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2024-05-05 00:58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A公司\x0d\x0a借:固定资产-设备 180万元\x0d\x0a  银行存款  20万元\x0d\x0a  累计折旧  30\x0d\x0a  资产减值准备   30\x0d\x0a  贷:固定资产-乙设备  220\x0d\x0a    营业外收入   40\x0d\x0a\x0d\x0a希望能帮助到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A公司\x0d\x0a借:固定资产-设备 180万元\x0d\x0a  银行存款  20万元\x0d\x0a  累计折旧  30\x0d\x0a  资产减值准备   30\x0d\x0a  贷:固定资产-乙设备  220\x0d\x0a    营业外收入   40\x0d\x0a\x0d\x0a希望能帮助到你!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
累计折旧2000
贷:固定资产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营业外收入5200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要分两种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1)不涉及补价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例:甲公司以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交换一台设备和一项无形资产,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25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为190万元;
乙公司的设备原价为80万元,累计折旧40万元,公允价值为50万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17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补价10万元,发生固定资产清理费用5万元。
假设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患处资产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那么甲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50
无形资产15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
投资收益30
贷:长期股权投资250
银行存款 10
2、以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1)不涉及补价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
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

例:同样是上例的条件,如果不具备商业实质,甲公司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43.81
无形资产186.19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
贷:长期股权投资250
银行存款 10
扩展资料:如何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还是账面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了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两种计量基础和交换所产生损益的确认原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参考资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百度百科

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如何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概念
1.1非货币资产交换的含义
非货币资产交换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互惠转让。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根据新准则规定,在资产交换中,使用的非货币资金占整个资产交换的比例低于25%的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2非货币资产交换的意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特殊交易行为,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例如,某企业需要另一企业的设备,另一企业需要上述企业生产产品做为原材料,双方就有可能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行为。
2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2.1新准则下会计处理的会计计量的确认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确认损益。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且不确认损益。
2.2以公允价值计量
2.2.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例1:2008年5月,甲公司将一台原价为100万元,累计折旧为15万元的设备,换入乙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钢材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设备与钢材的公允价值均为80万元。
2.2.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接例1:假设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换入钢材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乙公司另支付20万元的补价给甲公司。
2.3以账面价值计量
2.3.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例2:甲公司以一台设备与乙公司的一辆汽车交换,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2万元,已提折旧2万元,甲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设备清理费用1万元,汽车的账面原价为14万元,已计提折旧3万元,假设公允价值均无法可靠计量。
2.3.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例3:甲公司一台专有设备与乙公司一栋古建筑相交换,设备账面原价300万元,已计提折旧220万元;古建筑账面原价200万元,已计提折旧140万元。公允价值均无法可靠计量,乙公司另外向甲公司支付10万元补价。
3非货币资产交换的利润操纵现象及其防范对策
3.1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可选择性
为了减少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情况,新准则对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了严格的条件限制。但实际上,由于这一规定,会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这一可择性规定来达到人为调节利润、资产等目的。当用于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真实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可能会夸大资产,而主动选择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同样道理,当用于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真实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可能为减少税收,调减利润,而主动选择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因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可选择性,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企业新的调节利润和资产的手段。
3.2关联方之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润操纵
自新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修订施行之后,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的空间已经人为缩小,但是现行的这部准则也并不是无懈可击,仍然有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来操纵利润或粉饰业绩。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交易经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来操纵利润。
由于交易双方的关联关系,使得它们更加具有可操控性。关联方为了能使子公司为其担保或转移资金,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转移利润使子公司包装上市或实现再融资,以便达到无偿或低于正常利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目的;或直接利用非货币性交易侵占关联子公司的财产,因此,应加强公司内部治理机构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非公允交易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操纵利润或粉饰业绩或其他特定的目的,交易双方需要设置许多不合理的交易条款。
3.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能力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也正是在于其建立在未来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决策相关性。但与此同时,要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就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无疑,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然而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使公允价值的确定缺少明确的技术标准,缺乏可靠性、真实性。在非货币性资产易中,若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则账面上就要确认损益;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则账面上就不得确认损益;但若补价稍高(只要高于25%),则为“货币性资产”交易,在账面上也得确认损益。也就是说,新准则在具体执行时确实给了使用者操纵利润的空间,但这绝非准则本身的问题。
因此一方面需要准则的应用指南规定一些细节,以方便执行者遵照执行,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评价制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融资注意事项
为了区别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企业其他自有固定资产,企业应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单独设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而不是确认为当期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格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除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与经营租赁不同的是,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资产不计入固定资产,没有对租入资产的控制权与所有权,融资租入对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
融资租入应理解为:企业要购进一台设备,但是资金不充分,于是和融资公司共同购入这台设备,由融资公司垫付设备款项,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先付一部分,剩下的款项以租金方式补足。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如何处理

6. 非货币性资产怎么交换会计?

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交易的资产是否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二是货币性资产的比重。
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具体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有时会涉及到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原因在于企业双方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不对等,一方就会支付相应的货币性资产作为补价。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公允价值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首先要判断交易是否具备商业实质。所谓的商业实质,就是换出资产与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较大,即企业能够在交换活动中得到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换入的资产视同销售处理,换出的资产视同购进进行处理。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怎么操作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不论是否涉及补价,只要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相同,就一定会涉及损益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3.发生补价的,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以账面价值计量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账面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2.发生补价的,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1)支付补疗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2)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人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按下列情况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酝,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怎么操作

8.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常见会计处理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比如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货币性资产外的其他资产就是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股权投资、预付账款、存货(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几方面条件,一是企业双方交换的资产均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之间的交换;二是交换中若涉及货币性资产的补价,那么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应低于25%;三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交换出资产为存货,按视同销售处理。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相当于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收入和按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也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在利润表中作为营业利润的构成部分予以列示。
  
 换出企业会计分录如下:
  
 借:换入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货币资金(涉及补价,或在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换出资产若为固定资产,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换出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会计处理一般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原值)
  
     银行存款(涉及清理税费)
  
 借:换入资产
  
     资产处置损益(也可能在贷方)
  
     货币性资产(涉及补价,也可能在贷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换出资产为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换入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货币性资产(涉及补价,也可能在贷方)
  
     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也可能在借方)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换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计入投资收益,一般会计分录如下:
  
 借:换入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货币性资产(涉及补价,也可能在贷方)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也可能在借方)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