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2024-05-19 11:20

1. 求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101 浅谈我国企业对美国“337条款”的应对
102 试论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
103 试论中国对WTO成员国地位的合理运用
104 CEPA条件下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建议
105 中韩经贸合作的分析和思考
106 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单据缮制应注意的问题
107 对利率、汇率与GDP相互关系的思考
108 试析我国出口退税新政策
109 当前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10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111 发展我国技术贸易的措施与对策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12 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113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14 关于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思考
115 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剖析
116 正确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处理贸易纠纷
117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
118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19 加入WTO后我国民族产业的保护问题研究
120 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121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自由贸易发展的影响
122 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123 技术差距理论在制造业产品出口中的运用分析
124 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25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26 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比较研究
127 浅谈当前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应诉策略
128 论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
129 国际贸易中的代理制度与我国的外贸代理制
130 国际贸易中的专利权保护问题研究
131 纺织业国际市场结构及我国纺织业竞争策略选择
132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口的对策
133 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看我国海外投资的发展
134 海外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互动关系
135 贸易摩擦及其解决机制的研究
136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37 反补贴调查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138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我国政府行为选择
139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
140 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141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
142 发达国家实行“有条件的”开放服务市场原因分析
143 出口信用保险浅析
144 国际贸易买卖中的违约与违约救济制度研究
145 浅析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14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国际经济安全思考
147 浅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148 浅论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跨国公司的新特征
149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因素分析
150 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属性
151 汇率改革对我国国际贸易平衡的影响
152 国际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分析
153 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研究
154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创建竞争优势的途径
155 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新特点及企业的对策
156 论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回避非关税壁垒
157 对国际贸易中的假冒伪劣问题的思考
158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与对策
159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160 反思我国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倾向
161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162 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6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64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迅猛增长的思考

求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2. 急需 中国对外贸易 论文一篇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 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同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国内生产值(GDP),从1987年的3,588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57,733亿元,这种高速度增长的势头,在未来15年中,可望继续保持下去。1979——1993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6.2%。1995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2,350亿元,增长率达到23%。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而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已开始影响国际贸易领域,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贸易合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方面,我国的机电产品、口用品、食品、农机产品、化工产品都面临着国际市场严格的环境标准的检验。如果我国产品不尽快达到国际标准,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口总量与优化结构的矛盾,出口竞争力与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客观要求的矛盾等等,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本身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要缓解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出路在于进一步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的重要性。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的新要求,实行我国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新的增长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用最小的稀缺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福利总量。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福利,不仅包括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也包括环境的改普或避免环境的恶化。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着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外经贸领域,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向规范的新型外经贸体制的转变和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外经贸领域实现两个转变要达到双重目的:一是建立外经贸发展主要依靠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的机制,实现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二是提高外经贸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更好地为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  (二)我国应注意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配合。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产业政策运用的并不是很好,原因是,其一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政策没有也不可能体现市场经济按市场机制引导产业发展的要求;其二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措施来支持产业政策的运用;其三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未能很好地配合且由于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共有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偏向使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悖。  (三)我国应提高境内外加工贸易的水平,以拉动出口增长。实施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增强结构优化带动作用,延长加工贸易的加工链,使加工贸易与当地经济的产业关联程度趋向紧密。为了发挥比较优势,传统产业加工贸易应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则重点在于优化升级。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以带动国内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门,是扩大出口的新增长点。从发展条件来看,我国有一些产业和一批产品及许多企业具备了向外开拓业务的条件。很多产品包括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因物美价廉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倍受欢迎,一些产品如我国的传统食品及工艺品也在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市场。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研究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带来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能量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稳定,对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挑战。在全球化和自由竞争中,只能凭国际竞争力取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权利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面临更多出口贸易和投资合作机会的同时,必须承受国内市场开放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对外贸易应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3. 求国际贸易论文。

