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方法

2024-05-16 20:36

1. 审计中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方法

(一)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对企业重要的财务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对一些变动异常的指标进行相关信息差异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简易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财务报告中异常的波动、进而识别财务报告的粉饰问题。
(二)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其分析要点有: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交换。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分析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分别占关联方交易总额和未结算总金额的比例是否正常。
(三)异常利润剔除法
将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非经常损益从企业利益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关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大小及其变化。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财务报告粉饰特别有效。
(四)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

审计中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方法

2. 舞弊性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舞弊的区别

亲亲您好,舞弊性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舞弊的区别如下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财务报表粉饰是财务舞弊的一种,只不过前者影响程度小,后者影响程度大。【摘要】
舞弊性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舞弊的区别【提问】
亲亲您好,舞弊性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舞弊的区别如下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财务报表粉饰是财务舞弊的一种,只不过前者影响程度小,后者影响程度大。【回答】

3. 如何处理财务报告中的违法行为?

财务报告是反映合作社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说明书。提供财务报告,是指合作社的有关机构或人员依据法律规定向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上报财务报告文件的行为。合作社作为一种经营主体,要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相关经营收益,为法定的纳税主体。法律规定,对于这样的组织有依法编制财务报告、进行会计核算、向成员大会作出财务报告、并依法向有关机关上报财务报告的责任。这种向成员大会和向有关机关提交的财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合作社经营的全部财务情况,不得在报告中作虚假记载。
提供财务报告中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①在财务报告中作虚假记载。主要是指向成员大会和向有关主管机关报送的财务报告中作虚假记载,如虚报支出、瞒报赢利、编制虚假的经营活动、偷漏税收等。财务报告是合作社一定期间财务会计核算的综合反映,只有如实记载财务会计核算情况才能使成员大会和有关机关准确了解经营与财务情况。在财务报告中作虚假记载,不仅影响成员大会和有关主管部门对情况的了解,而且给这方面的违法犯罪留下可乘之机。②在财务报告中隐瞒重要事实。主要是指向成员大会和向有关主管机关报送的财务报告中隐瞒重要事实,而以不真实的情况作出报告的行为。它将导致成员大会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对经营财务情况的误认。
对于在财务报告中作虚假记载或隐瞒重要事实等违法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等材料中,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里所讲的法律责任包括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应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确定。比如,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上述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何处理财务报告中的违法行为?

4. 如何识别虚假财务报告

1)数据大起大落,没有规律;
2)逻辑关系错误,如,成本与收入比例出奇;
3)大量的非现金流入(如应收账款或非经营款项),表现为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负值巨大;
4)应付款或其收款金额巨大或变化无常,其他应收款不排除抽逃注册资金,应付款不排除无中生有;
5)资产结构不合理,如没有或极少固定资产或存货,或者固定资产净值巨大或巨小;
6)资本结构不合理,如净资产几乎为0,还有大量的短期或长期借款,银行不会给予C级以下评级企业贷款的;
7)不合理的资本变化,如,没有工商变更,实收资本无端增加或减少。
 
等等。。另外,查处假账还要通过账簿和凭证进一步判断和分析,尤其是明细账,能看出问题。

5. 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特征是什么

1、人为编造财务报告数据。其特征是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告不平衡、账表不相符、报告与报告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告数据不衔接等。
2、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告,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往往做到了报告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

