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取的“库布其治沙模式”,为何能够获得巨大成功?

2024-05-07 16:23

1. 中国采取的“库布其治沙模式”,为何能够获得巨大成功?

库布其治沙模式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带动下,库布其治沙改变了传统的沙进人退的方式,通过治沙达到了绿进沙退的效果,同时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由此成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
而库布其治沙模式能过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干部的领导和人民的配合脱不了关系。在治沙过程中,党领导积极发挥指导作用,沙龙企业发挥着领头作用,再加上当地的企业、社会和农民的协作,大家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的涌现出了治沙的建议,达到了沙漠造林,林业生态建设等效果。库布其沙漠在根本上解决了风沙的问题,通过种植植物来抑制风沙。
库布其采用人工植树的方法,还采用了光伏治沙的技术,在电板下种植绿植,在两块板之间养羊。 这样以来,库布其沙漠就从原来的一片沙烟变成了现在的一片绿荫。库布其沙漠种植了沙柳、杨树、樟子松、胡杨等比较耐旱的绿植,这一些植物在沙漠一个个沙丘中变成了一排排绿荫,中间还有一些湖水。绿洲与湖泊,偶尔还会有一些天鹅在湖面上。库布其也从以前鸟儿难以逾越的地带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绿洲。
而库布其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果,也得益于它不断的创新,国家不断的改良技术,创新技术;还有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以往沙漠中总是寸草不生,但是如今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库布其沙漠上却形成了一片片绿茵茵的植物,鸟儿可以从这里飞过,羊群也可以在那里生长。而在沙漠中种植的甘草,不仅让沙漠环境得以改善,还为村民们带来了收入,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中国采取的“库布其治沙模式”,为何能够获得巨大成功?

2. 中国每年花巨资治沙,但为什么只有库布齐沙漠效果显著?

说起沙漠,许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一个荒无人烟水资源贫乏之地,因此,沙漠也被称之为是“死亡之海”,只要是黄沙所在之地,都毫无生机。同时,我们国家也是收到沙漠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一直以来,将沙漠变成绿洲都是我们的梦想。


每年我们中国都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巨资来治理沙漠,不单单是政府官方,还有企业,私人捐助,国外援助等等多个途径的大量资金投入,虽然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治沙也小有成果,但是为什么只有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效果显著?

库布齐沙漠是我们中国得第七大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一个沙漠。总面积有1.39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61%。但其实,这片沙漠早在3000多年前还是一片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圣地,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匈奴,俨犹、戎狄都在这里繁衍生息,但是后来,由于人为因素破坏了草原和森林植被,导致这里平衡失调,变成了人烟稀少的沙漠。

在1988年的时候,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沙漠上治理,他们还承诺每卖出一吨的盐就拿出五元人民币用于沙漠的盐湖中种植树木,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五元,可和我们如今的五元钱没法比较。后来,他们种植的树木也将盐场附近的沙漠所控制住,公司也由亏损转为盈利,越做越大,也在沙漠中开启了各项治沙方案,修路等等。

经历了30多年的治沙,库布齐沙漠也成为了我们国内治沙最成功的首例,整个沙漠充满着生机,随处可见的杨树,绿草和遍地走动的羊、天鹅、野兔等等,树木的覆盖率达到了53%,成为了世界上治理沙漠最成功的典范。

据相关数据表明:库布齐沙漠已经是修复绿化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创造了5000多亿元的,当地10万多农牧民脱困,这对于人类治沙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那么,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方式能不能适用于全国乃至世界呢?

这恐怕有些难度,毕竟每个沙漠所处于的地理环境都不相同,如果和库布齐沙漠一样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预估的危害,地下水位下降,污染等等问题,在治沙方面,还是要针对不同的沙漠进行相应的治理方案。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我们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成就的呢?

3. 中国库布其治沙模式已走向世界吗?

