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争了,无论苟不苟且,都有诗和远方

2024-05-18 20:49

1. 别争了,无论苟不苟且,都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只是牢骚式地甩出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引得众网友争议纷纷。接着“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父母的苟且,就是为了让你看到诗和远方”,以及“过不好苟且,谈何诗与远方”……等相关极富驳斥性的文章出现。在这些文章里,我看到了代表着不同人群的生活态度与理解,和大量的情感宣泄与投射。这句话到底涵盖了多少信息,又应如何客观的来看待呢,我讲下个人观点哈。
  
       至于苟且不苟且这件事,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眼光,一方面源于你内心的呐喊。无论你怎么过,都有人认为你在苟且,或是不苟且。声音太多,就很难听清内心真正的声音,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你的生活,索性不解释,索性随他去。冯唐不是有句话说:我替老天管好我自己,鲍勃迪伦也有句名言“我不是万能的,我能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做好我自己。” 生活终归是自己的,其实成功的人,就是不会花时间浪费在比较他人与自己行为上的人。你过你的就是,事实胜于雄辩,与其辩之,不如放之。
  
    究竟是活给自己,还是活给外界看,当然了,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自行拿捏,怎么舒服,怎么过活。现在的人,最大的误区,就是非要证明些什么,证明给父母看,证明给伴侣看,证明给社会上曾经所有泼过自己冷水的人看,非得有种“哼,我让你看轻我,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的心态。被社会洗脑成,你不出人头地,你就没用,你就平庸的信条标准。但实际上,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人会责怪,在花园里飞的快乐些,也会有人驻足观看。你是条鱼,何必渴望飞翔,你是只鸟,何必强求潜水。如果你是三栖动物,当然更好,我诚挚的欣赏并祝福你,从出生的背景来看,毕竟占少数。生活的出发点一旦是为了证明什么,比较什么,那将失去最原始的自在,因为你的聚焦点全放在了关注他人对你的态度上,反而很难全心全意把自己的生活活出姿态。
  
         生命有生命的阶段,生活有生活的层次。每一个不同阶段层次的生命与生活,那都是你的选择,但无论怎么选择,实际上都没多大错。因为已经发生的,就是该发生的。我的意思不是说要随波逐流,你可以继续浴血奋战,继续与之相抗,但请让这份“不屈”,沉底得更彻底,从而真正变成体内的洪荒之力,奋起直追。否则就只是成了喊口号的愤青。光喊不行,就好比读过了再多的心灵鸡汤,懂得的道理再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一个意思。因为没有消化,看看就过去了,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曾把道理融入生活,落地,实实在在的从身边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去着手。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信仰,你的庙宇。纪伯伦这句话可谓是道出了平常禅。参天大树,枝叶有多伸展,根就扎得有多深。所以,要接纳自己的苟且,再提升这份苟且,但前提是,若是为了世人眼里的“不苟且”,失了自在与快乐,又作甚用?若是打心底里觉得苟且了,那么去充实自己。在充实和乐趣面前,我相信苟且会无地自容。
  
          然而苟且生活,讲得再深一点,它还有个“凑合活着”的智慧。凑合活着四个字看似是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却几乎涵括了人这一生需要学习的课题:宽容。生活十有八九不如意,怎么着都是不如意,快乐如何滋生?平和又从哪里来?只有宽容,接纳,才能换来其相对“凑合”的一生。没有谁的生活不是“凑合活着”,若是告诉你,他百分百的满意,一定是作秀,哈哈。标准皆不同,何不笑谈之,较真,心累,走不走心,得分人分事儿。我个人是十分中意庄子的大自在,自在即万法的主张,即使不效仿,也总能找出些值得深度思考的观点。他这个智慧,无论放到怎样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里,都不过时。无法对自己的一生负责的人,谈什么百善始孝,谈什么家国天下?
  
