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坑乡的人文历史

2024-05-15 08:24

1. 长坑乡的人文历史

茶香钟神秀,地灵毓人杰。唐宋以来,长坑就成为安溪著名的手工业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到东南亚及非洲等地。这块飘香的土地上人才辈出。如:为官廉洁、学问文章著称于世的清朝进士官献瑶,捐赠巨款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的侨商官光厚......在现代,则有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火旺中将,国际知名电脑专家苏聪颖,美国医学生化专家陈志坚以及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局长陈树林等。台塑大王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也祖籍长坑。

长坑乡的人文历史

2. 长坑乡的介绍

长坑茶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处要冲,是内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也是安溪县规划建设的四大中心市场、七大卫星集镇之一。全乡现有26个行政村,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128000人,侨、港、台胞60000多人。境内峰峦竞秀,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适宜乌龙茶尢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长坑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2014年长坑乡GDP超过188亿元,是安溪的经济主要体。

3. 长坑乡的乡镇概况

长坑 地理条件优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长坑茶叶久负盛名,国家级茶树良种大叶乌龙就发源于此,产茶历史悠久。境内峰峦竞秀,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泉甘土赤,空气、土壤、水质不受污染,茶叶品质优良,是发展绿色茶叶食品的理想之地,十分适宜乌龙茶尤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长坑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清道光年间,安溪长坑(时为泉州府金田乡)王家高祖母徐雪娘,携儿子王天来儿媳林谨,带着大叶乌龙茶苗,从家乡出发,渡台登岛,来到台北直潭山上垦荒种茶,以为生计,繁衍生息,至王永庆一代,成为一代“经营之神”,传为佳话。茶中良种大叶乌龙发源于同发山麓、名刹泰湖岩附近长坑乡珊屏村,已得到各方证实 。作为安溪乌龙茶的主产区,长坑铁观音一直是安溪县国家金奖产品“凤山牌”铁观音的主要原料,受到国内外茶商的赞誉。除了茶叶外,长坑乡农业还有众多的名优特产。由于长坑历史上岩浆活动的积淀,花岗岩、高岭土、泥炭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大,易于开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长坑乡发展经济提供有力的后劲。长坑山明水秀,胜景天成,并保存众多的文物古迹。观光茶园和生态农业已成为长坑茶乡新的旅游亮点,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点是长坑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长坑进入历史发展新时期。尤其是几年来,长坑乡党政领导抓住时代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切实抓好以茶叶、畜牧、水果、林竹、食用菌生产为主的五大基地建设,走出具有山区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以茶叶加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茶叶是长坑的支柱产业。为此,长坑乡积极做好茶文章,以茶为媒,以茶引商,以茶兴乡。乡党委政府一手科技兴茶抓质量,一手市场兴茶搞拓销,1999年以来,长坑乡已举办多届安溪县“长坑杯”茶王赛,大大提高长坑茶叶的知名度。1999年长坑茶叶参加安溪香港茶王赛获得银、铜奖和优质奖,长坑茶叶走俏四方。为了方便茶叶贸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长坑茶叶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全乡现有茶园近4万亩(其中铁观音茶园2.5万亩),已建成绿色铁观音茶叶基地1万亩,年产茶3500吨,茶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茶业的发展也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并引起外商投资热情。

长坑乡的乡镇概况

4. 南坑乡的著名人物

南坑乡山清水秀,人才辈出,为共和国捐躯的英烈422人;有开国中将吴法宪,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长征干部肖华友,曾任云南省军事法庭庭长、云南省高级法院院长;长征干部杨希祥,曾任辽宁省阜新军分区副司令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陈勇中将祖籍系南坑。

