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怎样应对实体经济危机?

2024-05-19 04:46

1. 国内怎样应对实体经济危机?

第一,首先是让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也遇到了困难,国内经济风险主要包括:一是通胀转向通缩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国内资本流入转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强,三是信贷紧缩形势下,国内的非法集资形势比较严峻,四是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目前我国的经济中存在的问大多是政府因素造成的。因为中国现在是政府主导的经济,这种环境下,很多民企就希望凭借关系弄个牌照,给块地,弄个贷款什么的,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创造财富上来。中国的竞争体制不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竞争体制。真正的竞争应该是谁能盈利、谁能创造品牌,谁有技术。改革就要从这个方面来进行。我们要改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从审批制转换成登记制,焕发企业本身的活力。 
第二,建立平准基金,发展国内股市。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个提法和美圆大幅度贬值丝毫没有关系。其实大家好好想想,股市暴跌70%,损失最大的是谁?难道不是国有资产的疯狂贬值!由于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所以我们国家的财富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一种是外汇储备,一种是国内的资产。目前中国的两种财富面临的是在一年中同时被大量消灭的风险。因为国家对外支付美圆,就必然在国内换成人民币,当然大部分人民币就进了股市,而股市的下跌,又造成了国内财富的损失,国内股市市值下降了20万亿人民币,约等于2.9万亿美圆。 如果今天这20万亿人民币市值没有被消灭,那中国企业手中必定有大量资产去抢购全球低价资源。所以,如果美国以发行美圆来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国的办法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考虑成立平准基金,把外汇储备换人民币资产,对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以股权换美圆,鼓励中国的上市公司企业通过股市,把资产抵押换成美圆,让中国的公司去全球的股市收购资源类上市公司。虽然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问题,但是很多高科技公司,资源类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只不过因为流动性匮乏,导致他们缺乏发展的资金,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比主权投资基金去收购要好的多,同时,国内的企业也可以借此次机会走出去,不要害怕失败。我们国家要借此改变审批制度为备案制度,只要企业的并购方案行为合理,真实,并非借此让资金流出,那么我们都要鼓励走出去,购买高科技、资源品,一举让我国的科学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企业并购的目标是什么呢?全球的两大铁矿石公司、前五大石油公司、黄金公司、飞机机械等制造公司、航空航天公司、高科技网络公司。我国是缺少资源的制造业大国,中国股市上涨,那么企业就有足够的钱去收购全球资源重要企业。我们站上了全球上游产品的定价权,全球定价权必定是最终在我们手里。
 第三,让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美国有外汇储备吗?没有,为什么世界其他都要有外汇储备,为什么美国没有呢?因为他有铸币权,本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这么大,就在于美元是储备货币,美国有铸币权,所以我们国家可以考虑让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其实人民币已经可以在中国周边半流通,成为储备货币已经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具体的实行办法中应当考虑如何防止美圆的外逃冲击。我们认为如果美国无限发行美圆,让美圆崩溃,全世界不再兑换美元,那么人民币储备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考虑织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我们认为,应当探讨建立世界储备货币的可能性,模式既可以参考欧元模式,也可以参考GDP资产抵押模式,谁抵押的资产多,那么你的发言权就大,货币的可信度就大,如果哪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可以立即让这个国家要么提供更多的资金抵押,要么冻结这个国家的货币交易。 第五,把外汇储备变成实质财富. 中国必须消化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增长压力,所以我们必须冒投资失败的风险,把手中的美元储备和美国政府债券转化为真实资产,无论是黄金还是其他资源,都是我国下一轮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须的,一定要想办法让外汇储备变成国人可以享有的国民财富,让中国人拥有更多的世界财富.

国内怎样应对实体经济危机?

