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百年大事

2024-05-19 07:15

1.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百年大事

1880年  乔治·伊士曼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末  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  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  柯达照相机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  1889年  伊士曼摄影材料有限公司于伦敦成立。  1891年  伊士曼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900年  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  1921年  柯达进入中国,并创建照相学校。  1976年  柯达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1991年  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2000年  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  2002年  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  2003年9月26日  柯达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2004年1月13日  柯达宣布将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  2004年底  柯达将停止制造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胶片的相机  2011年10月1日凌晨  伊斯曼-柯达公司(EK)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2012年1月3日  柯达公司宣布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柯达将面临摘牌。  2012年1月19日  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  2013年5月3日  柯达申请退出破产保护,进行公司重组。  2013年8月21日  美国破产法官艾伦·格罗珀(Allan Gropper)批准了柯达脱离破产的方案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百年大事

2. 伊士曼柯达公司 柯达

柯达低估了数码相机的前景,在最先掌握数码技术的基础上没有把握好机遇,由于在胶片市场的老大地位,向数码转型其实有它的优势。柯达数码感光元件采用的是CCD,专业机用的是尼康的机身,其实这就是它的短板,毕竟柯达不是做相机出身,像佳能和尼康等相机厂商掌握数码核心技术后,柯达就失去了优势。即使柯达能大投入研发专业相机,我觉得也很难和佳能尼康竞争,用专业机的人会有一种品牌情结,以前用尼康的人数码同样会选择尼康数码。再说,像美能达这么牛B的相机厂商都难有立足之地(OM2是第一台自动对焦的单反,美能达被索尼收购),何况柯达。
类似柯达命运的还有徕卡,徕卡一直到后来没法了才开发数码技术,如果不是徕卡在工业制造上太牛B,徕卡会像柯达一样。
一个企业的高层2不2 ,不能简单的一句话去评判,现在回头看,除了说企业在当时的决策没有前瞻性,其实还有很多因素。
我看你的问题,猜你是不是很喜欢胶片摄影啊?真的,玩胶片确实很有味道,但成本太高,而数码的优势就是便于普及,再说现在的数码单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普通领域的需求不会输于银盐技术,一起怀念银盐时代吧!



3.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发展历史

柯达公司的前身是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和商人亨利·斯壮在1881年建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 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例如布朗尼和Instamatic,该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胶片供应商之一,包括业余和专业市场。它也进入了其他影像相关领域(例如医疗影像),并继续致力于在不断增长的数码摄影和数码成像行业获得更坚实的立足点。 该公司前身为“伊士曼公司”,后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遂改名。乔治·伊士曼在被人问及此事时回答说:“从语言学上说,‘柯达(Kodak)’这个词就像婴儿说的第一个‘goo’一样毫无意义—简洁、突兀、甚至有点粗鲁,字面上两端都由坚定不妥协的辅音字母截断,听起来就像你面前的相机快门声一样干脆。这不就是最好的名字!”该款相机获得巨大成功,“柯达(Kodak)”这个词由此被加入到公司的名称中。到2004年底,这些变化反映了柯达已将注意力转移到新兴的数码市场中。 柯达图文影像集团自2005年6月完成对克里奥的并购后,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图文影像新时代。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图文影像产品与服务的全方位大型跨国公司,印艺业的客户可以在柯达图文影像世界里得到最广泛、集成的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从图文影像的智能输入、设计、输出、再到图文影像的流程管理、远程管理和存储管理、咨询管理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并购的成功标志着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实现了向数字化的转型成功,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影像业向数码图文影像业的过渡,初步完成了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在数码领域的战略部署。伊士曼柯达公司自1880年成立以来,柯达一直在全球影像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业务多元化,涵盖传统卤化银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各方面。柯达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和数码影像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服务对象包括一般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医疗服务机构、娱乐业以及其他商业客户。公司设有四个业务部门:摄影事业部,医疗影像部,商业影像部和元器件事业部。凭借其技术优势、市场规模和众多的行业伙伴关系,柯达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柯达120多年的历史正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柯达照相机在1888年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几经变化之后,伊士曼的公司在1892年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发展历史

