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2024-05-16 03:02

1.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为战略选择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是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所具有的一大显著不足。而与大型企业产生于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相区别,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聚集,亦即依据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发展,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立足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可见,通过企业集群化,既能够促进其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二、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一方面,与大型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之一,既有利于改进专业化生产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美国两家汽车公司各有4万和6.2万家中小企业分别与之建立了各种协作关系,日本等公司的产品中有 70%的零部件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当前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中小企业应当摒弃“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经营模式, 跳出外延式扩张的窠臼,避免规模不经济,力争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三、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来进行拾遗补缺中小企业投入少,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容易达到大企业那样的规模经济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以获得竞争的主动权。但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 着力满足小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显著的经营特色,在满足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呈现优势。四、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2.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摘要】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提问】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回答】
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回答】

3. 中小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呢?

第一、正确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
一定要认清企业所处的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如煤炭等行业,曾经是国家的主导产业,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关系到国计民生。
在研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但要分析现在,而且应注重将来。应认真分析其目前构成状态的同时,对其远期的走向和结构变化必须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行业的竞争趋势也要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时,有一个明确的定性量化分析和判断。

第二、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要分析、掌握政府对这个行业在宏观政策和法规方向性的动态。
不但今天的政策要了解,更要了解政府对这个行业在3年或5年以后在政策上有哪些取向。
现在有些行业的有些企业,业务转向相当快,市场态势变化十分大,既不能战战兢兢、无所为,也不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第三、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充分顾及到该战略描述的时间。
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一般都界定在3一5年的范围,也许这是我们国情所决定的。国外一个企业制定企业战略,肯定不会是3一5年,而是远远超过这个范围。
比如日本的企业战略时隔是30年。它把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描述成30年。应该说是把这个企业的“一辈子”生存发展全囊括了。在欧洲原来是“百年制”。


第四、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背景。
企业制定战略一定要努力和当地的文化实现完美结合。当这个地域能够接受这个企业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时。企业战略才有市场基础,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实施。
否则,一个很好的企业定位放在不同的地域,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五、关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与消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关系。
企业的产业战略和产品发展策略,在规划期内能充分适应消费的变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层次以及品种款式、价格档次等各种消费需求的变化。
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方面的水平在提高,对企业产品的要求在提高,或者说愈来愈近乎挑剔。有个比较详尽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我们的发展战略才有可能客观超前,科学有效。
 
补充: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

中小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呢?

4. 中小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呢

针对中小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可以依据如下的条件进行选择:
1、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作为战略选择,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2、依托大企业、大公司,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
3、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来进行拾遗补缺。
4、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参考资料:总裁学习网

5. 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下:新一轮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冲击,普遍反映存在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融资难求等现实需求。不过,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分别增长了14.1%和6.5%,这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的韧性和活力。工信部对1000余家“小巨人”企业跟踪结果显示,2021年1至9月,“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1.6%、67.9%,比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分别高8.8个、35.4个百分点。中国中小企业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中小企业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过重的税负不但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基石。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60%左右,还提供了大量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大约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首先,中小企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300多万,平均寿命从疫情之前的3.5年到现在2.6年,而且现在还在不断下降。每天24小时计算。每个小时倒闭达300家之多,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每年新开公司和倒闭的公司数量是持平的。一方面,行业的增加正在增加商业竞争。另一方面,政府分配资金以解决就业问题并鼓励创业。连续增加中小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行业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行业研究报告就是为了解行情、分析环境提供依据,是企业了解市场和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中小企业行业报告根据行业监测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研究一定时期内中国行业现状、变化及趋势。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摘要】
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下:新一轮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冲击,普遍反映存在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融资难求等现实需求。不过,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分别增长了14.1%和6.5%,这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的韧性和活力。工信部对1000余家“小巨人”企业跟踪结果显示,2021年1至9月,“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1.6%、67.9%,比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分别高8.8个、35.4个百分点。中国中小企业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中小企业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过重的税负不但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基石。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中小企业生产总值的60%左右,还提供了大量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大约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首先,中小企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300多万,平均寿命从疫情之前的3.5年到现在2.6年,而且现在还在不断下降。每天24小时计算。每个小时倒闭达300家之多,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每年新开公司和倒闭的公司数量是持平的。一方面,行业的增加正在增加商业竞争。另一方面,政府分配资金以解决就业问题并鼓励创业。连续增加中小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行业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行业研究报告就是为了解行情、分析环境提供依据,是企业了解市场和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中小企业行业报告根据行业监测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研究一定时期内中国行业现状、变化及趋势。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6. 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我国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企业所处的不在是以往物质经济环境,而是以网络为媒介、客户为中心,将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信息经济环境。信息带动管理的转变对企业成长有着全方位影响,它将彻底改变企业原有经营思想、经营方法、经营模式,通过业务模式创新、产品技术创新,或对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借助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实现,其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与信息化工具的有机结合。传统软件厂商提供的信息化产品,以及附带的相关服务,仅局限厂商本身产品范围,从而形成只为销售某种产品交易而交付活动,忽略了客户对这种有机结合衍生的多样需求,以及随着业务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需求,形成了目前国内ERP 软件行业普遍存在与客户间的阶段合作、产品更新、反复维护和频繁支持等问题的发生。企业成长路径会随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模式不断转变、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从局部向整体、从总部向基层、从简单向复合进行演变,企业信息化从初始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和升迁来完成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由窄到宽、由浅至深、由简变繁的特性需求变化。ERP 软件系统对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提高绩效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革新和中国企业成长路径的需要,通过B/S 模式完成对C/S模式的应用扩展,实现了不同人员在不同地点,基于IE 浏览器不同接入方式进行共同数据的访问与操作,极大降低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成本,打造的“及时便利+准确安全+低廉成本“效果,正是航天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信息管理解决方案的重心所在。 众多企业的高成本日常应用与本地化服务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问题,企业因在ERP 系统中的各种操作不当,或者对升级换代的ERP 产品不熟悉,经常需要技术支持人员上门解决,为此每年都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航信软件“懂税的ERP”通过网上系统进行远程控制与操作访问成本非常低廉,企业异地人员、软件厂商客服人员都可进行网络实时操作及发生问题的解决,凸显了航信软件网络ERP 产品的性价比优势。

