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利率贷款的优缺点是?

2024-05-16 11:10

1. 浮动利率贷款的优缺点是?

浮动利率贷款的优缺点是:优点是贷款基础利率(LPR)下行时,采用浮动利率的贷款利息会跟着减少,这样用户的贷款成本就降低了;缺点是当贷款基础利率(LPR)上调时,贷款利息会跟着增加,用户是需要承担利息可能会增加的风险的。不过即使选择固定利率,也会有优势和弊端,因此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合适自己的选择,用户选择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都是可以的。拓展资料浮动利率贷款是利率在贷款期内根据事先约定的时间间隔、以某种选定的市场利率作为基础利率,然后在基础利率上加上银行确定的某个百分点计算,利率随选定的基础利率的变动而浮动的贷款。作为基础利率的可以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国库券利率、市场同业拆借利率、次级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或其他金融市场利率。1981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在20%的幅度内浮动;1988年浮动幅度扩大到30%,同时包括固定资金贷款。但中国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是金融当局统一确定的基准利率而不是市场利率。浮动利率按照货币资金借贷关系持续期间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利率随物价或其他因素变化相应调整的利率。借贷双方可以在签订借款协议时就规定利率可以随物价或其他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调整。浮动利率可避免固定利率的某些弊端,但计算依据多样,手续繁杂。中国曾一度实行过的对中长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贴补的办法就是浮动利率制的一种形式。利率按市场利率的变动可以随时调整。常常采用基本利率加成计算。通常将市场上信誉最好企业的借款利率或商业票据利率定为基本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0.5至2个百分点作为浮动利率。到期按面值还本,平时按规定的付息期采用浮动利率付息。

浮动利率贷款的优缺点是?

2. 浮动利率是什么意思?

浮动利率是每年调一次。在借款人选择将贷款利率转换为LPR浮动利率以后,默认是一年调整一次,用户也可以与银行协商,约定调整的频率。借款人选择浮动利率一般是为了支付更少的利息。
拓展资料:
1、浮动利率是每年调一次。在选择转换为LPR浮动利率以后,默认是一年调整一次,用户也可以与银行协商,约定调整的频率。最低为一年调整一次,最高为整个贷款期限调整一次,调整年限不可以超过贷款期限。而选择LPR浮动利率就是为了降低未来的贷款利息,因此一年调整一次是最有利的。当然,如果没有办理LPR转换或者选择转换为固定利率,则利率在贷款期限内不会有任何变化。

2、现在的房贷利率基本都是LPR+基点浮动利率,对于央行而言LPR报价是每个月都要新调整的,每月20号央行会公布LPR的新数据。但是对于贷款人而言,LPR是一年一调的,于每年的一月一日或是贷款人设定的重定价日进行调整。LPR全称为LoanPrimeRat,意为贷款基础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考虑抵押、期限、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要素,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加减点确定。目前,对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3、已经放款开始还贷的购房者对于已经放款的购房者来说,贷款利率浮动并不受影响。但要注意的是,这类购房者的贷款利率是受基准利率影响的,基准利率变换,那么贷款利率也会变化。贷款审核过,但没有放款的购房者利率变动对于贷款审核过,但没有放款的购房者来说,一般情况下,利率的浮动也不会受银行。但毕竟来说,银行还没有放款,任何事情都有变化的可能,银行要求利率上浮,购房者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要银行还没有放款,购房者都不能放心。

3.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什么意思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什么意思

4. 这个贷款的浮动利率是什么意思?


5. 什么是固定利率,什么是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借款期间不调整的利率。也就是说,利率是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设定的。无论贷款期间市场利率如何变化,借款人都按固定利率支付利息。浮动利率是一种可以在借款期间定期调整的利率。根据借款人与贷款人的约定,贷款期间根据市场利率进行调整。目前,根据贷款合同,一般在每年1月1日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固定利率的利弊。固定利率核算简便,便于投融资双方制定资金计划。然而,对于长期借款人和贷款人来说,风险都更大。在融资中,利率下降的风险是由于贷款关系确定后,如果利率下降,对于采用固定利率的融资者来说,意味着融资成本偏高。投资正面临着利率上升的风险,因为如果在贷款与贷款的关系确定之后利率上升,对于采用固定利率的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资金被低收益资产占据。浮动利率的利弊。浮动利率为投资和融资方提供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可能性,这在会计上更详细但更复杂,同时也避免了利率风险。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范围内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大大增加,浮动利率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尤其是在企业的借贷活动中。中国企业的贷款利率现在采用浮动利率法,每年核定一次。

