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一碗水》的答案

2024-05-16 13:42

1. 阅读题《一碗水》的答案

1、这篇短文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案:围绕着名字叫做“一碗水”的泉水来写的;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泉水的特征,保持不干涸,刚好一碗;二是我们和树林里的主人都喜欢喝“一碗水”泉水。
2、你觉得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表达了我们对泉水的珍惜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泉水的无私贡献精神。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一碗水”的特点的?
答案: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
4、如果你是作者的一个小伙伴,你会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
答案:我喜欢这一碗水,因为它是大山的乳汁,哺乳了大山的万物,同时为我们带来了欢乐.
5、读上文划横线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仿写句子。
答案:鸟儿们和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原文节选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数页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阅读题《一碗水》的答案

2. “一分钟”阅读的答案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3.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先说一说,再

1、懂得尊重他人,将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示给他人就是对别人的尊重;
2、正如青年人所说的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做任何事情,多准备一分钟就可以扭转一个人对你的映像;
3、不要刻意去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是需要一颗擅于发现细节的眼睛,此所谓无处不学问。

3. 语文试卷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kāi záo chuǎi mó xiǒo qi biǎn é luó zi yù hán( ) ( ) ( ) ( ) ( ) ( )二、联系句子理解词语。1、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无论质地、色彩还是款式,都无可挑剔,美中不足的是型号稍小,不太合身。 “不足”指 ;“美”指 。2、也不知怎么了,小王常常是花费的力气很大,收到的成效很小。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他得动动脑子了。“事半”指 ;“功倍”指 。三、比较、填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为此,“①为了学生一切 ②一切为了学生 ③为了一切学生”被不少学校作为响亮的口号提出。这句话中的三个“一切”含义是不同的。如果从“倡导宗旨、面向全体、立足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三个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 ”(只写序号)四、完成下面的几组句子练习。1、面对有些人总是羡慕别人获得成功,但自己不付诸行动的情况,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古话启迪他: 2、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你鼓励他要继续努力,如果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整个意思,可以是:;如果用一句诗来表达,可以是: 3、把“花开了”扩写成一句含拟人手法的句子。4、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 ,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欢韵……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 , ;……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5、例: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五、完成一组有关“水”的题目。⒈说起“水”,真是无处不在呀!你瞧,下面的对子、古诗句里都带个“水”字,你能把它们填全吗?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 水 水 水,水水相融。,秋水共长天一色。⒉你一定发现了,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不少都与“水”有关。《我们爱你啊,中国》里写道:“黄山、庐山的 ,长江、黄河的 。”对长江、黄河,你一定十分了解吧?请任选其一作个简单的介绍。(50字左右)3.《孔子游春》里孔子论“水”的那段文字很耐人寻味,你不妨再回味一番。水奔流不息,是 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性。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流必向下 , ,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 ,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 ,它好像 ……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孔子说这段话的目的自然中的叫不上名儿的野花。( )在春风刚刚吹过的大地上,各种名贵的花都竞相开放了。纷纷炫耀自己的姿色( )看到这普普通通的无名花,我想到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 )小草也顶破泥土,挺出地面,重伸腰肢,焕发青春。七、阅读理解。(一)早(节选)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1.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中“这个字”指什么字?你能不能用最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的来历?2. 从“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中,你了解了哪些情况?(写出两到三条)3. “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鲁迅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会怎样想呢请你站在鲁迅的角度说一说。(二)他折断了手中的鱼竿老渔翁扛着鱼竿,提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打开鱼饵,准备钓鱼。老 答案补充还有,要得话加我,948156218,附上“要语文试卷” 答案补充一、拼音:(6分,以下凡选择题皆填写序号,当然你愿意也可以写字)1、下列带点汉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1分)A、剥花生 剥落 B、 埋怨 埋没 C、夹杂 夹道 D、 分毫 分外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可要看清楚了哟!(2分)A、 电钮(nǐu)、竹筏(fá) B、酿酒(niàng)、苍劲(jìng)C、 岷山(míng)、谨慎(jǐn) D、慰藉(jiè)、山坳(āo)二、汉字:(11分)4、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规范。(5分)téng xiě kāng kǎi tuǒ tiē shèng qì líng rén( ) ( ) ( ) ( )5、下列加点字意思最为相近的一组是( )(1分)A、 危峰兀立、筋脉突兀 B、颇负盛名、盛况空前 C、 漫山遍野、漫不经心 D 、奇峰罗列、天罗地网 晕晕 这点东西 就 抄了我30多分钟 还有很多 万事如意 考试顺利告诉我是不是这张 不是我在找

