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萃:安逸(一)

2024-05-06 12:15

1. 书房对联选萃:安逸(一)

    从“安”和“逸”的造字本义上讲,“安”是个会意字——上面“宝盖”指房子,下面是个“女”,女子呆在家里,感觉很“安”,因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嘛。也有人讲,男人娶了老婆,家里有了女人,心也就安了。这个说法也有道理。本讲“安逸”中的“安”,大约可指内心的宁静。
  
     “逸”也是一个会意字——“辶”原本是“辵”,指人在走路;走路干啥呢?追赶兔子。狩猎是先民们生存所需,而兔子总是跑得太快了,人往往抓不上。所以“逸”最初指“逃跑”,如“逃逸”。“安逸”中的“逸”,用的是引申义,大约是指从有形无形的约束中逃出来了,自由自在。
  
     《菜根谭》里有句话说得好: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大家看,“定云止水”可以看作“安”,“鸢飞鱼跃”可以看作“逸”。整体这句话,可看作对“安逸”的一种注解。
  
     “安逸”这个看似文雅的书面语,也是四川方言中的口头禅——你要去四川,会经常听见当地人讲——“好安逸噢!”
  
     这一讲先看看文艺家居之安逸。
  
     第一副是近代文人林琴南(1852-1924)先生的:
  
      句为偶拈无次第,梦常半记不分明。 
                                          
     作诗吧——凭感觉,看心情,迸出一句算一句,前前后后,没啥关系;做梦吧——童年乐,当下事,闪来一幕是一幕,纷纷乱乱,甚记不住。
  
     这就是文人酒足饭饱后的安逸。
  
     提到林琴南先生了,顺便讲个小故事:
  
     林先生也是秀才、举人一路走来的科举正途出身,无奈命运不济,迟迟中不了进士。当时西风东渐,不懂外文的林先生就靠着别人的讲解,用优雅的古文翻译法语名著《茶花女》。孰料一时令洛阳纸贵,林公也因此声名鹊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译多部外国名著,遂以一位不懂外文的前清遗老,成为上世纪早期的“译界之王”。
  
     接着看一副陈鸿寿(1768-1822)先生的:
  
      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 
                                          
     琴言叮叮,有似流水。诗梦暖暖,恍如春风。坐拥古琴,卧得佳梦,有此安逸,何须浮名?
  
     下面是林则徐(1785-1850)先生两副,一副是:
  
      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 
                                          
     有梦、有琴、有月,有花、有案、有诗。这就是俺的精神家园。富贵不易其乐,贫贱也难夺其趣。
  
     另一副是:
  
      静坐读书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 
                                          
     安逸的前提是清闲,清闲的前提是寡欲。若是换做某些人,这一副则可能成了——烧酒麻将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值一钱。
  
     接下来看状元宰相张之万(1811-1897)先生一副:
  
      有琴悦心有书悦目,如月之曙如气之春。 
                                          
     这个也是在说安逸,状元宰相的气场,既大雅,又大气,和凡夫俗子就是不一样。
  
     接着看钱坫(1744-1806)先生一副: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英词妙墨好古多闻。 
                                          
     大家看,人家钱先生这词整得——花团锦簇,好事扎堆。真可谓“四美俱,四难并”。这副送人真不赖,谁不喜欢这样的风辞雅句呢?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书房对联选萃:安逸(一)

2. 书房对联选萃:修身(二编三)

    这一讲继续说“修身”。修身看似是个人的事,但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自我标榜更要不得。到底修得怎么样?还得看你给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是立了德?还是立了功、或者立了言?
  
     先看沈卫(1862-1945)先生一副:
  
  组织仁义琢磨道德,栋梁华夏舟楫江河。 
                                          
     这一副文辞很有新鲜感。
  
     看上联“ 组织仁义琢磨道德 ”,“ 组织 ”和“ 琢磨 ”都是主观的努力,“ 组织 ”像是调兵遣将,“ 琢磨 ”像是精雕细刻,一个关注整体,一个着眼细节。同时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 仁义 ”和“ 道德 ”都需要“ 组织 ”、都需要“ 琢磨 ”。
  
     简单说一下“互文”——比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 ”,指的并不是“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而是“烟雾和月光一道,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再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指的是:不因为境遇的变化与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再看下联“ 栋梁华夏舟楫江河 ”,说的是——要作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管是作房屋的“ 栋梁 ”,还是作江河的“ 舟楫 ”,都可以。祖国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嘛。
  
     接着看祁隽藻(1793-1866)先生一副:
  
  读圣贤书,盎于背,施于四体; 
  
  行忠孝事,本诸身,征诸庶民。 
                                          
     此联据说是明代文人于慎行(1545-1607)先生所撰。
  
     看上联“ 读圣贤书,盎 àng 于背,施于四体 ”,出自《孟子》,原文如下:
  
     孟子曰:“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 suì 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是什么呢?那就是有仁、义、礼、智等德性根植在内心,因此他的肤色润泽,流露在脸上,充盈到肩背,扩展至四肢,不用说话就能使人感觉到。
  
     大家看,道德高尚的人,架子大不大不好说,但自身的气场肯定不一般。《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两则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说的是曹操: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一个说的是庾亮侄儿庾统(字长仁): 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看下联“ 行忠孝事,本诸身,征诸庶民 ”,出自《中庸》,原文如下: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这里的“ 本诸身,征诸庶民 ”,有点“ 推己及人 ”的意思,也就孔子所讲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所讲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下联可以理解为——君子行忠孝之事,应当从自身出发,逐渐向外扩展,让更多的人蒙恩受益。这样的话,才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赞许。
  
     下面看吴佩孚(1873-1939)先生一副:
  
  有达德可行达道,得仁言不如仁声。 
                                          
     “ 有达德可行达道,得仁言不如仁声 ”,大致意思是——你的德再美、你的仁再好,如果不去为人民服务,都将会一文不值。
  
     看吴公此副书法,猛若陷阵,势如破竹,其文化底蕴与笔底功夫,甚是了得。记得陆游曾写过一首《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颇合此意: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接着看王瓘(1847- ?)先生一副:
  
  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 
  
  养心莫若寡欲,治世莫若爱民。 
                                          
     大家看这一副,“ 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养心莫若寡欲,治世莫若爱民 ”,不管如何“ 清静 ”,如何“ 寡欲 ”,这只是你的内在修养。要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还得依靠外在实践——那就是去“ 干事 ”、去“ 爱民 ”。
  
     下面看张岳崧(1773-1842)先生一副:
  
  博闻强识敦行不怠,逊志时敏厥修乃来。 
                                          
     上联“ 博闻强识敦行不怠 ”,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如下:
  