2.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实体的影响

这场快速吞没世界各大工业国家的金融风暴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创伤,金融开放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承受着资本大量外流、流动性十分匮乏、货币大幅贬值的痛苦。中国在这个全球肆虐的金融风暴中,部分外汇投资遭受了重大损失,但本土的经济系统并未受到直接的冲击。     由于多年来的巨额贸易与资本盈余的积累,中国整体的外债水平很小,在这场去杠杆化式信用收缩的金融危机中比其他高杠杆运营的国家要好很多。由于资本账户的外汇管制,中国绝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注重长期效益,并不受短期波动影响而外撤。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以政府主导的统一形式进行且投资标的多为安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强的品种,并未产生投资损失危及本土经济的担忧。此外,从个体家庭到国家级别的良性财务状况也为目前相对较为简单、没有复杂资产证券化等衍生产品的本土金融体系提供了强劲的信心支撑。     虽然较为简单和封闭的金融体系使得金融风暴没有大量通过资本流动和信用管道传递到中国本土,但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国际贸易却无法避免受到冲击。美国和欧盟市场约占中国商品总出口额的40%,中国出口行业对美、欧、日等工业国家和地区因经济衰退而变弱的进口需求十分敏感。自从中国经济发展变成出口导向型以来,每次的出口收缩都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通货紧缩的压力。但从好的方面来说,紧缩的力量,特别是金融风暴影响下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也让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担忧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     由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危机仍未结束,去杠杆化的过程仍在继续,2009年经济全面复苏的可能性也还很小;此外,由于目前除了美国以外,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外债都不是大量以本国货币结算的,这就排除了经济复苏的漫长过程中,大部分国家通过超量货币发行来解决危机的可能性;而离开了庞大和膨胀的信用体系,美国货币发行的效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以上的外部条件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进行较大力度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刺激方案的广阔空间与时间,可以较为大胆地进行经济结构性变革的努力而不需要过多担心通货膨胀等压力迅速抬头。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对完善农民权利的重视以及提出2020年农民纯收入比今年翻番的目标则是中国鼓励消费、大力发展内需市场以及进行收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体现。     总的来看,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具体到中观层面却存在一些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情况比较严峻,很多城市的房价快速下滑且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相关房地产企业相继进入困境。若继续以抑制泡沫的态度对待房地产行业,将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软着陆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中,稳定的股市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企业融资市场和资产定价标杆,对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也不可或缺,而恰恰是这个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极度超卖和悲观情绪主导的恐慌,急需有力的政策保护。否则其过低的定价标杆与负面的投资情绪将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活力。     经验教训与启示     虽然金融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但中国已经在开始采取行动应对并进行长远的战略布局,这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首先,需要正确地看待金融创新。中国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做着金融开放的努力尝试,也在快速地学习美国的金融创新并完善相关监管体系。风暴从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刮起并快速肆虐全部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让很多人对金融开放、金融创新,从态度上产生质疑。其实不仅是我们的态度在变得谨慎,连美国民众都在怀疑其资本主义体系已坍塌但我们应当看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成立于1938年和1970年,这两家政府支持的企业几十年来为美国民众住房条件的改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整个过程中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的作用是举世瞩目的。甚至在金融风暴肆虐的当下,美国的抵押贷款市场仍然运行相对良好。因此,金融创新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正像前文所述的正金字塔稳定金融体系,我们仍然需要创新,但创新应当根植于实体经济的运行而不能取代实体经济本身,同时与之相匹配的监管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需要正确地看待政府救市与政府干预。有1998年香港救市的平准基金案例作为指引,很多国家最近都在考虑成立救市基金对股市进行救助。这种考虑源自于对股市连续暴跌的忧虑,但真正做出行动的国家并不多。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振股市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收效不是很大。或许我们能够从美国的救市方案中获得一些启发,美国的救市方案从收购次级债、国有化相关问题公司、联储进入商业票据市场放贷到参股大型金融机构,甚至将来可能进行的政府直接入股金融机构等措施,基本上都是旨在稳定金融系统。一方面要看到 美国救市方案中目标指向明确以及见效较快的特点,以完善自己救市的方案,不能仅仅因为效果不彰就否认救市甚至完全放任不管;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地看待西方国家的金融企业国有化过程,不能武断地认为这是“自由市场的终结”,并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改革方向。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日即将来临。30年来的改革路程虽然蜿蜒曲折,但对外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取向却越来越明晰。当前的金融风暴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也成为了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之前的一次重要洗礼,有着这份对金融危机的警惕与理性,中国在进一步开放的过程中将避免很多挫折。同时我们也看到,全球化的危机呼唤着全球参与的问题解决框架,西方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倡导者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而中小型经济体面对风暴冲击的脆弱性也为中国在区域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 金融危机怎样影响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是一个恶性循环,你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理解
你说的不相信企业,那是站在个企业之间在进行业务时的一种心理,就好比1想从2那里借钱,但是不敢确定到期他能把钱还你

那好了,有问题了,为什么不相信呢?
我们按照你的思路倒着往后推算,不相信他能还钱,一种是因为他没那个还你的钱,一种是他现在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你看来是不安全的,所以到期能不能有---现金流,并且拿它去还你借你的钱也是不确定的,那1当然不放心借钱了啊(暂不继续往后推,先看你的问题)

你说贷款当然只是一中方式啦,还有其他的传统形式也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比如从所有者那里找钱,就是发行股票啦,咱们拿仅有的一点工资买他们的股票,他们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就看我们怎么买了,当然正常的人都买绩优股。还有就是咱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本身的发展,当然会拿出一部分钱解决国有企的困难