语文试卷答案

4. 修改病句的答案 是什么

OMG。太多了点吧~
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 
3.他穿了灰色上衣,戴了一顶蓝帽子。
4.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听见了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5.大扫除开始了,男女老少都参加,男的干重活,女的干轻活。
6.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优美。
7.夏天的庐山是美丽的。
8.小王用毛笔写的字非常漂亮。  
9.她焦急地等待着汽车开来。
10.列车沿着铁路在戈壁滩上奔腾的行驶。
11.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12.劳动开始了,男的女的都参加,男的干重活,女的干轻活。
13.秋天的田野一片迷人的景色,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多使人喜爱呀!
14.我们班的好人好事,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15.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映红了。
16.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植树劳动。
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18.妈妈的养成了认真工作的好习惯。
19.我估计他这道题不会做。
20.小兴安岭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夏天。
21.这学期,我校掀起了“手拉手”的热潮。
 22.我校分别在教室里和球场上举行智力竞赛和篮球比赛。
23.在“庆祝元旦”联欢会上,我们班上演出了文娱节目。
24.邻居家的小弟弟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
25.国庆节的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26.听了报告,我受到了教育。
27.早稻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黄色的地毯。
28.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29.我经常看到小明在早锻炼。
30.夏天的小兴安岭真美丽。
31.少先队员有着革命传统。
32.因为老舍爱养花,所以养了许多花。
33.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
34.他喊她出去玩。
35.每个小学生应该上课专心听讲。
36.言行不一致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37.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8.麦苗舒展着墨绿的嫩叶。
39.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又有了改善。
40.经过普法教育,群众觉悟普遍的提高了。
41.他的一双手几乎冻僵了。
42.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3.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44.《繁星》的作者是巴金。
45.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46.这些作文题目比较困难。
47.这学期江明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48.老班长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
49.我在花坛旁闻到了醉人的花香和看见了漂亮的蝴蝶。       
这么辛苦 小朋友 给分吧~ ==

5. 莫怀戚《散步》的课后题解答

  二、课文内容分析。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2、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
  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4、《散步》一文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呢?
  "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显然是个孝顺、听话的儿子。正因为这,母亲相信"我"说的话是对的。同时为后面写到母亲变了主意设下伏笔——母亲当然听从"我"的话,但她更爱孙子。
  5、《散步》一文的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何理解?其中"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什么意思?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她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二是"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作者本人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的高贵品德。"整个世界"是指"老人"和"孩子"分别代表过去和未来两个不同的世界和时代。
  6、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典型细微事件的描写。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也可以细致地描述事物的发展。
  如本文中: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一个"摸"的动作,生动的表现出"我"的母亲对孙儿的爱。一家人互谅互爱,愉快和谐的亲情就在这细微的动作中自然流露出来了。
  三、请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  )
  (2)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

  谈谈《散步》的双重主题

  江苏  武 海

  《散文》看似是一篇叙事散文,而其哲思却若隐若显于字里行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这里的"春天",不仅仅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天,而是说中国政治气候的松动,酷冬已过去,坚冰已打破,中国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是的,生命,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主题啊!生命如此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其走向如何,更是与广大人民休戚相关,所以"我"(这里的"我"当然具有象征意味)在选择"路"的时候才会感到"责任的重大"。"民族领袖"如何在"严重关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灵活变通而又实际的道路,确乎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怎能不感"责任""重大"呢?祖孙两代在选"路"问题上的对立,其实是隔代人思想上守旧与进步的对立,而"母亲""变了主意"似乎不单纯是顺从"孙儿"的结果,也许更多的是理解、宽容,这种自我扬弃和否定,正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而子背母,母背子,到共同走路,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就自己发展问题取得一致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走自己民族发展道路的象征吗?一方面我们背着过去,不能割舍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母亲;另一方面我们得驮着未来,未来是我们的新生,所以我们这代人注定任重而道远,"我"和"妻"的这种任劳任怨、坚毅执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之永久的美德。
  综上所述,《散步》一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它的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

  中 考 解 析

  1、(浙江省杭州市)下列句子不连贯的一项是( )
  A.整个小区内,王老师家的灯,总是清晨亮得最早,晚上熄得最迟。
  B.珍惜时间的人,把时间当做生命;浪费时间的人,把时间看做流水。
  C.一到宿营地,大家放下行李,把帐篷支起,搭起炉灶,生火做起饭来。
  D.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山径幽深,竹木青翠,处处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机。
  【考点】:语言的连贯
  【分析】:答案为C项。造成语句不连贯的原因有多种,解答这类试题须从句子的结构、内容的衔接、语气的表达多方面入手。C项就属于分句的结构不一而造成句子的不连贯。"放下行李""搭起炉灶""生火做起饭来"三个短语都是动宾关系,所以"把帐篷支起"宜改为"支起帐篷"才连贯。
  2、(浙江省温州市)把下列选项填入句子的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乐圣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______________ ,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
  A.交响乐队在他的指挥下演奏
  B.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
  C.交响乐队被他指挥着演奏
  D.他指挥的交响乐队在演奏
  【考点】:语言的连贯
  【分析】:答案为B项。横线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乐圣贝多芬",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自己",为使前后的语句连贯,中间横线上的句子的主语应该与前后分句保持一致,所以应该选择B项,主语为"他",即"乐圣贝多芬"。
  3、(江苏省扬州市)下面几个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时公园里只有我们两个游人,景况很是冷清,萧条。
  ②我和老张便径直走进公园。
  ③花草都枯萎了,松柏和冬青的青绿也被白雪掩盖了。
  ④看得出公园是新开辟的,规模不大,里面除了几座假山和一些散布的水泥石凳之外,再没有其他建筑和游乐设施。
  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考点】:语言的连贯
  【分析】:答案为D项。首句应该为②,因为其他三句都是"我和老张"进入公园后的所见所感。然后应该是④,是刚进入公园后的初步印象,后面再接①和③句,其中③句是对①句"景况很是冷清,萧条"的具体描写。

莫怀戚《散步》的课后题解答

6. SP.七年级语文(下)水平测试七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滞(      )留           羸(     )弱             销蚀(      )         阴霾(      )   
吞shì(      )         biān(      )骨          告qìng(    )       zhuài(    )住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2)形容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
3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分)
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 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杜牧对项羽投江自杀不以为然,认为他还可能卷土重来。
D.七十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4.对①、②两句话中破折号作用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
A.①、②句中破折号都只有注释作用。
B.①句中破折号有说明作用,②句中是转折作用。
C.①句中破折号有解释原因的作用,②句中的有进一步说明的作用。
D.①句中破折号有转折作用,②句中是说明作用。