4. 伊士曼柯达的破产保护

柯达因战略问题错失了许多良机,于2011年10月传出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消息,造成股价暴跌;2012年1月,柯达公司因股价低迷面临摘牌退市的危机。2012年1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柯达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正式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以求度过多年销售下滑所致的资产流动性危机。柯达称,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破产法第11章,向美国一家破产法院申请业务重组。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范围内。柯达表示,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柯达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EO)彭安东(Antonio M. Perez)表示,“董事会和整个高级管理团队一致认为,这对柯达的将来而言,是必要且正确的一步。”柯达表示,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这家曾经的胶卷行业领军企业,曾试图重组为一家相机等消费产品的厂商。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柯达公司打算任命一位首席重组官,以便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时帮助公司获得足够的资金来保持正常运作。

5.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脱离破产

2013年8月21日,美国破产法官艾伦·格罗珀(Allan Gropper)批准了柯达脱离破产的方案,这家曾经的科技巨头在历经一年半的破产保护后终于逐渐走出困境。脱离破产后,柯达规模将大幅缩小。格罗珀表示:“脱离破产对柯达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希望这家美国百年老店能够重整旗鼓,实现复兴。”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脱离破产

6.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发行股票

据国外媒体报道,柯达当地时间2013年6月18日表示,该公司将要求法院批准发行价值4.06亿美元股票。柯达退出破产保护程序后,债权人将持有该公司大量股票。柯达表示,债权人同意该公司以每股11.94美元的价格发行3400万股普通股股票,相当于重组后公司总股本的85%。柯达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Antonio Perez)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协议使得我们与主要债权人全面解决了债务问题。”发行股票的收益将用于偿还债务。