在6月29日举行的库布其30年治沙成果总结暨服务“一带一路”绿色经济推进会上,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发布《亿利库布其三十年治沙成果报告》。报告指出,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达910万亩,创造了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使10多万沙区民众受益。

报告显示,经过30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库布其沙漠沙尘天气由1988年的50多次减少到了2016年的1次;年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样性增长到530多种;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3%。库布其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会议上发布《库布其沙漠治理对京津冀大气质量影响评价研究报告》。报告用详实的数据说明,库布其治沙对降低京津地区风沙灾害产生积极影响。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对库布其治沙给予高度评价:“库布其沙漠30年的治理是一个奇迹。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同时让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既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够带来社会和环境的发展,经济、文化和环境的目标同时实现。”他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创造共同发展的新机遇,如何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治荒漠化、以治沙带动致富,世界期待着库布其模式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10多年持续净减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建龙表示,亿利在库布其30年治沙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是中国治沙经验的成功典型。库布其治沙有政府的支持、老百姓的参与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关心,是我们创造的中国经验。他将库布其精神和库布其经验概括为:责任担当,科学治沙,注重效益,回报人民。“库布其经验和情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推动中国治沙事业的发展。”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库布其治沙模式已走向世界吗?

4. 库布齐沙漠已经成为全球治沙样板工程

 在浮躁的经济 社会 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徒步旅行当做一种修行,试图远离眼前的苟且,背上简单的行囊去寻找诗和远方。而徒步穿越沙漠又以超高的难度吸引着一众大胆的跃跃欲试者。这的确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漫漫黄沙一眼望不到尽头,前路充满了挑战和未知,穿戴好徒步装备,再带上几包干粮和充足的水,挑战身体极限和征服自然的成就感不由得跃然于胸。
   然而这只是一种流行的运动,沙漠对于人类的生存其实丝毫谈不上友好,肆虐的风沙、极端干燥的气候和稀少的水源使其成为生命禁区,时刻威胁着徒步者的生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沙漠也成为制约地区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沙漠和戈壁总面积高达128万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13%。这些沙漠,近八成集中在祖国大陆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人迹罕至,越发显得荒凉。其中,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在最近期声名大噪,备受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库布齐沙漠独特的 旅游 特色,而是由于人们近些年在这片沙漠上获得的治沙成果,可谓成绩斐然,令世界为之惊叹。
    圭臬在前 
   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在河套平原上黄河“几”字弯的南岸,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由于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仅800公里,又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而据《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其沙漠曾经是一片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草原,多个民族的牧民在这里聚居繁衍。然而经过黄河千年的冲击和战乱对于人类文明的破坏,曾经繁荣的土地逐渐被黄沙覆盖,变成植物稀少,雨水稀少的荒芜地区。
   不仅如此,库布齐沙漠的面积还一度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时,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流入泥沙量更是高达1.6亿吨,对于有着“塞外粮仓”之称的河套平原产生了直接威胁。荒漠化的土地就像是牛皮癣,使土地变得不 健康 。对于以农立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水平严重不足的中国来说,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威胁人民的生活并为阻碍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库布齐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盐湖备受当地政府的关注,依靠盐湖而生的盐场也成了重点企业。但是由于环境的恶化,盐湖面积不断缩小,逐渐显现被黄沙吞噬的势头。就在这时,一位名叫王文彪的年轻人主动辞去政府的工作,自请来到盐场担任场长。走马上任的他看到盐场惨淡的经营状况决心治沙,当即提出从售出的每吨盐中提取五元钱利润用以治理沙漠。在坚持了八年,种下了几万棵树苗以后,看似得不到结果的事情击败了不断侵蚀湖泊的沙漠。盐湖附近的局部环境得到的改善,沙漠的边界不断后退,盐湖的面积逐渐恢复,盐场的收益出现了 历史 性的突破。
   当所有人都为这个好消息欢欣喜悦的时候,新的问题开始显现。发展壮大的盐场产量上升,周边的市场饱和,需要把盐运出去寻找新的销路。固有的运输方式需要绕路200多公里,穿越沙漠到最近的杭锦旗磴口火车站,这一方案执行下来,盐场的利润将会有大部分被运输费用消耗掉。
   此时,王文彪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修建一条穿沙公路,把盐运出去。这时候他得到的不再是质疑,而是周围人果断的反对。尽管盐场的经营状态有了质的改善,但是修建这条公路需要的资金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况且,当时的机械设备等条件也远不如今天。
   尽管修建穿沙公路困难重重,但是这也似乎成了盐场生存的唯一办法,好在当地政府帮忙解决了资金问题。当几十台推土机浩浩荡荡地开进沙漠腹地时,好像成功就在眼前了,但是随风飘动的黄沙很快就将建好的路基掩埋,每天辛苦的工作变成了徒劳。