5.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这几句话表现的是斯科特他们在得知自己已在同别人的竞赛中失败时的沮丧心情。并不表明作者对斯科特探险队的评价不高。
B.鲁滨逊在陷入孤独凄凉的境地时能较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表现了他是一个能用理性头脑辩证思考的人。
C.《真正的英雄》一文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演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几位“真正的英雄”,这些平易近人的肺腑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
D.《夸父逐日》一文是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往往隐含着一种规劝或讽刺的意义。

6.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叙述) 
   C.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叙述) 
   D.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抒情)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10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3分
②“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2分
                                                                                        
                                                                                      
4口语交际(2分)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点)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5分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 上面语段出自《 伟大的悲剧》,其作者是            (国家)         (人名)他的成
就体现在          和          创作方面。2分
2. 请给上面语段拟一个小标题。(1分

答:                                                                                  

3. 这段文字描写他们的身体状况是             。他们的物质供应状况是              。天气情况是                。这种情况表明               。面对这一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5分
4.    对于死的态度,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                ,或            ”,李清照说“生              ,死                 ”,王维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说“人生             ,留取                      ”……(3分

你认为本文段的主旨与谁的诗意比较吻合?说明理由。(2分
                                                                                      
                                                                                           
 
5.你是如何理解上面语段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的?(2分
                                                                                         

(二)鸟的启示12分
麦琪
⑴从一本书里读到有关鸟的飞行,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⑵读着这段文字,我心里升起一种特别的清爽感觉。
⑶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不断出现一只飞越太平洋的嘴里衔着一截树枝的小鸟,一个像是电影一样的画面,在那个画面里,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空海洋和那只像是一个黑点点的小鸟,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被这个画面充盈着,我看不到别的东西,只看见天空海洋和那只嘴里衔着一截树枝的小鸟。
⑷一截树枝,一个愿望,一份执著。
⑸我不禁       于鸟的智慧,        于鸟的简单,         于鸟的勇气。
⑹智慧,简单,勇气,于人,这也是生命中的三个支点吧。
⑺我想,如果把生活比作飞越太平洋的旅程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讲,什么是那根树枝呢?
⑻人的生活比起鸟来大概是要复杂得多,因为我们面临飞越的太平洋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我们需要不同的树枝来让自己有个立足之地。但是最复杂的还是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忘记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那截树枝就是我们在准备一次又一次飞行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的东西。
⑼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最难于做到的是简单,但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简单。
⑽在每一次飞行之前,最好让自己感悟一下小时候玩一个游戏前的兴奋心情和跃跃欲试的兴致,这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飞行以后,在一点儿一点儿越来越成熟以后失去了的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⑾长大了的人,患得患失的心太重,有了这么重的心,要想简单是办不到了。简单,不是表面上的没心没肺;简单,是让自己的心轻松起来,轻松到可以有玩游戏的心态。简单,是经过了大风大浪以后的坦荡风范,是大家手笔。
⑿大人的游戏也还是游戏,而且,没有了幼稚的小孩子脾气。有了心的简单,就有了勇气来执著。
⒀想去做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执著。
⒁许多人,渴望生活一帆风顺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麻烦一出现,立即停下步来,瞻前顾后,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自信心顿时一落千丈。实际上,有麻烦是正常的,如果生活真的是无数次地飞越太平洋的话,那么你怎么能够去幻想你的航程应该是一路风和日丽呢!
⒂风浪是必然的,风和日丽是偶然的。
⒃看来勇气和执著是和自信联系得太密切的,一个失去了自信的人,一个把得失看得太重的人,活着也必然活得疲倦和谨慎,也就必然活得没有勇气和执著了。
⒄那一天看到了有关小鸟飞行的一小段文字,那一天我都在仰着头看鸟。
                           (选自2002年第7期《中华散文》,有删改)
11.本文的题目为“鸟的启示”,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有关小鸟的飞行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2分)
                                                                                 
12.依次填人第⑤段画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惊讶  敬仰  羡慕        B.羡慕  敬仰  惊讶
C.羡慕  惊讶  敬仰        D.敬仰  羡慕  惊讶
13.第③段作者在描绘自己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时,用“像是一个黑点点”来修饰小鸟,意在突出                         ;作者说“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被这个画面充盈着”,意在强调                                     。(2分)
14.作者认为如果把生活比作飞越太平洋的旅程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讲,“那根树枝”是什么呢?(2分)
                                                                                
                                                                                
15.作者认为长大了的人“要想简单是办不到了”的理由是什么?“简单”的内涵是什么?(2分)
                                                                                 
                                                                                 
16.读完本文后,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有关小鸟的飞行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一)回忆《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回答下列问题, 
1 《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与今天相同的一句是(      )
   A.虽人有百手   B.天柱折,地维绝    C.夸父与日逐走     D.宾客意少舒                  
3列各句不是倒装句的是(  )
A饮于河,渭      B遥闻深巷中犬吠   C 关山度若飞     D蒙辞以军中多务
4译下列句子: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   精卫填海11分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北(       )其(             )焉(          )溺(      )以(    )河(     )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2分
                                                                         
3“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变成鸟?2分
                                                                     
4翻译画横线的句子。2分
                                                                      
5这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表现了远古的人们怎样的精神?2分
                                                                     

四、写作(30分)

