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2024-05-19 02:23

1. 抗战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铸成币后叫一银元,俗称一元钱。民初时期,一元兑1400文,大米20文一内斤,可买70斤大米。容相当于现在120-140块钱,到抗战时期物价大涨,一元只能买8-9斤大米了.民国时期工人工资最高。工人月薪15-30元,政府公务员,如警察。只有10-18元。科级干部和工人差不多,30元水平。

二次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归属于山西阎锡山的防区,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仅仅是一个集团军加一个军的编制,能有多少人?
所以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的主要是国民党的力量(早期八路军也在正面战场,但过多的伤亡让领导考虑到将来还是转入游击,所以早期有林彪的平型关大捷)。在转入游击后共产党迅速扩充,直到彭老总百团大战时暴露了共产党的兵力。

抗战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2. 抗日战争时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块大洋约等于350元至500元人民币不等。大洋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大洋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大洋钱的简称,跟“小洋”相对。大洋是清末到民国期间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

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
我们这边暂时放弃通货膨胀的考虑,就按照银元之中金银比的价格来换算,当时一块银元之中有24克纯银,而平时金银比的价格就是在20到30左右,也就是说1块大洋约等于1克黄金,有特例的话,按照现在的价值来算的话,一块银元大约等同于如今的800人民币。

3. 抗战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铸成币后叫一银元,俗称一元钱。民初时期,一元兑1400文,大米20文一内斤,可买70斤大米。容相当于现在120-140块钱,到抗战时期物价大涨,一元只能买8-9斤大米了.民国时期工人工资最高。工人月薪15-30元,政府公务员,如警察。只有10-18元。科级干部和工人差不多,30元水平。

二次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归属于山西阎锡山的防区,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仅仅是一个集团军加一个军的编制,能有多少人?
所以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的主要是国民党的力量(早期八路军也在正面战场,但过多的伤亡让领导考虑到将来还是转入游击,所以早期有林彪的平型关大捷)。在转入游击后共产党迅速扩充,直到彭老总百团大战时暴露了共产党的兵力。

抗战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4.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人民币?看完涨知识了

5.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高的,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元。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一个工人的工资,可能一个月也就几个大洋。

我们当然不能直接把大洋换算成人民币,因为大洋现在在市面上并不流通。所以想要计算出大洋的具体价值,我们只能通过中间法。我们可以按照史料的记录,根据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来换算出现在与它等值的人民币数额。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是它的价值尺度职能让它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按照这样的方法换算出来,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在大洋刚刚开始发行的阶段,一块大洋的价值大概是现在的两三百元。

我们举个例子,在清末与民国初期,也就是大洋刚刚流通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昂贵的。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5块大洋。我们现在一头牛的价格可能要好几千元。这中间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价格规律,因为以前对于牛的需求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说牛的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贵,但是我们折算下来一块银元也能够抵现在两三百元左右。同时还有记载,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米,所以说一块大洋的价值肯定会超过百元。

综上所述,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后来因为大量的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大洋也就不断地贬值。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6.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明末清初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有:“生出无穷事,骗去许多银。” 银锭、元宝、银币,一直是我们过去的硬通货币。西班牙作为最早在南美发展殖民地的国家,在南美地区制造了双柱银元用于流通,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最开始这些银元只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使用。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习惯称银元为大洋。

到清末,清政府跟外国的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清政府自己开始制造银元,民国时银元作为货币流通达到鼎盛,最为人们熟悉就是袁大头,也就是民国时期发行的刻印袁世凯头像的一圆银元,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1912至1927年间又发行了刻印孙中山半身像的一圆纪念币,又称孙小头。
那么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今天能换多少人民币呢?对于这两个不同时期的货币的换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参照物来进行对比计算,不过这不是绝对准确的。而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货币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大米作为生活刚需,它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都硬杠杠的,任何时候温饱都是第一需要,大米很适合作为参照物来计算到底怎么换算民国时的银元和今天的人民币。民国时,大米大概6-7分/kg,牛奶8分/瓶,猪肉2角/kg。普通人吃一顿饭也就是几分钱,达官贵人吃上一桌上好的酒席也花不了一块大洋。
现在在外面吃个快餐15-20元,两个人点三个菜随随便便就100多元了,下馆子吃得稍微好一点, 点个大菜的话少说也要花费300元以上。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平时难得吃上荤菜,碰到哪家哪户有喜事,经常“凑份子”喝酒吃席,一份子钱一般就是一斤或两斤猪肉钱。

现在农村经济差一点的地区凑份子一般60元左右,经济好一点地区100元,经济发达地区不在参考范围。在吃饭问题上,一块银元购买力折算到现在至少也有人民币200元左右吧。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大大不同,价值凝结的劳动也会不同。
不同时期的银元购买力也不一样,宣统年间最开始发行的银元“龙洋”价值高,民国刚开始发行银元购买力也很强,后期购买力下降了很多。到今天,银元又会因各种因素,收藏价值也大大不一样,比如一块袁大头武昌银元的收购价格就比一块袁大头普通银元的收购价格高出一倍还多。