     “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 博闻强识 ”是练“内功”,“ 敦行不怠 ”是求“外用”,两者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满腹才华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下联“ 逊志时敏厥修乃来 ”,出自《尚书·说命下》,原文如下:
  
     “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
  
     这一句的意思是——求学既要有谦虚的态度,又要有敏感的好奇心,两者结合,学问必然会突飞猛进。
  
     接着看吴士鉴(1868-1933)先生一副:
  
  勿认富贵为功名,更化功名成道德; 
  
  欲安身心主忠信,力行忠信出才能。 
                                          
     上联“ 勿认富贵为功名,更化功名成道德 ”,是讲要以道德为功名,而不是以富贵为功名。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要是把“立德”这个前提去掉,“立功立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下联“ 欲安身心主忠信,力行忠信出才能 ”,是讲忠信处世,方可言心安;忠信做事,方可言才能。欧阳修先生讲: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也是这个意思。
  
     下面看杨能格(道光进士,生卒不详)先生一副:
  
  不讲学而味道,不梵诵而安禅,不导引而摄生; 
  
  无求于人斯贵,无取于人斯富,无损于人斯寿。 
                                          
     上联“ 不讲学而味道,不梵诵而安禅,不导引而摄生 ”是说——不要只看表象,要关注实质。不要只看程序,要关注目的。就像练武一样,有些人整天舞枪弄棒,举手投足像模像样,但是不是花拳绣腿,还得到实战中去检验。
  
     下联“ 无求于人斯贵,无取于人斯富,无损于人斯寿 ”,这里对富、贵、长寿的见解堪称独到。自信自强,自力更生,丈夫从不受人怜,这就是精神上的富贵。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自然会避怨去祸,延年益寿。
  
     当然啦,也不能让人觉得你就清高不凡,鹤立鸡群,啥都不求人,和一般老百姓不一样,这样也不好。还要适当地给自己涂抹点“保护色”,“和其光、同其尘”。曾国藩先生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曾国藩有一次写家书给他在老家的弟弟,说咱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不缺钱,但是你们也要经常去找人借一点钱。 
  
      为啥呢?第一是显得咱家也是有求于人的。这是有意示弱。第二呢,有钱的时候借钱,肯定不会还不上,这就会积累信用。大家知道把钱借给你是安全的。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你不断地借点小钱,就知道谁家会帮助我们,谁家不愿意帮我们。这样万一真到要急用钱的时候,你就知道找谁借了。 
  
            ——摘自逻辑思维《人类的突围》
  
     接着看吴雷川(1870-1944)先生一副:
  
  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 
                                          
     上联“ 立德立言居之以敬 ”,意思是——你的品德就是你的生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下联“ 友直友谅尊其所闻 ”,意思是——要交好朋友,要虚心向好朋友学习。
  
     下面看吴湖帆(1894-1968)先生一副:
  
  文峻若山品清于水,事稽在古贤合诸今。 
                                          
     上联“ 文峻若山品清于水 ”,不细说了。
  
     下联“ 事稽在古贤合诸今 ”,也该算互文。意思是——古往今来的好人好事,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我们都要好好学习。
  
     接着看张裕钊(1823-1894)先生一副: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这一联“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是在讲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为人民服务虽然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但万事万物都自有其规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拔苗助长往往只会越弄越糟。
  
     最后看康有为(1858-1927)先生一副:
  
  端景缘直表,茂实偶英声。 
                                          
     上联“ 端景缘直表 ”,出自南北朝诗人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中的《上邪篇》。这一句的意思是——身子立正了,影子自然也是正的。俗话讲“身正不怕影子斜”,也是这个意思。
  
     下联“ 茂实偶英声 ”,出自南北朝诗人王融的《永明乐》。这里的“ 偶 ”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说“茂实”与“英声”总是成对的。这一句的意思是——盛业与美名,总是常相随。只要你给人民做出了贡献,人民一定会还你一个好名声的。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3. 书房对联选萃:惬意(二编二)

    我们继续说“惬意”。
  
     下面看状元郎刘绎(1797-1878)一副:
  
      看松当雨后,饮酒趁花时。 
                                          
     这一副书法风格在篆隶之间,翰墨与文辞同样潇洒飘逸。
  
     接着是清代进士章梫(qǐn)(1860-1949)一副:
  
      好花初开美酒微醉,慈心即佛健行是仙。 
                                          
     这一副上联讲赏花饮酒的惬意感觉,下联讲心安体健的惬意状态。一颗善良的心,一双矫健的腿,可以看作是享受惬意的心理与生理基础吧。
  
     接着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野庐手种竹千个,醉帽时簪花一枝。 
                                          
     放眼望去,屋舍旁满栽着千百支青翠的竹子。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嘛!
  
     醉游归来,帽子上常要插一朵耀眼的鲜花。欧阳修不是写过这样的诗吗?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下面看谭泽闿(1889-1948)先生一副:
  
      青天白日春常好,花劝莺酬酒自销。 
                                          
     谭先生这一副写得很生动——在这青天白日的美好春天里我喝醉了,跌跌撞撞误入百花深处。在与花香莺啼一番周旋之后,我的酒劲渐渐消退了。——今天这个惬意呀,改天我还想继续体验。
  
     接着看吴昌硕(1844-1927)先生一副
  
      古柳阴中来走马,好花深处有鸣禽。 
                                          
     每次看吴先生的石鼓篆书,总是被他的古朴率意深深吸引。心有规矩,手不经营,信笔写来,自见天机。
  
     接着看马衡(1881-1955)先生一副:
  
      当头天净无云气,到耳春和有鸟声。 
                                          
     这一联和上面谭泽闿的“ 青天白日春长好 ”一样。我这里将“云意”改为“云气”。这样上联讲视觉,下联说听觉,似乎稍好一些。
  
     马衡先生隶书作品不多见,这一副《乙瑛》意味颇浓,确属难得的精品。
  
     下面看吴大澄(1835-1902)先生一副:
  
      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余鸟迹书。 
                                          
     松风似龙吟,鸟迹如篆书。人类之所以能得惬意,主要是因为善于联想,善于将自然界的一点一滴赋予更丰富的人文意义。
  
     古人这一类的佳句颇多,略举几例: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 
  
      琴罢独歌还独吟,松风涧水俱知音(张继先) 
  
      不爱纷华爱寂寥,松风竹月共萧萧(朱长文) 
  
      鸡犬走过,踏出竹叶梅花。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下面看谢稚柳(1910~1997)先生一副:
  
      江山信美因人胜,黄菊逢辰满意开。 
                                          
     看款识“ 乙亥盛秋 ”,可知此联为谢先生1995年所写。先生已经86岁,艺臻化境,又逢盛秋,志高意满,正是“ 黄菊逢辰满意开 ”嘛!
  