  浅论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概述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3、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
  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
  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
  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
  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
  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和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
  例如,战后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机,但是风险也很大。我国的有些企业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时,大多是先把商品卖给伊拉克的周边国家,再由伊拉克的周边国家转口到伊拉克。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
  这里,主要是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进行一些对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区别,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性
  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
  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
  3、基本职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
  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
  1、贸易额和贸易量
  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
  (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
  (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
  贸易量可分为国际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
  2、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
  3、国际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
  4、贸易的商品结构
  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
  (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
  5、贸易的地理方向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
  6、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隐藏在汇率机制中的剥削
  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
  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
  举例来说,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7.5元计算。一个美国人拥有8000美元,这在美国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兑换成人民币就是600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物价极低而美国物价极高的条件下,用60000元人民币在中国购买的实物比8000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的实物的价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这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用不着生产,用不着劳动,用不着冒任何投资的风险,这8000美元就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增值,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利润。这部分增值出来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血汗来实现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此,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基本如此——即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而且货币汇价也低,发达国家物价高而且货币汇价也高(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元汇价低但是日本的物价极端地高,因此欧美国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无钱。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一方面他们携带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到成倍的所往国货币,另一方面所往国的物价又比本国物价低的可怕。所以他们在本国只可以买到一根火柴的钱到了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买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所以,现行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具隐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间的强权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步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掠夺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则是殖民地时代武装掠夺的继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基础指标。因为物价较低即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多,因此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高;而物价较高则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少,因而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该文并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尤其是跨国财团的资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但是构成他们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知道,现行的不平等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而且直到现在依然是依靠武力来维持的。所以,毫无疑问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和平地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和平的掠夺;他们在进行这种伪善的和平掠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武力掠夺,实质上是在参与着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的和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们正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们的利润依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上的武力,并且也依靠着现在的武力,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赚钱,他们发的依然是战争财。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交叉领域中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平行进口就一个典型的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问题。
  所谓平行进口,一般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有无权利禁止合法生产的产品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即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持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一方未经进口国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意,将该产品经由合法途径进口至该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国家并销售的行为。平行进口问题在本质上集中反映了知识产权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自由化之间的矛盾,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
  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还是从司法保护的角度,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国际层面上,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缔约国,缔结并参加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一系列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这些条约对于平行进口问题基本没有涉及或者将这部分问题交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这样,我国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主要依据国内法解决。然而,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这三部知识产权的基本法都没有涉及到“平行进口”问题。同样,我国的《反不正竞争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本应该涉及平行进口内容的法律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依据,致使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平行进口现象远比在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知识产权人苦于没有无从界定其权利范围,也无从知晓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态度。在前几年中,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而且之前对进口商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因此向中国平行进口的案例尚很少见。然而,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平行进口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我国贸易壁垒的削减将为现有的具备潜在平行进口趋势的商品打开国门。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配额的减少,一方面使平行进口商进行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平行进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以前通过走私渠道入境的平行进口产品转入正规渠道,增加平行进口的流量。除此之外,由于进口配额许可证和市场准入的弱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将得到实现,这也为平行进口在我国的发生准备了制度性前提。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企业作为出口方将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到外国从而导致的平行进口争议也有不少。因此,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对于平行进口作出制度性的认定和规范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度确立之前,企业对于平行进口的基本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应有必需的认识,才能在充分估计各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国际环境公约;二、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三、环境标志制度;四、国际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五、进口国的有关环境与贸易法规、技术标准

求国际贸易论文。

4. 中美贸易战的看法论文1500字

  一、介绍 
  近几十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一直存在,但它们只能被视为“贸易摩擦”。直到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并宣布3月23日根据“301调查”的结果,美国将对中国进出口价格征收价值600亿美元的关税。这份总统备忘录被认为是美国正式与中国展开贸易战的第一枪。之后,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华为,他们认为华为存在安全风险。 
  二、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 
  (一)贸易逆差 
  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4298亿美元,年均增长11.5%,从美国进口1539亿美元,年均增长14.5%。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高达2,758亿美元。与二零一六年相比,二千五百七十亿美元增加近二百五十亿美元,超过二零一五年的历史最高纪录,达二千六百一十亿美元。

