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抟气为柔,明白四达

2024-05-19 18:42

1. 道德经|第十章抟气为柔,明白四达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7]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而为一,能够做到不分离吗?
  
  
 聚集精气达到柔和,能够做到像婴儿一样吗?
  
 清除杂念反观内心,能够做到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耳目口鼻感受外界,能保持沉静平和吗?
  
 明白通达,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吗?
  
 自然大道就是如此化生繁衍万物。
  
 创造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却不自恃有功,长成万物却不把持主宰。
  
 这就是最高深的德行。
  
 【感悟】
  
 人要善于内省,消除杂念,保持内心澄澈,心如明镜,如此才能做到感官不受外界侵扰,从而做到清静无为,明白通达,大智若愚。
  
 欣赏这样的态度!

道德经|第十章抟气为柔,明白四达

2. 《道德经》第十章——营魄抱一,抟气致柔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抟(tuan二声)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xu四声)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载:句首语气助词,无意义,相当于夫。营魄:魂魄。抱一:合一。
  
 抟:集结。玄览:玄,深黑色,这里指幽深玄妙;览,同鉴,镜子,这里作动词。
  
 天门:一说为耳目口鼻等感官,一说为自然之道,此处依前说。耳目口鼻等生来就具有的感官,这些感官可以与外界接触,如同一扇门,故以“门”相称。
  
 雌:阴柔之性别,这里指宁静。知:同智,心智,智慧机巧。
  
 畜:同蓄,养育。玄德:玄妙幽深的德行。
  
 身体与灵魂合二为一,就能够不偏离大道吗?
  
 聚集精神,追求柔和温顺的形态,就能够像婴儿一样吗?
  
 摒除内心的杂念,进而观照灵魂深处,就能够做到心中毫无瑕疵吗?
  
 热爱百姓,将国家治理好,就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用天门(生来具有的感官)接触外界时,能够做到安静保守吗?
  
 当自己的心智非常明白通达的时候,为人处世就能做到大智若愚吗?
  
 (孕育万物、培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同时更不自恃有功而凌驾于万物之上,更不会因为自己是万物之长而主宰万物,这就是最奥妙深邃的大德行。)
  
 原文中括号里的句子在第五十一章也出现了,特用括号标出。
  
 老子用了六个反问句来强调,前半句是方法,后半句是目标。 
  
 这里老子说我们要像婴儿一样,很多人觉得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理解是因为婴儿是没有被尘世的杂气所沾染的,保持着一个纯净、柔软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老子认为非常重要的。
  
 人之所以有痛苦、懊悔的情感体验,是因为人类有七情六欲,当我们的情感需求和自身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迷惘和失落,这种情感获得的根源还在于人的肉体和灵魂的不统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不被凡事困扰呢?不被凡事困扰者,只有两种人,一是圣人,一是婴儿。圣人就不用说了,早已看透一切。而婴儿不谙世事,万事皆清,头脑混沌,不知何物为何物,不知何事为何事,只知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去思考,一切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当然不会有烦恼和痛苦,他的灵魂和肉体是合二为一的。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种状态,集结自己的精气神,保持灵肉合一,保持一份赤子般的好奇、投入和真我,善于审视自己,反观内心,强大内在的精神力量,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