     那“ 江山信美因人胜 ”呢?想想先生暮年,看到祖国建设日新月异,心潮澎湃——锦绣江山固然美矣,但更美的还是拼搏奋斗、自力更生的中华儿女呀!
  
     下面看王懿荣(1845-1900)先生一副:
  
      江头一尺稻花雨,窗外三更蕉叶风。 
                                          
     上联讲水稻开花时节,需要适当的水分。江水能涨一尺,这样的降雨量正合适。真是好雨知时节,当需乃发生啊。
  
     下联讲夜里清风吹来,蕉叶飒飒作响。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偶得此清音入耳,清香入鼻,也是一番惬意呀。
  
     接着看徐建生(1869-1940)先生一副:
  
      夜静波平鱼读月,春明花媚鸟谈天。 
                                          
     这一副上联讲黑夜,下联讲白天;上联幽淡,下联明朗;上联从容,下联欢快。水月之美,鱼鸟之乐,人之惬意,亦当由此而生也。
  
     最后看邓邦述(1868-1939)先生一副:
  
      正香雪随波,浅烟迷岫;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上联“ 正香雪随波,浅烟迷岫 ”——笔力饱满,写得极为陶醉惬意;
  
     下联“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华灯飞盖,高官厚禄,美则美矣,然一入公门深似海,委屈逢迎何时休!面对“ 香雪随波,浅烟迷岫 ”,自不免惆怅万端了。
  
     这难道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吗?非也!且看《菜根谭》中是如何说的:
  
      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 
  
      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书房对联选萃:惬意(二编二)

4. 书房对联选萃:惬意(三编二)

    我们继续讲“惬意”,说说和酒有关的。
  
     先看张謇(1853-1926)状元一副:
  
  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 
                                          
     这一联“ 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 ”,言辞简静而意味悠长,个中惬意,越品越妙。想解释两句吧,总感觉狗尾续貂。既然说不好,那还是不说好了。
  
     接着看陆润庠(1841-1915)先生一副:
  
  无多风雨闲敲句,小有壶觞可对花。 
                                          
     这一副“ 无多风雨闲敲句,小有壶觞可对花 ”,说的是——慵懒懒,慢悠悠,斜风细雨中漫吟几句,红花绿叶间小酌两杯……如此“慢生活”,岂一个“惬意”了得。
  
     下面看张宗祥(1882-1965)先生一副:
  
  奇花初胎金樽酒满,幽鸟相逐碧山人来。 
                                          
     这一副“ 奇花初胎金樽酒满,幽鸟相逐碧山人来 ”,是说——好花正欲开时,金樽中已经斟满了美酒;幽鸟正嬉戏间,碧山中忽然来了老朋友。奇花、美酒、幽鸟、故人,都在同一时间点上随缘偶遇了。此般“四美”俱臻,真可谓惬意中之惬意也。
  
     接着看莫友芝(1811-1871)先生一副:
  
  但能有酒邀佳客,更遣飞花绣好春。 
                                          
     上联“ 但能有酒邀佳客 ”,出自北宋梅尧臣的七律《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原诗如下:
  
  堂下一匹郑虔马,栏边两株安石榴。 
  
  但能有酒邀佳客,亦任狂花落素瓯。 
  
  侍女红裙无好色,主人白发自侵头。 
  
  欲歌翠树芳条曲,已去洛阳三十秋。 
  
     从这一首诗题“ 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 ”来看,估计楚屯田、曾子固、陆子履等各位都写了诗,梅先生这一首是和诗,押的可能是“ 尤 ”韵。
  
     大家看,围绕梅先生屋前的两树石榴花,几个文人以花斗诗,好不快活。千年后的我们重新读起,便恍如穿越到宋朝、加入了梅先生的私宅雅集一般。
  
     再看颈联“ 但能有酒邀佳客,亦任狂花落素瓯 ”,本身即是一副极佳的对联——今天略备薄酒,邀请来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就在这石榴花下痛痛快快地喝吧。一阵清风徐徐吹来,几片红花偶坠酒中——美酒本已醉了人,秀色餐来更销魂……此等惬意,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呀。
  
     下联“ 更遣飞花绣好春 ”,出自南宋杨万里先生的七绝《春草》,原诗如下:
  
  天欲游人不踏尘,一年一换翠茸茵。 
  
  东风犹自嫌萧索,更遣飞花绣好春。 
  
     杨先生这一首早春小诗也写得极妙,以摇曳之笔、层层递进,先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再说锦上添花会更好。游春踏青之惬意,亦此一语道尽也。
  
     下面看王福厂(1879-1960)先生一副:
  
  银烛转添花转好,麝囊初破酒初醺。 
                                          
     这一副系宋词集联。
  
     上联“ 银烛转添花转好 ”,是说——良夜无事,静待花前,银烛屡添,红花愈妍。这欲开未开之际,便是花儿最娇艳的时候。
  
     下联“ 麝囊初破酒初醺 ”,是说——麝囊初破,清香渐浓;佳酒缓斟,醉意初生。这半醉半醒之间,便是身心最惬意的时候。
  
     关于这种半开半醉之美,清代学者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写得极妙,录之于此,与诸君同赏: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接着看冯恕(1867-1948)先生一副:
  
  石鼎夜烹联句健,布囊春醉酒钱粗。 
                                          
     上联“ 石鼎夜烹联句健 ”,是说——清夜万籁静悄悄,石鼎汤沸香飘飘,兴来不愁诗韵险,佳句如潮逐浪高。
  
     下联“ 布囊春醉酒钱粗 ”,是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寻春不觉人烟渺。倾尽布囊谋一醉,浊酒两碗几欲倒。
  
     下面看赵之谦(1829-1884)先生一副:
  
  疏星淡月鱼龙夜,酒杯诗囊浩荡春。 
                                          
     这一联“ 疏星淡月鱼龙夜,酒杯诗囊浩荡春 ”,是说——“ 疏星淡月 ”那可是鱼龙狂欢的世界,“ 酒杯诗囊 ”这才是诗人春天的生活。
  
     这里的“ 鱼龙 ”,指的是晚间比较活跃的鳞介水族。“ 疏星淡月 ”的晚上,便是此等生物最惬意的时候。
  
     佛家讲“众生平等”,不管是豺狼虎豹、还是蛇蝎鹰犬,都不该用人类的眼光去敌对仇视。癞蛤蟆和天鹅,也同样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呀。
  
     接着看吴熙载(1799-1870)先生一副:
  
  花间酌酒邀明月,石上题诗扫绿苔。 
                                          
     上联“ 花间酌酒邀明月 ”,是说——楼上明月正徘徊,楼下好花初绽开。此情莫待成追忆,且具金樽一酌来。
  
     下联“ 石上题诗扫绿苔 ”,是说——空山寂寂悄无人,石上苔密秋复春。偶得佳句无写处,扫却一片换墨痕。
  
     下面看沈曾植(1850-1922)先生一副:
  
  宿酒初消春睡起,珠帘不动花影移。 
                                          
     大家看这一副“ 宿酒初消春睡起,珠帘不动花影移 ”,写得正是一幅文人高卧初醒图——酒喝得不错,觉睡得很美。醒来后,继续懒洋洋地依偎在床上,看着水晶珠帘上的花影,一点一点地移动着……
  
     接着看吴湖帆(1894-1968)先生一副:
  
  花气酒香清厮酿,水容山态两  相  饶。 
                                          
     这一副“ 花气酒香清厮酿,水容山态两相饶 ”,不用细说了,有花、有酒、有山、有水,酒助花气,花促酒香,山壮水态,水润山容,此番四美具臻,提携映衬,又是怎一个惬意了得?
  