企业亏损当然导致股票下跌,给你钱别说股息了,股本都收不回谁会去给你钱

好,关键来了,信贷危机

对于本次说具体就是次贷危机
我尽可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各位经济学高手看后别指责我的一面之词了
什么是次贷,就是经常说谎的人去借钱,你说能借到么?
一般是借不到的
但是,如果给这部分人制定更高的利率,也就是他们还钱的时候要比诚实的人还得多,你干不干?
干,有钱能使鬼推磨
好了,这部分借出去的钱就是次级贷款
次贷他怎么就危机了呢?
好,假设刚才那个人品很差的人借到了钱去买房子了吧,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美国的楼市是有周期的,简单地说,房价一会高,一会低(其实除了房价还有地价,房价其实是在降,因为改好的房子每分每秒都在折旧,但是地价涨得更快)
楼市好,房价涨,那么银行就放心借钱,因为房在升值,到时候还不起了被没收房子是生了值的,白捡的钱,谁不要
但是房价降了呢?
银行不放心了
不借了,或者再涨息(涨息导致没人买房子),而且以前借过钱的还没还清的业主,因为付不起更高的利息,房子就被银行或房地产贷款公司没收了,但是我说了,这时候房价在降,房子卖不出去,降价再卖!
但是没有收回房子的那部分钱呢?要知道那是债权,是借条,不是现金流,而且收不收的回来还不知道
好了,银行开始坏笑了
我把这些不良贷款打包,假如以原价打80%的折卖给其他企业,让他们承担风险,我就又有现金了,(还有保险企业,也有参与,就是给这些垃圾贷款打上保险)
如此循环,最后全世界都有了这部分不良贷款的份额

但是,要知道楼市在下降,提供这种次级贷款的机构就算收回了房子,也是赔了何况还有收不回的!
好了,风暴要来了,
先是次贷机构破产,比如各种金融公司,然后是银行遭殃(银行的次贷业务相对前者较少),华尔街股市大跌,全球股市大跌
股票跌就导致人们不相信企业不相信银行,就减少投入,企业没了投入就裁员,减产,倒闭,人们没了工作就没了钱,就省吃俭用,全球经济凄凉了

整个世界,安静了


第三个问题
当然有其他形式,比如可爱的索罗斯搞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有国家们在经济战争中的各种手段,签订各种协定,比如关税政策,货币政策,我记得好像有个广场协定吧,忘记了,就是日本投降后十年的经济发展全被美国偷去了,现在也在准备偷咱们国家,不过要坚信党的领导,我们要全心全意跟着党的。。。。。!@#¥#¥%%……我晕

本人非专业人士,欢迎网友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1461678.html#here

金融危机怎样影响实体经济?

4.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原来预期的要小,中国一些金融机构的损失也完全在可消化范围内。他还指出,汇率对调整全球失衡的作用有限,过分夸大其作用既不现实,也会误导调整的方向。

  周小川是在12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第十七届部长级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指出,2008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表明,中国从美国、欧洲的进口增长较快,出口保持稳定。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尚未对中美贸易产生显著影响。此次次贷危机中,中国一些金融机构因拥有相关金融产品而有所损失,但这些损失有限且都在可消化范围内。通过改革金融体系、加强相关监管措施,目前中国金融企业比亚洲金融风暴时更为健康,较小的损失并不会影响它们的盈利能力和股价。

  周小川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的通胀。同时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周小川还表示,汇率对调整全球失衡的作用有限,过分夸大其作用既不现实,也会误导调整的方向。全球失衡无序调整的压力已有所缓解。通过结构改革来循序渐进地纠正失衡是有效的。他呼吁各方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努力为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增添活力。

  周小川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建立份额调整的常规机制,以保证及时反映成员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变化。他进一步指出,基金组织应重点加强对发行储备货币以及具有系统重要性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风险及其溢出效应的监督;加强对成员国宏观经济和金融部门相互联系的监督;根据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监督手段。

5.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
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
公式:经济=金融+财政
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
解释:国家收支:
国家的税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
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
(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6. 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08年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说出来你都不信