         二十岁有二十岁的迷茫骄狂,三十岁有三十岁的成熟稳重,四十岁有四十岁的尘埃落定……都是阶段,尊重每一个阶段该有的模样,发挥到极致的圆满。不压抑,不放纵,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活得柔软些,源远流长些。
  
        远方,是一个个活在当下铺成的,因为悲喜交加,便成了诗。
  
          所以无论你苟不苟且,诗和远方,一直都在,不必担忧,去吧,该干嘛干嘛,祝好。

别争了,无论苟不苟且,都有诗和远方

2. 生活不只远方和诗,还有苟且

【墨竹的菜园】0330——生活不只远方和诗,还有苟且。有人会说我说错了,把话说反了。其实,这是我在中,看简友的文章感受到的。
  
  
 在中读到几篇文章,也因被文字打动而关注了一些简友。其中有创业失败,重头再来的;有得抑郁症,正失业还坚持写作的;有身体遭受创伤,面临无钱医治的......
  
 在一篇篇动人文字的背后,你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身体在支撑着它,我们看见的是诗和远方,我们看不见的是他苟且的生活。
  
 生活有时候看起来真的很无情。苟且偷生,是那么的无奈、无助。即使已经很糟糕了,还可能遭遇雪上加霜、厄运接踵而至。
  
 我不是冷血看笑话,我也经历身背债务,前途未卜的黑暗时段。那个时候真的感觉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方向。说生不如死有些过了,但那种内心的煎熬、痛苦、无助也只有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但是我只能选择苟且,因为还有老婆孩子,还有这个家需要男人去撑起来。虽然黑暗,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倒下、不能倒下、不能倒下。找不到方向,就先想办法活下去。去兼职、去找朋友接些零单,能赚到的碎银子都去争取。
  
 在苟且中等待,在一件一件小事中去等待。只要还活着,就会有机会。
  
 当我从那段黑暗时段中走出来,更多感受的不再是当初的痛苦,而是感恩。感谢上天给了我一段特别的经历,磨砺出更坚强的我。如若当初我没能苟且,后来就什么都没有了……
  
 诗和远方是精神,人只有在解决温饱,有了安全保障之后才能开始追求心灵的滋养。该苟且的时候一定要苟且。该赚钱该想办法生存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活下去,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诗和远方”,期望自己的精神感召,获得命运的转变,其实还是挺困难的。
  
 我更愿意正面苟且,边想法生存下去,边用“诗和远方”给自己打气。苟且并不丢人,也不可怕,也许,今日的苟且也将成为一首励志动人的诗篇!

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4. 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5. 倘若不曾苟且,有什么资格去诗的远方

倘若不曾苟且,有什么资格去诗的远方
就在除夕前三天的晚上,我依旧在办公室里加班,准备着春节期间的安排。下班的时候,只剩楼下的便利店还灯火通明。即使如此,一辆从CBD方向开来的公交车上,还是塞满了西装革履的白领。