什么是固定利率,什么是浮动利率

6. 什么叫做存量浮动利率贷款?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利率在贷款期内根据事先约定的时间间隔、以某种选定的市场利率作为基础利率,然后在基础利率上加上银行确定的某个百分点计算,利率随选定的基础利率的变动而浮动的贷款。
作为基础利率的可以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国库券利率、市场同业拆借利率、次级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或其他金融市场利率。1981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在20%的幅度内浮动;1988年浮动幅度扩大到30%,同时包括固定资金贷款。但中国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是金融当局统一确定的基准利率而不是市场利率。

扩展资料:
越发达的国家,基准利率越低,基准利率反应的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前,我国的借贷基准利率是4.9%,随着供给侧改革,我国的基准利率会降低,但是不会立刻降到2.5%。我国现在处于并将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还需要中高速发展,利率反应的其实也是综合收益率,所以中高速发展的经济周期内,利率一定不会大降。也就是我国基准利率会降低,但是不会降太多。

7.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什么意思 这里有最为正确的解释

1、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利率在贷款期内根据事先约定的时间间隔、以某种选定的市场利率作为基础利率,然后在基础利率上加上银行确定的某个百分点计算,利率随选定的基础利率的变动而浮动的贷款。
 
 2、作为基础利率的可以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国库券利率、市场同业拆借利率、次级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或其他金融市场利率。1981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在20%的幅度内浮动; 1988年浮动幅度扩大到30%,同时包括固定资金贷款。但中国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是金融当局统一确定的基准利率而不是市场利率。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是什么意思 这里有最为正确的解释

8. 浮动利率贷款是什么意思啊?

买房子的时候,办理按揭贷款,说利率是市场利率加40bp,这是指浮动利率,在基准利率上加40个点。
浮动利率,固定利率。
根据此前的公告,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借款人可与银行平等协商,并决定贷款利率“换锚”为LPR(浮动利率)还是转为固定利率。
一般来说,房贷借款人均会受到此次转换的影响,但有几种情况除外:一是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组合贷款中的公积金部分;二是固定利率贷款;三是2020年底前到期的个人住房贷款。如果符合这3种情况其中之一,就不受此次转换影响。

对于转换期间房贷利率水平,转换时点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也就是说,2020年全年个人房贷利率水平与以前一样,维持不变。而从2021年1月1日起,如果选择固定利率,剩余期限内,房贷利率与当前的利率水平保持一致,与LPR利率变化无关;如果选择浮动利率,今后的房贷利率会随着5年期LPR的变化而变化,LPR每月公布一次,或升或降或维持不变。
选择哪种方式更好?

业内人士表示,两种转换方式各有优势,具体如何选择主要取决于房贷借款人对未来市场利率走势的判断:

如果认为未来LPR会下降,那么转换为参考LPR定价会更好;

如果认为未来LPR可能上升,那么转换为固定利率就会有优势。

存量房贷借款人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贷款价格、贷款期限、贷款余额等,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利率转换方式。如果此前的房贷利率价格折扣力度大,月供剩余时间比较长的话,可以选择固定利率,这不仅有助于锁定月供成本,还便于做好家庭的收支安排。如果月供剩余时间较短,贷款余额也不多,选择浮动利率可能更合适。

从中短期看,我国利率处于下行趋势。将存量浮动利率房贷转成以LPR作为定价基准,对借款人来说是有利的,有助于减轻借款人房贷支出。虽然长期利率走势难以判断,但中短期利率下行基本上是有共识的。此外,即便出现了与预期不一样的利率大幅上升走势,购房者还可通过提前还款方式来规避利率风险。

虽然此前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8月25日起,对符合条件且尚未办理定价基准转换的个人住房贷款批量转换,统一调整为LPR定价。多家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是为简化客户操作,参照银行业普遍做法开展的。

不过,这也不代表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各银行均明确,批量转换完成后,若对转换结果有异议,可于2020年12月31日(含)前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转回或与贷款经办行协商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已有银行明确,撤销操作仅能办理一次。

银行之所以采用批量转换,主要还是考虑房贷借款人大部分为个人,人数众多且分散,批量转换方式能够节约资源、提升办理效率。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对利率市场化、引导利率下行都有好处。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截至6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进度已达55%。其中,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为76%。

统计显示,2019年8月改革以来,LPR报价水平逐步下行。今年8月份报出的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改革以来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