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许多人说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流氓呢?

2024-05-20 03:40

1. 为什么有许多人说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流氓呢?

对于项羽和刘邦的评价,历代众说纷纭,有褒有贬,莫衷一是。然而,对他们二人的评价,却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壁垒森严,针锋相对,爱之者欲其生,恨之者欲其死,爱之没商量,恨之无退路,而且,爱之者见不得人恨,恨之者见不得人爱。于是,就出现了爱项羽者敬重为英雄,恨刘邦者咒之为流氓的这种说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敬项羽为不世英雄的人,是把项羽这个历史镜相,去掉了阴影,只留下光环,即去掉了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背信弃义、专横跋扈、凶残暴虐这些“阴影”,对之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心里只有项羽的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
当然,就英雄而言,项羽确实有他人无法比拟的一面。
比如,他心无城府,快人快语。秦始皇巡游会稽,途经吴县,项羽看到后表现出来的不是卑微者的羡慕,而是大声说:“可取而代之!”简直豪气冲天!又如,他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为了解救巨鹿之围,项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誓死不还。乌江边上,他10万之众只剩下20多人,他依然谈笑自若,分兵作战,与刘邦作最后的比拼。
还有,项羽英雄惜英雄,无论尊卑贵贱。“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刘邦危在旦夕,樊哙持盾撞倒数名卫士而入,对项羽怒目而视,他作为统领诸侯的一代霸王,不但不怪罪樊哙无礼,反而又是请他喝酒,又是请他啖肉,还兴奋地赞其为“壮士”!真乃性情中人。
再有,项羽英雄爱美,情深意重。项羽一生,阅人无数,但最爱只有虞姬。在虞姬面前,项羽常表现出男人多情和英雄气短,生死关头,他与虞姬一唱一和,充满着对爱人、对生命和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垓下之战,其英雄长歌,美姬应和,爱人挥剑自刎,霸王怆然泣下,这些唯美画面,定格在历史的画廊,催人泪下。
项羽传奇短暂的一生,曾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出最耀眼的光彩,以至引无数后人为其叹息,为其垂泪,为其鸣冤,为其立传。这些难以计数的拥趸,皆是爱项羽欲其生者。
那么,一些人为什么说刘邦是流氓呢?这也有几个原因:
一是相对于项羽,刘邦用情不专,好及时行乐,比如彭城大败后,刘邦在逃跑的路上曾借宿于戚家,戚家只有父女二人,结果刘邦在酒足饭饱之后,竟然把戚女给睡了。
二是作为父亲,他曾抛儿弃女,在逃跑的过程中,因嫌车载过重,逃得不快,他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推下车。
三是作为儿子,父亲被项羽抓了,项羽威胁他要煮了他父亲,刘邦却说:“我和你曾相约为兄弟,我老子也是你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老子,希望你分我一杯羹汤。”确实有点流氓气息。

为什么有许多人说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流氓呢?

2. 楚汉之争后,项羽被说是英雄,刘邦为何被说流氓呢?

历史从来都是两面性的,作为楚汉之争的两个统领者,世人对于项羽刘邦历来是有有褒有贬,不过对他们的评价都很极端,有人说英雄天子汉刘邦,匹夫之勇楚霸王,然而也有人说盖世英雄之项羽,流氓天子之刘邦。

盖世英雄之项羽其实在很多人的心中,项羽的确承得起“英雄”这一称谓,他力大无穷,一身武艺高强,有万丈豪气也能破釜沉舟。项羽一生自负,无论环境多少艰难,他都迎难而上,从不退缩,巨鹿之围,他誓死不退,引兵过河。乌江边上,就算身边仅余数人也未曾有一丝降意,拼尽全力与刘邦的士兵对决,没有胜利希望也不愿被俘,情愿自刎,一身英雄气慨。这些是脱去了历史的阴影,若非当初项羽于鸿门宴上一时妇人之仁,刘邦也没有机会兴兵再来,项羽的专横跋扈,凶残暴虐,让他终成一个匹夫之勇的人,历史把他定格在霸王别姬,情深意重,短暂的一生,却耀眼无比,才让大部分人忽略他的不足,成就他的英雄形象。