     下面看梅调鼎(1839-1906)先生一副:
  
  耕归牛角悬书帙zhì,醉触藤花落酒樽。 
                                          
     上联“ 耕归牛角悬书帙 zhì”,正是读书人的惬意——“耕”,解决了物质食粮;“读”,解决了精神食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惟其如此,才可得真自由。惟得真自由,才可言真惬意呀。
  
     下联“ 醉触藤花落酒樽 ”,更是读书人的惬意了——真自由是前提,真快乐才是目的。此句看似在说花之妍,酒之香,其实是在说我的心情好好呀。
  
     接着看王震(1867-1938)先生一副:
  
  秋老墨研清露,  春归酒落飞花。 
                                          
     这一联“ 秋老墨研清露,春归酒落飞花 ”,“ 飞花 ”入“ 酒 ”,“ 清露 ”入“ 墨 ”,更见文人情趣。
  
     下面再看吴湖帆先生一副:
  
  记待月梅边,笼香酒后; 
  
  惯携壶花下,欹帽风前。 
                                          
     这一副“ 记待月梅边,笼香酒后;惯携壶花下,欹帽风前 ”,写了四个惬意时刻,还是在“酒”、“月”、“风”、“花”间流连徘徊。
  
     接着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西山载酒云生屐,南浦寻梅雪满舟。 
                                          
     这一副“ 西山载酒云生屐,南浦寻梅雪满舟 ”,要追寻此等惬意,真得好好付出点代价。要得“ 云生屐 ”,你得要耗费体力;要得“ 雪满舟 ”,你得要耐受严寒。没有付出的收获不是真收获,没有辛苦的惬意也不是真惬意呀。
  
     下面看姜宸英(1628-1699)先生一副:
  
  梦回屐齿游山遍,醉后花丛着雾多。 
                                          
     这一副“ 梦回屐齿游山遍,醉后花丛着雾多 ”,是说——走过了无数的名山大川,这些壮美的风景时常会在梦里再现;小酌几杯,醉意袭来,满园鲜花都好像笼罩在薄雾之中、更见朦胧可爱了。
  
     最后看吴华源(1893-1972)先生一副:
  
  山影酒摇千迭翠,  雨声窗纳一天秋。 
                                          
     上联“ 山影酒摇千迭翠 ”,写的是酒醉之美——我见青山多妩媚,酒后更喜“千迭翠”。是真是幻谁晓得?只道醒时不如醉。
  
     下联“ 雨声窗纳一天秋 ”,写的是雨声之美——窗外雨声滴滴答答,总使人觉得秋意缠绵。此时闲处陋室,正宜琢磨诗与远方。
  
     当此情此景,李商隐缓缓吟诵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同样的此情此景,蒋捷则发出了对人生的慨叹: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5. 书房对联选萃:快意(四)

    这一讲继续说“快意”。
  
     先看戴季陶(1890-1949)先生一副:
  
  及时雷雨舒龙甲,得意春风快马蹄。 
                                          
     上联“ 及时雷雨舒龙甲 ”,是说——久旱逢甘霖,真是太痛快了。你看,蛟龙们都在大雨中舒活鳞甲、起舞狂欢呢。
  
     下联“ 得意春风快马蹄 ”,化用的是孟郊考中进士后的那一首快意高歌: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古人云: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下面这几件: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一联就说了其中的两件。
  
     接着看郑孝胥(1860-1938)一副:
  
  何异书鱼餐螙简,有如仙翮 hé 谢樊笼。 
                                          
     上联“ 何异书鱼餐螙简 ”,是说——读书的快意,就像饥饿的书虫大口大口地猛啃竹简。
  
     下联“ 有如仙翮hé谢樊笼 ”,是说——自由的快意,就像久困的仙鹤振翅一跃告别樊笼。
  
     下面看高邕(1850-1921)先生一副:
  
  抱琴卧花谈笑满席,吐奇献策风云动天。 
                                          
     上联“ 抱琴卧花谈笑满席 ”,是说——有琴可抱,有花可眠,有酒可醉,有朋可欢,闲居之快意,莫过于此。
  
     下联“ 吐奇献策风云动天 ”,是说——陈言献策,声振庙廷,百官敛袂,天子动容,有为之快意,也莫过于此呀。
  
     接着看杨善深(1913-2004)先生一副: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这一副“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 书”,据说是明代大臣左光斗的书房联。意思是——进能纵横天下,提三尺剑以叱咤风云;退则怡养其身,于花鸟书卷里自在逍遥。
  
     下面看钱君陶(1906-1998)先生一副:
  
  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足下青。 
                                          
     这一副“ 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足下青 ”,眼界高了,境界自然也高了。  
  
     我心凌华岳,我志小蓬莱。何用勤拂拭?自不惹尘埃。    
  
     接着看张裕钊(1823-1894)先生一副: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士皆从其游。 
                                          
     上联“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这个有点吹牛了。南怀瑾先生曾提到过一首打油诗,和这个吹得有点像。
  
  天下文章出浙江,浙江文章在余杭。 
  
  余杭文章数阿弟,阿弟跟我学文章。 
  
     下联“ 一时贤士皆从其游 ”,这个是说——要不是我真牛的话,天下的聪明人怎么会争着投奔到我门下呢?这个是老师、学生一起夸了。
  
     孟子老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今天的学生要想夸老师,可以用用这副对联。不过,如果夸的不是语文老师,这个就有点不合适了,可以考虑这样改一下:
  
  天下高才莫大乎是,一时贤士皆从其游。     
  
     下面看王大炘xīn(1869-1924)先生一副:
  
  抗首十年因玩世,冲冠一怒为交情。 
                                          
     上联“ 抗首十年因玩世 ”,是说——我这个人呀,就是桀骜不驯,玩世不恭;
  
