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案例?

2024-05-18 07:26

1. 最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案例?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近年来国内外的事务所不断的发生会计造假事件被媒体曝光,社会各界开始对审计独立性的高度关注,并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审计独立性产生的怀疑。审计独立性的缺失有下面几点原因:

  1、政府对审计市场的过度干预。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是由脱钩改制过来的有限责任公司,一方面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很难做到独立和公正;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期望依赖有关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权力去分割独立审计市场。因此,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屈从权力主体的压力而不再保持独立性。

  2、法规不健全、惩治不力且违规成本低。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尽管颁布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不完善,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规范,如企业存在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意图与行为,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起码的诚实与信誉,甚至贿赂审计人员,使其失去独立性,加之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管不力,违规处罚力度偏弱,审计整体风险水平较低,在经济利益诱导下,注册会计师最终选择与企业“合谋”,丧失审计独立性。

  3、审计定价不规范。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不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不公平价格竞争带来的后果是审计收费越来越低。为了获得利润,不得不减少充分的甚至是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造成了审计质量的下降。

  (二)有关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条文的矛盾

  《刑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中都涉及了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有关的规定,这一系列规定对维护市场运行秩序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立法顺序的先后不同,使得这些现行法律中,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文存在不少矛盾之处。这便导致追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时尺度不一致、不平衡;使注册会计师法律问题的复杂化,当注册会计师遇到法律诉讼问题时,就根据这些法律条文的空隙,逃避自身的法律责任,也就使得审计风险在无形中增加了。

  (三)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限

  目前社会上小规模企业数量多,其资产规模小,经营业务简单,会计记录简单,内部控制有限,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其所面对的经营风险和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概率大于一般大型企业,许多会计人员在领导权威和利益驱使的双重压力下,往往在诚信和失信之间摇摆不定,陷入一种道德困境,以致触犯法律,这必然增加审计的风险。

  (四)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和专业程度

  目前在会计师事务所里面工作的很多人员都不具有注册会计师的资格,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一定程度存在欠缺,在审计的时候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失责情况并不一定能发现,并且有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注重调查研究,常常以个人的主观意愿来判断,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审计风险。

  (五)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实施不到位

  我国颁布实施的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如果事务所未能认真贯彻《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势必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混乱,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计划编写的不当,造成审计外勤工作、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和复核等工作严重错误和遗漏,审计风险必然增加。

  (六)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制度扭曲

  除国际“四大”外,国内事务所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大都选择要实习生,既是为节约成本,又可以在事务所的忙季的时候减轻工作量,但在外勤审计的时候实习生就会出现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如果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没有事事亲为的话,对审计质量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构建事务所的品牌

  我国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品牌都有差距,会计师事务所品牌的差距就更明显,国际著名的“四大”会计公司不但在国际会计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而且在我国的会计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四大”的品牌在这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本身品牌的构建,而形成品牌价值的关键在于审计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础,社会认知度是品牌发展的结果,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又促进业务收入的提高,业务收入的提高才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才能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和规模化,促进事务所良性循环的发展。

  1、树立事务所的和谐文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应是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在长期的执业活动中形成的、与其自身特点及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经营理念、执业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以及由此形成的群体行为模式。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良好的精神风尚为发展目标,统一和规范事务所员工的价值观念,通过建立和完善事务所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统一和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

  2、提高事务所的服务水平。面对现代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事务所应该将产品的内涵从最终报告扩展到各个服务的过程,体现在报告形成之前的全过程之中,给予客户报告背后的财务方面的指点、鉴证或咨询的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3、积极引进并留住事务所的人才。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引进从业人员的时候,应打破这种单一的人员来源渠道,积极引进法律、英语、计算机、管理等专业类人才,以利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尤其应当引进既有深厚功底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其他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既可以改善和优化事务所执业人员的构成,提高事务所人员的素质,又可以为事务所的各类型的企业及各种业务提供专业性意见,从而提高的审计的质量。对于已经招进事务所的非注册会计师人员应该主动培养成为事务所的后备人才,提高职业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对审计风险有一定程度的规避。

  (二)扩大事务所的规模,实现做大做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再次掀起了规模化的浪潮。真正做大做强,让公众认同大事务所的竞争和价值,才能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1、坚持专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根据不同的专业建立发展的平台,除《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的审计、验资业务,还可以发展请如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其他业务。事务所内部机构应该做好协调配合的工作,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齐头并进,多元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事务所人力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节约事务所管理成本。