5. 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

可以参考下轻风论文网的,我之前就在他们那里代写了一篇国际贸易方面的文章,非常专业。投稿后直接录用了

还有些资料你参考下 

关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的论文

国际贸易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含义就是运用电子化手段作为交易方式的国际贸易业务。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E-国际贸易显示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E-国际贸易的核心内容依旧是国际贸易,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商务己在改造贸易流程、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化中介的形成、节省交易成本及增加收益率、增加贸易机会以及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E-国际贸易具有了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必然趋势。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柠檬”问题在电子商务时代显得尤为严峻,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及市场效率和结构都产生了影响。在解决“柠檬”问题的多种办法中,可信赖的E-国际贸易中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发现在电子商务时代中介的信息成本、效率与市场规模之间的内在关系: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了新的国际贸易市场中介分工形式的出现,新的专业化分工的出现也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扩张市场规模,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商务是一种交易方式的技术变动,易方式会衍生新的交易成本。我们细分交易的过程为契约前、契约中和契约后,每个过程对应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收益在新时期产生了新的内容,体现在直接和间接收益两个方面。本文结论对指导企业的电子商务改造有很好的作用,增强企业电子商务的盈利性,要从成本和收益等方面入手。国际贸易论文,整个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具体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给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电子商务在很多方面对国际贸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保住我国传统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使我国的出口不断扩大,的方法就是采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领域系统地运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实践探析,E-国际贸易系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着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了具体的案例——北京国际贸易效率化工程的基础上,实践探析,提出了构建E-国际贸易系统的方法与E-国际贸易系统的集成。 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革命性的。E-国际贸易系统应用于国际贸易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域也成为了21世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具体的你参考下轻风论文网吧

国际贸易论文

6. 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浙江茶叶出口在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浙江茶叶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贸易中遭遇的主要绿色壁垒入手,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茶叶出口 绿色壁垒 对策 
   
  茶叶是浙江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通过实施良种工程、绿色工程、品牌工程、茶厂优化改造工程与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等,浙江省茶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49万亩,茶叶总产量13.18万吨,总产值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5.1%和9.0%。其中名优茶产量4.65万吨,产值41.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3.8%和2.7%,均创浙江茶叶历史最高水平。茶业已成为浙江省最具优势且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全省山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以及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也为我国茶叶出口屡创历史新高做出了贡献。 
   
  一、浙江茶叶产业发展、茶叶出口现状 
   
  (一)茶叶出口量稳步增长、价格有较大幅度回升 
  据浙江检验检疫局统计,2000年全省茶叶出口9.81万吨,出口创汇1.38亿美元,2007年分别达到19.34万吨和3.61亿美元,平均增长14.73%和15.04%。与此相对应的,茶叶的出口价格出现了先下降后回升的态势,2001年开始,出口价格持续下跌,2002年跌到了1170.37美元/吨。从2003年开始,出口价格开始上升,2007年茶叶出口价格达到1814.52美元/吨,远远超过2000年的价格水平。 
   
  (二)出口茶叶质量显著提高 
  为切实提高茶叶质量,增加出口竞争力,浙江实施了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工程,编制了无公害茶和有机茶10年发展规划,制定了《无公害茶叶》(DB33/290 3-2000)和《有机茶》(DB33/T266.4-2000)省地方标准,建立了无公害茶与有机茶基地,无公害茶与有机茶快速发展,出口茶叶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浙江已创建开化、安吉两个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新昌、淳安、开化等36个省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全省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0.8万公顷,有64个茶叶基地通过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11只茶叶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省141家企业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颁证,颁证茶园面积7.6万亩,年产量近1万吨,约占全国有机茶总量的50%左右。根据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资料,2002年下半年以来,在浙江送检与抽检的1500多批次茶叶中,农残、重金属等巨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8%,出口茶叶的卫生安全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市场有所扩大,跨国经营开始起步 
  浙江已与世界上近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是摩洛哥、俄罗斯、塞内加尔、阿富汗、日本、欧盟等和香港地区,主要出口茶类有珠茶、眉茶、蒸青茶和名优茶等。其中,高档眉茶出口主要集中在西非和摩洛哥市场,中档眉茶出口中亚市场,茶片出口美国和尼日利亚市场;珠茶出口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市场(传统大额贸易和各档定牌包装茶叶),中档珠茶主要出口中亚市场及独联体等国家,珠茶出口以客户定牌小包装为主;蒸青茶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小部分销往欧盟;龙井茶销往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等;红茶主要出口到美国;花茶主要出口到俄罗斯。近年来,有机茶出口逐年增加,进入欧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2005年已达到5000多吨。同时,浙江省部分茶叶企业已开始在国外开办茶叶分厂或经营公司,为中国茶的自有品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浙江茶叶出口贸易中遭遇的主要绿色壁垒 
   