北极科考队队长贝德在前行途中要求每个队员坚持写日记,记述阳光下美好的景物。返回时因出现特殊情况不得不延期,需在极地度过一段漫长的极夜时光。这让队员们难熬得几乎要发疯。队长让每个队员朗读各自的日记,于是阳光下的美好景物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伴随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一个人在碰到困难心情灰暗的时候,多么需要沐浴温暖的“阳光”啊�这“阳光”可能是浓浓的亲情、友情,也可能是一种信念、理想,还可以是一则名言、一句劝慰、一株小草、一个眼神……这“阳光”成为鼓舞人们战胜挫折、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你在生活中拥有这种“阳光”么?
    请以“拥有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紧扣话题,可以记经历,也可以写见闻,还可抒发情怀。
    �② 自拟题目,以记叙,描写为主,可适当穿插抒情,议论。
    �③ 书写工整,文面整洁,标点正确,不少于500字。






  




















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zhì   léi  zhuó  shí  mái  噬  栗  砭  罄  拽  
2 
3.①化为邓林    ②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    闲敲棋子落灯花 
4.(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  (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5.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我们会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战;③表达再次呼吁和平的心声。
二、现代文阅读
(一)三、现代文阅读(52分)

(一)1.奥地利   茨威格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传记文学  (每空0.5分,共3分)   2.略(3分),有道理即可    3.疲倦已极  燃料已经告罄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每空1分,共5分)   

4.泰山  轻于鸿毛   当作人杰   亦为鬼雄   自古谁无死  丹心照汗青 (6分) 几首诗均可,可自选角度(4分)   5.文中指斯科特一行虽然在南极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集体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却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英雄形象将永驻世人心

(二)11.智慧,简单,勇气,是人生命中的三个支点。 12.D 13.小鸟形体之小,天空海洋之宽广这个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意思对即可)。 14.“那根树枝”就是我们在准备一次又一次飞行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的东西,即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忘记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15.理由是长大了的人“患得患失的心太重”内涵是让自己的心轻松起来,轻松到可以有玩游戏的心态。简单,是经过了大风大浪以后的坦荡风范,是大家手笔(意思对即可)。 16.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鼓励有创新的见解。
三、文言文阅读
17.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从前   碰撞   折断   大绳子 向西北   积水24.B25.(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26.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27.

1、《山海经》往北 它代发鸠之山 在那里 淹没 来(介词,表目的)黄河  2、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  3、女娃  溺而不返  4、它的形状像鸟,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 5、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和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作文(略)