  2、规范审计收费,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收费对维护公平竞争,提高审计质量和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其所收取的审计费用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应该设立审计收费监管委员会,合理收取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收费的监管力度。

  3、健全法规,重塑会计诚信。一是行业协会的规定。各事务所应该遵循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的各项规定,并且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带头规范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维护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二是行政法规。立法部门应该制定像美国国会那样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那么严格的法律法规,应该加大违规处罚,提高监管力度,完善处罚机制,提高处罚成本,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有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才能增强其风险意识,诚信执业,提高审计的质量。

  4、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1)实行质量否决权,即CPA项目查证签名负责制和主任审计师把关否决制。从影响质量和风险的各因素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对审计工作质量层层控制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2)实行专业分组化。审计风险的出现,很多原因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了解委托单位和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产生的,因此有必要实行专业分组化。同时有一些大项目实行审计队伍专业综合化,即兼顾经济、技术、法律等专业人员综合使用,这样有利遏制风险的产生。(3)建立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

  5、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根据美国公认审计准则(GAAS)的规定,应有的职业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坚持诚实和正直的立场,勤勉地搜集和客观地评价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不得因为信任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诚实而满足于获取不是完全令人信服的审计证据。保持高度的职业审慎,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敏锐地发现问题、捕捉被审计单位舞弊的蛛丝马迹,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相反,安永和已经倒下的安达信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6、保持对审计环境的敏感性。了解客户及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各方面情况是发现风险避免法律诉讼的重要工作。在实施审计前,应了解下列环境事项并保持敏感性:(1)对整个特别是本地区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深入了解;(2)现有的政策、法规对客户的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3)客户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内部变动及外部流动;(4)客户内控制度健全情况,采取何种核算体系;(5)已制定的审计专业标准及其适用状况如何;(6)已掌握的审计知识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案例?

2.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避免审计失败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规避措施如下:

1、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
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改革。每一年都会有相关的知识点更新,作为一名优秀的注册会计师,更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相关业务能力。要跟着改革一起成长,不能仗着现有的知识在原地踏步。优秀的注册会计师需要重视知识的更新、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理解存在误解和偏见。
应该加强对专业的后续教育,通过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保持特定的相应技术。
2、完善相关法律。
3、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其自身保证和提高执业水平的基石。它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核心价值。为了完成审计工作满足社会公共利益,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独立的职业。文化,提高自身素质。

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有:
1、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具备现代化的审计业务能力,满足执业的要求,保证执业质量。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创造良好的审计人员执业环境,减少公司管理层对事务所聘任与解聘的权力,避免事务所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而付出降低审计质量的代价。
3、加强行业监督与指导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审计人员败德行为的惩罚力度,让审计人员对败坏职业道德的行为承担巨大压力和风险成本,遏制造假的动机。
4、谨慎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品格和财务状况的复杂性,尤其不要承接审计部门能力所不能承担的审计事项。

3.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
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可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我们在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应继续阐述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表现。现分述如下: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ultimate audit risk)。因此,对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Anthony Ateele,1992)。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谈不上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不必害怕审计风险,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旦其发生,其可能对审计职业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可见,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
[编辑]

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
  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有如下几个特点:
  (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业务,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
  (2)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
  (3)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被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固有风险的增大。例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产品过时,这就带来了存货计价是否正确的风险;
  (4)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
[编辑]

控制风险(Control risk)
  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错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
  (2)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同固有风险一样,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
  (3)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这种风险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数。有效的内部控制将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将增加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保证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编辑]