流氓天子之刘邦刘邦的出身注定他的舆论会比较多,混迹于市井街头的混混,一开始就已经被定位成了流氓。在街头混日子的刘邦比项羽更懂得百姓的心思,也更懂得思想的变通。为了生存,他坑蒙拐骗,相对于项羽来说,他更为滑头。无论是在逃亡的路上,他能舍下亲生儿女,还是在逃跑的路上还能寻花问柳,亦或是项羽以他的父亲威胁他的时候,他能狠心对项羽说,“我父即你父”,完全就是一种无赖气息。纵是刘邦最后大统于天下,能听取百官建议,实施于民有利的政策,但是就他个人来说,后世之人多认为他就是耍赖打滚之人,就是流氓一个。

秦末之时,天下大乱,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也是刘邦第一个背信弃义在函谷关设下重兵,却也是项羽一时自负轻敌让刘邦到了汉中,若是早知有乌江一战,不知项羽彼时还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吗?

3. 明明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为何总说项羽英雄,刘邦流氓?

因为项羽的身上体现了大丈夫骁勇善战,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节,而刘邦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为了自己的功业甚至背信弃义言而无信。
1、刘邦项羽反秦起义
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无度,滥杀无辜,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羽刘邦的军队扛起了反秦的大旗。他们彻底推翻了暴秦的统治。那么这二人之中,成王败寇,最终需要做个选择。而历史的结果就是,刘邦赢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项羽乌江自刎。

2、刘邦虽夺得天下,但言而无信,有小人作风。
刘邦和项羽在楚汉之争中机智逃出项羽的鸿门宴,与百姓约法三章赢得民心,又与项羽以鸿沟为界,后在垓下之围中打败项羽,最终获得了胜利。虽说他胜利了,但是他与项羽相比,缺少不屈不挠的气节,多得是圆滑和奸诈。他为了天下,不信守承诺,越过楚国汉界,攻打楚军的行为不是一个大丈夫应当拥有的。 

3、项羽乌江自刎,但具有英雄气节。
项羽是初审高贵的英雄,他骁勇善战,不屈不挠,性格直接,不会拐弯抹角,不会任用贤人,只会逞匹夫之勇。所以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备措施了良机,后来也被刘备攻打楚国地界。在最后垓下之围中,不肯看到自己惨败,于是乌江自刎。此外,项羽因为能征惯战,少年得志导致了他的过度自信,从来不善于听从身边亲信的意见,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所以说项羽更像英雄。

无论是刘备,还是项羽,都是胸怀大志有才干的君主,只是一山不容二虎,必然成王败寇。如果换一只结局,刘备输了,项羽赢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明明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为何总说项羽英雄,刘邦流氓?