7. 经济危机对中国产业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

三十年风雨沧桑。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和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放眼环顾,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收益体,中国已与世界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阶段。与之伴随的是,全球市场的波动和逆转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这表现为 国的实际经济变量(进出口额、投资总额、货币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等)和名义经济变量(通货膨胀、资产价格、货币汇率等)受到由全球市场影响甚至决定。 迄今为止,中国遭受了两次比较大的外部冲击,第一次是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第二次是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市场的边缘地区,对东南亚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因为 国资本市场尚未开放,在危机期间,国外直接投资放缓, 国gdp增长速度降低,但进出口仍呈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东南亚出口的下降被 国替代。虽然这是 国经济受到的第一次较大外部冲击,但经济基本面并未受损,对社会的影响也不显著。当时 国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内部,即国企改造带来的城镇职工下工岗问题。1998年 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发国债/金融债,用于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建设投资。这使得 国的基础设施得到大规模的改善。但是,投资行业的产业关联较小,其扩张难以较快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并且,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民间投资和社会公众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近年来, 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大幅度扩张。在国民收入中,净出口的比例在20%以上,而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例在60-70%之间,在大国经济体中这一比例高居前列。这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状况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逆转不可避免地对 国经济与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经济危机最大的破坏性是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民众福利水平大幅度下降。与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次危机对 国社会影响面很大,特别是对三大经济主体——农民工、中小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影响最为巨大。 这次危机发生在世界市场的中心地带,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通过国际贸易效应波及中国的出口型加工制造业。从2008年初开始, 国的国际贸易与去年同期相比,开始大幅降低。这对 国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工厂倒闭或者歇工,以百万计的农民工提前返乡。不过,严重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将在今年春节过后凸现。 国1.4亿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 为了验证世界市场中心地区经济衰退对 国出口的影响, 们对1997-2007年中国出口和美国gdp、欧盟gdp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美国gdp对中国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欧盟gdp与中国出口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说明与美国经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远大于欧盟经济体。 们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说明:美国gdp的增长率提高(降低)1%,中国出口将增长(下降)6.23%。由此可以推论:如果2009年美国gdp降低2%~3%,中国的出口将降低12%~18%。假设雇工与出口品生产量的比例(l/q)不变,对雇工的需求将按同比例下降,对农民工的需求将会下降500~800万。此外,实证分析还表明,国外直接投资对 国出口影响的弹性系数在0.6-0.9之间。如果国外直接投资下降10-20%,其产品三分之二外销,则 国的出口就会下降6-15%。由此关联到的农民工失业就会在300-700万左右。 上述实证分析仅考虑到美国gdp下降和国外直接投资下降,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就达到800-1500万人。若考虑全部国际贸易乘数和国际资本乘数的双重影响,制造业农民工失业总数的影响可能达到2000~2500万人,即为农民工在制造业就业人数的40-50%,占农民工总数的14~17%。 在 国制造业受到打击的同时,建筑业也正处于萧条状态。近十年来,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达40亿平方米, 总投资超过10万亿元。未来几年内房地产市场主要是消化存量资产,将处于低迷时期。建筑业减少30-40%的就业岗位,就意味着上千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机会。 由于 国制造业吸纳了三分之一农民工就业, 建筑业吸纳了20%的农民工, 这两个行业的停滞将使就业形势更显严峻,今年失去城镇工作岗位的农民工可能达到4000-5000万人,甚至更高。农民工大量失业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 国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务工收入数倍于务农收入;相当部分外出农民工的承包土地已经被征为非农用地,或被经营性公司租用,回乡后亦无地可种;失业对农民工的心理冲击很大,农民工眼界已经开阔,组织能力较强,未来预期已然不同;对此稍有处置不当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反弹。因此,农民工大批失业隐含着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稍有不当,将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此外, 国有900多万户规模以下的各类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这些企业不仅提供了税收,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失速导致市场萎缩、信用违约、流动性缺失,使相当部分这类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国还有近3000万个体工商户,主要集聚在零售领域和低端服务业。这些经济单位在外部环境逆转时受到的打击远大于其他社会群体。 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及时地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政策目标从抑制通货膨胀转为保持经济增长。这一次扩大内需的政府支出中,民生开支与环境保护占26%,这是与亚洲金融危机时财政支出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地方政府也相继提出了以基础设施为中心的:18万亿元投资计划。这些开支对于防止gdp增长的下滑有一定作用,但对就业的拉动可能并不明显。gdp增长与就业的增加并不必然有一一对应关系。由于财政开支方向主要用于资本密集型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有限。 目前,各地政府已经针对农民工失业问题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与方法,但全局性的公共政策尚未明晰。并且,现有的公共政策尚未将帮助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纳入中心视野。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农民工大规模失业难以避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取决于 国的努力,而且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回升。如果全球经济能够在2010年全面复苏, 国出口导向的型制造业也可望较快恢复,在经历了不太长的经济周期波动后,重新提供上千万的就业岗位。但是,如果美国经济日本化或世界经济陷入新的滞胀时期, 国农民工再就业则很难在短期内缓解。这将是 国经济与社会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必须有较长期的准备。在后两种情况下,创造农民工就业岗位将取决于 国真正转变为内外部需求平衡的经济体的程度与进程。

经济危机对中国产业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

8.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