我抱紧了背包,挤上了公交车。深夜,这个城市依然不停歇,而城市里的人,似乎都透露着无奈与疲惫。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朋友圈里的一句话:有多少人已经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呢?
是啊,处于社会各阶层、扮演着各种角色的我们,或是困于金钱、或是匮乏勇气,只能戴着无形的枷锁走着别人重复走过的路。
所以,即使我们不断抱怨“工作太无聊,生活没有生气,所做的事情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即使我们看过无数励志、免俗、追求梦想的文章,我们依旧迷茫,不知道怎么作出改变。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会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我有一位“运气特别好”的朋友。刚过30岁,已经过上了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没有朝九晚五,没有办公室,拿着品牌的赞助周游列国到处旅行,只是靠着拍照、写作,便日进斗金。
她是富二代吗?她长得很漂亮吗?她是超级学霸吗?
都不是。
刚毕业那会儿,拿着二流文凭的她与上千万个大学生一样,在招聘会上迷失了自己。别说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连找一份足够养活自己、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都不容易。
后来,她进了一家杂志社工作。因为这家杂志社的待遇非常低,大家都不愿去,所以简历并不十分出彩的她被录用了。
那时候的她,没有任何资本,只有一身用不完的精力。
为了多拿些奖金,她跟杂志社的编辑说:有什么稿子尽管让我去写。
然后,她创造了每周写6-8篇稿子,每周写两万字的变态记录。不仅如此,为了锻炼笔力,她还开了一个微博,用来写写古灵精怪的小故事,生活随笔等等。
这样的状态,她坚持了6年。生活的全部几乎就是不停地阅读、写作,没有什么诗与远方,只有日复一日的枯燥。
我曾问过她,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没有希望吗?
她苦笑着说,我一直都在迷茫和彷徨着,可是又能怎么办呢,我至少得坚持做点什么吧。
6年的时间的积累,她锋芒渐露,而在微博上关注她的人也越来越多,从最开始只有个位数点赞,到后来已经有几百的的转发量。
真正的转折点,是她一次旅行去了怒江大峡谷后,在微博写了一篇非常厉害的文章。这篇文章被某个运动品牌的公关注意到了,她成了这个品牌主办的环游中国15个城市活动的旅行记录者。
因为这个活动,她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了改变。渐渐一些品牌厂商或旅行杂志因为看到她的活动记录文章而找到她。后来,她从杂志社辞职,成了全职旅行作家。
辞职之前,她一刻都没想过自己会走上旅行作家这条路,只不过把“写作”这件自己并不讨厌的事,坚持了下去。
我想,当我们连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能做的事,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把自己还能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坚持下去,而不是因为迷茫就停滞不前,等着思考出什么完美答案后再行动。
也许在某一天,积累的努力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其实,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事情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愿意专注、不肯深入。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失败者。
他们说想学外语,买了好几本单词、语法书,还没看到50页便放弃了;他们说要好好锻炼身体,办了健身卡,一年只去了10次不到;他们说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试验了每行每业,因为不能坚持,失败了,然后换另一个行业,一生都是在一连串的失败中度过……
他们以“尝试”为名,始终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从没有坚持做过一件事,做任何事都不是全力以赴,不敢背水一战。最终把失败归结于“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如果习惯于妥协,妥协于自己的懦弱与懒惰,妥协于困难与阻力,空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那么注定平庸一生罢了。
毕竟,如果不曾苟且过,又如何去实现想要的远方呢?
所以,新的一年里,别踟蹰于迷茫了,脚踏实地去努力吧。

倘若不曾苟且,有什么资格去诗的远方

6. 不要眼前的苟且,只要诗和远方

所有的诗和远方,不要因为眼前的苟且,而将它弃而远之。 
  
  
   
  
 01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有着诗情画意的逻辑描述,让我顿觉这首诗的妙处,以致近日在好几个平台都看到这句诗词,颇感亲切。巧的是,我的这个故事,也发生在初夏,一个绿意盎然的时节。
  
 我是一个快三岁孩子的妈妈,由于工作和家庭关系,孩子暂时跟着我的父母住在县城,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只能是周末时间,短短的两天而已。
  
 所以,我被朋友打趣地说成了“周末父母”。
  
 或许因为是“周末父母”,所以我格外地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我尽量做到,在陪伴的时间里,不做与陪伴无关的事,包括我喜欢的一切事情。与其说不是不做,而是在孩子如此顽皮捣蛋的年纪,我做这些事情必然是事倍功半,绝对会被她弄的一塌糊涂。在有过经验教训之后,我就“乖乖”地被她降服,相处的时间里,和她玩耍、给她讲故事,于我,就是一个全陪伴者和倾听者。
  
 最近这一两个月,我老妈决定每间隔一周就把孩子带到市区同我们一起居住,也就是县城住一段时间、市内再住一段时间。
  
 对于这种异地分居的苦痛,其实我早就有承受之力,因为我同先生自恋爱、结婚、生子,15年的时间里,竟然有13年处于异地分居,所以我骨子里已经对其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只是所忍受的时间仅为一周。所以,在2017年之前,我自称我们没有“家”。
  