检查风险(Detection risk)
  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特点是:
  (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是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数。其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通过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把总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检查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一道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所需收集证据的数量。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社会公众是注册会计师唯一的委托人”,突出了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责任的重大,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而给使用人带来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及所在的事务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不断改变。审计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使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井然有序,任何方面都必须接受法律调整,审计也不例外。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审计活动最初是由于财产委托人要了解财产受托人履行责任的情况而引起的,因而审计人员对委托人就负有客观审查、如实报告的责任。而在审计人员与财产受托人员之间,财产受托人员虽然是审计行为的作用对象,但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因为审计活动本身也是为财产受托人查清事实、解脱责任的活动,因此,审计人员对财产受托人同样负有公平评价,明确和解脱经济责任的义务。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种经济组织与外界的联系越丰富,利用审计服务的人也就越多,除证鉴会等政府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甚至包括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另外,审计对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负有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维护国家及公众的利益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诸如违约、失察等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的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2、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运用抽样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大量的审计实务问题。因此,审计风险必然存在。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的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使边际收益下降,为了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应用到具体的审计中,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足把握断定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偏差。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1、从理念层面规避审计风险。
  所谓理念层,主要是涉及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的经营思路和办所方针。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以上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或大专院校发起设立,长期以来,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在发起单位之下,显然其能否做到独立就令人十分怀疑,更难以表明其所持立场的客观公正性.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事务所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国家规定所有的事务所在98年底要与原挂靠单位脱钩,向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发展。性质转变了,但其中遗留的问题却很多,因此,我们要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从理念层面规避风险,主要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出资人与非出资人的关系。在脱钩改制后,事务所出现了两个阶层:出资人和非出资人。两个阶层在利益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风险控制理念上也存在着差距。作为事务所管理层,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平衡两个阶层的关系,共同把事务所推向前进。
  (2)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应该注重长远发展,不要为眼前的小利之得而给事务所的长远发展埋下风险隐患。
  (3)处理好占领市场与品牌塑造的关系。事务所占领市场是十分必要的,但更要注重市场的质量。如果以高风险低收益为代价去占领就没有必要了。事务所应以品牌为重,如果面对的市场不利于品牌塑造甚至有损于品牌,就应该放弃。
  (4)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当前一些事务所,存在“吃光分光”的现象,这极不利于事务所的发展。应该在积累与分配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搞好员工福利待遇,同时又要提高事务所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事务所的经济实力。
  2、从约束机制层面来规避审计风险。
  约束机制主要是利益约束机制。只要一个人的工作与其利益及前途挂钩,其责任心自然就增强了,风险意识自然就浓了。合伙制是一种较好的利益约束机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方向,合伙制可以让每一个执业者真正地成为风险主体,真正地珍惜自己的执业资格。
  3、从实施层面来规避审计风险。
  实施层面主要是对业务承接、审计、报告签发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扫除风险。
  1.业务承接。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大量的审计诉讼案例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委托业务的可接受性。
  (1)客户品行端正,信誉良好。
  客户具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小,固有风险就低;反之,固有风险就很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内。
  (2)应尽可能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状况。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许多形形色色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经营特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越复杂,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大,有时既使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但也很难揭示经济业务的实质,因此,在承接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估计这一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3)对财务状况不佳的委托单位要尤其加以注意。过去大部分审计诉讼案都集中在陷入财务困境的审计客户。
  当其面临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时股东或债权人总想把损失转嫁他人,而目前的法律常常判有赔偿能力的一方败诉,故这种客户的审计风险很大,一般最好拒绝;否则,执行较详细的审计,提高审计费用。
  (4)确立适当的收费标准.切忌只求经济效益.不问审计风险的做法。
  随着现代经济生活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业务迅速扩展,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也急剧增加,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许多执业人员却无视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这一问题,抢客户,压价收费。创收意识加大了收费的随意性,却严重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缺乏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质量自然难以提高,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收费应以服务质量,工作量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为主要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风险的大小,按规定标准合理收费,增强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实施。
  执行适应的审计秩序,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合理的审计要求制订合理科学的计划,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集中审计资源于高风险审计领域,确保识别所有重大差错或非法事项,最终通过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把风险控制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以说,审计风险的防范本质上就是质量控制的问题。
  (1)提高执业水平。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做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了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具有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有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严格按照执业准则开展工作。执业准则是社会衡量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尺子”,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注册会计师的一把保护伞。按照准则执业,导致的可能是过失责任,不按准则执业,就可能是故意欺诈了。当然,不能把按照准则执业仅仅理解为工作底稿的完备。工作底稿要完备,但完备工作底稿并不是唯一目的。而且,完备工作底稿也有很多手段,包括不正当手段,所以,工作底稿完备与否并不是风险高低的标志。注册会计师的价值不在于把工作底稿做得美观,而在于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对会计信息作出公正的鉴定。
  (3)重视符合性测试工作。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相当重视符合性测试,他们用在符合性测试上的精力甚至超过实质性测试。而国内很多事务所并不注重符合性测试,往往只是走形式。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做符合性测试,而且要做好做深入,要仔细调查企业背景和经营状况,把握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及运作情况,在测试工作中,如果确定风险过高,宁可不接该项业务。
  (4)建立和使用事务所自身的“风险库”。这里的风险库包括基本审计风险点和审计案例两方面。事务所可以选择业务较全面的客户,审计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注册会计师对每一重要客户的年度审计做出一份标准的审计工作底稿,以供其他人员执业时参照,这样既便于有效地理解准则,又有实例可供参照,提高了作业的标准化,减少了执业的随意性.3.报告签发。
  在出具报告征求意见稿之前召开内部会审会议。这种会审会议类似专业会诊。该会议应该有项目经理、审计实施人员和质量监控人员共同参加,对审计中涉及到的重要方面逐一会审,对遗漏的重要方面提示出来,并且做好补充程序的实施,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
  4、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
  1.鉴订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委托方的会计责任和受委托方的审计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范围及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这样一旦发生法律诉讼才有可能将审计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在我国《注朋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风险。但保险公司还未开展责任险业务,因此,行业切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磋商,努力促成该项业务。尽管这不能抖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审计风险损失。
  3.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当前的诉公爆炸中也暴露出注册会计师在法律上的弱小,如“深口袋”责任,“集体诉讼”丈式,对证券法的理解上的分歧等等,极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败诉。
  因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团结起来,利用自身的影响促成有关法律的修正,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4. 最近的审计失败案例?