  欧盟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目前欧盟的准入标准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是属于最严格的,欧盟指令中涉及到茶叶指令共有13项,这13项指令涉及到的内容都是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指令。自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实施的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受限农药品种从6种增加到108种,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标准提高100倍以上。许多标准采用分析仪器检测低限lod作为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此外,针对我国常用农药也规定得很严格。如2000年6月22日发布的欧盟委员会指令2000/42/EC将氰戊菊酯最新欧盟限量提高到0.05mg/kg,远远高于我国的0.1mg/kg,这是导致我国茶叶的氰戊菊酯超标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也造成了我国出口欧盟茶叶的首次剧跌。2002年12月16日颁布的新标准中将乐果由0.2mg/kg变为0.05mg/kg,是我国指标的两倍,同时还新增加了农药生产中使用的增效剂。2005年8月1日,欧盟又颁布了新标准,新标准茶叶农残的检验项目从原先的193项增加到210项,茶叶中硫丹的限量从原来的30mg/kg改为0.01mg/kg,这一新的壁垒相当于“检测标准提高了3000倍”。到目前为止,对茶叶中农药残留作出了118项最高限量规定,加上欧盟各成员国,如西班牙、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还分别有自己本国的农残执行标准,检测项目越来越多。西班牙等国自2001年开始,在对我国出口茶叶采取严格检测措施的同时,并将农残超过限量规定的案例列入了欧盟委员会食品快速预警系统予以了通报。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欧盟市场是制胜高地,欧洲很早就从东方大量进口茶叶,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由于欧盟设置的苛刻标准,不仅使我国茶叶出口数量逐年减少,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浙江出口欧盟茶叶2001年比2000年减少60%,2002年又比2001年减少了36.1%。 日本是我国第二大茶叶出口市场,同样也是浙江绿茶、乌龙茶的主销市场。2004年浙江对日本出口茶叶1.23万吨,出口额为2760万美元。对浙江茶叶出口而言,日本市场较为重要。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对无糖无热量的茶叶饮料需求会继续增长,但对茶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几年来,日本也明显增加了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检测项目达142项,与欧盟标准比较,不仅量多,有的指标还严于欧盟。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还将设限以外的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并明确设限以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此项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2007年头5个月,浙江对日本出口茶叶0.3万吨,同比降幅达到了26%。 
   
  三、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 
   
  (一)茶叶出口增幅递减 
  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 国茶叶出口的农残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2年初开始,欧盟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而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则采用“水溶法”农残检测,检测项目达77项之多。作为占我国茶叶出口量一半左右的浙江省也因此逐步失去欧盟和日本市场。2002年,对欧盟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4.1%降为2.2%,仅有0.28万吨、金额40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0.9%和33.5%。而同期,对日本出口茶叶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出口所占比重由2001的13.9%降为9.6%,约为0.95万吨、金额2000万美元,分别下降23.1%和30.7%。2007年4月19日,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欧盟茶叶农药残留的新标准,对同年2月26日欧盟颁布的指令进行了大量更改,涉及的项目共有227项,其中207项的限量为目前仪器能够监测到的最低标准。该标准再次提高了我国茶叶出口的门槛。2007年4~7月,浙江对日本和欧盟分别出口茶叶3260吨和2203吨,比2007年前三个月分别下降15.6%和15.9%。 
   
  (二)增加茶叶生产成本 
  为达到欧盟等茶叶进口国的农残及安全、卫生标准,我国茶叶生产主体和出口企业不得不改进有关茶叶生产、加工环境,增加卫生质量的检测、认证和签证等费用,使得出口茶日益上涨的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要达到欧美准入标准,茶叶从采摘、拼配、加工、包装到储运每批次需要检测农残指标数至少在43个以上,微生物和有害金属检测指标在13个以上,整个过程每个批次茶叶的检测费用高达33600元。企业为方便检测和自查,一般需引进德国检测设备,每台70万元人民币,同时还要负担各种各样的大量消耗的检测制剂的费用。除了检测成本外,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增加。再加上我国目前针对从事绿色出口的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鼓励措施却还是空白。 
   