     下联“ 冲冠一怒为交情 ”,是说——但话又说回来,要是为了朋友的交情,我可以两肋插刀、万死不辞。
  
     这一副所说的,正是东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侠义”精神。这种精神只重道义、不管程序,即韩非所言“ 侠以武犯禁 ”也。
  
     广大老百姓对“侠义”精神的崇拜,往往源于正常行政司法体系的失效。东方的武侠与西方的骑士,本质上都差不多。一到太平盛世,“侠义”也就灭迹于无形了。
  
     接着再看钱君陶先生一副:
  
  桃扇春风人按曲,蒲床秋雨客谈兵。 
                                          
     这一联“ 桃扇春风人按曲,蒲床秋雨客谭兵 ”,是说——在融融春风中执扇观舞、击节听曲,在潇潇秋雨中纵横千载、谈史论兵,都是人生中难得的快事呀。
  
     下面看赵叔孺(1874-1945)先生一副:
  
  手中书坠初酣枕,窗下灯残正剧棋。 
                                          
     上联“ 手中书坠初酣枕 ”,是说——手里拿着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书也滑落到了地上。
  
     下联“ 窗下灯残正剧棋 ”,是说——夜来无事,呼客纹枰,茶烟悠悠,棋子丁丁。黑白落无常,宾主战方殷,红烛一点残欲尽,家童倚榻早昏昏。
  
     这一副出自陆游先生的七律《幽居书事》,原诗如下:
  
  安命知天更不疑,幽居最爱早寒时。 
  
  手中书堕初酣枕,窗下灯残正剧棋。 
  
  鲜鲫每从溪女买,香菰时就钓船炊。 
  
  山阴清绝君须记,雪里骑驴未办诗。 
  
     最后看吴昌硕(1844-1927)先生一副:
  
  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 
                                          
     这一副“ 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 ”,是说——心里乐得不行行了,任谁也没有我幸福。乐什么?我不告,谁要碰着谁知道。
  
     大家琢磨一下,这一副要是改成“ 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更无快活人 ”,是不是显得更加“快意”呢?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书房对联选萃:快意(四)

6. 书房对联选萃:修身(二编二)

    这一讲继续说“修身”。本讲围绕修身的途径与方法,选编了10副。
  
     先看桂馥(1736-1805)先生一副:
  
  冲深其智则厚,忠信之礼无繁。 
                                          
     上联“ 冲深其智则厚 ”,是说要虚怀若谷、海纳百川,这样学问才能深厚。
  
     下联“ 忠信之礼无繁 ”,是说“忠信”的内在精神需要用礼仪的外在形式来表达,要注重细节,不要怕麻烦。孔子讲: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记得有学者曾经提出过一对词语,叫“形文化”与“质文化”,“形文化”指各种礼仪的外在形式,“质文化”指各种礼仪的内在精神。“质文化”虽然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它需要“形文化”来表达、巩固以及强化,这大概就是礼仪的价值吧。
  
      比如说端午节,大家吃一吃粽子、赛一赛龙舟,不仅享受了美食、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团结拼搏的精神。更重要的,一代代的中国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形文化”,继续传承、弘扬了屈原忠于国家的不朽精神。要没有吃粽子、赛龙舟这些形式,估计好多中国人连屈原是谁都不知道了,更不用说传承他的精神了。
  
      再比如说寒食节,按传统习俗这一天不能生火,要吃冷食。但这个习俗好像大部分中国人都忘了(据说南方有些山区的人还继续坚持着,真是“礼失而求诸野”呀)。个人感觉不生火、吃冷食这个形式还是能坚持为好——明年开始,先从自家做起吧。有了这个“形文化”,才会让介之推先生功成身退、不慕富贵的高尚气节更好地传承下去。
  
     还有,记得小时候,每次过端午、中秋、腊八等传统节日时,家里饭菜往往比平时好一点。妈妈总要让我先端到祖辈的牌位前敬献一下,一般是磕个头、或者鞠三个躬。那时候日子过得苦,平常吃饭几乎没有油水,过节时稍微改善一下生活,孩子们看着饭菜早就流着口水、急不可耐了。但妈妈总是让大家等这个仪式过后,才能吃饭。
  
      自己成家后,这个习惯就不坚持了。现在写到这里,感觉还是能坚持为好。《中庸》上讲: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通过这样的形式,时常怀念一下先辈的嘉言懿行,检点一下自己的过失不足,也算是继续在尽孝道吧。
  
     有句流行语讲“ 细节决定成败 ”,职场上的好多礼仪就是如此。如果我问大家——你知道如何发电子邮件吗?大家可能会嗤之以鼻,觉得这个问题很“弱智”。但是,大家要是认真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可能你的反应就不一样了: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电子邮件?发件人叫“还好只是近黄昏”,邮件的标题是:“你好!”你觉得,这一定是漏网的垃圾邮件,但还是打开看了一眼,发现居然是供应商的方案和报价。你找了半天,没有方案,也没有报价啊?回信问。他说:啊!忘了添加附件了。我再发一遍。 
  
      你会怎么看待这位供应商?如果是我,能不合作,就不要合作了。太不靠谱。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我建议你做一个测试。找到5名与客户打交道最多的员工,然后随机抽取每位员工10封来往的邮件,看一下标题,问候,分段,用词,署名,字体,颜色。估计你会一身冷汗——我们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把客户逼走的! 
  
      1999年,我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了微软。当时,微软雇佣了十几位语言专家,校对每一封邮件。他们非常吹毛求疵,邮件的标题怎么起,怎么问候,第一句怎么开始,什么时候用阿拉伯数字1,2,3,什么时候用单词one,two,three,如何署名,单词和语法不但不能有错误,更要信达雅。被语言专家折磨足够时间,最终毕业的工程师,才能直接给客户发邮件。 
  
      有一次,我问语言专家团队负责人Michelle,有必要这么严格吗?她说,你想象一下,有很多人,这辈子你都不会当面见到,你给他印象的唯一方式,就是邮件。 
  
      她的这句话对我醍醐灌顶。我想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见字如面”吧。在互联网时代:见邮件如面。 
  
      那么,一封好的邮件,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呢?我们与人见面的基本礼仪,不是貌美如花,而是干干净净。一封好的邮件也一样。简洁、干净,是基础。然后才是你的风格。这里以“邮件的标题”为例说明一下: 
  
      邮件接收者首先看到的是两样东西:你的显示名,和邮件标题。 
  
      所以,邮件礼仪的第一步,就是用真名。比如“刘润”,或者“润米咨询-刘润”。个性化、诗意化,尤其是二次元的名字,比如“还好只是近黄昏”,“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可以用在你的QQ签名上,不要用在商务邮件里。 
  
      然后是标题。用不到20个字,总结这封邮件的核心内容。“你好”,“来自xx公司”,“报价”,都不是一个好标题。“请审阅:X公司关于Y项目的方案和报价”,才是一个好标题。 
  
 ——摘自得到APP《刘润:5分钟商学院》
  
      看完之后,大家感觉怎样?
  