山登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1999年12月7日,美国新泽西州法官William H. Walls判令山登 (Cendant)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这项判决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记录,比1994年培基(Prudential)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支付的15亿美元赔款几乎翻了一番。12月17日,负责山登公司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向山登公司的股东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审计失败的最高赔偿记录。至此,卷入舞弊丑闻的山登公司及其审计师共向投资者赔偿了近32亿美元。     山登公司是由CUC公司与HFS公司在1997年12月合并而成的。合并后,山登公司主要从事旅游服务、房地产服务和联盟营销(Alliance Marketing)三大业务。舞弊丑闻曝光前,山登公司拥有35000名员工,经营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度营业收入50多亿美元。山登舞弊案不仅因赔偿金额巨大而闻名于世,随之而来的刑事责任追究也令人侧目。2000年6月,山登舞弊案的三名直接责任人Cosmo Corigliano(前首席财务官,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Anne Pember(前主计长,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和Casper Sabatino(会计报告部副总裁,会计师)对财务舞弊供认不讳,同意协助司法部门和SEC的调查,并作为“污点证人”,以将功赎罪。2001年2月,新泽西州联邦大陪审团除了对他们三人提出舞弊起诉外,还对山登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alter Forbes和前首席运营官Kirk Shelton提出证券舞弊、财务舞弊、电信舞弊、邮政舞弊、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多项指控,若罪名成立,Forbes和Shelton将面临着10至20年的铁窗生涯。2002年11月,新泽西州检察官Christopher Christie宣布对安永的两名主审合伙人 Marc Rabinowitz和Ken Wilchfort以及一位审计经理提出舞弊起诉,指控他们严重渎职,对舞弊视而不见,并为山登公司的舞弊行径提供了便利。2003年4月24日,SEC对安永的这两名主审合伙人做出禁入裁决,禁止他们在4年内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迄今,在山登舞弊案中被正式提出刑事指控的人员多达8人,被传唤的其他相关人员更是不计其数,这在安然事件之前是极为罕见的,显示出美国司法部门惩治舞弊的决心早已有之

5. 近期会计审计案例

一.案例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利用会计截期在收入的确认和费用.负债的确认问题上做文章进而夸大企业业绩,进行会计舞弊的案例。美国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以生产耐用的吸尘器著称,唐·希兰先生是该吸尘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初为了获取该公司的控股权,希兰先生不惜抵押了其所有的私人资产,以获得巨额借款用于购买女王公司的股票。只有在女王公司的利润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他才不至于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之中。不懂吸尘器行业的希兰及其管理小组武断地认定开发新一代真空吸尘器才是大幅提高利润的最佳途径。

为了筹措新生产线的资金,希兰先生授意财务经理去人为地夸大几个季度的利润从而使股票价格上涨,再用股价上涨抛售部分股票的方法产生资金。财务经理选择了在销售和费用的截期上玩花样。他指示销售经理将期后的销售发票提前到会计年度结束前开,嘱咐仓库将货物的发运提前,并同时编造大量的非法分路以掩盖造假举动。此外,他还将积存的商品发运他处,视之为销售记入销售收入;将未付的帐单锁在橱柜里不确认负债。