7. 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时期(1888年~1894年)这一时期的柯达相机处于小型普及化设计尝试时期,特征是所用胶卷没有规格化编号。(1)世界上最早专门使用胶卷的相机——“TheKodak”提起柯达胶卷,几乎无人不知,然而,“柯达”却是第一架由美国伊斯曼干版和胶片公司(EastmanDry Plate & Film Co.)制造的专门使用胶卷的相机名称,也是该公司制造的第一架相机,是柯达相机的鼻祖。一百一十年前,在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Rochester)市,有一位用湿版法摄影的年轻人乔治-伊斯曼(GeorgeEastman,1854~1932),他对当时不够完善的、最早由英国医生兼摄影爱好者R-L-马多克斯(RichardLeachMaddox,1816~1902)发明的卤化银明胶乳剂技术进行了两年多的实用与研究后,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于1880年注册了伊斯曼干版公司。1884年,伊斯曼公司生产了用于大型座机的伊斯曼-沃克(Eastman-Walker)胶片盒,内装一卷纸基明胶乳剂胶卷,拍摄、冲洗之后,用油涂在纸基上,纸基会变得透明,才能用于印制照片。1885年,伊斯曼公司研制生产了纸基剥膜胶卷,在胶卷冲洗过程中,明胶乳剂从纸基上移到玻璃等透明材料上,以印制照片。这种早期伊斯曼胶卷冲印起来虽比湿版法容易了很多,但与后来的胶卷冲印相比,仍颇为费事。但如果能将感光明胶乳剂涂覆在极薄的可卷曲的透明材料上,则通过很简单的工艺就能得到高素质照片,这一设想是由美国一位牧师出身的汉尼巴尔-古德温(Rev.HannibalGoodwin,1822~1900)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这种透明材料叫“帕克赛恩”(Parkesine),是一种硝化纤维。1888年企业家J-W-海厄特果然生产出了只有0.254mm厚的透明硝化纤维塑料片材,海厄特将其商品名定为“赛璐珞”(Celluloid),这是一个生造词。同年,伊斯曼公司开始采用赛璐珞作为片基,试制出了新型赛璐珞透明片基胶卷,使该公司成为世界首家商业化生产赛璐珞胶卷的公司。后来这种片基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才被新的醋酸纤维、涤纶等透明片材取代。伊斯曼公司为了尽快推广和普及新型胶片,于1888年研制生产了首架只使用胶卷的方箱式相机,乔治-伊斯曼也费尽心思生造了简短的英文“TheKodak”作为该相机的名称。从此以后,“柯达”就被作为该公司绝大多数产品的商标而彪炳史册,伊斯曼公司也更名为伊斯曼-柯达公司(EastmanKodak Co.)。“TheKodak”相机快门是圆筒式的,只有一挡快门时间约1/25秒。57.2mmF9镜头,固定焦点设计,利用超焦距原理,可使6英尺(约1.8米)或稍远一些的景物成像清晰。内装直径为2.5英寸(63.5mm)胶卷,可拍100幅像场为圆形的照片。由于当时胶卷的感光度较低,这架相机上的曝光组合设计只适宜在阳光下拍摄。初期的“TheKodak”售价25美元,加上操作简单,受到了世界各地摄影人士的普遍欢迎。由于当时的胶卷还不像今天使用的胶卷那样附有黑纸(120胶卷)或装在暗盒中(135胶卷),用户自己不能更换,故当用“TheKodak”拍完底片后,须连相机一起再寄回伊斯曼工厂,并花上10美元,由工厂为用户冲洗、印制照片并装帧,再把相机装入新胶卷后连同照片寄给用户。伊斯曼-柯达公司当时把这种服务称为“您来按快门,其余由我来做”,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促进了柯达胶卷的销售。这种以相机生产带动胶卷销售的思想,从这时就开始了。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柯达公司为纪念“TheKodak”问世一百周年,特地推出一架该机的陈列复制品(图1和实拍照片,图中人物为乔治-伊斯曼),纪念柯达在相机制造及银盐胶卷生产领域的百年辉煌。(2)柯达3号矩形片幅相机继“TheKodak”之后,1889年,柯达又推出“柯达2号”,同年推出的“柯达3号”相机将其所摄片幅设计成105×80mm的矩形,机身上的反射式取景器也改成与片幅相匹配的矩形框,并装有横、竖两个取景器以方便拍照,可拍矩形画面,外形仍沿用了方箱式。柯达3号相机奠定了柯达方箱相机的基本设计模式,此后推出的后续机型都遵循了这种基本设计。