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否适

2024-05-19 03:52

1.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否适

答案D
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否适

2. 运用国民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

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不然也不会有马克思的资本论了,我想这是个深刻的阶级问题,国家通常会通过税制的调控来实现对低收人群的补贴,比如发达国家高额的遗产继承税都是防止某些人不劳而获,大部分发达国家税收和福利挂钩,所以相当数量的个人纳税很积极,我国的税收比较尴尬,个人所得税中工薪阶层的税收占据了半壁江山,这让我很难理解因为据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企业是如何融入这一环当中,鄙人还没思考过,以前我国是强制结汇,加上我们是贸易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巨大,其中相当部分是企业资产,所以我国应该有很大规模的主权财富基金,但对外投资基本都是亏损,让人很郁闷,所以也就无从享受主权福利,在沙特和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向很多公共设施捐款,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调整税制,遗漏了一点,就是我们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企业税收高了,企业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搞研发和产业升级,当外资合资企业享受着相对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时,是不是对我们民营企业也进行相对的优惠,让民营企业不会因为薪资水平而让人才流走,本来我们的民营经济在规模和管理上就落后于人,还要在税制上再继续落后,那就麻烦了,以前搞税制优惠是吸引外国资本,现在估计很少有企业会放弃中国市场了吧,现在正是关门打狗的时候,在汽车和重工领域培育出符合我们国情的产业,改掉百分之33的民营汽车产业税,扯掉合资品牌的遮羞布,哼

3. 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当前解决分配不公,首先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与消费或者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不从根本上调整这个关系,只是调整后面的某些关系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现在首先是这个大的分配关系非常不合理,如2005 年我国的投资率达到了48%,按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国家统计局公报是18.2万亿,投资为8.8万亿。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积累,积累率已经超过50%,这在世界上也是没有的,太高了。由于投资率或者说积累率太高,消费率必然就太低,分配给群众的消费基金就太少,群众的收入水平就上不去,购买力就明显不足。其结果,就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许多消费品卖不出去。在国内卖不出去就只好想办法低价出口,拿到国际上去销售,就必然会产生很多国际贸易纠纷。我们提出要扩大消费,已经说了多年,但到现在消费也没怎么扩大,关键就在于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关系长期没处理好。因此,要化解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当前首先要解决积累与消费或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安排好了,消费基金扩大了,才有条件把消费基金增加的那部分,尽可能地向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倾斜,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就可以缩小。这样,我刚才讲的第二种情况对改革不太理解、意见比较大的人,包括下岗工人、农村过低收入的人与城乡一些弱势群体,不满意的情绪就可能会大大降低,对改革的拥护和支持的程度就会大大提高。而且,我们现在这样做也有着较好的条件。因为,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总额现在已经超过3万亿元。通过对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改变国家的财政开支过去除解决吃饭以外,把钱主要都用于扩大生产性建设投资的办法,导致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廉租房或者廉价房供应不足,群众在教育、医疗、买房方面负担普遍过重。如果在财政开支里面,想办法把用于生产性投资的部分大大减下来,将生产经营方面的国家投资,转为更多地利用社会资金和个人资金来解决。而且我们现在也有解决的条件,如居民的储蓄存款已超过14万亿,完全可以弥补这个问题。然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把钱更多地拿来搞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样,对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方面的意见就会大大减小。因为这些方面的资金供给,国家负担的比例扩大了,个人负担的比例缩小了,分配不公、差距过大的问题随之也就可以大大缓解。

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4. 简要说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1)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2)国民收入再分配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各项社会需要:其一,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其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其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其五,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3)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以及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格等经济杠杆。 