4. 楚汉相争,英勇的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谁才是真英雄?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的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却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项羽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项羽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不过项羽尽管是一个破落贵族,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我们前面讲过了,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所以说,项羽是一个出身贵族的人,项羽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项羽力量很大,史书上说他力能扛鼎,力大无比,但是不爱学习。《史记》记载说,他小时候,他叔叔项梁先让他学字、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就问他了,说,学写字你学不好,学使剑你也学不好,那你要学什么?项羽说,这个学习写字有什么用,以后摆个摊代写家书吗?学剑一人敌,我剑术再好,我也就是杀一个人,我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说,那好,你就学万人敌吧,学兵法吧。项羽学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学了。 
 但是,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地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项羽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大吼了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是没有可说的。 
  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于什么?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迂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滔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来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成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的表现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四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了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项羽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不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于是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因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过,你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是个流氓,你贵族使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亡民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当时项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被重重包围,这时候项羽上马拔剑来对周围的人说,我项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场战争,从来就没有打败过;今天这一场战争,看来老天爷是要亡我了。我是没有什么错的,天不容我,我也没有办法。现在我给你们打最后一仗,“为君快战”,我们今天就痛痛快快打它一仗,让大家看看是老天爷要亡我呢,还是我项某人没本事!上马! 拿起剑来,一路厮杀,杀得痛快淋漓。你想一般的将领哪是项羽的对手,只杀得尸横遍野,汉军全部退下了。这个时候项羽跳下马来,拿着宝剑对他周围的那些随从说,怎么样?哥们儿看看,怎么样?这是什么? 这就是韩信批评他的,是典型的匹夫之勇。项羽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是领袖,是将帅,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这个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你会杀人,你会杀敌,你会骑马,你会射箭,可这所有加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好士兵,怎么会是好将军呢?你项羽有什么可炫耀的呢?而且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你要求的是决战呢还是快战呢?应该是决战。决战意味着什么?决战意味着你还有扳回败局的可能,你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而快战只图一时’ 的痛快。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很审美,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项羽他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于是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因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过,你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是个流氓,你贵族使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当时项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被重重包围,这时候项羽上马拔剑来对周同的人说,我项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场战争,从来就没有打败过;今天这一场战争,看来老天爷是要亡我了。我是没有什么错的,天不容我,我也没有办法。现在我给你们打最后一仗,“为君快战”,我们今天就痛痛快快打它一仗,让大家看看是老天爷要亡我呢,还是我项某人没本事!上马! 拿起剑来,一路厮杀,杀得痛快淋漓。你想一般的将领哪是项羽的对手,只杀得尸横遍野,汉军全部退下了。这个时候项羽跳下马来,拿着宝剑对他周同的那些随从说,怎么样?哥们儿看看,怎么样?这是什么? 这就是韩信批评他的,是典型的匹夫之勇。项羽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是领袖,是将帅,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这个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你会杀人,你会杀敌,你会骑马,你会射箭,可这所有加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好士兵,怎么会是好将军呢?你项羽有什么可炫耀的呢?而且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你要求的是决战呢还是快战呢?应该是决战。决战意味着什么?决战意味着你还有扳回败局的可能,你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而快战只图一时的痛快。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很审美,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项羽他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肯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 当时上面派遣了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半路上,刘邦一算跑了几个,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该跑光了。你说刘邦该怎么办?刘邦是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用剑把捆绑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是什么?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来的人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干吧。这是说刘邦能豁得出去,我们说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凡是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同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 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南下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好,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这是刘邦的大度。项羽呢,他为人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我们将士如果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项羽的小气。 

项羽的小气还表现在这样一个例子上。张良原来是韩王韩成的人,韩王实力比较小,在灭秦的斗争当中,张良是受韩王的派遣帮助刘邦的。到最后胜利了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韩王他也受封了。但是项羽不让韩王之国,就是不让韩王到自己的封国去。为什么呢?就是项羽嫉恨韩王把张良派去帮了刘邦,他就这么小心眼,最后还把韩王给杀了。张良本来是很犹豫的,因为他是韩国人,他本来的目的是要恢复韩国,他是一个复国主义者。但是现在,项羽硬是断掉了他的后路,逼得他走进刘邦的阵营,死心塌地替刘邦出谋划策来对付项羽。小心眼,项羽小心眼就这结果,帮了倒忙。所以说项羽为人实在是太小气了。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就是刘邦心狠手辣,而项羽儿女隋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讲过,他在逃难的过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他突然怀疑起樊哙来了。照说樊哙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的关系用北方人的说法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由樊哙挺身而出才救了刘邦一条命。连樊哙这样的人他也怀疑,刘邦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去到军队里去,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成,因为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樊哙军中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干,樊哙毕竟是吕后的妹夫,同时也是功臣,哪是随便好杀的!但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狠起来他是真能下手的。

5. 在很多人看来,刘邦是“小人”,项羽是英雄,为何项羽没能得天下?

