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房地产信托增量和增速

2024-05-18 00:47

1. 控制房地产信托增量和增速

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近日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银保监会对这些信托公司提出五点要求:要求这些信托公司增强大局意识,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现行房地产信托监管要求等。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强调,今后,银保监会将会对信托公司的警示指导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开展政策吹风,推动信托公司沿着正确轨道稳健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23号文发布之后,多家信托公司近期收到银监窗口指导,要求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各家公司收到的监管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要求“自觉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有的要求“三季末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不得超过二季末”,甚至有个别公司要求“全面暂停地产信托业务”。某中小型信托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称,“公司尚未收到类似窗口指导,但不排除接到类似窗口指导的公司会继续增加”。
广州某信托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房地产业务仍是发力的重点,但在交易对手选择上较为慎重,大多数信托公司要求选择与销售额排名前100强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合作,有的信托公司甚至把标准提高至前50强。
对此,信托行业资深研究员袁吉伟认为,对于一些涉及民间借贷、高息借贷的房企要高度关注,说明其融资渠道已经很有限,资金链已比较紧张。“信托公司优选交易对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预判好行业走势,根据行业走势调整交易策略。”

控制房地产信托增量和增速

2. 房地产信托过快增长被“点名”控制

日前,监管部门再次释放出房地产信托严监管的信号。7月6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风险防控,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于近日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信托公司控制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银保监会对房地产信托严监管具有政策延续性。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即“23号文”),要求严格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
有信托业内观察人士对某报记者坦言,“限制房地产过快增长是基于房地产调控稳定的主基调,此次监管严格程度为近年少有,也可能确立了后续房地产信托监管的基准水平。”
“政策引导+行政处罚”
双管齐下规范房地产业务
此轮监管政策的背景在于今年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
记者据用益信托数据统计,2019年1月份至6月份,新增房地产信托募资规模接近3800亿元,占集合信托成立规模的39%。此外,自去年6月份至今,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已连续13个月稳居集合信托首位。可以看出,房地产信托的成立规模居高不下。
业内普遍将此次对信托公司的约谈警示视为“23号文”政策的延续。有金融业内人士透露,“23号文”后,仍有地方信托公司置之不理,以不合规的方式继续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监管套利行为,也有信托公司阴奉阳违,错判严监管政策形势,对相关规定置若罔闻,这些都促使了此次监管力度的升级。
对于为何信托公司对房地产业务难以割舍?上述金融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对于房地产业务收费远高于其他业务,相对于通道业务千分之二的手续费,房地产业务则为1.5个百分点以上。
除了利润空间大,投资者倾向也是重要因素,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记者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房地产信托已经成为部分投资者较为青睐的投资产品之一,甚至出现了一些专买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投资者”。
除了政策引导,行政处罚也是监管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重要手段。记者梳理罚单发现,今年上半年,“涉房”罚单共有4笔,涉及3家信托公司。事由分别为“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及“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某北京地区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指出,对于信托公司行政处罚应理性看待。从处罚金额来看,信托公司小额罚单居多,更多起到的是警示作用,一般不影响业务准入和评级。
前述信托业内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房地产信托是信托公司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严监管短期冲击公司经营业绩,长期则会倒逼信托公司转型发展,参与房地产信托市场对公司专业能力的要求会更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6个月后
房地产开发投资或现拐点
事实上,“23号文”对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已初见效果。记者发现,用益信托集合信托周报显示,5月底开始,房地产信托募集规模已连续两周环比大幅下降。5月份最后一周募集规模36.12亿元,环比减少60.63%;6月份首周募集规模29.07亿元,环比减少19.53%。
不过,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明显回落拐点或仍需6个月时间。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从房地产融资到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约6个月的时滞。从21世纪以来的房地产开发投融资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增速走势趋于一致,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拐点滞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增速拐点约6个月。“因而今年二季度开始的房地产融资条件收紧可能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体现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
需要注意的是,信托融资占房地产开发融资资金来源比例并不高,但对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的加码可能会造成其他机构的谨慎情绪和融资渠道的收紧。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占比始终维持在4%以下,而其中信托贷款占比将更低。若将房地产企业融资分为筹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两个阶段,筹资活动过程中融资方式主要是国内贷款、债券或股票融资以及海外融资,经营活动过程中融资方式主要是定金和预收款等。“若排除经营活动中定金和预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仍低于10%。”