     我们回头再看“ 忠信之礼无繁 ”,你能以如此严谨认真的态度发一封邮件,这就是你对所从事工作的 忠诚 ;你能在发邮件时关注到这么多细节,你就会让收件人肃然起敬,也更容易取得对方的 信任 。这,大概就是“ 忠信之礼无繁 ”吧。
  
      接着看翟云升(1776-1860)先生一副:
  
  居德斯颐善最乐,顺理则裕学弥惇  。 
                                          
     上联“ 居德斯颐善最乐 ”,其中“ 居德斯颐 ”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善哉行》。这一句的意思是——以积德作为养生之道,而最好的“德”就是善。俗话不也老说“积德行善”嘛!记得马英九先生的办公室有一副对联,也在讲“善”——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
  
     下联“ 顺理则裕学弥惇 dūn”,其中“ 顺理则裕 ”出自宋代大儒程颐《四箴zhēn》(视、听、言、动,各有一箴)中的《动箴》,原文如下: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的意思是——按照天理行事,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如果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那就会越来越危险。
  
    “ 学弥惇 ”是讲做学问也一样,也要按照天理行事。只有这样,学问才可避免杂乱无章、自相矛盾,才能融会贯通、越积越厚。
  
      下面看何维朴(1842-1922)先生一副:
  
  修德不殆知足不辱,好问则裕无欲则刚。 
                                          
      这一联说得很清楚,不细讲了。
  
      接着看翁同龢(1830-1904)先生一副:
  
  守口如瓶爱身若鼎,窥古独汲研冬自华。 
                                          
     上联“ 守口如瓶爱身若鼎 ”说的是——不要随便讲话,要自重自爱。有的人觉得自己性格内向是个缺点,但实际上人们往往更愿意和不传闲话的人合作。古语云: 人必先自重,而后人重之 。“内向”和“自重”多少有点相关吧。
  
     下联“ 窥古独汲研冬自华 ”说的是——做学问要下得了笨功夫,要耐得住孤独寂寞;没有严冬的磨炼,就不会有新春的芳华,正所谓“ 梅花香自苦寒来 ”嘛。
  
      下面看汤金钊(1772-1856)先生一副:
  
  敏事慎言存心养性,居仁由义颂诗读书。 
                                          
     这两句“ 敏事慎言存心养性,居仁由义颂诗读书 ”,本身就是一副修身良方,可以作为座右铭了。
  
     接着看宋湘(1748-1862)先生一副:
  
  敏事慎言就正有道,诵诗读书尚友古人。 
                                          
     这一副“ 敏事慎言就正有道,诵诗读书尚友古人 ”,和上一副类似。说得也很明白,不多讲了。
  
     下面看吴大澄(1835-1902)先生一副:
  
  在福则冲能勤有继,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上联“ 在福则冲能勤有继 ”,“ 在福则冲 ”意思大约是——对于福气要抱一种谦冲的态度。福气来了,可以接受;福气不来,也要淡然。不要总觉得到手的都是自己该得的。“ 能勤有继 ”大致在说——日子要想继续过下去,就得勤快一点。爹又娘有,不如己有。万贯家财,也会坐吃山空的。
  
     下联“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说得很明白,不多讲了。
  
     接着看董诰(1740-1818)先生一副:
  
  勤能补拙俭能寡过,静以守诚动以审几 jī 。 
                                          
     上联“ 勤能补拙俭能寡过 ”,“ 勤能补拙 ”是说——智力平平的人,只要勤劳,也能把日子过好。曾国藩先生曾经感慨地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 俭能寡过 ”是说——生活简单朴素了,需求也就少了,也就不会老想着贪人财物、占人便宜,自然也就少犯错误了。
  
     下联“ 静以守诚动以审几 ”,“ 静以守诚 ”是说——静下来的时候要多多反思,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正心诚意。“ 动以审几 ”是说——一旦头脑中有一个新的念头,要认真琢磨它是善的还是恶的,要时常提醒自己“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
  
     这里的“几jī”意思是“苗头”。唐代史学家刘知几jī(661-721),字子玄。这里的“几jī”和“玄”可以互相解释,都是“微妙之处”的意思。
  
     佛家讲: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意思是——菩萨十分看重动机,动机不善,则会立即了断;而普通人则往往忽视了动机的善恶,等到大祸临头了,才后悔“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下面看梅调鼎(1839-1906)先生一副:
  
  礼以制行乐以和德,俭则足用勤则有功。 
                                          
      下联“ 俭则足用勤则有功 ”比较明白,这里只说说上联吧。
  
     “ 礼以制行乐以和德 ”讲的就是“礼”和“乐”的功用。
  
      追本溯源,西周的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是中国礼乐制度最早的总设计师。关于“礼”“乐”的含义,初唐大儒孔颖达(674-648)在《礼记》注疏中说:“ 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 ”意思是说“乐”是用来协调情感的,“礼”是用来区别尊卑的,推行礼乐制度的目的就是——在保障社会贵贱有序的同时,又力求社会上下和谐。
  
     回头再看上联,“ 礼以制行 ”是说——“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不同等级、不同角色的人应当按照各自的行为规范来立身行事。“ 乐以和德 ”是说——相对于“礼”的“区别”功能,“乐”的作用则是“和谐”,也就是让不同等级、不同角色的人和谐相处。
  
     从实际生活来看,我们发现教师、公务员、窗口人员等等都有成文的行为规范,好多企业也会对各类员工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现代版的“ 礼以制行 ”。那“ 乐以和德 ”呢?我们看看当前流行的“团队建设”活动吧,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拉近团队成员之间的距离嘛。
  
     最后看俞樾(1821-1906)先生一副:
  
  里有仁风爰得我所,良称善御不失其驰。 
                                          
      这一副写得很典雅,上下联都引用了《诗经》里的句子。孔子曾讲过: 不学诗,无以言 。那时候的《诗经》就像成语字典一样,贵族之间的交流,你只有这样说才像个样子、才有贵族范。距离产生美,多用成语、典故,就会在语言上产生距离感,使表达有了更大的景深和内涵,因而显得更加优美。
  
     上联“ 里有仁风爰得我所 ”,意思是——我居住的地方民风仁厚,真是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呀。
  
     “ 里有仁风 ”不知出处,但《论语》二十篇中的第四篇为《里仁》,该篇第一句讲——子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通“智”) ? ”意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不选择和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 爰得我所 ”出自《诗经·魏风·硕鼠》。
  
      下联“ 良称善御不失其驰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如下:
  