7. 六下语文《核心密卷》1~8页答案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按要求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Jing shou you ran zi xin huo da
精 瘦 悠 然 自 信 豁 达
2、这些词语都是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人物)的,还可以用乐于奉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等词语来形容他.
二、写出下面多音字的拼音,再分别组词.
xuē (瘦削) sù 宿舍
削 宿 xiǔ 一宿
xiāo (削铅笔) xiù 星宿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看,这个远镜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在登山途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他(填写外貌)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他每天打扫天游峰非常辛苦,但却过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是因为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给游客们创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旅游环境,自己虽然辛苦,但却乐在其中.
四、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qī )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jīn ;“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因为老人竟每天要打扫这样多的石阶,实在太辛苦了.
2、这段话中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时吃力的样子;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3、“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老人是乐于奉献、豁达开朗的人.每天他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却过得自在悠闲,这完全得益他良好的心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6.、最大的麦穗
一、看拼音,写词语.
Ding duo cang lao yao huang 
zhui qiu mai long chao xiao
二、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 
2、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决定、确定)
三、读一读,体会句子的语气,并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1、苏格拉底(亲切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2、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已经到头了.”失望地 
3、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或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了以上几句话,你觉得苏格拉底是一位循循善诱(善施教化)的大哲学家.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这段话中“最大的一穗.”是指放大的理想和抱负 ; “颗粒饱满”是指摆在眼前的机遇 ;“眼前的一穗”是指 摆在眼前的机遇.
2、写出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弯腰的谷穗
父亲让儿子去田里看看稻子是否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儿子回来后告诉父亲说:“爸爸,今年收成看来会很糟.”父亲问为什么,儿子回答说:“我看到大部分谷穗都弯着腰,好像无精打采的,肯定不会丰收”. 
父亲说:“我的孩子,你要知道只有被沉重果实压着的谷穗才会弯腰下垂,有些谷穗朝天昂首挺胸,因为他们是瘪的”. 做人也是一样,有人趾高气扬,只因为他腹中空空,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谦虚低调,深感自己学识的不足.心灵高尚的人不会因为高尚而骄傲,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谦虚) 高尚(低俗)
2、“弯腰的谷穗”比喻什么,写出自己的体会.
弯腰的谷穗比喻有才华的人低首而谦虚.我的体会:稻子结了谷穗以后因为重力作用就会下垂,文人都喜欢用这个特征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低首而谦虚.心灵高尚的人不会骄傲,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7、山谷中的谜底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ang peng cui hui kui wu zhi ya
帐 篷 摧 毁 魁 梧 枝 丫
Wan hao wu sun cang cui ting ba
完 好 无 逊 苍 翠 挺 拔
二 选词填空.
1、承担 承受
(1)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担),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先弯曲一下.
(2)王教授(承担 )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 
2、 揭示 揭开 
(1)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知所以然.(揭开)这一谜底的是两位旅行者. 
(2)“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会达到目的
3、不是……而是……尽管……还是……不是……就是…… 
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可是(不是)被大雪压弯了,(就是)被大雪压垮了.
(2)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qū qǔ)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tán dàn )的机会.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qū tán 
2、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正面抗争”指的是直面困难和压力迎难而上,
“弯曲”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作出让步.
4、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启发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冰雪的启示
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是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应该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某日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而是遭冰雪侵蚀的."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样不结实?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放下铲子,指着远方的山头说,"如果你有空,就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因为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所以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只要有一点小缝,被它渗进去,就可能会遭到大麻烦,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渗透、侵蚀、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啊!"
1、联系上下文,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地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侵蚀 崩溃 渗透
2、听了工人的话,“我”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你试着把文章结尾补充完整.是呀,许多的隐患就存在于不经意间,我们应该小心面对身边的每点小小的隐患才是.
18、广玉兰
一、看拼音,写词语.
Dang yang tie xiu yu zhuo bing diao
荡 漾 铁 锈 玉 琢 冰 雕
Nei han zhan fang po bu ji dai
内 涵 绽 放 迫 不 及 待
二、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待:①对待;②招待;③等待;④要,打算.
(1)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③ )  
(2)我正待出门,好友来了.(④ )
(3)我们待人和气. (①) 
2、谢:①感谢;②拒绝;③脱落;④认错.
(1)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 (③)
(2)这处景致谢绝参观. ( ② )
(3) 为了这件事,我要亲自向你谢罪. ( ④)
三、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再选择一个带点的词语造句. 1、有了它(绿叶)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2、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造句:一阵大雨过后,大树显得格外精神、格外苍翠.
我爱校园美丽的风景,更爱精心教育我们的老师.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ruǐ xin )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 zui zhuì)满了像细珠似(sì shì)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线画出加点字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ruǐ zhuì shì 
2、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四种形态,分别是 含羞待放 、 刚刚绽放 、 盛开 、 花瓣凋谢 .作者在写作时采取了“ 总-分-总 ”的构段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广玉兰花的 喜爱之情.
五、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美丽的白桦林
在新疆诸多的树木中,最美的要数白桦了:高条的躯干秀美挺拔,丰富的叶片妩媚动人.(无论)在哪一个季节,它(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①白桦树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白桦总是身着素装,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纯洁秀美的村姑.
②夏季,河滩上大片大片的白桦树,浓阴蔽天,将河水围着,拥着,吻着,奉献着母亲般的爱.走近桦树林,仿佛面对一排排西域丽人,个个玉树临风,清俊挺拔,却又款款深情,透出母性的坚强.
深秋,是白桦最妩媚的日子.往往几天之内,它的叶片就由绿变黄、变红,赤金一样挂在岁月的枝头,如旌如旗.微风轻轻一吹,哗哗作响,似乎在对你切切私语.它的树干更加洁白光亮,挺中显秀,白中盈洁,光彩照人.
寒冬,大片桦树林静静地伫立在雪原上,通体洁白,棵棵独立,与天空、雪地融为一体.雪野无言,桦林无语.
③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至极之美.它们立足冰雪,身处严寒,却生长得如此从容,如此平静.它们叶片全无却挺立雪原,历尽风刀霜剑却爱心依旧,还有什么树木能像它们这样与冰雪融为一体又不失去自己的本色?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的关联词.无论……总……
2、读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第一句:这句话将白桦树与什么树相比,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苍松、垂柳相比,写出了它谦虚、朴素、文静的特点.
(2)第二句:如果将这句话中的“拥着、吻着”换成“遮着、挡着”,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拥着、吻着”用拟人的手法让白桦林有了丰富的感情,将白桦林写得生动形象,饱含着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3)第三句:这个神奇的究竟是什么样子?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至极之美”的.寒冬,大片桦树林静静地伫立在雪原上,通体洁白,棵棵独立,与天空、雪地融为一体,雪野无言,桦林无语.这“至极之美”不仅是白桦林的景色之美,更露出白桦林的精神之美.
(4)第四句:把这句话换成陈述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没有什么树林能像白桦这样与冰雪融为一体又不失去自己的本色.

六下语文《核心密卷》1~8页答案

8. 人教版五年级26课资料!急用!

一 理解类

欲扬先抑起波澜
——《可爱的草塘》艺术技巧

  读了《可爱的草塘》一文,给人印象特别深刻,这跟它的艺术技巧新异特别是分不开的。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大多数的文章那样:开篇点题,然后平铺直叙,中心虽然明确,但平淡没有波折。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故意掀起波澜,使文章波折动人。下面我就从“抑扬”的角度简单赏析本文。

   一、先抑——初到“呆腻没意思”。文章的中心是赞美草塘的美丽可爱,目的是“扬”,但文章一开始却反说它不可爱,这就是“抑”。文章第一句就说:“我感到一切不习惯”,接着说“觉得没意思”,让小丽都看到“呆腻”的样子。“不习惯”、“没意思”和“呆腻”是我对北大荒不喜爱的情感体现,这与文章中心是相反的感情。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在这里突然掀起波澜,让人感到诧异。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作者不喜爱北大荒又怎么会说草塘可爱呢?悬念顿生,我们的眼光便迫不及待地流向下文,去寻找答案。我们的心被作者摄走了,当我们带着疑问阅读下文,更加深了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后扬——初看“草塘真美啊”。作者随着小丽的带领,来到草塘的边上,此时又大又美的草塘呈现眼前。草塘这么大,“我”第一次看,感到置身大海中一般,充满了新奇感。风吹动下的草塘,掀起层层草浪,那草浪由近到远呈现不同的绿色,连成一片,茫茫跟蓝天相接。这动感十足,色彩丰富的草塘让作者自己也分不清是身处大海还是草塘,完全被陶醉了,难怪他情不自禁说它“真美啊”。作者的情感已由“没意思”的不喜爱转变成惊喜的赞叹,这是第一次“扬”。如果文章到此结束,中心还不够明确。