3. 8月募资降三成 房地产信托业务持续收紧

随着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的不断加码,中信信托、建信信托等头部企业因违规投向房地产行业而受罚。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信托发行市场再次迎来低点,8月份募资产品数量几近腰斩,发行规模下降了27%。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信托行业的监管要求持续趋严,今年房地产信托业务收缩已成定局。
9月11日,记者获悉,北京银保监局开出两张房地产信托违规业务罚单,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受罚。其中,中信信托因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被罚款30万元。建信信托则因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违规向不具备二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等数个事项被罚款90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监管部门已对信托公司开出20余张罚单,罚没金额合计超过2000万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至少有3家信托公司因房地产业务违规被监管“点名”。
“目前各家信托公司也没有明确的业务方向,一些中小型公司基本上都是保证先活着,宁可不做或者少做,严控新项目的风险。”有华中某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公司二季度在涉房项目比较保守,导致三季度的房地产信托发行也有所顾虑。
记者从多家信托公司处了解,近日多地银保监局对辖区内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信托公司2019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规模不得超过二季度末,这是继近日前银保监会就房地产业务约谈多家信托公司后的又一举措,也是对地产信托融资的进一步收紧。
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281只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金额为580.82亿元,较7月份的524只795.23亿元的规模,发行只数下降了46.4%,发行规模下降了27%。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在创新业务经营效率有限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对传统业务的依赖较强;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依然有较强通过信托融资的需求,尤其是在其他融资渠道受限的环境下。
中诚信托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为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房地产融资仍将处于收紧态势,部分难以获得持续融资的中小开发商信用风险持续攀升。

8月募资降三成 房地产信托业务持续收紧

4. 房地产信托遭遇严监管,二季度房地产信托余额同比下降14%

  来自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57家信托公司一共发行房地产信托计划5473只,成立信托项目1314个,规模6697.59亿元。整体来看,与2019年同期相比,房地产信托业务占所有信托规模之比略有下降。
  近期银保监会信托部向各地银保监局下发《关于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切实加强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工作。
  余额和占比逐季下降
  前述通知要求,各地银保监局要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保持对房地产信托高压监管态势不放松,提前谋划风险防控工作,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房地产信托监管长效机制。
  多位信托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本次业务排查是常规性排查,主要还是配合这一轮地产调控的措施,追踪各公司地产信托相关业务指标。
  自2019年年中以来,监管机构出台多项政策和窗口指导,严格控制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数据显示,近年来房地产信托余额和占比逐季下降。
  来自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余额为2.50万亿元,同比下降14.68%,较一季度末下降3.10%。房地产信托占比也逐渐下降,从2019年四季度末占比15.07%,降至2020年二季度末的14.16%。
  一些中小型信托则开始明显收缩涉房业务。某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已经基本停止大量新增房地产信托业务了,存量项目等待自然清算。该公司认为,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多变,出于审慎经营的原则,选择收缩部分易受政策影响的业务。
  “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57家信托公司共计为320家房地产开发商的5473只信托计划提供了融资。在融资方面,“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百强房企的融资额集中度更高,并进一步向一线城市集中。
  单个公司方面,前9个月发行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信托公司超过20家。其中,五矿信托、光大信托、中融信托三家信托公司发行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总计超过500亿元。
  房企方面,前9个月融资金额居前的地产商包括恒大地产、融创、阳光城、龙光地产、世茂建设、万达、佳源创盛等。
  用益信托指出,今年前9个月,57家信托公司合作的房地产企业中,百强房企合作的规模占总规模比例显著提高,占比达到46.75%,而去年全年为33%。百强房企的融资额集中度更高,融资规模前5位的房企均为百强房企,前10位的房企中有8家百强房企,前20位的房企中有14家百强房企。而去年全年前10位的房企中有7家百强房企,前20位的房企中有12家百强房企。这说明了不同规模的房企在信托融资市场上进一步两极分化,头部房企的融资额度更高。
  从城市分布来看,融资规模进一步向一线城市集中。今年前9个月,一线城市融资总额占比为18.5%,而去年全年为15.37%;二线城市融资总额占比为36.17%,而去年全年为38.79%。而且,一线城市占据所有城市融资额前五名中的第一、二、四、五位,说明一线城市是房地产信托的首选城市。
  用益信托认为,城市中的融资分布与省份的特征类似,头部效应比较明显,后期持续看好一、二线城市的信托融资能力。