 直至2017年,辞掉了我千辛万苦换来的体制内工作,决绝地回到老家所在的市区一家企业工作,只为拯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编制和合同工,行政单位和政府企业,单位副职和职员。
  
  这莫大的对比,自卑总会在深夜准时发作,就像一剂奇耻大辱的毒药,吞噬着我所有的意志。 更为悲惨的是,那一年,我在濒临破碎的婚姻中努力寻找自我和信任,抑郁、烦躁不安、多疑。好在,我健在,只是胖了20斤。
  
 故事讲到这里好像已经跑偏了题,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些都是下面故事的大环境背景,难道,我有些赘述了吗?
  
  
  
 02
  
 前两周,我妈和孩子都住在市区的家里。原本下班后的健身90分钟、习字45分钟、朗读30分钟、睡前阅读40分钟的时间,却被眼前的天伦之乐戛然而止了。
  
 下班到家18时,半个多小时吃晚饭带孩子散步了回来已是20时,好不容喘口气,又得给孩子洗澡、刷牙、洗内裤、吹头发,时间到了21时30分左右。以上除了做饭不是我,其余都是我一人完成。这期间,大概是给孩子吹头发的时候,孩子爸从健身房健身归来,一股青春运动气息弥漫整个房间。他亲切地叫唤孩子,打听孩子的饭后时光如何度过,可孩子始终沉浸在她和我的世界里。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沙发上,纵容灵魂和躯壳能有一时半会的歇息。心想着,这会孩子她爸回来了,我得偷个懒。可孩子又调皮说看电视,看看时间,我说孩子我们睡觉去吧。其实,这时候,我妈已经在卧室安然睡下了。临睡前,孩子在客厅里拿走了属于她的全部图画书籍,因为,她要在床上听我给她讲书里面的故事。
  
 拖沓着疲倦和略有汗意的身体,倚靠在床前,一个一个故事地讲给她听。说来也很欣慰,她十分喜欢看书,而且边看书边描述看到的图片信息。
  
 ……
  
 就这样,她一直不肯睡觉,反反复复要喝牛奶,要讲故事。
  
 当然,牛奶是她爸冲,故事,则由我讲。
  
 22时30分了,我家这个灵动的小宝贝竟然没有一丝睡意,我却累得趴下,就趁机跑去洗澡。洗澡完毕后,我家精力充沛的孩子依然坐在床上翻着书本,喃喃自语。旁边的老妈,睡着了,客厅的老公,正在徜徉在书海的世界,我?
  
 我却披着刚被吹干了的头发,敷了一片面膜,准备教训孩子咋还不睡觉。孩子嚷嚷着妈妈讲故事,要牛奶。这样反复反复……
  
 我受不了,叫醒一旁浅睡的老妈,轻声说道,“这样下去不是一回事,我先回房间了,我不在她会乖乖睡觉的,要是再不行我再过来”。
  
 果不其然,这招管用。我走后,老公给冲了牛奶,不知道那晚冲了几次,三次绝对有。我躲在卧室心不在焉地看着书,心里却时刻挂记着孩子是否睡着或调皮。
  
 夜深了,外面的盏盏房灯相继熄灭,月光的澄澈透过窗帘的罅隙洒了进来,旁边的卧室仿佛也安静了。我轻轻走过去,孩子睡着了,我拿走摆放在床头柜的空奶瓶,洗干净后,赶紧返回卧室,因为,我得抓紧时间阅读。这时,已经是深夜,23时45分。
  
  
  