(3)可在日光下更换胶卷的“柯达A、B、C”型相机1891年,柯达发布了可在日光下更换胶卷的方箱式相机“柯达A、B、C”,并在相机上标示有Daylight(日光)字样。柯达A、B、C型相机分为普通型和日光型,普通型还需要在暗室换装底片,日光型可在明室中操作,其各型尺寸如下:A型2.75×3.25英寸,B型3.5×4英寸,C型4×5英寸。二、发展时期(1895年~1930年)这一时期是柯达方箱式相机大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空前市场回报的时期,形成了柯达布朗尼系列;同时,为了进一步缩小相机体积,又推出使用胶卷的折叠相机,形成“FoldingPocketKodaks”系列等。同时,柯达公司还采用了几项新技术用于相机设计,如“静电书写后背”等。并且,这一时期柯达配合相机生产还推出了从101-130号共30种不同规格的胶卷,其中包括今天还在使用的120胶卷。(1)使用衬纸胶卷、设计有红窗计数装置的“柯达牛眼(Bull'sEye)No.2”相机使用柯达胶卷的方箱式相机受到市场普遍欢迎,引起了其他相机制造商纷起效尤,竞相向市场推出类似的方箱相机,这其中最匠心独具的要数美国人透纳设计的牛眼方箱相机了。这种新型透纳相机,是把胶卷与黑色的带有数字的衬纸卷在一起,相机上设计有一类似牛眼大小的红窗,从中可以看到胶卷衬纸上的数字,知道已拍摄的胶卷张数。由于“黑纸”的保护作用,可以在白天光线下十分方便的装取胶卷。柯达公司很看好透纳的新设计,于1895年将他这一专利连同其公司一并买下,以柯达公司名义,推出了这款柯达牛眼No.2相机,见图2。(2)柯达公司首架使用胶卷的折叠相机——No.4Cartridge(胶卷4号)这架折叠相机采用104胶卷,拍120.7×95.8mm片幅照片。机身上左、右有两个取景器,横拍、竖拍都十分方便。该机1897年问世,采用了B,T,1/100~1/25秒快门时间设计,3组3片结构的柯达正光镜头(KodakAnastigmat),或有的也用快直镜头(RapidRectilinear)。从加工工艺上看,已有长足进步,见图5。在No.4Cartridge的基础上,柯达于1898年推出了“Folding PocketKodak”(折叠轻便式柯达),这是这一系列的首架机型,柯达配合该机推出了105胶卷,用此胶卷可拍57.2×82.6mm片幅照片,参见图6。(3)柯达生产的摇头全景相机(Kodak PanoramNo.4)柯达全景相机共分6种,4号(No.4)机共分A、B、C、D四种型号,镜头大多为新月型和快直镜头120mmf/10,使用103号胶卷,片幅为89×305mm(1899~1924年生产)。4号机是柯达公司最早的全景相机,也是早期全景相机中的代表机型之一。其镜头可向右转动142o,机顶部凸起为取景器,不用时镜头被一可开合的镜头盖保护着,整机外观呈方箱状,用胶卷可拍88×304mm照片4张,首架机型于1899年推出,参见图11。图12是1903年推出的改进型号。其共同特征是机械储能发条驱动镜头转动,有1/25秒、1/100秒两挡快门时间,镜头由2片镜片组成,恒定F8光圈。另外,1号和3A号(见图13)分别使用105胶卷和122胶卷,片幅为57.2×178mm和82.5×254mm,分别可拍6张和5张。(4)柯达布朗尼儿童相机普及方箱式相机的初步成功,使柯达决定把市场拓展到儿童用相机的更大的普及层面,创造一种既能吸引儿童又能吸引成人的相机。柯达公司首席相机设计师弗兰克-布劳尼尔(FrankBrownel),设计了一架布朗尼(Brownie),于1900年推向市场。这架相机采用当时在美国等地十分流行的、由帕尔默-考克斯(PalmerCox)所作的插图书中的童话人物“布朗尼”的名字,相机包装盒及广告宣传画上还印着布朗尼手拿“布朗尼”相机拍照的样子,吸引广大儿童购买。该机采用1/25秒简单快门,单片新月型105mmf/11镜头,使用117胶卷拍57.2×57.2mm片幅6张照片,售价只有1美元,而配用的赛璐珞片基胶卷每卷只售15美分。由于其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加上柯达广告语“连孩子都会用”的宣传推销,当年即售出约25万架,取得了极大成功,见图14。1901年,使用120胶卷的布朗尼2号(No.2Brownie)面世,1905年折叠式布朗尼(No.3 FoldingBrownie)面世,使用124胶卷拍82.6×108mm片幅。同年,使用125胶卷拍82.6×63.5mm片幅的布朗尼立体2号(No.2StereoBrownie)相机发表。