5. 长坑乡的历史沿革

长坑在隋唐朝代属南安县地,在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安溪始置小溪场时,则属小溪场辖地,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置县时隶属清溪县,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改“安溪”时,长坑一直属安溪县地,区划为金田乡还集里(11、12都),沿用到明嘉靖元年(1522年),还集里析为还一、还二里,今长坑乡属还二里,一直沿用到民国21年10月(1932年),全县划为6个区,开始设有“长坑区”,辖还一、还二、感德、常乐4个里。民国25年(1936年)7月,长坑区改为“第三区署”,领西南镇、剑义乡、感桃乡、福珊乡和蓝进乡。民国30年(1941年)1月,第三区更名为“第二区”,民国31年(1942年)4月,第二区改为“长康区”。民国34年(1945年)1月,长康区撤销,属“崇新区”所辖,同年10月崇新区撤销,长坑设“长卿镇”,而今的福春、水缸、珊屏、田中、三村等村属福珊乡,祥泉村属蓝进乡。1949年9月20日安溪县城解放,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沿用中共地下游击活动划分区域,长坑设“长康区”,辖长卿镇及蓝进、福珊、多卿、潘桃等5个乡镇,同年12月长康区改为“第五区”,辖长卿镇及尚卿、蓝进、乐德乡。1950年4月,全县区域调整,仍为“第五区”不变,辖长坑、剑斗、感德、翰卿、龙居、温泉等6个乡镇,29个小乡。1952年7月全县区域划为14个区,长坑为“十一区”,辖13个乡镇。1955年9月十一区改为“长坑区”,辖17个乡,十四区改为“珊屏区”。1956年6月,全县12个区并为7个区,长坑区辖今长坑、蓝田、祥华、感德、桃舟等25个乡镇。1958年2月,撤销7个区公所,划为28个乡镇,长坑设长坑乡,辖6个小乡。1958年11月,取消乡建制,全县重新调整成立9个人民公社,长坑设“长坑人民公社”,辖今蓝田、祥华、长坑40个大队。1961年8月,全县区域再次调整,设8个区,长坑设“长坑区”,辖14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销区建制,长坑区划分为长坑、祥华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30个大队。1981年11月,长坑公社析为长坑、蓝田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22个大队。1984年7月实行政社分开,长坑公社改为“长坑乡”,今辖有26个村、1个居民组、1个茶场。

长坑乡的历史沿革

6. 长坑乡的主要姓氏

长坑乡姓氏分布  分布地区  姓氏  长坑:下尾、竿林、照山、前坪、大坂  王、苏  山格:魁苑、上厝借、水口、新圩、凤山、三洋垱、水美山、山边、坑园、内墓、大扮、埔尾、珩尾  陈、邱、谢  三村:庵边、后墘、南旺、西林、柯厝、土楼、目洋柯、吴云集:西坑尾、堀斗尾陈、张云一:尾桥、半山、新溪陈、张云二:西山、东山、苏塘林山格:山边林南斗:洋中、监宫、梧林、石碑、程光、埔尾、后垵、后墘、前寮、后街巷、中木、大池、坑内、三角溪陈月眉:山仔、月眉桥、凤中墘、水口、松柏兜、崩珩头、草池、下龙坂、祖格头洋陈青苑:苑美、楠树脚苏玉南:大草埔、桥仔头陈衡阳:楼仔脚、大轧、横坪、大山尾、崩珩兜、后溪坪、门口、顶寨、苦坑、坝仔头、石碑、面前、尾堀、员田、水尾、浮桐寮苏西溪:员山、四房、刺坑、大坂、龙中、水尾苏小西:草墩、朴墘、南坑、暗香林苏玉美:平阳、斗星、草坂、金钩、山岭苏南阳:宫兜厝、洋头、石狮兜、榻湖苏扶地:长町、大份、格前、东坑、九斗尾、土坑苏珍田:祥泉、下堀、上堀、上磜苏珊屏:石塔、溪头、美林、后炉、枫子格刘田中:田中、天山、大坂、巫村、小村、尾洋刘下林:下林、贞治王玉湖:石盘兜、土楼、冷水堀、蔡厝洋、下湖桥、新土楼、中堀、云田、下土楼、白厝岩、外堀、内堀王石桥:凤古格、大洋尾、打铁王文坪:用中、双溪、后垄仔、路堂顶、文德垵、割德洋、庵格王华美:城门口、东墘、大浮山、田中王水缸:水缸上官福春:下塘、西岭、坑头、上塘、横山后、出山格上官

7. 长坑村的介绍

长坑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的一个美丽的乡村。长坑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全村现有人口2230人,17个村民小组,党员52名。

长坑村的介绍

8. 长坑村的介绍

长坑村下辖长坑、西坑、溪尾等三个自然村,位于下白石镇西南部,距城区72公里,东与下白石双岩禅寺山村交界,西与宁德八都、漳湾隔江交界,南临500吨级码头,北有高速公路、铁路贯穿,耕地面积359亩,山地面积1300亩,林地面积700亩,海滩面积600亩,全村人口550人,其中畲族246人,占全村人口的44.6%。2008年人均纯收入49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