希兰通过他的方案得到了急需的现金流。由于公司从未在期后冲销虚假的销售,审计人员并未发现该公司的造假行为。

新一代的真空吸尘器销售业绩飚升,利润飞涨。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消费者们发现吸尘器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并要求退货,其幕后原因是希兰贪婪地追求利润以至于强吸尘器原先坚实的金属部分替换成了塑料装配,从而导致产品不耐热。

于是,最初的利润转变为狂怒的抱怨声,仓库开始没有空间存放退回的产品。后来,公司不得不租用了较远的仓库存放退回的产品并销毁所有反应退货的记录,以此来蒙蔽了审计人员。

由于产品的口碑极差,公司的名声一落千丈,销售严重滑坡。巨额的销售退回和销售额的锐减给希兰和财务经理带了极大的压力,面对所要额外信息的审计人员,他们最终在律师的建议下主动认罪。

本案中,投资者和债权人由于女王公司的舞弊行为遭受了共4000万美元,公司也宣告倒闭。此外,希兰先生也被判一年有期徒刑并附带数百万的赔偿。

二.案例分析

对于本案例的分析,首先针对这舞弊案,从舞弊本身入手。本案例运用截期舞弊来制造虚假利润,它是利用时间性差异来实现的。

       截期舞弊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前确认收益,另一种是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但是,不论采取其中的哪一种,只要是通过时间因素实施舞弊的,造假者所选用的舞弊手法无非是以下三类(下述手法以提前确认收益为例,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的手法也可以此类推):

(1)玩时间游戏:即为了达到一定的销售指标或利润指标,公司往往在年底不及时结账,将下一期的销售业务提前计入上一个会计年度,这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2)未完成全部服务前确认全部收益:这种手法罔顾会计准则有关“完工百分比法”的规定,在服务未完全提供完毕之前,即在账上确认了该服务带来的所有收益,而且还不转销预提费用,并将需抵偿的保证金计入利润。(3)凭订单确认销售:即在接到商品或货物订单时就确认销售收入。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公司在审计前后,将货物发运到自己的私人仓库或分公司并记之为销售。

       我们认为在本案例中,有下例舞弊行为:

1提前确认收入:将期后的发票提前到会计年度前开;

       2记录不存在的收入:将积存的商品发送到别处,同时视为销售计入销售收入;

       3高估收入:将未付的账单锁在橱柜理不确认负债。

 

       那么舞弊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构成舞弊的三个要素——压力、机会、藉口来看,压力无疑是舞弊发生的最原始动力。当初为了获取该公司的控股权,希兰先生不惜抵押了其所有的私人资产,以获得巨额借款用于购买女王公司的股票。能偿还该债务的唯一方法,就是从女王公司获得收益。若女王公司的利润如果没有急剧增长的话,他则将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之中。因此,他具备了最主要的因素。对一个公司而言,虽然其产权是由股东所有,但日常经营权却在管理者的手中,实质上形成了“内部人控制”,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给予造假者以可乘之机。这些为客观因素。

       就主观的人为因素而言,管理者的盲目与决策武断:希兰和他领导的新的管理小组在不懂吸尘器行业的情况下,武断地认定旧的生产线过于老化,开发新一代的真空吸尘器才是大幅提高利润的最佳途径;管理者的短视:希兰贪婪地追逐高利润,将吸尘器原先坚实的金属部分替换成塑料装配,从而导致了新的吸尘器不耐热。有关新产品的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有一部分消费者声称,吸尘器内部的齿轮脱落,要退还产品;接着到处有报道说吸尘器的内脏会受热融化;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抉择:财务经理听了希兰的打算后,对此夸大利润的非法伎俩同样持支持态度。他的动机很简单:他相信希兰先生有关新产品的创意,并且还天真地认为,这种做假账的行为只是暂时的;除此之外,他还必须保住他的饭碗。这些都使舞弊后果雪上加霜。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监督机关的不力,也是舞弊得以发生并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女王公司从未在期后冲销任何一笔虚假的销售——这是截期舞弊的典型征兆,所以,那些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审计人员并未发现该公司的造假行为。公司决定租用离公司较远的仓库来存放这些毫无价值的商品,并由希兰的一个下属负责销毁所有能反映退货的文件记录,包括发运单、存货盘点表和存货退回清单。这个花招又一次“暂时性”地奏效了。