1930年,身着蓝、棕色彩装外壳的两种规格同一名称的布朗尼Beau面世,镜头也改进为2片结构,优质的镜头和漂亮的外表,加上低廉的价格,畅销一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布朗尼各种规格的相机先后生产销售了60多年,直到1965年才停产。(5)柯达格拉弗莱克斯新闻单反相机早在1676年摄影术发明一个半世纪以前,单反结构已经用在取景绘画暗箱中了。直到1880年前后,人们才提出了应用在相机上的多种方案。但设计最著名、最成功的,是当时设在美国纽约的福尔默-施温(Folmer& SchwingMFG.)公司生产的格拉弗莱克斯(Graflex)单反相机。1905年,这家公司被柯达公司收购,从1905年到1923年间,以柯达公司名义推出了柯达格拉弗莱克斯新闻相机。这款相机有多种尺寸规格:3.25×4.25、4×5、5×7英寸的散页片,又可使用专用胶卷盒装上胶卷拍摄。快门时间有T,B,1/10~1/1000秒共用处挡,采用折叠式结构,高高竖起的可折合式腰平取景器显得十分引人注目,俗称“大烟囱”。不过,由于早期的单反相机左、右取景相反,与其他机种相比较,拍新闻片优势并不明显,但用于人像摄影则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如大家熟悉的齐白石肖像,就是已故著名摄影家郑景康用该相机拍摄的,参见图16。40年代后期还生产过SpeedGraphic平视新闻相机,由于机件结实,成像极佳,但较笨重,在林哈夫Technita面世以前颇受专业摄影者的青睐。(6)具有静电书写后背的柯达折叠相机No.1 AutographicKodak1914年,柯达出巨资购买了盖斯曼发明的一种静电自动记录技术专利,并应用在其相机设计上。这种设计是在相机机背上开一个矩形窗口,用相机附带的静电笔可以把拍摄数据记录在胶片上。这应该说是现在相机数据后背的最早形态了。柯达在No.1AutographicKodak(柯达1号静电自动记录)相机上首次采用了这种技术。这架相机采用柯达3片结构的正光镜头,焦距为108mm,最大相对孔径为1:7.7,采用9片可变铜质彩虹光圈,最小光圈值为F32;采用柯达滚珠轴承(BallBearing)叶片式快门,有T,B,1/10~1/100秒六挡快门时间,并有横、竖三角架螺口,性能已较完善。同类型的还有1A号、1A号新型、3号、3A、3A特种相机、1A特种相机等,使用的胶卷有A112、A116、A118等。(7)具有静电自动书写后背的柯达袖珍袋式折叠相机1914年,柯达公司推出了进一步小型化设计的Vest PocketKodak(袖珍式柯达)折叠相机,也是首架使用127胶卷拍41.3×63.5mm片幅的相机,并在此基础上加装了静电自动记录装置后背设计,于1915年推出了VestAutographicKodak(袖珍式自动静电记录柯达)折叠相机。这架相机仍采用了柯达于1909年研制应用的BallBearing叶片式快门,由于仍采用进一步使相机小型化的127胶卷,体积小巧,可装入衣袋中,风行一时,推出后在短短两三年间售出20多万架。参见图17a、b。(8)首架设有联动测距装置的相机柯达3A AutographicSpecial此前,相机上没有与调焦联动的测距装置,专门使用胶卷的小型轻量化相机只能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进行目测调焦,必须依靠景深设计来实现较大范围的景物清晰成像。1916年前后,柯达公司根据当时专用光学测距仪的原理,为3A相机设计了三影式联动测距装置,这是相机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此,没有可换机背及反光式磨砂屏调焦的小型相机才得以发展成熟,才使后来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相机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相机机种,有了存在的空间和理由。由于有了联动测距系统,柯达3AAutographicSpecial镜头的相对孔径值达到了F4.5,这在当时亦是较大的设计了。参见图18。(9)柯达公司成立50周年纪念相机1930年,柯达公司在纪念公司成立50周年之际,推出了这款伊斯曼周年纪念柯达相机,机身上有“FiftiethAnniversary of Kodak1880-1930”字样,见图19。该相机通过柯达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授权代理商,免费赠送给两国当年满12周岁的儿童,赠送数量达到55万架以上。