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史上有哪些很火的帖子

2024-05-09 22:01

1. 中国网络史上有哪些很火的帖子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379056
http://www.pincai.com/group/239977.htm

中国网络史上有哪些很火的帖子

2. 贴吧什么帖子比较火

美女爆照的帖子

3. 网络上流行的史上最牛有那些?

近日,一则有关长春“最美小偷”的视频在网上被炒得火热,点击率不断攀高。这一段视频引起人们关注的兴奋点并不在于小偷盗窃行为本身,而是被定格在了行窃者的容貌上。人们纷纷打开视频只为一睹这个“最美小偷”到底有多美,观赏的色彩明显多于谴责的声音。明明是一个法制事件,最后却变成了娱乐新闻。  盘点2007年热闹非凡的网络江湖,由“史上最牛……”“最帅……”“最美……”等构成的“最系列”语言族群一时抢尽风头,变换着各种组合方式铺天盖地袭击着网友的眼球。透过“最系列”中的一个个事件和人物,让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恶搞与八卦“精神”的滥觞,而事件本身的社会意义和道德属性则被冲淡和漂白。  网络“最系列”究竟折射着怎样的一种社会心态?在当今社会,是否只有用娱乐之水浸泡过的东西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习惯了在喧嚣的网络中极端的传播和欣赏方式的人们还能否找回看待事物的平常之心和平和之态?网络“最系列”的泛娱乐化,留给人们的忧思可能远不止这些。   从“最牛钉子户”到“最美小偷”  “你见过这么美的小偷吗?”这是最近网络上比较热门和流行的帖子。  帖子里所说的小偷来源于网上的一段“最美小偷”的视频,打开这段视频,可以看到在吉林省长春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重庆路上,一名抱小孩的女子当街行窃被人抓住。  原本再平常不过的一段视频内容,只因冠上了“最美小偷”这顶帽子而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在某搜索网站输入“最美小偷”这几个字,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412000篇。而在一些论坛上,有关“最美小偷”子的跟帖数也愈千条。记者随便查阅了几个跟帖,发现网友们评论的内容也多是围绕“最美”展开的。  一位跟帖人这样品评:“小偷是挺美啊,真是最美小偷!”甚至还有网友这样跟帖说:“这样的美女,要是我抓了可能会怜香惜玉放了她。”  “最美小偷”只是近来网络上“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就在不久前,一个关于昆明的“最帅警察”事件也在网络上兴起了一阵波澜。事件的缘起是一篇题为《女子脱衣要钱 民警为其遮羞》的新闻,被一些网站转载后,新闻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但这位警察却因为像“刘德华一样酷、像陆毅一样帅”一时间成为网络红人,让这位警察自己也哭笑不得。  打开网络,“最系列”用语数不胜数。除了“最美小偷”“最帅警察”之外,“最美女老板”“最美女大学生”“北大最帅男生”等等极具噱头的称呼也在诱惑着人们的眼睛,还有4年翻译23本书的“史上最牛女翻译”,想要开飞机上天的“史上最牛女演员”,有自己个人博客的“史上最牛乞丐”,甚至一只狗因用仅有的两条腿爬行寻找食物而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狗”。  如果追根溯源,“史上最牛钉子户”可能是这个“最系列”家族的源起。今年3月份,重庆市一户居民因拒不搬迁,致使自家房屋成了“大海中的孤岛”,被称为“史上最牛钉子户”。自此后,这一句式就以破竹之势迅速占领了网络天地。有人甚至专门建立了一个“史上最牛网”,打开这个网站,什么“史上最牛的逃课”“史上最牛的翻车”“史上最牛的泡妞高手”……,令人应接不暇,系列视频达到近7000个。  谁在导演网络“最系列”这场戏  不可否认,在网络“最系列”事件之中,有一些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这里面,既包含着对丑陋行径的批判,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河南电视台一位女记者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但女孩最终没能醒来,看着女孩的尸体,记者哭了。这张照片一经上网,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帖,很多网友称她为中国“最美女记者”,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体现着网友们对这位女记者善举的由衷赞美之情。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刘厚军表示,如果网络上大量所用的“最……”句式都是像“最美女记者”一样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这种评价虽然极端化,但其积极意义也还是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当前在网络上出现的大量“最系列”句式,更多地却是以夸张戏谑的娱乐化方式存在的。  那么又是谁在背后助推和导演着网络上的一个个“最系列”事件呢?  综合网络上大量的“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一方面是一些网站为了抓住网友的眼球,故意采取极端和夸张的方式,将一些事件和人物冠以“最……”的帽子。在这个漫无边际的网络海洋中,一般的行为和言语已没有人注意,似乎只有激烈的言辞、夸张的姿态和极端的看法才能吸引众人关注,才能成为焦点。另一方面,这也是网络上恶搞思维的一种延续,是网友们集体“恶搞智慧”的结晶。“史上最牛”的诸多事件之中,很多都带有恶搞意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昆明的“最帅警察”受热捧的同时,有网友将诸多美女的照片与“最帅警察”的照片进行合成,其中还把芙蓉姐姐“嫁接”进来,体现了一种无厘头式的搞怪。  在长春市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的白效贤告诉记者,网络被许多人看成是一个情感的宣泄场,并在此以娱乐为目的寻找快感,因此,也就会有许多人搞出“最这个”“最那个”的东西来娱乐网民并大受欢迎。在这一点上,“最系列”迎合的是“大众娱乐精神”,是一种网民的娱乐狂欢。  网络上的“最”字眼需要清扫了  对此,许多人不无担忧地表示,“最系列”事件体现出了一种网络上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在寻求娱乐化刺激,并抱着一种麻木的看热闹起哄的哄客心理。还有一位网友认为,“最系列”现象背后透视出的是马克斯·韦伯在一百多年前所批评过的那种“软乎乎的幸福主义”,即懒得去思考事件的深刻本质,而宁愿把它变成一种茶余饭后的无聊话题。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对于网络“最系列”事件大可不必当真和大惊小怪,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网络修辞手法,不妨将此当作一个小孩子的游戏一笑了之,或者当成一种市井闲言一听了之。你思考你的,我娱乐我的,互不相干。  长期研究道德教育问题的吉林教育学院张连和老师认为,“最系列”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社会浮躁心态让人担忧。把什么事件都贴上娱乐化标签不是一种成熟的社会心态,反映出的是一些人理性的缺失和心态的失衡,很多事情都容易情绪化,缺乏平常心。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无疑是对这种情绪的推波助澜。  刘厚军博士也认为,网络不是泛娱乐化的“实验室”,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恶搞和娱乐的。面对网络上如火如荼的“最系列”事件,有关教育和管理部门不能漠视,而应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中有自己的声音,加强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规范,培育民众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一些媒体和网站也应该认真反思,不应为了单纯追求轰动效应和吸引读者眼球就纵容甚至直接参与策划,给一些事件冠上“最……”的夸张表述。  一些思想教育界人士呼吁,应该给网络上的“最”字眼来一次大扫除,剔除那些夸张、恶搞甚至扭曲了价值取向的“最”字眼。先从网络用词开始,引导人们以理性和平和的心态看待那些进入网络视野的新闻事件和人物。