5. 目前,我国在收入分配中存在哪些严重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       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一方面会加剧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其次,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要远大于城镇间收入差距。区域间收入差距所反映的是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广大中西部地区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也不可能真正实现。第三,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中有一部分是合理的,比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收入较高是由行业技术特点所决定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垄断所造成的,是不合理的。  收入分配关系没有理顺,初次分配差距扩大。第一,一些垄断性国有企业依靠政府所赋予的垄断权力获取垄断利润,而这些高额利润绝大部分留在企业支配。第二,劳动法令执行不力,一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但很多劳动保护法令在现实中得不到有效执行。与资本相比,劳动者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如果缺乏法律保护,本该由劳动者享有的收入就会被资本侵蚀。劳动收入所占比例过低,是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制约机制缺失,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按照对生产的贡献在各类生产要素之间进行收入分配,就必然会造成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尽管这种收入差距是合理的,但仍然需要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职能加以调节,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维持其基本生存的收入。政府主要通过向富人征税并向穷人进行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调节收入差距,主要调节手段是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然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限制了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一是缺乏切实可行的监测居民收入的办法,税务部门无法切实掌握居民实际收入状况,从而为逃税、避税提供了可能;二是存在课税方式不合理、免征额过低等问题。这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不足,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偏低,同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不是高收入者,而是中等收入者。在社会保障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一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依然不健全。二是城镇部分社会保障仅仅针对特定群体,比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导致大量劳动者被排除在这些社会保险制度之外。三是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社会保障制度之间不平等,导致社会保障待遇存在较大差距。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思路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初次分配秩序。我国收入差距的大部分形成于初次分配领域。所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整顿和规范初次分配秩序。首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消除行政性垄断。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国有企业,逐渐减少国家持股比例。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促进行业竞争,最终消除垄断利润。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国有企业,政府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其次,强化劳动法令执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扭转单个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弱势地位,形成劳资双方共创、共享企业财富的新模式。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首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结合起来,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其次,积极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以增加农村人均土地拥有量和农产品需求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再次,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或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切实可行的收入监测制度,为健全税收调节等收入再分配机制提供必要前提。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将分类所得税转变为综合所得税,并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农村居民最需要的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村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全部城镇就业人员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逐步建立面向所有城镇劳动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在收入分配中存在哪些严重的问题?

6. 收入再分配有哪些手段,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有哪些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和形式来进行:
    ①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渠道。 国家预算反映整个国家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经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家财政机关把各企业上缴的税金和利润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预算收入。然后以预算支出的形式,有计划地用于社会管理、扩大再生产和非生产部门的费用开支,以及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等。
     ②劳务费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非生产性劳务提供服务性劳动,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享受这种服务的人们要以自己初次分配或再分配取得的收入支付劳务费用,从而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向这些非生产性劳务部门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③价格杠杆。商品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有关当事人的收入分配。例如,农产品价格上升或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降低会相应增加农业的收入; 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或降低会减少或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生产资料或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的收入。
    ④银行信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也是一种资金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银行等信贷机构通过存款吸收社会闲置资金,通过贷款把资金借给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这就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资金再分配的作用。同时,银行的存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也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银行、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再分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贷、利息日益显示出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从收入主体来看,可以归之于四者所有:一是归社会主义国家支配; 二是归企业支配;三是投资者的收益;四是劳动者个人收入。从最终用途来看,可以归纳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

7.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一是深层次问题的制约。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分配问题的解决。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不少行业、地区高消耗低产出,这使得这些行业地区财富增长相对缓慢,制约着行业、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缩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外依存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小、低附加值产业产品多、低层次劳动者供过于求等,使农民增收、外向型行业和低端行业企业劳动者以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工等人员工资增长难以实现,加之垄断企业的地位强化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良并存,以上这些都助长了城乡、行业、群体收入差距拉大;而经济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如城乡之间尚未完全打破的分割管理体制、对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发展支持政策的不平衡以及社会诚信的缺失等,也严重制约着分配关系的理顺和分配秩序的规范。一句话,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分配领域存在的三大问题无法根本解决,这也是三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原因。
  二是利益团体的制约。改革开放到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在此进程中,某些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与其他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这其中有合理因素,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因素,即依靠权利、垄断地位、人员身份区分等手段获得的不合理收入。这些行业、部门、群体在社会中一般都居于有利位置,其基于自身利益往往有意无意对理顺分配关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持反对或阻挠的态度,这大大加大了解决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难度。
  三是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不健全、有关方面配合不得力的制约。收入分配是一个大系统,其构成因素有分配主体、分配内容、分配手段、分配结构、分配水平、分配关系等,涉及一次、二次、三次分配领域,包含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工资分配等多方面内容,且与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相互联系、制约。时至今日,如果不系统设计安排收入分配政策措施,并由有关主管部门配合实施是无法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也是难以抓好落实的。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设计安排恰恰缺少系统性,没有一个最高层机构总抓分配改革,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基本都是治标性质的,且往往不够周全,普遍带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色彩,工作中有关主管部门又没有形成高效的合作,这也是造成其收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8. 请运用收入分配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的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
  2、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4、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