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特征是什么

6. 财务舞弊征兆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识别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财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财务舞弊必然会在许多的方面表现出各种迹象。如会计人员频繁离职、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关联交易频繁、管理层经常发生变动或抛售其所持有的股票等等。
   二、财务舞弊征兆的识别
    财务舞弊征兆可以从管理层面、关系层面、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以及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加以识别。
    1、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
    管理层面的舞弊是一种最严重的舞弊指向,因为这是一种有组织、有预谋和多方参与的集体性舞弊行为。
    如果发现以下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时,表明公司可能存在着财务报表舞弊:
    高级管理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
    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频繁改组;
    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离职率居高不下;
    关键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财富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价表现联系过于紧密;
    高级管理人员处于赢利预期或其他财务预期的高压下;
    高级管理人员对不切实际的财务目标作出承诺;
    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主要以财务业绩为基础(如奖金、股票期权和销售佣金);
    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受制于债务契约,且违规成本高昂;
    高级管理人员过分热衷于维护或提升股票价格;高级管理人员过分热衷于税务筹划;
    重大决策由极少数关键人物(如公司创始人)所左右,且逾越决策程序的独裁现象司空见惯;
    高级管理层对于倡导正直诚信的文化氛围缺乏兴趣;
    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向下属经营班子下达激进的财务目标或过于严厉的支出预算;
    高级管理层过多地介入专业性很强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
    高级管理层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宣传且对沽名钓誉的活动乐此不疲。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有了舞弊的压力、动机和可能。但是,舞弊是一种人人都可能进行的违法行为,但不一定都会发生。如果管理层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操守很高,信用意识很强,就不一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正如有些人见利忘义,而有些人却拾金不昧一样,道德水平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
    关系层面是指公司在其经营过程中由于经济、金融、法律、投资、融资等多方面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关系。通过观察与分析公司在处理与金融机构、关联公司、注册会计师、律师、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系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可以对公司是否进行或者准备进行财务报表舞弊作出判断。
    这些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
    贷款或其他债务契约的限制对公司的经营或财务决策构成重大问题;
    银企关系异常(如与异地的金融机构关系过于密切、开设的银行账户众多);
    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与主办银行的高层关系过于密切;
    频繁更换为之服务的金融机构;
    缺乏正当的商业理由,将主要银行账户、子公司或经营业务设置在避税天堂;
    向金融机构借入高风险的贷款并以关键资产作抵押;
    经营模式缺乏独立性,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关联公司进行;
    经常在会计期末发生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
    当期的收入或利润主要来自于罕见的重大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明显缺乏正当的商业理由;
    对关联方的应收或应付款居高不下;
    公司与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高度紧张或关系过于密切;
    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或拒绝更换信誉不佳的会计师事务所;
    高级管理人员在审计时间或审计范围等问题向注册会计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高级管理人员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需要询问的人员或需要获取的信息进行了正式或非正式限制;
    经常变更为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
    频繁卷入诉讼官司;
    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关系紧张;
    频繁发行或增发新股、债权,导致投资者抱怨或抵制;
    高级管理层与投资银行或证券分析师关系过于密切或紧张;
    高级管理层与证券监管机构关系紧张;
    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受到证券监管机构的处罚或批评;与税务机关税务纠纷不断。
    3、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预警信号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对完成企业目标的人员以及人员关系、级职以及级职关系、权责以及权责的范围、资源以及资源的配备等等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过于复杂、设置不合理、授权不明确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失控,从而产生舞弊行为。
    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主要预警信号包括:
    组织机构过于复杂;
    所在行业处于成熟或衰退阶段;
    缺乏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执行董事或“灰色董事”组成;
    董事会的作用过于被动,受制于高级管理层;
    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地域分布广泛,且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控制;
    信息系统薄弱或IT人员配备不足;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所在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失败与日俱增;
    在行业一片萧条时,公司的经营业绩一支独秀;
    遭受巨额经营损失,面临破产、被敌意收购或其他严重后果;
    所在行业技术进步迅猛,产品和技术具有很高的陈旧风险;
    所在行业对资产、负债、收入和成本的确认高度依赖于主观的估计和判断。
   4、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
    财务成果主要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状况,从财务成果有关指标的变异和特殊性,也可以反映出企业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主要预警信号包括:
    经营业绩与财务分析师的预测惊人接近;
    报表项目余额和金额变动幅度异常惊人;
    对外报告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主要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基础之上,且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很可能随着估计和判断基础的变化而严重恶化;
    收入和费用比例严重失调;
    高度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再融资(包括股票和债务融资)才得以持续经营;
    报表项目的余额或金额源于一笔或少数几笔重大交易;
    会计期末发生“形式重于实质”的重大交易且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发表“不干净”意见;
    在连年报告净利润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人不敷出;
    对外报告的赢利能力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迅猛增长;
    主要成本费用率大大低于其竞争对手;
    财务报表附注晦涩难懂;
    连续多年依靠非经营性收益才得以保持赢利记录;
    财务杠杆高,处于违反债务契约的边缘;
    经营业绩与其所处的行业地位不相称;
    经营成功所高度倚重的产品或服务面临着市场竞争、技术进步、消费偏好或替代品的严峻挑战;
    对外报告的经营业绩与内部预算或计划总是保持高度一致,罕有例外情况发生;因经营业绩不佳导致股票交易持续低迷,面临着被交易所终止交易的风险。
    三、财务舞弊的具体征兆表现
    由于企业的财务资料最终要向有关方面披露,并且虽然披露的主要目的各不相同,但不外乎增加利润、减少负债等几个方面,使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值,争取到更多的银行贷款。从会计角度看,财务舞弊主要表现为销售收入舞弊、销售成本舞弊、负债和费用舞弊、资产舞弊和披露舞弊等形式。
    1、销售收入舞弊的预警信号
    2、销售成本舞弊的预警信号