该相机的性能与柯达布朗尼以及同年推出的柯达-彩虹(Rainbow)及柯达-鹰眼(Hawk-Eye)相似。三、成熟时期(1931年~1950年)这一时期柯达公司除继续推出普及型相机外,还推出了一系列中高档相机。相机在制造材料上也出现两极分化:普及型相机上首先采用了人工合成材料酚醛树脂制造机身,中高级相机上摒弃木质材料,采用了金属材料打造相机机身及零部件,加工工艺水平很高,有些产品还在德国产品之上。(1)柯达生产的中高级雷丁那、雷丁特和雷根特相机1934年,柯达推出了其首架135相机KodakRetina(柯达-雷丁那),当时属中档水平的相机;同年晚些时候,又发表了普及水平的KodakRetinette(柯达-雷丁特)135相机,它是折叠式中最小型的联动测距相机。这两款相机均出自德国纳格(Nagel)工厂的纳格博士之手,而该工厂早些时候已加盟柯达公司。纳格-沃克博士工厂当时的相机产品在德国本土颇具影响。由于优秀的光学机械质量和加工工艺的精湛,才使得产品质量经久不衰。柯达公司在此基础上,继续生产制造普及型相机的同时,还生产了几款中高级相机,以至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成为同盟国中高档相机的唯一供应商。两款柯达雷丁那、雷丁特相机形成的系列,其共同特征是采用德国施耐德公司生产的4组6片蔡诺(Xenon)、3组3片瑞奥玛(Reomar)等镜头,以及康般(Compur)、普朗特(Prontor)等中心叶片快门,光、机素质十分出色。(2)普及相机中的精品——柯达Bantam Sepecial1935年6月,柯达推出一种可拍24×40mm片幅的828胶卷,并设计制造了使用这种胶卷的首架柯达Bantam相机。Bantam的英文原意是“轻量级拳击手”、“矮脚鸡”(专供斗鸡用的一种短腿鸡种)。这个系列一直生产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约有15个机型:从机身材料上看有金属、塑料两种;采用的镜头有柯达正光、柯达爱克塔(Ektar)两种镜头品牌;采用的快门绝大部分是康般快门,个别机型用德国泼朗特(Prontor)和柯达自制快门。而1936年7月推出的BantamSpecial则是这一普及系列唯一称得上性能最高的精品机型。(3)世界首架自动测光相机——柯达超级Six-20柯达于1938年推出Six-20(使用620胶卷),是机械工艺上佳的折叠式相机,依笔者愚见,该机要好于早期的蔡司依康泰折叠相机(镜头除外)。1938年,柯达公司推出了这款由硒光电池控制的世界首架自动曝光相机,柯达超级Six-20在广告中美其名曰“会思考的相机”。与柯达超级Six-20匹配的是柯达发表的、可拍57.2×82.6mm片幅的620胶卷。参见图23。该机采用100mmF3.5镜头,只生产了725架。(4)柯达公司Medallist 120高级相机Medallist英文意为“获奖者”,该系列是柯达在追求拍6×9cm片幅相机小型化过程中新设计的机型。首架机型MedallistⅠ(使用620胶卷,拍6×9片幅,一卷可拍8张)于1941年推出,外形胖乎乎的,见图24。该机采用柯达爱克塔100mmF3.5镜头,柯达自己制造的SupermaticNo.2快门,时间范围T,B,1~1/400秒,是二战时期最常用的高级新闻相机之一,一直生产到1946年。1946年又推出改进的MedallistⅡ型,为当时新闻记者常用的相机之一,参见图25。(5)可交换后背的高级柯达相机爱克塔(Ektar)1941年,柯达发表了被许多相机鉴赏家认为是最高级的柯达机械相机爱克塔,首创135相机可更换背部片盒设计。这种设计在后来80年代初德国罗莱公司在新加坡工厂生产的罗莱弗莱克斯SL2000F135单反相机上还有进一步发展、应用。爱克塔上另一项技术创新是50~254mm变焦取景器,不但可与该机同时推出的6种可更换镜头视场匹配而且还可匹配进一步开发其它焦距段的镜头,其联动测距、取景系统复杂而精密。可接卸的机背片盒设计,在日光下能迅速更换。被相机鉴赏家公认其同类性能、设计超越了莱卡相机。(6)柯达袖珍普及型名品柯达35相机此期间,柯达公司还于1934年推出了迷你布朗尼相机,于1938年推出了柯达35相机,1948年推出了柯达Reflex双反相机等普及机型。其中1941年生产的柯达35(使用135胶卷)相机,首开小型化金属结构普及型相机设计先河。该机采用柯达35mmF4.5镜头,中心叶片快门,快门时间B,T,1/25~1/200秒。该机快门释放钮位于镜头上,镜头正面左侧齿轮为调焦轮,该机采用铜、铝合金制造,结实耐用,售价便宜(不同机型约在20~35美元左右),像质也不错。