   尖锐的矛盾摆在眼前:修路不难,护路才是难题。遵照保护盐湖的经验,生态护路成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修路团队转变工作方法,边修路边绿化。两年后,库布齐沙漠中的第一条川沙公路建成,道路两侧也种满了树木和药材。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库布齐沙漠狂风肆虐,黄沙漫卷,800公里以外的北京也因此饱受沙尘暴之苦。如今,沙尘天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库布齐沙漠的治理离不开王文彪和他后来成立的亿利能源集团。在几千年人与沙漠的斗争中,进退拉锯,几胜几负,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是经过检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探索 新方法 
   在2017年9月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报告显示:库布齐沙漠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生态环境变化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
   国家林业局也发布数据表示: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由每年扩展1.04万平方公里变为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变为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 历史 性转变。
   不断的 探索 和新技术的出现,让沙漠治理显现新的曙光。中国的西北地区虽然是受风沙侵袭最严重的地区,大片土地严重荒漠化,但也是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随着太阳能开发技术的进步,不少光伏电站建造及运营者开始 探索 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希望能走出一条收效良好的工业治沙的新模式。
      达拉特旗光伏领跑基地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昭君镇,2017年11月30日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是全国第三批10个重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之一。项目通过“光伏+治沙+农林+ 旅游 ”的模式,推进太阳能发电、沙漠生态治理和特色 旅游 的发展。
   达拉特旗所在的河套平原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年均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非常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占地10万亩,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容量为20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40亿度,实现超15亿元产值。各级产业可带动周边约1500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增加2000多人就业。
   同时,建成后的光伏发电基地将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近0.6个百分点,有效遏制库布其沙漠的扩展,防治沙化土地20万亩,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20万吨、粉尘70万吨,对区域土地荒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起到重要作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项目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改善效益。
   “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树”是达拉特旗光伏基地采用的立体化新型产业循环模式。先用推土机等工程机械设备将沙丘推平,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安置在经过平整的土地上,然后在光伏板下方的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吸收太阳能以外,光伏组件板可以阻挡阳光直射,减少20%到30%的蒸发量,并且还能有效降低风速,很好地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各种地标植被的生长有效的固沙保水。反过来,生态的改善对太阳能发电产生了积极影响。扬起的灰尘对发电量的影响比较大,而植被能减少灰尘的扬起。
    打造样板工程 
   沙漠光伏工程是人与大自然的抗衡,通过工程施工改善沙漠土质,在人进沙退中收益局部环境的改善。建成的光伏设备可以转化充足、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效应的目标。同时,光伏设备具有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和维护简便等优点。对于沙漠附近的人民来说,可以提高牧民的收入,减少了牧区放牧时也变相降低了对植被的破坏。
   但是,这样一举多得的好工程也要同时面临沙漠中最恶劣的施工环境。山推内蒙古办事处主任陈涛,2014年调入内蒙古自治区工作,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客户走访、反馈收集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能源发展与支持,全程参与了2018年的达拉特旗光伏领跑基地项目。据陈涛介绍,“施工难度主要集中在与恶劣的风沙与高温的对抗上。沙尘对设备水箱冷却系统损毁严重,发动机空气系统清洁度要求高,驾驶室也要做好密封与人性化设计等。对于设备专业性和人员的技术要求都很高。”
      参与项目建设的鄂尔多斯绿洲园林总承包公司是山推的忠实用户,在这一项目中设备总计投入新旧推土机50台,包括多台全液压推土机DH17和SD16L。在施工过程中,山推办事处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现场跟进设备使用情况,与驾驶员交流施工技术,收集反馈。在项目后期,山推根据沙漠施工工况开发出一机两用的DH17-DS全液压推土机与液力SD16D推土机,为后期紧张的施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国家在推动西部治沙的同时, 社会 资本也纷纷加入。在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看来,企业治沙相对于政府财政治沙效果会更好,“治理沙漠就像无底洞,通过国家财政治理沙漠,单纯为治沙而治沙,不但得不到特别好的收效,更重要的是单一治沙模式很难让沙漠中的农牧民获得相应的效益,政府还得拿钱补贴。”
   而在产业治沙模式下,政府不投入资金,只需要给足企业相应的政策。“我们把治沙变成硬币一样,一面治沙,一面发展沙产业,靠沙做产业,靠盈利去治沙,进而提高农牧民收入。”王文彪表示。
   该项目采取了分期建设的办法,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容量为50万千瓦,占规划总容量的四分之一。一期工程投资约37.5亿元,年发电量约8亿度。项目一期工程由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中广核和中节能三家公司共同中标承建,在2018年6月30日开始施工,经近半年的紧张建设,原本荒无人烟的沙丘上已经覆盖了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板,成为一片“蓝色海洋”。2018年12月10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顺利竣工,开始了全容量并网发电。沙漠虽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却并不是不可救药的。
   尽管沙漠的形成离不开自然因素,但是人为的破坏也助推了恶化过程。同样,人类的力量可以使这一过程逆向发展。如今,人们在库布齐沙漠中取得的成果就是最佳的例证。 (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王旭芳

