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三国时期钱币问题,比如一铜板嫩买啥,一贯钱有多少,对比人民币的价值说

2024-05-05 10:40

1. 急 三国时期钱币问题,比如一铜板嫩买啥,一贯钱有多少,对比人民币的价值说

现在无法估算古代的钱和人民币的等价的,年代太久远了

急 三国时期钱币问题,比如一铜板嫩买啥,一贯钱有多少,对比人民币的价值说

2. 怎样在三国大时代3中获得乐币,除了花真钱买?

三国大时代3的乐币可以在游戏商城中获得,每购买一次1000乐币,,当然一向不花钱,破解版还是靠谱得来玩。。。

3. 三国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斤粮食?

首先,后汉三国时期的流通货币基本不用银子。就好像今天咱们不拿金块儿去买米一样。因为银子在当时非常稀少,常用的是钱。延用了汉时的法定货币称五铢钱,并禁止私铸。这种钱由吕后亲自参与设计,标准重量为5铢(一两等于24铢),为防止剪边,在半两钱方孔圆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圈围边。  

这个是剪了边儿的。剪这儿就是把剩下的部分再拿去铸新钱。比较鸡贼。

就是这玩意儿。
三国时代就用这种五铢钱,曹嵩就花了1亿钱买了个太尉,指的就是1亿枚五铢钱。
那这种钱如何换算成人民币呢?我觉得这个还真比较难。因为现在是太平盛世,那会可是战火纷飞,本来就没有可比性。但简单地从购买力的角度去分析的话。汉桓帝时买1石米大约花50钱,当时的1石是4钧,1钧是30斤,1石就是120斤,这是汉代的“斤”,大约相当于250克,也就是现在的半市斤,推算下来当时的1石相当于现在的30公斤。也就是30斤大米50钱。按照这种购买力来换算,汉末的50钱大约相当于现在1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就是1“钱”与现在3元人民币相当。但由于战争原因,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天灾,粮食价格不断飞涨,《后汉书》、《三国志》多次提到一石米涨到数十万“钱”,涨了上万倍,遇到更加困难的时候就“有价无市”了,有钱也买不来粮食。所以真正的购买 力无法衡量了。
所以当时出远门,要么有人在路上接应,要么随身携带干粮,再不然就“一路走、一路抢”,这些都比带着“钱”更实用。同样的道理,说曹操设“摸金校尉”盗墓,用盗墓来的财富补充军费也不足信,因为这远远没有搞屯田更实际。曹操搞屯田为什么有远见?就是因为当时“钱”再多也没用,大家看中的只有粮食,袁术拉拢吕布打刘备,开出的条件不是金钱或财宝,而是粮食10万斛。
再来说说“银子”,它作为货币虽然早就有了,如汉武帝时就有银币,但它更稀罕,在其后一千多年里都不是主币,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并不盛产白银,当时发现的银矿也不多,且矿石品位差,加上白银的冶炼工序更复杂,提纯难度大,所以难以通行。

汉代的银币,就是这东西,实在是不怎么样。

三国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斤粮食?

4. 三国时期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钱币流通

三国时期刘备的益州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汉末年遭受的战乱也较中原为轻,故社会经济比北方发展较快。蜀汉建国以后,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护理都江堰,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北伐曹魏之始,诸葛亮又先后在汉中一带实行屯田制度,不仅减少了军粮运输,也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蜀汉的手工业以盐、铁和织锦业等最为发达。特别是成都的织锦“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远销吴、魏,是军费的一大来源。蜀都成都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巨千;财货山积,纤丽星繁。”其兴盛景象可以想见。

孙吴所在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起步较晚,故最为落后。但由于这里战乱较少,加之北方人民大量迁居江南,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加之吴国建立前期又大力推行屯田制度,遂使耕田面积显著扩大,耕作技术和农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魏国创立后,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行屯田制,招募无地或无生畜的农民,统一组织耕种官田,这是组织流民归农的有效办法,在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对组织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增强魏国的实力、统一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广人稀的地方,扩大开辟面积,兴修水利,提高产量;建置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当时江南的武昌是冶炼中心,连铜合金银制造业也很发达,此外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当时魏国有很多的商业交通贸易中心城市,还和海外的一些国家有贸易交往,商业经济也很发达。