 

       针对本案例的舞弊行为,我们结合资料,提出几点措施:

       注重对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状况的调查。

当客户业务结构发生变动时,应加强对客户的业务的了解。虽然审计人员审计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已有多年了,但是该公司自希兰先生接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传统的金属制吸尘器不再生产了,代之以全新的未经试验过的产品,而且公司的全部收入都来源于该新产品。由于公司产品、销售结构和人事发生了剧烈变动,对审计人员而言,应将现今的公司视同为与以往的女王公司不同的一家公司。审计人员应在现有的销售结构下,重新衡量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审计人员重视所谓的利润剧增都来自与新产品这一事实的话,他们必然会加强对该种新产品的调查和认知,从而重新评估审计风险。

现场勘察和询问必不可少。对于审计制造业、零售和批发业的审计人员而言,对其客户的现场勘察和询问是尤其重要的。任何存货项目,不论是发货还是收货,最终都是要经由装卸码头直至仓库才能完成的。因此,存货方面是否存在财务造假一定瞒不过关键的装运人员。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存货项目时,多花费一部分时间在现场勘察,有技巧地询问那些在仓库工作的相关人员牵涉舞弊和滥用职权方面的问题,相信不难发现新产品有大量销售退回这一事实,从而进一步揭示公司利用截期来虚构利润的舞弊行为。

善用分析性复核。对着大量单一、枯燥的数字,注册会计师难免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然而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勾稽关系,其往往能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报表的合理性。一旦这些勾稽关系被破坏,通常就预示着有一些不寻常的事项出现,需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以便更好地抓住主要矛盾,提高职业警惕性。比如说要提早确认收入的话,货物常常在发运之前就已经被开单记账了,因此,货物的发运数量可能与开单记账的数量不一致。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对两者一致性的测试就可以验证利润的正确性了。在上述案例中,审计女王吸尘器公司的审计人员如果能使用同样的方法和准则,就可能发现公司外租仓库的存储成本有显著增长,从而进一步怀疑到退回的劣质商品可能没有在销售退回中予以反映,巨额的利润也许只是一个泡沫

近期会计审计案例

6. 财务。审计案例。急

银行账面余额        公司账面余额
                                                          35000                  42000
(1)---公司已收银行未收                  5800                             
(2)---公司已付银行未付                 -5300                           
(3)---公司未收银行已收                                             10300  
(4)---公司未付银行已付                                              -3150
(5)公司入账少入350元                                                  350
月末结存余额                                    35500                   49500     
 该公司货币资金中的银行存款数额有失公允!

7. 为什么我国会存在的审计失败的案例

审计失败是因为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没有遵守包括没有完全遵守以及完全没有遵守,“没有完全遵守”对应着普通过失,“完全没有遵守”对应着重大过失。如果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这就构成了审计失败。审计失败它是一种由于过失而导致的结果,如果故意导致的,则属于是欺诈。
  理解这个问题注意三点:
1. 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
  审计失败的结果导致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而这一结果是因为审计人员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而造成的。这就与审计风险划清了界限:如果审计人员严格的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然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就属于审计风险的范畴。可见,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重要界限在于审计人员是否在审计过程中正确遵守了审计准则。如果注册会计师严格的遵守了审计准则却依旧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类型,注册会计师也不存在过失,也不算为审计失败。
2 .与被审计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
  审计失败的产生并不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负责企业的经营,是经营失败的第一责任人,当被审计单位经营出现失败时,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规范是判断审计失败的唯一标准。因此,被审计单位发生经营失败时,审计失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导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因素很多,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总结过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根据审计学权威阿伦斯的定义,审计失败主要包含两大条件:
一是审计结果是错误或者不恰当的。
二是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独立审计的原则,或者审计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过错甚至欺诈行为。我们有理由相信科龙财务方面还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我国会存在的审计失败的案例

8. 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可信?

1,上市公司的
审计收费
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会计师事务所
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牵制,出了让上市公司不高兴的
审计报告
很可能丢掉上百万的生意。另外,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
几乎所有的
上市公司报表都经过粉饰。
2,有漏洞,当代审计制度是抽样审计,隐含问题的财帐没有查到,就会被审计者忽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相比之下,制度性漏洞更多。
3,含H股公司的报表可信度超过纯A股公司,含有美国上市股票的公司的
财报
目前是可信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