 03
  
 床的一旁,老公侧着身子正在看手机视频,见我来了,小看了一会就放下手机准备睡觉。
  
 我,拿着一本书开启真正属于我的阅读时间。
  
 从我进房门那一刻到我熄灯睡下,这期间,我们之间竟然没有交流,更没有肢体互动。
  
 其实,我内心是压抑的。同样是上班回来,为什么他能继续他的生活,而我却必须只身一人陪伴孩子。即使他回来后,依然是做自己的事情,与孩子的互动甚至有少。
  
 加之他的少言,我更是怒气。熄了灯,回想自己为了家的牺牲,他的所作所为,竟然委屈地掉眼泪。我知道,他没有睡着,他反复翻身,想必他心里也很难受。
  
 眼泪没有停止,不知何时,已被第二天的闹钟叫醒。上班途中,他的话语依旧很少,和之前我们的二人世界截然不同。想到昨晚的遭遇,我顿时火冒三丈,“我很羡慕你还能继续你的健身,可我就不一样了,因为要陪伴孩子,我的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话的语气略有一丝责怪之意,不知道他是否听了出来。
  
 “不要把陪伴孩子作为不想励志的借口”,他竟然以这种方式回应于我。
  
  
  
 是的,你或许说得很对。时间就是沾满了水的海绵,挤一挤,总得有水溢出,不挤,怎知道是否还有水?我不想再责备他,决定开始反省自己。
  
 不是有人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吗?
  
 没错,这些琐碎的日常就是我生活的苟且,我曾经的下班后的健身90分钟、习字45分钟、朗读30分钟、睡前阅读40分钟就是诗和远方。如果把生活比喻成一株年长的大树,苟且就像寄生虫一样坚固地存在,诗和远方,却会随着外界的风而摇摇欲坠,如果你不加固诗和远方,它们随时会轻而易举地就被刮走,剩下的只有苟且,陪你终老。
  
  我有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苟且、诗和远方,我得用猛力施点肥料,让苟且变成诗和远方,让诗和远方变成“苟且”。 
  
  因为,我不要眼前的苟且,我只要诗和远方。

7. 到不了诗和远方,生活也未必苟且

最近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出自高晓松最新单曲,许巍演唱,不知有多少朝九晚五工作的人对自己现状不满。有时候不得不说情怀这个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诗和远方固然美好,但人生也不仅仅只有诗和远方。每一件事情,但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的。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可以得到满足的,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正如我们通信监理工作,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到,每一件事都要做好。服从公司安排,认真履行本职工作,日常现场质量管控到位,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时代落下。监理工作追求的就是细节工作,细节决定成败。
  
 诗和远方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谁有能说这不是一种生活呢,谁有能说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呢。对于生活并没有对错之分,你所选择的就是你所需要的,就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有人一举成名,有人因为勇敢而走向成功,有人因为信念走向成功,同样有人因为平凡的工作走向成功,每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不平凡,工作在一线的工人可以20年不出一次错误,同样的,我们的监理工作也容不得出错,每次看到那一次次的安全事故,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什么原因,一定要严把安全质量关,质量是第一要义。
  
 都说诗和远方,谁有能给谁和远方下一个定义呢,没有人知道诗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远方在哪里。向往诗和远方的人很多,拥有诗和远方的又有多少呢,所以没有诗和远方,我们也不能选择眼前的苟且,生活就是如此,大多是的时候,你都不能把生活过成自己心中所想的样子,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你所选择都都是适合的。
  
 阳光下,漫步在岛城的海边,宁静,安逸是诗和远方;迎着夕阳结束一天简单的工作,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诗和远方呢。
  
 到不了诗和远方,生活也未必苟且,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做好,做到极致,就是自己的“诗和远方”。ll%7D%����+��

到不了诗和远方,生活也未必苟且

8. 到不了诗和远方,生活也未必苟且

文/静听花开_
  
 
                                          
 01-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被一系列的“只要……就……”欺骗,老师时常鞭策我们,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就可以考上你心仪的大学;父母经常教导我们,只要你名列前茅,以后就可以有很大的出息;闺蜜会安慰我们,只要你死心塌地的喜欢一个人,一定就可以虏获他的心。
  
 可是,好好学习的结果并不能带来你想要的大学的offer,因为总有大部分人在高考失利、发挥失常;一直学习成绩很好的学霸,并不代表能够在工作岗位游刃有余,也会有所能力局限;而且,喜欢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再多的无怨无悔可能也只是多余的存在。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以为只要向往、只要付出,就可以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结果却并不那么如你所愿。这个世界的悲剧,总是多于喜剧;这个世界的失败,总是多于成功。向往诗和远方的人很多,能够拥有诗和远方的人,却并不那么多。 
  