西晋统一全国后,农业上推出了占田制和课田制 ,这是西晋的主要土地制度。当时的西晋面临着经过三国长期战争后的经济萧条局面。西晋采取了奖励农桑、表彰生产的经济政策,召回流民,增加农业人口,表彰生产搞得好的官吏。此外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好的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到了东晋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农业上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大量开垦荒地。实行精耕细作,推广牛耕使耕田的速度加快了,产量大为提高。兴修的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防治水患灾害,使得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手工业方面,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质量也更好。 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了,质量提高了。 当时纸张已经完全替代了竹简和绢锦。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经营商业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粮食、布帛、鱼、盐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总之三国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逐渐稳定,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之后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在我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竞相铸钱,铸钱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当时曾经把铸钱用的原材料——铁,拿出来“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可见钱币之多,已到了何等程度。当时人们的思想认为钱能操纵人的命运,主要表现在社会风气贪财如命。晋武帝卖官,钱入私门。私门(有权势人)出卖官爵,是贪财的一种方法。士族自矜门第清高,对商贾极其贱视。法令规定市侩都得戴头巾,巾上写明姓名及所卖物品名,一脚着白鞋,一脚着黑鞋。商贾的社会地位很低,可是士族多兼做商贾,并不因为商是贱业而不屑为。例如大名士王戎有许多园田,亲自拿着筹码算账,昼夜忙得不得了。家有好李,怕买者得好种,钻破李核才拿到市上出卖。有势力人家霸占水利造水碓,替别人舂米取酬,称为舂税。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可见经营商业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惠帝时,石崇做荆州刺史,劫夺外国使者和商客,积财物成巨富。家有水碓三十余区,奴八百余人,还有大量的珍宝钱财和田宅。可见劫夺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律》规定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贪财即使犯了罪,不一定是死罪,赎死罪也不过黄金二斤,所以只要有钱财可得,任何一种方法他们都敢采用。

晋国统治阶级爱钱,唯钱是求,后世称为“钱鬼”。而这些也影响了社会上的人,金钱支配了人们的交往、言谈、行事等等。

我国古代用谷物、布帛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东汉时更加盛行。到我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显得更加突出了。

据史书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在南北长期对立中,尽管战争总是不断,但在战争的空隙,经济的交往总是连绵不断,商品交换非常活跃;而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货币的使用几乎废弃,在商品交换中都是使用绢帛。

从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品种来看,北朝需要南朝的物品有甘蔗、橘柚,以及北方官员、贵族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南朝急需北朝的物品有:马匹、骆驼、皮毛制品等等。

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官方主办的“通市”,由南朝、北朝的官方主持;二是走私,这种走私在民间、官员、军队中间都有。据史书记载,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也就是宋国、魏国战后的第二年,北魏向宋国提出两国“互市”的要求,朝廷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江夏王义恭、建平王宏、何尚之、何偃等,都表示赞成互市,但柳元景、王玄谟等大臣反对马上互市,理由是“虏虽说互市,实为窥测国情,答应了他们,必生边患”。但朝廷考虑到两国互市可取得不少的经济利益,最后还是同意了。

我国古时候经常用谷物、布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王莽篡位及东汉时期,有时在市场上谷帛也代替货币充当过流通领域内的支付手段,只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范围较广,以致在社会上曾经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不准使货币”的现象。这是因为市场上钱币缺乏。晋朝统治者主要沿用汉朝的“五铢钱”货币,因此,铸币数量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记载,当时南朝的宋大臣范泰,曾写奏议反映国库货币减少,市场流通使用的货币奇缺的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人们在市场上不得不用谷帛当做货币流通,而且货币制度也不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较大,魏晋前期,东晋、宋、齐、梁、陈偏安江南;后来,北方先有五胡十六国,后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相继更替。由于朝代不断改换,致使货币制度很不统一,南朝的货币制度在北朝行不通,北朝的货币制度在南朝也不能实行,所以人们宁肯在南朝、北朝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货币。当时市场物价波动剧烈,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南齐大臣刘缵看到北魏的市场上金、玉、珠宝价格比南朝低了好几倍,感到奇怪,北魏派出接待的主客令谎称:“我朝不重金玉,所以贱同瓦砾。”还有,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由此可见,当时南朝、北朝市场物价差别如此之大,人们认为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比收受货币风险小,安全有可靠保证。以上这些就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的一些特点。