网络上流行的史上最牛有那些?

4. 2005左右在网络上很火的一个老帖子,是很长的故事,讲的内容是主角上大学和大学毕业后几年的故事

想问一下一部90年代的日剧,讲的是一群大学毕业生的故事,女主角叫藤木,可惜6个好友都在焦虑着自己的事,并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他。当大家在学校的

5. &求有史以来最好的十大网络小说!&

琳琅故事会

&求有史以来最好的十大网络小说!&

6. 请问在贴吧上有一个很火的搞笑炫富帖子,里面的人把很普通的东西夸得很值钱。请问这个帖子还在吗?叫什么

http://tieba.baidu.com/p/2542331571?see_lz=1 
【微博上无节操炫富大赛】

7. 最近网络上最流行的词语有哪些?

小猪佩奇身上纹
掌声送给社会人
那个家喻户晓的粉色吹风机小猪,成为了社会人的代言,这个反差当真有点大。这个梗最开始是从快手上传开的,后来借助抖音之力,流行于网络。民间还有传唱“手带小猪佩奇手表,身披小猪佩奇纹身”。
确认过眼神
确认过眼神,是如今的万能吐槽神句。它完美的继承了互联网时代神转折的精神,在后面接上你想吐槽的话。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林俊杰2008年发行的《醉赤壁》中。原歌词为“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恐怕林俊杰自己也不会想到,十年后自己的一句歌词却爆红于网络。
肥宅快乐水
传说中的肥宅快乐水就是可口可乐,原因是因为可乐糖分高+喝着爽,一天两瓶快乐水,生活快似活神仙~
该词最早出现于2018年三月份,最先走红是由于微博网友@腊鸡哥哥发布的一个段子:既然喝水都胖,那为什么不喝可乐。就有网友评论可乐为肥宅快乐水,快乐快乐就好。
皮一下,很开心
此处的皮是指调皮的意思,完整的说法应该是,“皮这么一下你很快乐吗?”,用于吐槽某人很调皮。这句话最早源自于方言,走红于游戏解说,后来范围逐步扩大,成为网络流行语。
万能杠律
杠界定理,指杠精们只要想杠,就没有他们港不出的角度。
万能杠律--例题一
A:刚刚balabala哈哈哈哈哈
杠精一:他笑啥?
杠精二:我不知道笑点在哪。
杠精三:只有我一人觉得不好笑?
杠精四:不觉得好笑,也不知道笑的人是什么心态。
复兴号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复兴号试验速度可达时速400公里及以上,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设计寿命更长,设施更齐全。然而,网友一向都是脑洞大开的,作为老家族成员--和谐号也被人拿出来调侃

最近网络上最流行的词语有哪些?

8. 方宛如在最右火的那条帖子叫什么?

你好。微博的用户中,没有方宛如这个用户,她最近比较火的帖子是没有的。
请你核实一下你的问题,是否漏掉了什么信息。需要补充完善一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