   三、再扬——耳听春冬的草塘。接着文章以小丽自豪的话语描述了草塘春冬两季。春天草塘里游满了肥美的鱼,等人们用瓢舀,令人向往。冬天草塘里到处是野鸡、狍子,下雪天“腿陷进雪坑里再拔不出来”的狍子眼睁睁让人去逮,“把头扎在雪里”的野鸡等人像萝卜一样拔,多么有乐趣。北大荒的物产丰富通过小丽的诉说得到再“扬”,但同时“我”在耳听时的态度,一而再地故意逗她,体现着不信,这也是“抑”。这段文章扬抑结合,又掀起涟漪,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四、又扬——亲历“美好的画卷”。接着作者亲历了抓鱼,看到了藏在草丛中神奇的河。小丽把“我”带到水泡子前,波光粼粼的水面竟全是挤挤挨挨的鱼,“我”惊叫着连忙脱鞋袜下水,一条一条往岸上抛鱼,小丽催了才恋恋不舍上岸,亲历了北大荒物产丰富。小丽拨开芦苇,让我看到了奇迹般的小河,当“我”看到清澈的河水,倒映水中的芦草、天空、云朵,“我”情不自禁往前走,想捧水洗脸,却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作者对草塘,对北大荒的热爱升华到了高潮。这时文章戛然而止,但余音未尽。

   文章以“腻、喜、赞、恋”的线索,欲扬先抑,抑扬结合,不仅符合作者内心变化的规律,而且增添艺术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可爱的草塘》里的
“不禁”、“不舍”、“不忍”之情
 《可爱的草塘》一文中,“可爱”像粒粒珍珠散落在草塘各处,“我”在寻找这些珍珠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草塘认识的逐步加深,感情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感情变化成为串连这些珍珠的一条主线。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课后思考题,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可以确实为:循情——入境——会情,即借助感情变化这条线索(没意思→情不自禁→恋恋不舍→生怕弄坏),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深入课文内容,感受草塘的可爱,从中体会出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口头表达出来,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情感熏陶。

  一、展示草塘美景,体会“不禁”之情
   ⒈学生默读,用课文中的原句概括答案:“我”初到北大荒觉得没意思,看到草塘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呢?
   ⒉分层欣赏,感受“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1)播放草塘录像,采用“定景”与“动景”相结合、彩色与黑白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你眼前的草塘什么地方“像大海”?分别体会草塘之大、之绿、之动。
    (2)学生自由阅读描写“浪花”的句子,画出描写“浪花”动态和颜色的词语,说说“浪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不禁”之情。

  二、见闻四季产物,体会“不禁”之情
   ⒈学生“听读”小丽的介绍:说说小丽向“我”讲了哪几件事,来夸耀自己的家乡北大荒。这几件事各发生在哪个季节?
   ⒉学生默读“水泡拣鱼”:说说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这件事又发生在什么季节?
   ⒊从听小丽的介绍到自己下水拣鱼,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⒋“我”为什么会产生“恋恋不舍”的感情?

  三、欣赏如画小河,体会“不忍”之情
   ⒈学生默读课文,指出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
   ⒉为什么说小河是一幅“美好的画卷”?
    (1)理解排比句,体会“美好”:“画卷”中有哪些色彩?为什么芦苇和蒲草、天空、云朵会“更绿、更蓝、更白”?
    (2)为什么把小河说成“画卷”而不说成是“画”?体会“画卷”的妙用。
   ⒊“我”为什么“生怕弄坏”这幅“画卷”?

  四、分类指导诵读,体会“不同”之情
   ⒈分内容诵读,再现草塘不同季节的景色特征,体会草塘的美丽和富饶。
   ⒉分角色诵读,体会小丽的自豪和“我”的情感变化。
   ⒊换位诵读,以导游身份向外国游客介绍草塘,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抓题眼学课文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的散文。抓住题眼“可爱”来学课文,就抓住了全文理解的重点。

  1.景色优美——绿得可爱。课文着意用色彩渲染的手法去描绘北大荒的草塘,表现令人悦目的景色美:“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绿得发光、鲜亮,近处呈鲜绿色,远一点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色彩层次分明,跟蓝天相接,构成一幅淡雅秀丽的画面。

  2.物产丰富——多得可爱。春天,用瓢舀鱼;冬天,在雪地里抓野鸡,逮狍子。“一个方圆十多米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儿”,“我”只管“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不一会儿,篮子都满了。

  3.热情好客——人更可爱。课文描绘了北大荒人的热情好客:开头先写小丽笑嘻嘻地邀“我”去散散心,接着写小丽自豪地向“我”介绍这里丰富的物产,然后写她淘气地跟“我”逮鱼玩。

  我们在阅读本文时,只有首先立足于对自然美的体味,欣赏,才能真正领会作者对草塘的爱越来越深的思想感情。
  


美得真可爱啊

 说走就走。小丽挎(kuà)着个篮子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引路,不多时就来到草塘边上。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
  “那当然!‘棒打狍(páo)子瓢舀(yǎo)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小草刚发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开河的鱼,下蛋的鸡,肉最香不过了!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chān)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制第八册《可爱的草塘》 