5. 房地产信托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信托产品市场快速回暖,集合信托产品募资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上周共有249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增加63.82%;募集资金221.53亿元,环比增加131.75%;2020年一季度共有62家信托公司募集成立集合信托产品6325款,环比减少6.59%;募集资金5535.57亿元,环比下滑6.34%。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分析认为,从募资情况看,基础产业类产品和工商企业类产品增长迅猛。其中,基础产业类产品由于政策红利被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看好。
记者注意到,实际上,早在3月份,信托业就已迎来复工复产的“小阳春”,集合信托产品的募资规模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来源:广州日报

房地产信托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6. 楼市回暖迹象明显 地产信托额度松动了吗?

地产信托额度松动了吗?
连日来,有豪宅瞬间售罄与各地地王再现的消息频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尚在持续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极易牵动人心。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多方了解,地产信托额度并未松动,而且监管部门一再向信托公司强调,“房地产信托额度务必不能超过2019年底。”
业界资产观察人士对此表示,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短期之内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放松比较困难,信托融资渠道还将受限。从房地产行业看,短期受到疫情的冲击较为明显。目前各地房地产政策多是扶持性的,以抵御疫情冲击,而个别政策影响房地产调控大基调的文件也都很快撤销了。银行信贷方面,松动主要针对按揭贷款,开发贷尚没有看到调整迹象,考虑到监管部门仍较重视房地产金融监管,预计后续不会有大的政策调整。

  地产信托额度未松动
针对自2018年以来狂飙突进的地产信托业务,2019年5月中旬,银保监会祭出《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23号文”)后,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严格限制了前端融资模式的发展。
在此之后,地产信托发行规模有所收缩,但仍未达到监管预期。
2019年下半年开始,监管部门密集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信托公司严格控制房地产信托业务。其中《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信托函〔2019〕64号),也即“64号文”,也明确表示要加强房地产信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之前银保监会口头传达的监管精神是,2019年年末的房地产信托规模不得超过6月30日,今年逐步调整为,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不超过2019年底。
一位中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司地产额度一直没有放松,而且由于自去年下半年地产额度收紧便没有实际项目落地,该司2019年12月末的地产额度比2019年6月末的额度又小了不少。“今年银监部门又口头通知,一季度地产信托额度不得超过2019年底,且任何时点都不能超过。监管通过控制信托预登记审批端口,严格控制各家公司额度。”
另有两家大型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坦承,其所在公司接到的监管口令也是地产信托额度不得超过2019年12月末,这依然是当下最为严格的监管指令。
  预计未来也难以松动
近段时间以来,楼市回暖迹象愈发明显。
深圳大面积豪宅仅仅15秒被抢购一空。土地市场方面,全国不少市区出现新地王,如3月10号上午,广州拍出了史上最贵的住宅用地;再如3月11日,常州武进诞生新地王。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认为,在整体疫情按照当前态势继续得到控制的前提下,预计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3月将继续延续,但有望在二季度开始恢复正常。具体来看,销售方面,受疫情影响积压的一、二手房购房需求将陆续转为新增销售,整体销售体量有望快速恢复;新开工方面,在地方放宽预售审批要求的利好下,房企预计将于窗口期加紧项目开工以尽快预售回笼资金,因而新开工面积有望在二季度快速回升;土地购置方面,随着核心城市土拍复常,整体增速有望低位回升,但考虑到房企拿地仍旧谨慎,降幅难见大幅收窄;开发投资额在以新开工、施工面积为主要支撑下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回升。
业界资产观察人士对此表示,“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短期之内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放松比较困难,信托融资渠道还将受限,这样有利于信托公司的客户选择和定价。从房地产行业看,短期受到疫情较为明显的冲击,连续两个月销售情况不好,部分房企资金链承压。目前各地房地产政策多是扶持性的,以抵御疫情冲击,而个别政策影响房地产调控大基调的文件也都很快撤销了。银行信贷方面,松动主要针对按揭贷款,开发贷尚没有看到调整迹象,考虑到监管部门仍较重视房地产金融监管,预计后续不会有大的政策调整。”
另有某大型股份行信贷审批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银行信贷直投房地产这方面数据没有明显变化,且预计往后也不会有明显变化。可以确定的是,基建是今年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重点,小微实体企业也是。但国家层面对地产政策态度非常明确,应该不会有资金金融支持这么直接的举措。”

