课表前往对应的教室上课,教室门口也贴出课程安排和相应的时段。明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省实行的是“7选3”考试模式,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考试给浙江省高中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选择不一,部分学校教室、教师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综合素质测评”将由雷同到个性。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介绍,在相关高校已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采用“高考+校测+学业考”方式录取。在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后,高校正在逐步将综合素质纳入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经历。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对高考录取影响不大,部分中学做的还比较简单。自由度增加:做好未来发展“选择题”今年上海共有9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同时高招将合并一、二本批次,原有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法发生改变。考生在合并后的10个院校志愿里填报的自由度明显增加,原来“从一本掉到二本”的概念消解了,考生的选择面得以扩大,高分考生更易向上冲击,低分考生也有足够多的选择满足志愿。复旦大学招生公室对此表示,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充分考量自身特长、兴趣、理想,从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发展时期来把握自身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热门专业、分数高低等狭窄视角。这也是考生真正能够在招考制度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基所在。“现在学生最大的困惑是,只知道学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一些教师反映,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迟学为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优势学科,学校也要有这样的规划和引领能力。一些基层学校负责人担心,高考改革开始实行时,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适应能力是个挑战。针对“走班制”,武汉市一所中学校长说:“学校教室够不够用?如何配备相应教师,走班之后新的班级如何管理,如何考勤?可能都要和过去完全不同,应提前做好准备。”针对高校录取参加“综合素质测评”,一位孩子在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入读的家长赵女士表示:在本身比较繁重的高中课业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业余爱好、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内容,考验着学校、也考验着学生和家长。

新高考模式下,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

2. 语文高考状元平时怎么学习语文的

我平时的语文学习是很好的,不谦虚地说,一般是130分以上,但是我高考时语文成绩并不高,只有120多,究其原因,就是语文是个熟练的问题。我到快高考的时候,就几乎没有上过语文课,也没有复习过什么语文,因为我一直认为语文是我的强项,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于是就将主要精力放在历史和政治上,对语文就生疏了。所以说,语文不仅仅要在平时训练,也要注重在考前的磨练,让自己熟能生巧。    1)我认为语文最主要的就是要多看字典,要多读课外书。现在的字典都有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是“大雨滂(pāng)沱”还是“滂(páng)沱”,可能好多人都认为是后者吧,实际上应该是前者,而高考的时候你如果不知道这一点的话,就会失掉3分的,而3分就是几百人、几千人的差距,就有可能让你与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字典要经常翻看,多看一些字词的读音,以及一词多义、一词多音,要烂熟于心。成语词典也要多看,成语是高考中的一个基本考点,比如说“空穴来风”是什么意思?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是没有根据的传闻,但实际上它是说为什么会有风,是因为有穴,所以它指的是不是臆断的、毫无根据的传闻。这些虽然都是小的地方,但是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    2)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与现代文的区别,我们都必须记下来。比如说状语前置、定语后置、代词数量词的省略。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怕它细琐的东西,一篇课文,你要找出使用这几种用法的句子,在找的过程中,你会觉得它很烦琐,但是,另一方面,你就把书翻了一遍,就这样,可能你到快高考的时候,你就不用再花大力气去看书了,多做做这方面的练习题就可以了。    3)阅读与作文阅读文章不能只看一遍,第一遍要浏览一下,第二遍要精读,当你回答问题时,你要知道这个问题是就哪一句话、哪一段发出来的,找到原话后,你甚至可以原封不动地将其作为问题的答案,或者将其做一些改动。现在我们做阅读题时总是会出现什么毛病呢?只看一遍,拿出一个问题,就照自己的理解,也不看原文了,这样写,确实是差不多,但是你的分就拿不到了,或者5分你就只能拿2分、3分,这样丢分是很不值得的,实际上你觉得你自己也都会,但是你的答案就不如别人的准确。会的题,考试的时候就尽量要拿到分数,不会的题,也要尽量去争取,不要在自己会的地方犯一些无谓的失误。  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平常多看书,看书的时候,不要只注意它写的事,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它描写的方式和思路。现在作文很注重学生的灵活运用,所以写作文的时候要把要写的铺陈开来,要敢于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要再写那种看起来就是范文之类的东西,要让人觉得这篇文章只有你自己才能写出来。  比如说,我们那年高考的试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无数的人都写成,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知识可以无限制地传播下去,在科学的大路上人类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前进;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考试的时候就不用背,只要把前人的记忆或者是老师的记忆移植到自己的大脑之中就可以了……这样泛泛地写,还不如有一个新颖的构思。像有个天津的状元(作文满分),他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人类就会去移植前辈的记忆,就不在努力地去记什么,知识永远处于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当中,人类就永远不会前进。所以说,写作文的时候应该多去从其他的角度想一想,尽量不要去写那些很平淡的东西。  另外,在体现自己的特点时,要注意不能写消极的东西,要写积极向上的东西。有时,老师会因为写的东西过于消极而不给分,即使你写的东西是正确的。  写记叙文、议论文时,区别于小学生、初中生,要运用多种的表现方法。一般作文的题目会有这样的要求,但往往大家看过了就忘了,一写起来便“下笔如涌泉”,一定要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手法,因为老师在判卷的时候会注意你有没有按要求去做。