 02-
  
 昨天在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偶遇一个学姐,她没有饭卡,让我帮她刷下,然后我们就趁着等饭的时候,互相闲聊了起来。
  
 后来才知道,学姐是大四的,正在找工作,不是我们学校的,而是来找同学拿东西。聊天的期间,她问我是学什么专业的,我说是工商管理类。
  
 她听了后,说“我有个同学也是学工商管理的,工商管理是个好专业,听这个名字觉得特别有感觉。”
  
 “其实这也就是个云里雾里的专业,感觉太宏观抽象了。学姐,那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呀?”我说。
  
 “临床医学。”
  
 过一会儿,她又说,“高中时候读的是文科,当时高考填志愿时也是想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可是在父母的选择下,最后就填了他们口中的安稳的专业——医学。”
  
 听到学姐这番话,我可以从她的语气中,明显听到些许遗憾,还有未能走自己喜欢的路的悔恨。但是片刻,她眼神里的遗憾却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
  
 我问学姐,“那你现在还后悔吗?”
  
 “当时刚刚接触的时候可能会后悔,但后来想着也习惯了。既然没有办法学自己的喜欢的专业,那就把当下的事做好也算不辜负生活。慢慢的,我发现临床医学其实也没那么讨厌,好像随着时间流走,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了,而且也小有成就,今天我刚刚拿到了心仪医院的offer。”学姐笑着说。
  
 她的微笑那么从容,一如她说话时平容的语气。我可以感受到,现在的学姐是真的喜欢临床医学这个专业,一如当时她对工商管理专业的那种向往情。
  
  没有拥抱诗和远方,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选择苟且眼前。 学姐没有抵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远方,但她却向我们阐释了,即便不能到达心之所往处,也要把生活过得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般宽远,彩彻区明,纤歌凌云。
  
  
 03-
  
 每个人心里都会住着一个远方,那里如诗如画,落霞与孤鹜齐飞。
  
 就像时至今日的我,依然对中国海洋大学有着深深的憧憬。记得当时高三时,因为看到一篇写中国海洋大学的文章,里面一段话到现在都记忆深刻,“ 阳光慵懒地漫步在岛城的夏天,宁静,安逸。 粗犷的花岗石墙壁缠满树藤,红色筒瓦覆顶,狭长的拱门一样的窗口饰以美丽的西式图案浮雕,楼内布局至今完好保留原有格局,显得既古朴典雅,又不失异国情调。”
  
 向往大海的我当时就被中国海洋大学深深吸引,然后我也努力学习,明知这个远方特别遥远,还是想要奋斗尝试。曾经说过的鞭策自己最狠的话是“非中国海洋大学不读”,但到最后,还是没有去到那所心心念念的学府,选择了现在的大学。
  
 要是有人问,你会很遗憾没有去到海大吗?是的,我很遗憾,因为曾经我真的非常想要去哪里,可以为了它兢兢业业地备战高考,只可惜,最后还是分数不够。
  
 但我却不后悔,至少曾经为之奋斗过;可能没有拼尽全力,可能时间太晚,但却也有所付出,如此足矣。而对于现在的生活,我也很喜欢,即使不是当时渴望的学校,但只要我们愿意,眼前的生活也可以是如诗的远方。
  
 04-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命运的宠儿。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因素,我们无法选择心之所向的“诗和远方”,尽管那个远方魅力四射,无时无刻不在挑逗着你的心、让你疯狂,可是最后却只能选择那些所谓的“适合”你的“眼前”。
  
  
  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即使没有诗和远方,他也可以把眼前的点滴变成如诗的美好,拥抱当下的远方。 远方那么远,生活这么近,既是如此,好好享受、不辜负时光,那么到哪里都是如诗的远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