可以看出,当时是起码是没有文这个货币单位的!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5. 有一个跟三国有关的游戏是说经营的,里面说了买地赚钱等,单机的

三国大时代3南蛮入侵攻略
1.游戏的操作:平时用屏幕左则的十字虚拟按键来控制主角的行走,屏幕右侧的确认按键来进行砍杀、对话等等。战斗时则除了砍杀外,随着玩家用升级得到的天赋点学会技能,在屏幕右下侧还会多出大招的按键,点击可以释放大招,屏幕左下侧则可以控制部队的行动。

2.孟迁交代招兵的任务,让孟获招5个兵,其实他给的钱够多招几个,招10个更好些,出去面对强盗时比较好打。
3.在南蛮寨里有个阿黑,找他对话他会说想去中原,如果选择支持他的话,会送他100金钱,以后在洛阳酒馆会再次遇见他,他会送你项链。
4.到山下抢亲剧情时,要单挑祝融,因为她拿着弓箭,会远距离攻击,最好上下走动,避开她的射箭再接近她去砍,不然,还没到她面前你可能就挂了,如果此时用升级的天赋点学会一两招大招的话,会更好打。
5.在向祝融去求婚时,路上会有带来洞主挡路,要战胜他才可以进去见祝融,此时,可以不和带来打架,往祝家寨地图的右上角走会见到祝融的父亲祝老大王,对话后帮他找来一本论语(论语在大地图的某个箱子里),他就会放你进去,带来洞主会自动消失,不挡你的路。
6.攻打永昌前,在南夷地图上到处走走,可以遇到金环三结,到高黎贡山去会遇到兀突骨,他们会送给你两种强力兵种,这个一定要带上,在初期非常有用。
7.在南夷地图通往中原的口上挡着一个兵,开始时找他讲话,老是会说道路在修葺中,当打下永昌城之后,再去找他讲话,他就会开出条件来,放你出云南了。
8.在发生香波公主剧情后,去高黎贡山,会遇到诸葛亮,如果选择帮助他,则下山后进入云南城时会发生剧情,送给诸葛亮500金钱,诸葛亮千恩万谢离开。如果帮过诸葛亮,后续会有剧情发生,猜猜是什么剧情?
9.张飞任务找10个赤珠山铁,散布在所有场景的宝箱中,其中七个分别在大地图(南夷的某个位置)、西凉、晋阳、南皮、弘农、北海、永安。
10.黄忠任务要找虎筋,但是在两个地方(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很偏僻的地方)会分别遇到两个猎户,一个给虎筋,一个给牛筋,拿任一样都可以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拿牛筋去糊弄黄忠,会降关系。
11.刘备任务卖草鞋,要在五个不同的城市找到五个人才能完成,其中三个,分别在新野、安定和北海。如果钱够多,也可以直接给刘备1万金钱,就不用做这个任务,但是给钱的话关系只提高25点。
12.典韦任务,根据典韦的提示到陈留去找他娘,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时要和一个路人对话,他会告诉你典老太出门找儿子去了,要到另外的城市才能找到她。
13.蔡文姬任务,当击败强盗救下蔡文姬后,可以选择告不告诉他曹操的事,如果选择告诉她,则完成此任务后曹操关系可以加25点,但是以后就不能追求蔡文姬了,如果选择不告诉,则曹操关系不会增加,但以后可以在汝南找到蔡文姬,可以追求她。
本游戏的任务多达70多个,还有更多的隐藏场景和支线,要靠大家去探索了。

有一个跟三国有关的游戏是说经营的,里面说了买地赚钱等,单机的

6. 三国大时代4怎么花钱买官?需要详细买官步骤,谢谢

大时代4不萌买官   只有加入势力   或者 自立为王  攻打城池   会升官

7. 三国大时代4,195年到哪里买官,需要多少钱?