5. 库布齐沙漠的沙漠治理

2015年7月28日,中国第七大沙漠三分之一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中国亿利资源与埃及SEKEM同时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举行的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UNCCD媒体见面会透露: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已有三分之一面积被绿化,绿化面积达到6000平方公里。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27年不懈治理,亿利集团已绿化库布其沙漠0.6万平方公里,并控制荒漠化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库布齐沙漠的沙漠治理

6. 库布其治沙模式是如何创造神奇的?

库布其治沙的历程,见证了党委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治沙龙头企业亿利集团发挥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还有当地企业、社会组织与农牧民等各方力量踊跃参与,涌现出众多的“治沙愚公”与治沙标兵、沙漠造林人、林业生态建设标兵等治沙榜样。

这一切,都验证了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绿色经济发展思路出发,破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中国方案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创新。雄辩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世界文明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大战略。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大胆实践和尝试,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也为世界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示范和经验。

不仅如此,中国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尤为重要。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为许多备受荒漠化困扰的土地带来绿色希望。库布其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已被引入中国20多个省份、200多个县市,累计治沙100多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已经为中国其他沙漠地区,带来真金白银。这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

7.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

(1)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沙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西北地区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沙尘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有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资源少,过度放牧,植被遭受破坏.(3)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采取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植树造林种草和禁止过度放牧.其中被称为“绿色的长城”的是三北防护林工程.(4)如图,“小草的哀求”反映了我国西部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使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故答案为:(1)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沙尘暴严重;(2)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资源少,过度放牧,植被遭受破坏;(3)植树造林种草;禁止过度放牧;三北防护林工程;(4)“小草的哀求”反映了过度放牧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

8. 库布齐沙漠治沙模式带来的效益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库布齐沙漠治沙模式带来的效益:经过30多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沙漠治理模式,并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成功召开,提炼总结的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模式,为世界其他荒漠化地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要】
库布齐沙漠治沙模式带来的效益【提问】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库布齐沙漠治沙模式带来的效益:经过30多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沙漠治理模式,并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成功召开,提炼总结的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模式,为世界其他荒漠化地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回答】
为破解该流域防凌防汛压力和库布其沙漠生态水资源短缺的难题,杭锦旗开启库布其沙漠沿黄生态带治理工程,建设分凌引水闸、引水渠和生态围堤,形成从黄河引水、流经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的关键与核心是将黄河凌汛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凌水引至库布其沙漠后,在沙漠腹地形成近10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长期栖息,形成沙水相连生态自然格局。同时,生态环境改善后农牧民在湿地周边不断拓展养殖业规模,为增收致富带来契机。【回答】
库布其太阳能资源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有效光照小时数达3180小时以上,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基地项目,可修复治理沙漠10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实现向蒙西电网年均供应绿色电力约40亿千瓦时,相当于480万人一年的用电量。【回答】
光伏板组件能够有效挡风防风,阻止沙尘的飞扬与沙丘移动,还能吸收光照、降低土地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累积,从而改善植被生长环境。同时,“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带动乡村振兴”的多层次产业发展模式,将新能源发电产业与沙漠生态治理、现代农牧业有机结合,成为沙漠综合治理的有效实践。  除创造生态和经济效益外,光伏发电站的投建还带动周边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当地通过扶贫产业化合作机制,让经过培训的农牧民参与到电站运营之中。诸如亿利集团启动“光伏组件清洗+板下种植养护+板下养殖”工程,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农牧民开展精准扶贫。【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