  点评:
  这草塘的美,真是美得可爱啊!你看,眼前,是颜色美,是绿色美,而且从不同方面写了“绿”景,用了各不相同的与绿有关的词语。浪花是“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直逼人的眼睛,让你目不暇接,因为它又是活动的,“欢笑着,翻滚着”,“涌向远方”;近处的绿是“鲜绿”的,远处的绿是“翠绿”的,再远处的绿是“墨绿”的,这就自然与“蓝天相接”,形成了天地浑然一体,绿蓝相映的美景,这样的景真是美极了!
  这还不够,作者还在下文写了惹人喜爱的另一种美,那就是草塘里富饶的物产,采用了他人介绍的方法予以补充,这里盛产鱼呀鸡呀的,肉香可口,令人垂涎神往。这是虚写草塘的物产美。这样,两种美互相映衬,虚实结合,草塘的可爱便得到了极好的表述。
  


二 实录类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
  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
  师:哟,怎么错了?
  生:您的那个“塘”字,右边“唐朝”的“唐”字中间,您右边和下边都没有出头儿。
  (教师在学生指出的地方修改)
  师:他说得很对。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有这个结构(教师写“肀”)如严肃的肃、君子的君、建设的建、纪律的律等等。大家记住,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书写规律:凡是有一竖穿过这样结构中的许多横,那这个结构中间的一横,往往在右边出头,一竖下面也要出头。要没有一竖穿过,中间这一横就不出头,如“雪”字的下面、“录”字的上面等。
  (教师又在课题中“草塘”二字下面画圈)
  师:这个“草塘”是什么东西?(笑声)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师:啊,就我所知,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国的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牛马羊爱吃的草,牧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这草塘,按课文里说的,可
  不像是这样。
  生:草塘大概就是长满了草的池塘。
  师:池塘我知道。人们挖一个塘,灌满水,用它养鱼或是种荷采藕。但你这个塘,一不养鱼,二不种荷,就让它长草,还要长满,这个主人是不是有点傻?(众笑)不过,多亏你发言中用了一个“大概”,可见你也不十分肯定。对吗?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一片草地,里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师:你这个发言很聪明。第一,你用问话的形式发言,最后答案等着我表态(笑声);第二,你避开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开的,“水塘”就不一定了,不会再跑出来一个傻子;(笑声)第三,从你的答话中可以听出来,你是读过课文后吸收了课文里的一些知识。我说得对吗?
  生:(笑了)对。
  师:这草塘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沼泽地。我去过东北,从西边的齐齐哈尔坐火车一直往东走,到哈尔滨再往东走,过牡丹江还往东,这么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镇,有许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叫湿地。上面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蒲草,有的地方这些草就长在水中。这些地方还开辟了丹顶鹤的养殖保护区,真的很美。你们想,这和内蒙古的草原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东北的这大片沼泽地,过去叫什么?(生无言)课文中有一个词,在北方,面积挺大的……
  生:(齐)北大荒。
  师:对,北大荒。解放以后,有许多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去开垦、播种。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们说,北大荒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知道吗?
  生:听说是北大仓。
  师:对,我们今天学的“可爱的草塘”就是发生在北大荒那里的事。大家读过课文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了几次?
  生:一次。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读。
  师:想读我们就读,自己先读一次,怎么读都可以。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同桌一块读,也可以小组读。但不管怎么读,你读完以后要有话说。说什么,我也不管。我想你不会站起来说你放学回家想吃什么饭吧?(笑声)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师:看样子差不多都读完了,有话要说吗?
  生:我读了课文后觉得草塘真是个好地方,有那么清的水,草也很绿,还有好多鱼。
  生:作者去草塘作客,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生:我不知道棒打狍子是什么意思,那些狍子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用棒子打它?能打住它吗?
  师:你提了一个问题。好,你先记住你的这个问题,看上完课能不能解决。如果快下课了,你还不明白,你再举手说,“老师我提的问题您还没解决呢!”行吗?(生答:可以)
  生:野鸡为什么往饭锅里飞?(笑声)
  师:哈哈,这些鸡可能要舍已为人吧!(众笑)不用着急,这个问题你一会就知道了。
  生:我有一点看不懂,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写什么?是写草塘美丽呢?还是写他喜爱这个草塘?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水平很高。我们呆会儿要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生:我还想说一点,这个草塘物产很丰富,有鱼、有狍子,刚才王文问的狍子干什么要用棒子打它?我认为是猎人不用枪,用棒子去打狍子,说明这里的狍子很多,很善良。(笑声,师插话:“啊,善良就打它,这不是欺负老好人吗?”众笑)这是物产丰富。
  生:老师,我看了书上的插图,那草那么高,那么密,密密麻麻的,人还能进去吗?那不迷失方向吗?
  师: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笑声)别担心,当地人总会有办法的。原始大森林人都敢进,这一丛丛的芦苇能把人吓住吗?好了,大家说了一些,说得还可以,特别是那位女同学提的问题,提得特别好。她说这篇文章究竟是要写什么,写草塘还是写作者喜爱草塘。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是写草塘的美丽富饶。以前我们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这样写的。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又写草塘的美丽富饶,又写作者爱草塘。因为草塘美丽富饶,他才爱草塘。
  师:你说的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不过我觉得有点别扭,照你这样说,那些不美也不富的地方怎么办?还爱不爱?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认为这篇文章讲草塘景也美物产也丰富。