在一些不读正史的读者眼中,汉高祖刘邦是个小人,西楚霸王项羽则是个大英雄,并为小人最终战胜了大英雄感到大惑不解。但其实,这所有的困惑和不解,都是因为这些不读正史的读者误会了刘项二人。

首先,刘邦不是小人,项羽也不是大英雄。
早在项梁身死定陶,楚国权力发生整合时,楚国上下决定,兵分两路,一句西进攻秦,一路北上救赵。西进之路最为凶险,无人敢去,唯独项羽和刘邦愿意西进,但楚国上下一致认为,项羽僄悍猾贼,不是西进的合适人选,刘邦是宽大长者,可以扶义而西。
僄悍猾贼的意思是说,项羽这个人很勇猛也很滑头,像贼一样凶悍狡猾。看这形容词,绝不是在形容一个大英雄吧?哪能用僄悍猾贼来形容大英雄呢?宽大长者的意思是说,刘邦这个人为人正派讲仁义,有长者之风,看这个形容词,这绝不是在形容一个小人吧?哪有把小人说成宽大长者的?

其次,刘邦是真英雄,项羽是真小人。
在很多人的眼睛里,刘邦是个屡战屡败的人物,其军事本领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史记》的记载中,从沛县举事开始,刘邦一直都亲冒矢石,灭秦、伐楚、诛诸侯王,刘邦始终都在战争的最前线,从未退缩,即便被项羽暗箭所伤,刘邦仍旧在经过简单包扎之后起身劳军,这份定力,绝对是英雄豪杰所为,金庸小说中的乔峰也不过如此。所以我认为,刘邦是真英雄。
再说项羽,两军对垒,把刘邦的父亲绑上阵前要挟刘邦,讲道理讲不过刘邦就伏弩射伤刘邦,这才是小人行径,至于项羽暗杀会稽守殷通、阴杀上将军宋义、放杀义帝熊心于江南,也统统都是小人行径,这样的一个项羽,根本就不配大英雄三个字。

总之,之所以项羽会输给刘邦,就是因为项羽是真小人,刘邦是大英雄。

在很多人看来,刘邦是“小人”,项羽是英雄,为何项羽没能得天下?

6. 流氓出身的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

刘邦战胜项羽一直是喜欢历史的朋友经常讨论的话题,流氓地痞出身的刘邦为何能战胜出身豪门,勇武绝伦的项羽呢?今天我也跟大家简单聊下这个话题好了。
用过用一句话来概括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那就应该是说是性格使然。就是说刘邦的性格决定了他能战胜项羽,反过来说就是项羽的性格中有致命的弱点,导致他输给了刘邦。
为什么这么说,刘邦虽然是地痞流氓出身,但他志向远大。当初刘邦攻进了关中,但这个好色成性的流氓却对关中地方秋毫不犯,并且约法三章。他不杀子婴、不受犒赏、不劫掠,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
要知道,当时刘邦能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他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竟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范增得知刘邦这个做法的时候就提醒过项羽,说要小心刘邦,他志向远大。
而项羽呢,他每攻下一座城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杀劫掠,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他还杀了子婴,屠了咸阳,这让他大失民心。
另外一方面,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当年楚汉争霸,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在两军阵前架起大锅,要煮了刘邦的父亲。但刘邦只用一句话就让项羽羞愧而走,刘邦说:我们在怀王手下公事的时候,曾经结拜为兄弟,那我父亲就是你父亲。既然你要把咱们的父亲给煮了,那么别忘了给为兄留一碗肉汤喝。
项羽立马觉得自己的手段不够正大光明,这种流氓手段原本应该是刘邦这样的地痞来用才对,他堂堂楚霸王却出此下策,实在是丢面子。于是项羽受了一肚子窝囊气也没能把刘邦怎么样。
单从上面这两点来看,项羽干不过刘邦那是必然的。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7. 流氓出身的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