       昔者赵简使王良与劈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 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 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 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被,何也? 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春秋时期有个叫王良的人,是驾驭马车的高手。但他驾车有他的规矩,像《诗经》上讲的“不失其驰”一样,他不会让马车违反规矩、随意狂奔。主人要想随心所欲指挥他驾车的话,他是不会干的。
  
     “ 不失其驰 ”出自《诗经·小雅·车攻》,其中"失"应为"佚",同“逸”,意思是“放纵”、“失控”。
  
     整体看下联“ 良称善御不失其驰 ”,作者是想借助驾驭马车的例子来讲这样一个道理——做人得有规矩,不能任着性子、想干啥就干啥。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7. 书房对联选萃:修身(三编二)

    我们继续说“修身”。
  
     接着再看唐驼(1871-1938)先生一副:
  
  有为能自立,无事不可言。 
                                          
     上联“ 有为能自立 ”,说的是人要自立自强。虽然人类协作的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以后,地球上各个角落都被纳入这张网络了。但你要是没啥本领,这个网络也不会带你玩的。
  
     下联“ 无事不可言 ”,说的是人要襟怀坦荡。按照儒家传统,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抱一种开诚布公的态度。公开透明是杜绝私欲的一剂良方。你要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私欲,那就试一试这五个字吧。
  
     下面看翁同龢(1830-1904)状元一副:
  
  风云激壮气,礼乐秀群英。 
                                          
     上联“ 风云激壮气 ”,说的是——天地风云所化育出的生命,自然有一股蓬勃刚健的力量。《易经》上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即是此意。
  
     下联“ 礼乐秀群英 ”,说的是——优秀的人格,常源于礼乐的教化。人类是自然界最成功的的群居动物之一,但群居得有群居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文化。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去驯服武化。这里的“ 礼乐 ”,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著名文化人阿城写过一本《文化不是味精》,对“文化”作了精辟的论述:
  
      在阿城的定义里,文化就是用规范的、文明的方式维系人际之间、利益体之间的关系,文化在社会中发挥着维持稳定的基础作用。 
  
      文化这个词有很多种定义,阿城从文化的作用出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是指人与人、集团与集团间的一种关系。所以,文化是个大概念,既不等同于知识,也不等于各行各业对自己的修饰。关于像使用味精一样滥用文化这个词的做法,阿城觉得,最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军事文化”,因为与文化的本意完全相反。在阿城的观察里,文化这种关系,含义非常明确,就是与冲突斗争的“武化”相对立。 
  
      武化产生于文化之前,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关系。在二十多年前,阿城曾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常识与通识》的系列文章,其中介绍过诺贝尔奖得主、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康拉德·洛伦茨对人类本性的研究。现代动物行为学认为,人类的本性根源在于动物性,其中,以攻击性最为重要。攻击性是用于侵犯同类、对抗同类的战斗本能。这一本性,在人类社会中以暴力、掠夺和压迫等形式广泛存在。如果对这样的人类本性做后天道德判断,那么武无疑代表着恶。武化的逻辑就是:只要我的力气大、实力强,就可以把你的资源都抢过来,你没有办法保护自己。 
  
      那么文化呢?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抑制攻击本性的方法,通过对社会伦理法则的广泛遵从,形成文的关系,实现长期和平共存。在文化这个词里,文字的本意就是花纹,引申为人类按照一定规则制定的制度和契约;化字的含义,可以参考过去的一句话,叫“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是说这种东西本来不是血液里有的,是后天融入的。也就是说,文的内容,并非人的本能,是后天规定出来的。文化的过程,就是经过化的方式,使人类的行为细节,包括思想细节,都逐渐符合文的要求。 
  
      所以,按照阿城的解释,说一个人有文化,并非是说他有知识,而是能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处理成文,而不是武。 
  
       ——摘自“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文化不是味精》
  
     但是,话又说回来,文化也不是越多越好。孔子曾讲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一段的意思是——人既得有文化改造的一面,还得有保持质朴的一面,“文质彬彬”就是后天文化与先天质朴的平衡。这个平衡把握好了,才可以称为君子。被文化熏陶得过分了,人就会呆板、迂腐,人就不像个人了。
  
     接着看杨法(1696—约1762)先生一副:
  
  且从性所玩,庶以善自名。 
                                          
     上联“ 且从性所玩 ”,说的是——人要顺着自己的性子来,高兴干啥就干啥。兴趣就是人打心底里喜欢的那些个玩意儿。关于这个,你看看小孩玩游戏的眼神就知道了。
  
     下联“ 庶以善自名 ”,则话锋一转,又把上联的快乐给纠回来了——虽然要顺着自己的性子,但也不能妨碍影响别人哟,人嘛,还是要保持住自己善良的好名声。
  
     下面看祁隽藻(1793-1866)相国一副:
  
  定而后能静,言之必可行。 
                                          
     这一联可以作为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一类人的座右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要不靠谱,水平再高也没人愿意和你玩。
  
     接着看张志鱼(1893-1961)先生一副: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这一联气魄很大,其实就是在说“德才兼备”。给老道理换个新说法,给老规矩讲个新故事,也是文学创作的惯常手段。
  
     下面看翟云升(1776-1858)先生一副:
  
  行义以达其道,当仁不让于师。 
                                          
     上联“ 行义以达其道 ”,是说——要着眼于心中的大道,该做的事,虽万死而不辞;不该做的事,虽万金亦不为。
  
     下联“ 当仁不让于师 ”,也是在讲心中的大道高于一切。这里的“ 仁 ”,就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原则,也就是“文化”的根本原则。与这个原则相违背时,那便须“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更何况“ 不让于师 ”了。
  
     接着看陆润庠(1841-1915)状元一副:
  
  将凝神而守一,庶进德以及时。 
                                          
     这里上联讲精神上要守住根本,处事要有原则、做人要有立场;下联讲行动上要循序渐进,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下面看马一浮(1883-1967)先生一副:
  
  究天人求诸己,顺性命老复丁。 
                                          
     上联“ 究天人求诸己 ”讲儒家,说的是——要以天下宇宙为己任,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下联“ 顺性命老复丁 ”讲道家,说的是——要师法自然、顺性而为,这样的话,人就能永远年轻,甚至返老还童。这里的“ 老复丁 ”,出自古语“ 老翁复丁壮也 ”,意识是“老年人又变成了丁壮青年”。
  
     接着看钱泳(1759-1844)先生一副:
  
  援雅范以自绥,懿前修之所勖 xù 。 
                                          
     这一联“ 援雅范以自绥,懿前修之所勖 xù”,出自南朝文学家谢眺的《酬德赋》,意思是要向好榜样学习。这里的“ 雅范 ”、“ 前修 ”指的是古往今来的贤人君子,这里的“ 绥 ”意为“约束”,“ 勖 ”意为“勉励”。
  