特别是调焦齿轮随取景器上下影像截影重合标尺,有4、5、6、8、15、25、50英尺7级阶段,参见图27。四、小型化时期(1951年~1988年)由于战后德国在高级相机生产方面逐渐恢复生气,所以50年代以后柯达公司调整产品生产战略,秉承传统的以相机促进胶卷销售的策略,大量生产了普及型低价135相机;同时,还突破135胶片流行片幅的限制,开发使用126胶卷的普及相机,以及为适用大众方便携带的超小型胶片110、Disc(碟式)及其人工合成塑料相机。(1)柯达中片幅相机的小型化产物Instama 1001952年,柯达发表了测距式135平视取景相机Signet35;1959年,柯达发表了内置测光表、拍摄时可自动设定光圈的Automatic35。1954年还发表了柯达立体摄影小型化相机。据有关资料,柯达公司至50年代末,共生产了20多种普及135相机,大大推动了用35mm胶片的大众化摄影消费。(2)追求普及相机超小型化的突破性设计Pocket20及其一族20世纪70年代,胶片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为柯达公司追求相机超小型化打下了基础。1972年,为满足大众化超小型相机要求,柯达公司推出了使用110胶卷(单齿孔,齿孔在两个片幅之间)拍13×17mm片幅的Pocket20相机。此后又推出了Pocket 30、40、50、60及结构简化的Pocket10。这些相机打破以往传统相机的“T”形造型,而设计成长条立方体形状,可方便插入衬衣口袋。镜头设计多采用单片光学树脂镜片,固定焦距,以及简单1挡至4挡快门时间。(3)柯达超薄型碟式胶片相机Disc 40001982年的PMA展会上,柯达公司首创了这种使用直径为65mm圆盘型彩色HR胶片、旋转拍成8×19mm画面15张的超薄型碟式方形相机——Disc4000。该机采用3组4片结构的广角镜头,有很高的分辨率,具有自动曝光、自动闪光、自动旋转进片等电子控制自动化功能,胶片装在薄型塑料暗盒内,暗盒前方有曝光窗,平时有一个黑色塑料片遮挡。当暗盒装入相机后,前面曝光窗会开启;拍摄完毕后取出胶片暗盒时,曝光窗自动关闭。柯达此后又推出了Disc6000、8000等品种。另外,柯达还推出VR-35系列袖珍相机(有K40、K80、K12、K14等不同机型)以及S系列的S-100EF、S-300MD、S-1100XL等。其中1989年面世的S1100XL采用了当时很先进的3束红外线AF技术,该系列后来发展成90年代的柯达star、starzoom、Cameo中、低档135定焦、变焦相机了。今天的柯达公司,不仅是传统银盐感光材料制造方面的巨头,也是APS系统和数字影像系统设备硬件制造方面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之一。回顾柯达公司百年相机发展史,特别是相机产品与感光材料两大主导产品形成的营销组合及策略,应该会对我国相关企业有所借鉴。

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发展历程

8.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简介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2012年1月,130多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保护。公司有以下几大业务领域:摄影——为大众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医疗影像——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商业影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元器件——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为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到2012年,全球员工锐减到只有1万多人。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柯达公司长期引领着影像市场发展,提供产品及服务包括OLED、专业影像、业务解决方案、商业印刷、商业影像、娱乐影像、消费产品、零售商与冲印、电影艺术等,公司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