3. 江苏高考语文学习

120多不太容易啊,要达到120的话,基础一定要扎实的,狂背字音!!还有多做诗词鉴赏,培养感觉。阅读和作文.....没法速成!!!除了靠前猜题或者进行作文题的遍地撒网,其他只有积累了,做读书笔记绝对是个有用的习惯,可惜哥当年没能坚持下来...

江苏高考语文学习

4. 高考语文140是怎么考出来的???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刚进高三时,李伟被分到了学校的重点班,班上高手如云。那时他的语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100到110分之间浮动,他意识到这样的成绩在高考中对他不利。因此,在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语文放在优先地位,也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李伟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顾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扎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将任务拖到第二轮复习,那就麻烦了。”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李伟自己还另有“独门诀窍”。他平时随身带有几个小笔记本,其中两个就用在语文方面。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
  另外,李伟躺在床上还要做一件事,在他的枕头边长期放了一本成语词典,每晚睡觉前他都要看4条成语。他说,不要认为每次看得少,一旦长期坚持下来,一年就会记住1000多条成语。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积累对我有多重要。因为我在今年高考中,前三道考查语音、字、词、句的大题中,自己一分未失。”

  2、文言文:硬骨头天天啃

  说到文言文,它在语文试卷中虽然只占20分左右,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为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与现在有很大区别。而李伟对付文言文也有自己的方式。他讲究的也是积累,按他的话说就是平时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他认为,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就是难在一些实词和虚词上。其实,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李伟说,其实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也不多,2007年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有100个左右,而文言虚词只有18个,如果再把这些分摊到每天去学习的话,量就很小了。
  并且李伟这样做了。
  这样的坚持让李伟在平时考试中的出错率大大降低,在进入第三轮复习之后,文言文选择题部分他每次保持全对,就是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部分也是一分都没溜走,并且整个文言文部分只丢掉了一分。

  3、大语文:广摄取 活应用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所以李伟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强调大语文观,他很注重广泛摄取,形成一定的积累,然后试着灵活应用。他说,大语文观要我们平时学会注意周围,其实周围有很多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就在于你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比如校园内张贴的一些名人名言、电视或广告牌上的广告词等,这些都可以去留意并形成积累,以备用时之需。
  李伟平时的“留意”也没让他白费精力,就在高考前学校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有一道题是要求考生给超市拟一副对联。如果李伟要全靠自己去想去编的话,一是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二是自己想的未必就能得高分。当时李伟就想起了自己有一次在逛一家超市时看到过的一副对联,所以他就把那副对联给搬了上去,最后还得了个满分。在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道考题的上联是“社会主义好”,要求考生写出下联,李伟当时很快就对出了“人民生活甜”的下联,此题12分,他拿下了11分。