正是因为他流氓的出生,所以他才不会在意项羽所谓的面子也不会因为低三下四而感到脸红,他会用极大的忍耐获取最后的成功。
刘邦能成功的三个重要人物一是韩信二是萧何三是张良,也正是因为遇到这三个人,才能够让他建立了400年的强汉。


所以说很多东西都是命中注定。韩信他在外领兵,每次打仗都能够获得巨大的胜利,萧何在后面帮他负责后勤政务,没有后顾之忧。千古谋圣的张良则在后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本身的努力也是让人敬佩的,虽然是一个地痞流氓,但是因为得到萧何劝解,攻占咸阳后没有肆意妄为,反而施以仁政,最后把残暴的这个名头丢给项羽。
天下的人都看到了项羽的残暴,这个时候在军事上又有韩信指挥,项羽因为当时的刚愎自用,反而让自己的下面的将士陷入了愤恨。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东西全部都站在刘邦的,又怎么会输给项羽呢?

流氓出身的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

8. 项羽明明是是失败者,为何会比刘邦更受人的喜爱?

秦朝末年的楚汉争霸,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时期,这一时期,刘邦、项羽各显神通,凭借自身以及帐下臣子们的智谋、武勇争夺天下。最终,善于用人的刘邦击败了刚愎自用的项羽,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并让汉朝成为了秦之后的又一个统一政权。那么,为什么后世有些人更喜欢项羽,而不是"胜利者"刘邦呢?


首先,他为人轻浮,在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所事事。直到正式起兵前,他已经四十七岁,却只是当上了秦国地位最低的官吏亭长。据《史记》记载,刘邦为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可见,如果不是后来起兵并当上皇帝,刘邦的一生或许可以用"泼皮无赖"来概括,这显然是不讨喜的。
其次,刘邦本人文不成、武不就,连韩信都说他是:"陛下不过能将十万。"既没有出众的才华,也没有过人的胆识,刘邦能够全取天下,一方面是靠着麾下众多贤臣良将的辅佐,一方面也是因为项羽不愿听从谋士之言,且不愿逃回江东再做图谋。总之,刘邦这样的人最终能够取得天下,这让许多人为项羽感到可惜。


其次,项羽个人十分具有魅力,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毕竟,项羽尽管也有一些缺点,但比起刘邦,项羽就要好太多了,他祖上是楚国名将项燕,自身也从小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气质、能力。项羽小时侯曾经先后学习写字、练剑,但他发出豪言道:"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可见,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长大一些后,项羽"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当真是威猛无双。
二者进行对比后,就连刘邦的大臣都评价道:"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以奇计著称的陈平直截了当地夸赞项羽"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总之,出身贵族的项羽待人礼貌,而出身贫寒的刘邦则更加随意,甚至有"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的低俗举动,这当然招致了一些厌恶。
其次,世人普遍有着同情失败者的心理,何况项羽输得很"冤"。弱者、失败者,自古至今都很容易受到人们的同情,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和刘邦相比,项羽的能力似乎更加出色,也更加配得上最后的胜利。比如著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便曾经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


至于为何说项羽输得很冤,晋朝人段灼解释道:"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假令羽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在他看来,项羽本已经成为了诸侯之首,但因为不听从韩生、范增两位谋士的建议而招致了失败。
项羽在关中分封各诸侯后,韩生曾经劝告项羽就在关中监督,好统领四方,然而,项羽却认为,一方面,秦国的宫室已经被自己焚毁得七七八八,难以再用,另一方面,"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项羽便定都在了自己故乡附近的彭城,过于偏东的首都不利于项羽对其他诸侯的监督,也使得刘邦趁机夺取了西部大片区域。
此外,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更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因素。早在项羽入关后,范增便精心设计了鸿门宴,准备将刘邦尽早除掉,然而,宴席上项羽却迟迟不愿下令,最后导致刘邦逃跑,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消灭项羽的强大势力。可见,如果项羽早听从韩生、范增的建议,那么以他的能力,是不会让刘备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