  《三国大时代》是梵乐塔科技制作的系列手游,以三国乱世作为背景,创新地融合了角色、策略、格斗甚至桌面小游戏等多种玩法,在众多三国游戏中独树一帜。
  从2012年开始,截止2015年1月,《三国大时代》系列游戏一共推出了四代,共计六部,其中一代和二代,分别有kjava版和android版,三代和四代则只有android版。
  三国大时代1《三国大时代1》,2012年4月面世,本系列的首部,玩家扮演一个无名小卒,学成武艺下山,在三国乱世中奋斗。本作奠定了该系列游戏的基本框架,角色扮演+带兵打仗的模式,一经推出,引起了玩家的极大兴趣和反响,下载次数达数十万,在贴吧和各站点引起热烈讨论。为了照顾使用老手机的玩家,在2012年11月,又推出了kjava版,重新掀起了一波热潮。
  三国大时代2一统天下《三国大时代2一统天下》,2013年12月发布,作为第一代的续作,故事主角由无名小卒转到了知名君主曹操身上,让玩家从君主的角度来统一三国,更有带入感。在保持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战斗系统作了很大的调整,战斗中引入了阵形的概念,而且让兵种可以升级,增加了游戏的玩法,还创造性地引入了二周目的玩法(通关一遍后,第二遍再玩会有不一样的故事和剧情)。本作同时发布了Android版和kjava版。
  三国大时代3南蛮入侵《三国大时代3南蛮入侵》,2014年7月发布,对比前两代,这一代游戏作了大幅调整,首先美术方面全部采用了高清图片,使游戏整体画质呈现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次在玩法上也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多选择性对话系统对传统角色游戏是个颠覆,个人修炼系统也进化到属性点+技能树的模式,战斗系统演变为多武将多场次战斗,同时极为丰富的任务系统以及多线索多结局的设定,最大程度地扩展了游戏的耐玩性。本作的游戏主角依然是君主,但开创性地使用了三国故事中较为冷门的孟获,给玩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国大时代4霸王立志《三国大时代4霸王立志》,2015年1月发布,应广大玩家的强烈要求,这一代回归到自由角色,让玩家扮演自己,在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中书写属于个人的传奇。3代中略显复杂的战斗系统进行了简化,多次战斗变为单次战斗,而且恢复了2代中广受好评的副将系统;武器系统也进行了精简和改进,便于玩家理解和操作;任务系统上,玩家参与不同的势力接到的任务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游戏值得反复玩多遍才能玩遍所有剧情。

三国大时代4,195年到哪里买官,需要多少钱?

8. 东汉末,三国时期的物价,金银物价,铜币是什么通宝?

  三国时期的货币以记重为单位,如直百五铢,大泉当千,两铢,四铢等等,其钱文于币重不相符,是一种名不服实的货币单位,唐代以前都是以记重为单位,通称“铢两货币”,24铢为一两。
  张飞,关羽在酒楼的消费应该在五千铢左右。
  三国吴钱,孙权嘉禾五年始铸,仿王莽大泉,面背有内外郭,一当铢五百,系高额虚值大钱,初铸径2.8--3CM,重7--10克,后铸较轻、小。背无纹饰,有合背钱。
  大泉当千小平大样 150元 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始铸,大泉当千径3.6CM,重14.5克,后铸轻小者径2.5CM,重3.5克,一当五铢钱千,此系高额虚值大钱。大泉二千径3.2CM,重11.5克,尚有大泉当五千者,径3.9CM,其数甚微,集时宜慎之。
  大泉当千大样 600元
  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 10000元
  大泉二千折二大样 1400元
  大泉五千折五型 无定价

  度量衡  三国时期

  1石 = 4钧, 1钧 = 30斤,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 26400, 1钧 = 6600,1斤 = 220, 1两 = 13.8, 1铢 = 0.57 克

  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1斛 =20450, 1斗 = 2045, 1升 = 204.5,1合 = 20.45 毫升

  1丈 = 10尺,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333, 1尺 = 33.3,1寸 = 3.33, 1分 = 0.333 厘米

  楼主这就是当时的钱啊,总换比例也写出来了,当时的钱是“铢两货币” 这就是正确答案,不是楼主的说的“银子”和“金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