我们还可以从人们的工资水平方面来参照折算。1917年刚入大学教书的胡适写信给家里报喜“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每月280块大洋令他非常激动。当时普通教授每月180-280大洋,正教授300-400大洋。蔡元培作为北大校长,有600大洋。鲁迅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他在北京的月薪大概200大洋,他的稿费很多。
1925年在北京西直门大街黄金地段,一套有40来间房的花园式的豪宅,大概5500大洋。北洋时期小学老师的工资就低多了,一般七八块,这还得是教育发达,经济好的地方,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10块大洋左右,工种好工价高一点也就25块大洋。学徒工就更惨了,一年到头可能就能得到几个大洋。一块大洋,对贫苦百姓来说还是一笔“巨资”。这样看起来,一块银元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00-300元的样子。

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年,民国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块银元总重七钱二分,89%为银,11%为铜。1钱为3.125g,目前银的价格大概6.33元/g,这样一块银元其中银含量折算的价格大约人民币130元。
其实这些仅仅供参考。物以稀为贵,银元退出流通后,他的价值跟它的收藏价值更加相关。就如前面提到的在北洋时不同时期的袁大头的购买力不一样,现在不同时期的袁大头的收购价格不一样,袁大头的折坏,磨损不一样,价格又有区别。

一块袁大头一般的收购价格在800-1000的样子,一些特别版本价格不一样,武昌版袁大头就比一般的贵一倍以上,它的收购价格至少在2000以上。现在家里有几块银元的,也是好好收藏起来,它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还是挺高的,卖出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当然如果有一两袋银元,你可以考虑拿一些去换点人民币花花。

7.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能抵现在多少钱?

民国时期虽然较为短暂,但是一块大洋却有着非常大的购买力,据估计和考证,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就相当于如今的145元人民币。
强大的购买力民国经典电视剧《大宅门》里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作为男主角的白七爷吃掉了一家包子铺的八笼包子,那使得包子铺老板气得大哭,然而当白七爷将一块大洋掏给包子铺老板时,老板转哭为笑,甚至还请求白七爷让这些牲口什么时候饿了,都到他那儿去吃包子。从中就能映射出当时民国时期一块大洋有多么值钱。而根据学者的考证,在1914年的上海,以一块大洋的购买力便可以买一下44斤大米。倘若按照现在的大米价格换算,一块大洋就相当于今天的145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就等同于今天的145元可以购买到的东西。而且据说当时的北大教授就算每顿都吃两菜一汤的精品餐,每月都花不了九块大洋,甚至一行六人去吃顿火锅也才花掉一块大洋。也是因为大洋强大的购买力,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民国时期的物价便宜的幸福感。一些民国时期的文豪大家们也常常利用手中的笔来精致的刻画出当时北京充满趣味的生活。
贫富差距悬殊当然,之所以这些人发出如此感慨,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精英们的工资也较为丰裕,那些民国的教授们月薪都能达到180大洋以上。当时的胡适当拿到工资280块大洋时,甚至激动地告诉家里人,他的工资不为不多。对当时的民国时期的精英们来说,就算仅仅靠工资,就算满足了日常开销,也有很多结余。
而相比于精英们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就显得贫富差距很大了。当时的一名小学教师的月薪也就顶多七、八块大洋,一名铁路工人一年的工资甚至还不如这些精英们的一个月,工资顶大约在127块大洋。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能抵现在多少钱?

8.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的大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袁大头“,在当时来说是绝对的硬通货,因为其足量,没有任何的参假和缺斤少两,比起鹰洋、龙洋、碎银子都要硬。
而不同时期的袁大头,其购买力是不同的。
1921年,当时的一斤大米大概要3分钱,一块大洋就是1元钱,按照这个计算的话,一块大洋能买33斤大米。按照现在超市大家购买大米的价格来说,一斤大米大概2.5元,所以1块大洋相当于现在83元钱的购买力;

而到了1924年,当时来说一头牛大概要5块大洋,如今一头成年耕牛的价格大概在1.5万元左右,换算成现在来说,一块大洋相当于3000元的购买力;
民国时期,上海纺织厂一名熟练的女工一个月工资为30块大洋,按照现在来说,在上海纺织厂一名熟练女工一个月的工资大约在6000元左右,换算一下,一块大洋大约相当于200元。

当年鲁迅在北京购买了西直门八道湾胡同的一座四合院,用去了800大洋,如今类似房产报价是7200万元,那么一块大洋就相当于9万元的购买力。不过当年北京也没有现在这么炒房,所以也只是一个参考的购买力了。

所以,如果换算成今天的购买力的话,波动还是非常大的,从83到9万。
我在北京的时候,听一些老人们说,当年的大洋购买力非常厉害,拿着一块大洋可以下馆子吃顿非常好的。他们那个时候开上一桌,请上最好的饭菜,基本一块大洋也是可以搞定的。
所以具体其购买力来说,也只有那个时候的人清楚,因为如今的我们,对各种物品的需求不是过去的哪种需求了,民国时期的需求来说,基本还是生活基本需求最重要,毕竟那会国民生活水平还在温饱线不到的情况,而如今大家早就奔了小康,都有了更高的需求,自然如房地产什么的价格都是水涨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