  (三)改变茶叶出口的地理方向 
  欧盟、美、日等一直是浙江茶叶的重要出口市场。2006年以来,日本实施了食品中含有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限定标准的“肯定列表制度”;2007年,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增加了啶虫咪等10个农残项目并更新了其他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这让浙江茶叶出口欧洲更加有难度,相对非洲来说,市场比较容易开发。2006年以来,浙江茶叶开始大量“抢滩”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非洲国家市场。杭州海关有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前5个月,浙江省对非洲出口茶叶3.1万吨,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四成左右。 
   
  (四)消减茶业的国际竞争力 
  茶叶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具有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同时我国茶资源丰富,对茶叶生产具有天然优势,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我国劳动力类型正开始逐步由密集型向技术型转移,茶叶生产成本就开始不断上升,而茶叶贸易中绿色壁垒进一步加大茶叶的出口成本,严重挫伤出口茶叶的能力,致使我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四、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一)实施无公害茶工程,有效控制农残问题 
  应研究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修订和制订一套与之相接轨的卫生标准,使国内的茶叶生产有据可依,出口企业能有章可循。 
   
  (二)从源头抓好质量和安全卫生 
  目前,阻碍我国茶叶出口的表面上是“绿色壁垒”,究其根源却是茶叶中的农药等有害成分残留问题。不能排除某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限制我国茶叶出口而设的壁垒,但毫无疑问的是,对照国际检测标准,目前我国不少茶叶的确存在着农残和卫生质量不合标准的问题。应该在企业统一组织指导下,成立茶叶工、贸一体化组织,参与发展我国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加大茶叶科技投入,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推广实施有机肥代替无机肥,以生物防治为主代替化学防治为主的生产过程。 
   
  (三)积极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品种,开拓新市场,争取更多的消费群,采用新的贸易手段和方式拓展我国的茶叶出口 
   
  (四)建立茶叶绿色出口补偿机制 
  借鉴欧盟对农业的补贴方式,我们应间接补贴和直接补贴并用。凡用于公共设施、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用间接补贴手段予以扶持,对涉及到具体茶农和出口企业的亏损则采用同生产和出口挂钩的直接补贴方式,把补贴经费直接发到农民或企业手中。从长远看间接补贴为主要补贴形式,但近期内应加大直接补贴的力度,帮助茶农和企业弥补因绿色生产遭遇的损失,树立他们突破绿色壁垒的信心。

7. 关于中美贸易关系的论文,老师说这个题目很宽泛,并不好写,要着重某一方面写,这应该从哪下手啊??

这样的论文确实很难著手,也会很难有结论,建议您可以从几个方面著手:
一、人民币汇率看涨,对于中美贸易的影响;
二、中美贸易关系对于某个产业的影响(服装、鞋业、箱包...等);
三、中美贸易关系对于中国消费习惯的影响;
其实您还可以在最近的新闻去找素材,这样会更贴近时事,或是您可以取得最多的素材的题目,这样对于您的论文撰写也会方便很多。 
  关于贸易摩擦的话,主要可以讨论(人民币汇率对于中美双方贸易摩擦影响),这已经可以作为一个论文的题目,另外您还可以针对某个产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所扮演的角色,像在鞋业、箱包厂,因为中美的摩擦造成中国这类产业厂外移到国外设厂。这些方面都是可以发挥的地方。

关于中美贸易关系的论文,老师说这个题目很宽泛,并不好写,要着重某一方面写,这应该从哪下手啊??

8. 关于中美贸易关系的2000字纯英文毕业论文!急急急!

1
The Uneasy U.S.-Chinese Trade Relationship
Introduction
Ever since Deng Xiaoping ushered in a wave of liberalization in the late 1970s, the world has witnessed a surge in Chinese economic power. Over the last quarter century, China has averaged 9.5 percent growth annually, more than quadrupled i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nd lifted over 400 million of its citizens out of poverty. In 1977, China had the thirtieth-ranked trade volume in the world; in ten years it is projected to be the world's top trading nation; and in fifteen, it will likely have the world's largest GDP.