  4、作文:凤头豹尾还求新

  虽然李伟的语文取得了144分的优异成绩,但他还是有遗憾。他说作文本来就是他的强项,但遗憾的是他仅以一分之差未能获得满分。
  对于作文,李伟自然也有“胜经”一套。他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师常常讲作文的注意事项,可别轻视这些事项,它们往往是作文制胜的法宝。首先,要重视卷面,即要书写工整——书写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现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在心中给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其次,掌握好文章的两头——凤头,短小精悍;豹尾,刚劲有力。在平凡中力求创新,多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多运用一些修辞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后,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制作,标题不可太俗气,这样会令人觉得你水平一般。平时多模仿一下报刊上的优秀标题,必要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除此之外,经过高三一年对语文的学习,李伟还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坚持。高三一年的复习非常枯燥,尤其是语文,读、写、背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坚强的意志,想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惟有持之以恒,将自己的各项计划按时完成,最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二是重视写的作用。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可以加深记忆,充分利用大脑的各种感官,在做到心脑手统一的同时,也可以起到预防错别字的作用。三是听老师的话。这一点好像是教小孩子的口吻,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老是有自己的一套,全然不顾老师的计划。其实,这种做法有时是舍本逐末,因为老师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该学什么,该怎样学都是经过仔细琢磨后才形成的。

5. 从高考看小低语文如何学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学习语文是没有一个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积累,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如何学习语文: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一理解: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二识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三运用: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学语文难,难在需要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从高考看小低语文如何学

6. 高考语文怎么考130以上?

高考语文130分答题模式,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

7. 高考语文120分难吗

高考语文120分难。
只要同学们在平时能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并且一直坚持到高考的话,考过120分基本不是问题。
1、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练习硬笔书法
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言,很多人认为只要背诵下来,考试的时候答满就能取得好成绩。但事实上仅仅背下来还不行,还必须能够工工整整地写出来。在高考中,尤其是在语文这一科目上,很多同学之所以考出不成绩,并非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吃在了字不好的亏上。
2、整理一套作文素材模板,并且固定下来,反复使用,直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高考语文科目中,成绩占比最大的一道题目就是作文了。影响作文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字体问题,也与同学们的文章水平有关联。高考语文大都是议论文,相信老师在教学中一定会让同学们准备各种素材。
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的素材积累本甚至都能记得满满的,但是同学们依旧不会使用,原因就在于素材模板过多,不够精练。
其实在准备作文素材模板时一定不要贪多,准备上一整套模板,反复使用,直到自己完全能够熟练掌握就可以了。高考作文的立意角度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从模板中找到正能量的角度立意。
3、阅读经典名著,增大自己的阅读量,培养自己的语感和答题思路
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大阅读量。当然,应该从小的时候就培养出阅读的这一好习惯,不过在高中才开始也并不晚。
高中的课程非常紧,学业压力非常大,可以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每当自己学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名著来读一读。这样既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又可以培养语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高考语文注意事项
答题时,做得快,死得快。就是说考生在考试答题中,遇到简单的题目时,过度高兴,精神亢奋,心跳加快,大脑过度活跃,没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影响大脑正常运作,很容易因为这样的急于求成心理导致错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当中,锻炼出一种平常心的良好心理状态,力求做到不急不躁,不骄不傲、认真慎重。

高考语文120分难吗

8. 高考语文都考什么?文言文还考初中的是吗?

高考语文,考试内容比较固定。一篇社科文,一篇小说,一篇实用类。一篇文言文阅读。一首诗词欣赏。六句默写。加上语言运用。一篇作文。
必背的六十四篇中初中学的占大半!很多文言文之类中的知识点也是要考的。诗词鉴赏也很需要初中的功底。

扩展资料: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有哪些: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3、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6、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考古诗文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