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军民融合式发展

2024-05-10 20:07

1. 什么是军民融合式发展


什么是军民融合式发展

2. 为什么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决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军民共建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国防建设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组织能力,需要集中国家最精锐的科研和生产力量。在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军民脱离,资源过分向军用倾斜而忽略一般社会需求,导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头重脚轻,最终经济无力支撑过分强大的国防而垮台。另一方面,如果强大的经济力量无法形成必要的国防实力,也会影响国家安全,影响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国防和军事方面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与还没有形成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全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我军长期的光荣传统,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科技水平要求的提高,人民战争思想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且拓展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路和范围,提出了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深度融合。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军费规模,不仅要“民拥军”,还要“军拥民”,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提高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军工产业升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物质技术支撑。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和领域,减轻军队“办社会”负担,同时发挥社会化保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优化后备力量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等法规制度,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边海空防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边海空防建设水平和综合管控能力。

3. 为什么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决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军民共建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国防建设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组织能力,需要集中国家最精锐的科研和生产力量。在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军民脱离,资源过分向军用倾斜而忽略一般社会需求,导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头重脚轻,最终经济无力支撑过分强大的国防而垮台。另一方面,如果强大的经济力量无法形成必要的国防实力,也会影响国家安全,影响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国防和军事方面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与还没有形成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全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我军长期的光荣传统,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科技水平要求的提高,人民战争思想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且拓展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路和范围,提出了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深度融合。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军费规模,不仅要“民拥军”,还要“军拥民”,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提高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军工产业升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物质技术支撑。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和领域,减轻军队“办社会”负担,同时发挥社会化保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优化后备力量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等法规制度,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边海空防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边海空防建设水平和综合管控能力。

为什么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4. 为什么要实施军民融合战略?

一、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走好军民融合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主旨就是推进国家与军队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人才等领域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为科技兴军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可以依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满足我军高速数据、移动通信和执行境外远海任务等远距离通信需求。在信息资源领域,可以通过军地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技术数据标准,实现导航定位、气象水文、电磁频谱、物流保障等信息共享。
三、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可以依托民用信息技术加速实现关键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建立绝对安全的军用信息化系统。
在信息动员领域,更需要加强信息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化装备维护、作战技术保障和应急研制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随时“拿得出”“用得上”。
扩展资料:
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大课题。是我军建设发展深层次结构性变革的“助推剂”。我们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把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之路走扎实。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的配套建设,为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现军民两用技术标准、民营和军工企业的“一视同仁”。同时还要统筹计划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加快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5. 什么是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中国发展方式
1、20世纪50年代之前:全民皆兵军民一体。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重军民两用。
3、20世纪60年代: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
4、20世纪50-70年代,处于“军民结合”阶段。1958年,毛泽东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后,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从而拉开了军转民的序幕。
5、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军民兼容程度”等思想,有力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
6、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军民一体化”阶段。邓小平提出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后,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军民结合,要求国防工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四个现代化建设带动国防现代化。
7、2006年: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建设国防科技创新新体系。
8、中国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的军民融合度在30%左右。这标志着中国的军民融合处于由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

二、中国发展意义
1、通过军民深度融合,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各种渠道资源进入安全领域,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
2、解决原有中国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构建中国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由原来的“输血”转为“造血”,促进军工产业升级;
3、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相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实现军民两部门合作共赢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民融合

什么是军民融合

6. 简述军民融合发展

1、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筹推进,必须借力军民融合。
在传统格局下,军地各种单项力量看似很强大,但通常却因缺乏有效融合,很难提升综合对抗能力。只有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军民两大体系需求统合、资源聚合、能力融合,才能将各种相互关联的军民力量和资源集成为军民一体、活力倍增的国家总体对抗博弈能力。
在此背景下,统筹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建设,成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要求。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将助力两大建设规划统筹、发展同步、资源配置均衡、要素有效互动、政策制度兼容、组织实施统一。
2、军民科技的协同创新,必须借重军民融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的战略支撑。纵观世界创新型国家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军民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和能力是普遍做法。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
大幅提升国家创新力,必须打破军民分割,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激活军民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再生的革命。要赢得这场革命,必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3、国家发展实力向国家博弈对抗能力的转化,必须借助军民融合。
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对抗形态,不只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而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
从军事体系对抗到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深刻反映了由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对抗形态的变化,也对国防体系建设发展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既是适应这种对抗形态变化的必然选择,又是实现国家发展实力向国家博弈对抗能力转化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见,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其核心要义是军民一体化,成败关键在于军民能深度融合。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4、加强战略引领。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增强战略意识,军地双方各部门、各行业,必须超越自身利益束缚,勠力同心,加快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
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防军队建设规划制定中,要军民合力制定出务实管用的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并在这一规划引领下,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到实处,确保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行稳致远。
5、加强改革创新。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改革创新,就是要求加快推进保障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形成的体制机制重构重塑。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更要有敢闯敢试敢担当的决心和勇气,要通过广泛的调研和改革试点,广泛征求军地各方的意见建议,力争达成推进改革的共识,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使改革蹄疾步稳向前迈进。
同时要加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重构重塑模式创新。广泛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针对我国实际,结合不同行业人才、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特点,在探索试验中力争找到最佳方式和途径。
6、加强军地协同。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归根结底要靠军地双方协同推进。必须以军民深度融合为导向,建立健全助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形成的军地协同机制。
比如,从军民融合年度规划、五年规划的制定,到军民融合相关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再到军民融合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军民融合信息平台的搭建等,都要建立健全军地双方协同合作推进机制。
建立军地协同机制,重点是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尽快把军地各级与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相对接的机构建立起来。军地各级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各机构要有专人负责相关事项的对接,一级接一级,压茬推进,确保政令畅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7. 什么是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美国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即是“军民融合”的一个典型。美国国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

扩展资料
20世纪50-70年代,处于“军民结合”阶段。1958年,毛泽东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后,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从而拉开了军转民的序幕。
这一时期,国防工业与国民经济各成体系,虽然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防工业实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但军队、政府间职能不清,加上国家实行面向国防建设服务的战略,使得国防工业依然独立于民用,还是民用为军用服务,为发展武器装备业服务。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军民兼容程度”等思想,有力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同时,江泽民指出中国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

什么是军民融合

8. 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分析说,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互通共融、相互支撑;根本目的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现阶段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谋求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龙红山表示,当前我国军民融合还面临思想认识跟不上、运行机制亟待完善、资源统筹共享不够、政策制度相对滞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认为,惟有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凝聚国家整体力量,形成中央、地方、军队、企业、社会各方协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性发展格局。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掌握了一大批先进技术、人才和成果,其中许多都是国防科技工业迫切需要的。而国防科技工业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与成果,也已经应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深度’意味着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防和军队建设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经济建设也能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科技支持。”龙红山说。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还是引领国家由大到强的长远谋划。”龙红山表示,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来看,军民融合、军民通用技术已成大势所趋,我们要缩短与世界军工强国的代差,并跑甚至领跑,必须学习先进模式,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使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