  师: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多数同学都认为课文是写草塘景美物富的。我呢,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我先不说,我一说你们可能就都跟着我走了。我们先按大家的看法来试一试。如果能讲得通,那就说明大家的看法是对的。大家打开书,这篇课文虽然不太长,但自然段很多,很碎。只有几个比较大的自然段。但这几个主干性的自然段,基本上包容了课文的内容。那小而零碎的段落实际上只起一个连接作用,或是简短的对话。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把几个较大的、主干性的段落找出来,看它们各写了什么?
  (学生浏览课文,寻找大的段落)
  生:我一共找了六个段,它们都是三行以上的。(笑声)
  师:啊,你还有个标准——三行以上。(笑声)好吧,你先说第一个大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课文第一段就是。
  师:这一段中心意思是讲什么的?
  生:讲作者,不,讲“我”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带去的几本书……
  师:(打断)这样说太复杂了,简单地概括一下,他在北大荒呆得怎么了?
  生:(看书,找,突然醒悟)他呆腻了!
  师:对,这不就概括出来了吗?我把它记录下来。(教师在黑板靠边处写“呆腻”)知道什么叫“腻”吗?
  生:腻就是不想再呆下去了。
  师:为什么不想再呆了?
  生:他觉得没意思。
  师:大家看这个“腻”字是什么偏旁?
  生:月字旁。
  师: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跟什么有关系?
  生:和肉、人体有关系。
  师:对。你们吃过肥肉没有?就是那种这么厚的(用手做式)白膘子的肉,吃过吗?什么味道?
  生:太肥太油腻,吃不了几块就饱了。(众笑)
  师:那就叫“吃腻”了,不想再吃了。“我”在北大荒呆腻了,当然也就是……
  生:不想呆了。
  师:对,没意思,没趣味、无聊、对吧?再说,还有哪些大的段落?
  生:第5自然段也挺大。
  师:这一段讲什么?概括。
  生:这一段讲他看到了草塘,说草塘真美。
  师:我们概括为“景美”两个字。(板书“景美”)下面还有哪段?这次既要说是哪一段,还要直接把内容概括出来。
  生:还有第7段,写草塘富饶,什么都有。
  师:那就是“物富”了。(板书“物富”)
  生:第9自然段,也是讲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第14自然段,讲的还是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还有倒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18自然段,这一段又讲景美。(教师板书“景美”)
  (此时板书出现如下字样:呆腻、景美、物富、物富、物富、景美)
  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六个主干段落,它们包容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正像你们说的,主要写了草塘的美丽富饶。可是你们仔细琢磨一下作者的思路,他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呢?先写一个呆腻了,第二写景美,下面一下子连续写了三个物富,最后却又写到景美。这样安排材料,弄得我们给课文分段都不好分。不信你们试着分分段!
  生:可以这样分段:第一,呆腻了算一段,然后景美算一段,三个物富算一段,最后一个景美是一段。
  师:你这样分段,从每段看,内容似乎很单一,各是各的内容。但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把景美写到一处,搞得前一个景美,说了半天物富,又跑出一个景美,头绪是不是太乱了?
  生:呆腻是一段,它不能和别的段合并,下面景美和一个物富算一段,讲这里景美物也富,再后面两个物富和最后的景美是一段。也是写这里景也美、物也富。
  师:好像也有道理,但你的第二段为什么只包含了一个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进去行吗?
  生:可以。
  师:这就是说,分段分到哪里都一样,怎么分都行,但分到哪里也都说不出什么根据,可见也有问题,或者是说不清楚道理。
  生:第一个呆腻单独算一段,以后的再分两段,一个景美和三个物富分一段,最后一个景美算一段。
  师:啊,更随意了,显得这个作者写文章真有点颠三倒四,写了半天,又想起一个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后吧!(笑声)
  (还有学生要发言)
  师:好了,先不说了,其实,按照景美、物富这样的思路来分段,不管怎样也分不好,说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当然不是,是我们对文章的认识发生了错误。大家看课题,“可爱的草塘”,它是说草塘美丽富饶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说草塘怎样?
  生:说草塘可爱。
  师:这说对了。说草塘可爱,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他对草塘的喜爱之情,你们觉得是吗?
  生:是。
  师:看,怎么样?我刚才说我一表态,你们就要跟着我跑。现在就跟随上跑了吧?(众笑)不过,这样跑过来就对了,(笑声)但是有同学可能会想,文章中确实写了那么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这景美物富当做抒情的凭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告诉读者,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爱它!因此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单纯写景写物的文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三 欣赏类

  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受教育  
五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可爱的草塘》,7. 9自然段将草塘物产丰富,杜娟老师设计了一种别开生面的一种情景: 

  师:草堂物产丰富,你来当一次小导游,同位间相互介绍一下.
  [同桌间相互介绍]
  师:请一位小导游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草塘的物产丰富
  生:[面向同学]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家乡北大荒。我们这儿鱼特别多,狍子也多。狍子跑得特别快。冬天雪下得特别厚,狍子就陷到雪里跑不动,就等人们逮它。狍子肉特别好吃。你一定听过“棒打狍子瓢舀鱼”。
  师:说得真好。不过现在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狍子还能在吃吗?
  生:不能

  评析: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老师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给与了学充分的空间,学生才能自主发展。让他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想象在同学面前交流。用这种新颖的方法也吸引了学生去想象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同时教育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在学习中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