     看来对于自我修身,不仅需要“勉励”,而且需要“约束”,真可谓硬软兼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呀。
  
     下面看杨岘xiàn(1819-1896)先生一副:
  
  知其白守其黑,直以绳正以悬。 
                                          
     上联“ 知其白守其黑 ”,这里的“ 白 ”,指的是名利地位,鲜花掌声,荣誉光环;这里的“黑”,指的是吃苦受累,埋头奉献、任劳任怨。这一句整体上讲,就是“ 但来耕耘、莫问前程 ”,就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就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
  
     下联“ 直以绳正以悬 ”,说的是——要时刻拿规矩标准来检视自己,有错就改。这里的“ 绳 ”就是木匠用的准绳,“ 悬 ”就是木匠用的垂线,这两者分别是“ 直 ”和“ 正 ”的标准。
  
     最后看曾国藩(1811-1872)先生一副: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上联中,“ 敬胜怠 ”说的是——大事小事都要当回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疏忽了小事情,往往会带来大麻烦;“ 义胜欲 ”说的是——要用道义克服自己的私欲,是君子还是小人,在“ 义 ”“ 欲 ”面前一试便知。
  
     下联“ 知其雄守其雌 ”,和上一联中“ 知其白守其黑 ”的意思是一样的,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人不知而真不愠。果能如此,人必助之,天必佑之。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书房对联选萃:修身(三编二)

8. 书房对联选萃:惬意(二编一)

    “惬意”已经写过一次了,最近又陆续搜集了一些,录为“二编”。
  
     先看赖少其(1915-2000)先生一副:
  
      石瘦梅新花数点,月明风静鹤双栖。 
                                          
     冬欲尽,梅欲开,新花几点迎春来;月儿明,风儿静,鹤儿双栖万籁宁。
  
     看款识可知,这个内容伊秉绶先生曾写过。
  
     细细推敲文辞,“ 梅枯 ”的“ 枯 ”字虽可表示梅花始开未开、枝头依然萧疏的景象,但难免过于冷凄了。如改为“ 新 ”字,或许能更温暖一点吧。窃以为——用“ 石 ”之“ 瘦 ”来表示残冬的冷凄已经足够了。
  
     由“ 石 ”之“ 瘦 ”,到“ 梅 ”之“ 新 ”,再到“ 花数点 ”,层层递进,正好表现了严冬将逝去,新春正归来。
  
     此联之惬意,正如东坡之《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接着看王福厂(1879-1960)先生一副:
  
      鼓棹正逢江雪霁,卷帘却对海棠开。 
                                          
     “ 雪霁 ”就是雪后天晴,这种惬意大家都领略过吧。此时再“ 鼓棹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岂不是更加惬意?
  
     下联则是另一番景象——晨起欲挥中山颖,卷帘忽见海棠开。
  
     下面看傅增湘(1872-1949)先生一副:
  
      水鸣山籁,风奏松琴,银浦流云初度月; 
  
      酒滴炉香,花围座暖,玉堂仙骨气如春。 
                                          
     这一副写得真是百花锦簇,百祥云集,既见富贵之尊,又得林泉之逸。
  
     “ 水鸣山籁 ”、“ 风奏松琴 ”都是自然界悦耳的声音,“ 银浦流云初度月 ”则是自然界悦目的美景。上联可以说是在旅夜惬意地欣赏着自然之美。
  
     “ 酒滴炉香 ”、“ 花围座暖 ”皆为家居时嗅觉与视觉的享受,“ 玉堂仙骨气如春 ”则是以人作为主体对这些享受做出的综合表达。下联可以说是在平日惬意地陶醉于家居之美。
  
     接着看杨守敬(1839-1915)先生一副:
  
      蝶衔红蕊蜂衔粉,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联为集唐人诗句联。上联出自李商隐,下联出自白居易。上联是春日生机,蝶乱蜂喧;下联是清夜宁静,月新露莹。一动一静,两种惬意。
  
     联语中还有用其他诗句来对“ 蝶衔红蕊蜂衔粉 ”的,比如清人洪亮吉曾选唐人项斯的“ 鱼在深渊鸟在云 ”来对。这样一对,又成另一种意境了——
  
      蝶衔红蕊蜂衔粉,鱼在深渊鸟在云。 
  
     上联似在嘲笑庸人瞎忙、追名逐利,下联则在标榜高士隐逸、自在无覊。
  
     那这些诗句的原意是什么呢?先看李商隐的《春日》: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李商隐表面上在写春日,其实是感叹自己在权贵手下做幕僚,终日忙碌、混衣谋食,而却得不到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再看项斯的《赠别》:
  
      鱼在深渊鸟在云,从来只得影相亲。 
  
      他时纵有逢君处,应作人间白发身。 
  
     项斯这一首则是别离诗,将自己和友人比作“ 鱼 ”和“ 鸟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见上一面真不容易。
  
     大家看,语言环境不一样了,诗句的意思也就跟着变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下面看顾廷龙(1904-1998)先生一副:
  
      开窗梅月白,欹枕竹风清。 
                                          
     “ 梅 ”、“ 月 ”、“ 竹 ”、“ 风 ”,都是中国传统文人追寻惬意的寻常道具。生年不满百,何必千岁忧。梅竹与风月,送乐到心头。西方人老讲我们缺少(西方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或许是因为我们善于寻找快乐吧。
  
     有句话讲: 生活的意义就是——当你看穿它的无奈之后,还依然能虔诚地热爱它。 讲这句话的人认为——在此悲观之上的乐观才是有深度的乐观。这或许有道理吧。但我觉得,快乐从来就没有深浅之分。老舍悲剧式的幽默固然可敬,但林语堂喜剧式的幽默难道不更为可亲?如果有人能骗得我一生快乐,那才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呢!
  
     接着看华世奎(1863-1942)先生一副:
  
      春卧瓮边听酒熟,露吟庭际待花开。 
                                          
     这一副上联有点俏皮了——等不及了,口水都快出来了,有点小孩子的天真模样,“心急要吃热豆腐”。下联则比较文雅一些,但还是在期待、在企盼那一份惬意尽快到来。
  
     下面这一副有点意思,书写者有两人,一是吴熙载(1799-1870),一是李鸿章(1823-1901):
  
      酒瓶在手六国印,花影上身壹品衣。 
                                                                                  
     手里提着酒瓶,就好像苏秦拎着六国宰相的大印一般不可一世;花的影子映照在衣服上,就好像穿上了一品官的官服一样牛气冲天。
  
     对吴熙载先生这样的布衣文人来说,这可以看作是在想象中得到了富贵的满足;而对李鸿章先生这样的一品卿相来说,或许可以看作是对名利的淡然处之吧。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