This rapid rise was aided by the normal trade relations China establish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1979, and later by China's accession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2001. But U.S.-Chinese trade relations have always been somewhat uneasy; for many years, Congress used an annual review of China's "Most Favored Nation" trading status to link trade liberalization with Beijing's human rights record. More recently, U.S. leaders have begun to worry about a massive trade imbalance that continues to grow. Protectionists i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have begun to dig in their heels against the powerful economic forces that are changing their nations, while U.S. calls for China to revalue its currency and crack down on counterfeiting have not made much headway.

Trade Volume
A major factor in China's quick rise has been its vigorous trade activit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volum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reached $211.6 billion in 2005, more than eighty times the $2.4 billion exchanged in 1979, the year they established normal trade relations. This has accelerated in recent years; from 2001 to 2005, the volume of U.S.-Chinese trade increased an average of 27.4 percent a year.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come the top destination of Chinese merchandise exports and China is buying up more and more U.S. goods, with U.S. exports to China rising 21.5 percent each of the last four years.

Trade Imbalance
In 2005 the United States ran a bilateral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of $202 billion, up from $162 billion the previous year. Senator Charles Schumer (D-NY) said in a statement to press that these figures should be "a red flag to the Congress and to the global economy." Many Americans worry the United States is too dependent upon China for its imports, and blame the deficit for the loss of U.S. manufacturing jobs. Despite public fervor, the trade deficit does not have all economists worried. "I personally don't believe the bilateral trade deficit is dangerous for the United States," says Benn Steil, a CFR senior fellow and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is partly because, while China has a massive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ts overall trade surplus is not excessively large. Furthermore, the bilateral deficit doesn't take into account products manufactured in China by U.S. and other foreign companies. CFR Senior Fellow Adam Segal says some of the increase in the trade deficit is because "China has replaced all the Asian producers the United States used to import from."

There is some concern the imbalance might not be good for China's economy either. Brookings Fellow Jing Huang told a recent audience that 80 percent of China's GDP is derived from trade, which he cautions is a sig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uneven. But Steil says there is no cause for alarm: "That statistic is not that outlandish b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he says.

Another concern is that, with its focus on exports, China has failed to develop a domestic consumption base. This reliance upon outside markets, warns Huang, has created an "investment bubble," leaving China's economy vulnerable in the event of a downturn in its export markets. But Carnegie Endowment economist Albert Keidel says warnings of an investment bubble are "very loose talk about something that hasn't happened yet."

Many experts say U.S.-Chinese trade relations are generally normal and healthy. Brookings Fellow Jeffrey Bader told a February 16 meeting of the Brookings Council that Chinese exports have had some rather positive effects for the United States. Cheaply manufactured goods have kept inflation low, easing the burden on poor and middle-class consumers. Bader also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investment has helped finance U.S. debt, while U.S. investors have generally profited from their ventures in China. Washington Post columnist Sebastian Mallaby wrote in an April 17 op-ed, "American business is in a golden phase right now because its imaginative culture fits the challenges of the post-industrial age. A low-wage economy that crams on science is not going to take that away from us."

Currency
One of the hot-button issues in U.S.-Chinese trade relations is the value of China's currency, the yuan (also known as the renminbi or RMB). U.S. critics allege that China is artificially keeping the value of the yuan some 40 percent below what its value would otherwise be on the open market. This, they say, makes Chinese goods cheap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S. goods more expensive in China,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large trade imbalanc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According to Schumer, "China's refusal to play b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ules cripples our ability to compete on a level playing field." Schumer and fellow senator Lindsey Graham (R-SC) sponsored a bill that would have levied a 27.5 percent tariff on all Chinese imports unless the yuan was substantially revalued. The bill was withdrawn in March after the two senators visited China and were persuaded that Beijing was committed to currency reforms.


真郁闷,百度不让发全文,给你地址吧

2
http://www.fas.org/sgp/crs/row/RL33536.pdf

3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05/13/AR2010051303551.html

4
http://thehill.com/blogs/congress-blog/foreign-policy/105091-the-us-china-trade-relationship-finding-a-new-path-forward

5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1/jun/21/opinion/la-oe-navarro-trade-china-20110621


6
http://www.cfr.org/china/uneasy-us-chinese-trade-relationship/p10482


7这个是中英对照的:
http://www.chinaustradelawblog.com/2010/04/articles/trade-disputes/chinaus-relations-and-international-trade-caacaae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