7. 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现状

当人们对高房价已经感觉到无奈的时候,“集体焦虑”就出现了。当这种“集体焦虑”出现之后,一切与房地产沾边的东西都会刺激人们的这种焦虑,房地产信托也自然“被焦虑”,被情绪化地关注。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多次出现一个传言击垮一家企业的案例。信用社会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表面看也许就是一个传言或是无意的误读,但其背后是“集体焦虑”中的非理性。网络时代,当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之时,对于信息的辨别也更重要了。房地产信托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房地产企业紧张的资金链使得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加大,而绿城事件以及沪京房地产企业兑付问题更是引起了市场的担忧。这也使得很多投资者对房地产信托望而生畏。 尽管房地产信托产品面临众多问题,但并不能一概否定此类产品。相关专业人士给出了建议,从来看,房地产信托产品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审慎:首先要看项目本身的好坏,其次要房地产信托计划的风控措施,第三还要看信托公司的资质。房地产信托依然具有投资价值 。不过专家建议,在购买房地产信托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除了要考察项目的好坏之外,也要严格把握产品的风控措施,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项目和产品风险。此外在信托公司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那些股东背景、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国有控股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从投资品种来看,股市屡创新低,外围环境负面消息不断,反弹迹象并不明确,风险难以把控。而房地产投资受到严控,且受到限购令影响,投资房地产风险加大。相比较下来,前发行的房地产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大都在10%以上,尽管同样受到调控,但是投资者能详细了解房地产信托项目,作为资产配置的一种,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

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现状

8. 监管加码 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下滑至5100亿

随着监管政策加码,对于房企通过信托渠道融资的审核越发严格。根据用益信托最新统计显示,今年来,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我国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了3858款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总计5118.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099款6352.6亿元的规模,在融资额度上同比下滑了19.4%。
7月份以来,整个房地产信托发行延续了下滑态势。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7月全行业共发行241款416.1亿元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相较于上月的481款794.2亿元的规模,在发行只数上下降了50%,在融资规模上则下降了47.6%;而与去年同期的516款755.56亿元的规模相比,在发行只数上更是同比锐减了53.3%。
事实上,我国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连续多个季度下行。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总额为2.58万亿,较2019年末下降1249.87亿元。
“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监管趋严,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经历了多轮窗口指导和调控;二是一季度新 冠疫情冲击使得楼市停摆,房地产开发也全面暂停,房企融资需求萎缩的同时信托业务的开展也短期内受限。”对此,有信托分析人士认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