7. 2018年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发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颁布,并将于2018年1月1日实施。

新修订的法律对缓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费优惠措施作出规定,明确“国家对小型微型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减免等优惠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担保难问题,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国家完善担保融资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

2018年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发展?

8. 中小型企业怎么谋求发展?

先生存才能求发展.
1. 刚开始就要建立好规矩,规范化运做
2. 建立好一个团队,协同作战
3.必须有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服务优势等
4.坚持才能胜利.
阿里马云的观点很好:抱团打天下。中小企业更需要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开拓市场,承担风险,同行是对手也是战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一个平衡点就是-共赢。
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做好开源节流。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
1、公司必须制定好基本的管理制度。
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工作流程、部门管理规定等。这些制度之所以称为基本管理制度,是因为这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是必须的。这些制度对于很多小型公司来说,有的形成了文字,有的是老板口头通知员工,并在员工心中形成了习惯。但是,如果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从一开始就应该形成公司的文字制度,并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为以后公司发展成大公司,进行制度管理的“法治”阶段打下基础。
2、公司要极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大公司靠制度管人,小公司靠老板管人”。所以,小型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就非常重要的,“人性化”主要表现为老板的人格魅力、领导魅力、处事能力、管控能力等方面。我见过很多小型公司,员工和老板关系非常融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治”。“人性化”与“人治”是不一样的,“人治”没有规章制度或说制度存在于员工的“心中”,“人性化”是有制度的,但是不仅仅依赖制度,还有老板的为人处事的作风也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很多小型公司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人治”,慢慢到“人性化”和制度管理的阶段,最后才发展到制度化管理的“法治”阶段。
3、想方设法留住优秀的“人财”,促使公司快速发展。
人们常说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这话听起来好像没错,实则不然。我们应该知道,企业的人分为4大类,第一类是“人裁”,就是能力很差、态度很差的人,走到那个企业都会很快被裁掉的人;第二类是“人材”,这种人能力很差,但是态度很好,所以企业还是留着可以用的;第三类是“人才”,这种人能力很强,但是态度很差,很难领导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人用得好就有很大的价值,用得不好就有很大的破坏性。第四类是“人财”,这种人能力很强,态度很好,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想要的人,这种人才能为公司带来滚滚财源。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留住优秀的“人财”呢?我觉得除了制度和人性化管理之外,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让“人财”看到希望和前景,才是留人的关键。另外,留住了优秀的“人财”,公司也才能快速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这个社会生存就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当老板,二是给老板打工。对于打工的人来说,主要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钱途”,二是“前途”。想要“钱途”,主要是努力工作,业绩优秀;而想要“前途”,就必须参加培训,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所以,公司要加强员工的职业、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给员工一个美好的“前程”。
5、为公司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小公司,企业理念、企业文化都没有有效地形成,但是,我觉得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非常重要。所以,在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为公司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起着和企业文化一样的作用,能够团结、激励公司全体人员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而这点是很多企业和个人都能认识到的,却都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真正的执行起来。最终导致按部就班,没有目标和内容盲目的往前走,走到哪里算哪里。
二、积极稳妥地开拓业务市场:
1、走专业化的道路,找准公司的定位。作为一名合格的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未来几年,公司的发展到什么水平和何种层面,需要有一个提前规划并对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先知”。姑且不谈国际企业的影响,单单从国内及本地行业市场的趋势将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态势下,小公司的生存就面临着严峻考验,随时有被市场淘汰出局的风险。然而从企业性质和行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些专业化很强的小公司,他们凭借其专业化的服务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在巨头之间的竞争中赢得了生存。反观我公司的前景,我们也要有很强的危机感,可以借鉴这些专业化小公司的发展道路,找准公司的定位,成为一家比较专业化、受人尊重的公司,这就需要我们对战略规划作出有前瞻性的设计或调整。
2、市场定位之后,开发自己的技术(产品)。任何企业尤其是小公司在发展之初都是在借用或者代理别人的东西,这只能是一个常规做法,其效益的体现全在老板的关系网络,如果老板关系网络比较有竞争优势,公司会发展比较快,反之就会亦步亦趋,发展缓慢,甚至逐渐灭亡。由此可见,拥有自己的技术(产品)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奠基石。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自己技术(产品)。这仅仅是发展的第一步。
3、扩大市场份额(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积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力争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由本地市场慢慢向外围市场辐射,让更多的专业人士认识公司和我们的技术。由我们“找客户”转到客户“找我们”。相对来讲,我们的技术先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同行之中无需更大的市场投入就可以占领绝大部分市场。在市场开拓领域,由上级层层向下级递进是最好的选择。
4、加强市场管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市场投入。由单一的“点”向“面”转化。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流程。建立客户档案和区域客户档案。因为技术(产品)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同时随时监控和掌握区域内项目动态,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同时加大对区域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持和投入,加大对区域客户的培养和铺垫投入。由“个人”支持向行业“业内人士”支持转变。由办公桌会议转向技术论坛会议转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