    3、负债和费用舞弊的预警信号

    4、资产舞弊的预警信号

    5、披露舞弊的预警信号

7. 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及审计对策有哪些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或企业,不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财务报告舞弊一般分为两类:
(1)人为编造财务报告数据。人为编造的财务报告,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告。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告不平衡、账表不相符、报告与报告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告数据不衔接等。
(2)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告的有关数据。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告,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往往做到了报告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
一、审计中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方法
(一)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对企业重要的财务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对一些变动异常的指标进行相关信息差异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简易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财务报告中异常的波动、进而识别财务报告的粉饰问题。
(二)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其分析要点有: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交换。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分析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分别占关联方交易总额和未结算总金额的比例是否正常。
(三)异常利润剔除法
将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非经常损益从企业利益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关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大小及其变化。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财务报告粉饰特别有效。
(四)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
二、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审计对策
(一)分析经营风险
一般情况下,经营风险越高,客户管理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客户经营风险的分析包括行业分析、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如对竞争者分析形成同业分析预期,对前期数据分析形成纵向预期,对非财务数据分析形成财务预期,对一组财务数据分析形成另一组财务数据的预期。
(二)分析舞弊环境
首先,要评价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导致管理当局权力膨胀、监督失控、缺乏透明度,给管理当局舞弊创造客观条件。审计人员在评价公司治理结构时,应重点关注客户是否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执行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及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其次,要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一方面要考虑客户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适当,是否能防止、发现和纠正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采取一定的控制测试方法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三)评价管理当局
对管理当局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分析管理当局的压力或动机。审计人员应密切关注管理当局是否遭受异常压力,如盈利目标过度夸张并在这些目标基础上设计管理当局薪酬奖励制度、市场占有率突然下降、公司市场形象不佳、管理当局正面临提升的关键时刻等。第二,对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进行评价。如管理人员曾经有不诚实的记录,公司以前年度曾经有过舞弊发生,不及时改正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管理人员过去不配合审计工作或曾经欺骗过审计人员,主管会计和财务人员离职率高,经常更换法律顾问等。
(四)确定舞弊风险
首先,考虑风险因素。审计人员根据经营风险的分析结果、舞弊环境和对管理当局的评价结果等,进行风险评估。其次,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情况。所谓异常是指审计人员的合理预期与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审计人员可利用分析性复核,寻找和发现异常,当发现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情况,说明存在较大的舞弊风险。
(五)编制审计计划
根据舞弊风险的评价结果编制审计计划,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确定审计目标、审计工作时间和日程安排、审计重点和范围,在高舞弊风险领域配备充分的审计资源。
(六)揭露舞弊后的附加程序
若舞弊行为被揭露,审计人员要继续采用相关的附加审计调查程序,甚至要请求法律部门协助对舞弊事项予以切实调查。包括:
(1)审计人员已发现所有舞弊的处理。审计人员应以适当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告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所有舞弊行为,并将告知的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对涉及的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向负责的更高管理人员报告。
(2)提供管理建议书。将舞弊者揭发出来后,审计人员还需要在后续审计中分析舞弊行为的原因,深入探讨舞弊的根源,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以及客户管理方面的弱点,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杜绝同类舞弊再次发生。
三、财务报告舞弊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审计成本
在舞弊审计中,不能过分考虑审计成本,更不能将分析经营风险增加的成本用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来弥补。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公众利益,否则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二)把握保密分寸
我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审计人员考虑对“客户的资料保密”,从而使客户的利益得到根本的保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人员对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和分析,涉及到客户商业秘密,如客户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审计人员要注意遵守职业道德,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但舞弊审计中,有些揭露出来的舞弊行为触犯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如贪污、盗窃、挪用资产,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审计人员不能以“保守客户秘密”为借口,拒绝披露相关舞弊信息。
(三)注意发现舞弊的迹象
舞弊行为的最基本表现,有为了组织获利而进行的舞弊行为和为了损害组织的利益而实施的舞弊两种主要形式。具体表现:行贿、出售或转让不真实的或虚报的资产、故意做出不正当的转让价格等,是为了使本组织获利而进行的舞弊;把一项可能盈利的交易转移给一个雇员或外人,贪污、有意地隐瞒或虚报事项或数据等,属于使本组织利益受损而进行的舞弊。但不管是哪种形式,舞弊者的直接目的都是期望个人从中获利。审计人员在实施常规审计时,需注意发现发生上述行为的可疑迹象,及时反馈给主要的职能部门。一旦判断有舞弊迹象,审计人员需要进行评价,以便做出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决定。
(四)保持职业的警惕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时刻保持职业的警惕性,及时将舞弊迹象通知组织内的有关部门。为了避免超越审计权限而导致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明确了舞弊迹象并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时,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组织内的有关部门,如纪检部门、安全部门等。这是实施舞弊审计必要的程序,如果不这样做,就有可能跨越审计范围,使审计工作凌驾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之上,从而导致“审计越权”的风险。就内部审计程序来说,即使是以应有的职业谨慎的方式来进行,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检查出舞弊行为。
(五)保持审计的有效性
在进行舞弊行为调查时,审计员应广泛搜集审计证据,评价组织内部涉及舞弊的可能层次和舞弊人员的范围。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应注意与管理人员、法律顾问和其他专家协作,同时应考虑到调查范围内犯罪人员的权利及该组织本身的信誉。一旦通过调查过程得出初步结论,审计人员必须对舞弊行为进行评价。分析舞弊产生的原因,确定审计方法,以便帮助减少未来的类似舞弊问题的发生,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审计的层次。明确是否应对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新的审计对策,从而更好地体现审计的附加价值。

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及审计对策有哪些

8. 利用财务报表分析是否可以发现金舞弊?

一般从会计报表分析,很难发现现金舞弊,特别是金额不大的舞弊。
发现现金舞弊的途径:
                          1、逐笔审核现金日记账并核对收支的原始单据
                           2、核对现金的来源和现金收入(出纳现金日记账借方发生额),如:用当天的卖货收入核对现金收入。
                           3、银行帐与现金账核对。如,银行有取现支付,现金就应该有收入。
                           4、对外核对往来账后,与现金账对应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