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2024-05-13 10:49

1.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注册制改革首先带来的就是审批制退出历史舞台。审批制先不说其违背市场化的原则,光是审批权力带来的腐败就足够引起灾难了。能够掌握股票审批权利的官员自然有着权力寻租的空间。11月13日,中央纪委网站公布消息显示,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姚刚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而姚刚从2002年开始担任的就是发行部主任,这13年来就一直掌握着股票发审的大权,虽然中纪委没有公布更多消息,但是非常大的概率是与这方面的腐败行为有关的。

  在股票审批制的时代,公司为了上市,面临着严苛的财务要求,这就会让公司有着财务作假的动力。即便不作假,很多公司都会为了满足上市要求,去追求短期漂亮的财务数据,而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也是很多公司一旦上市,业绩立马翻脸的主要原因。随便去翻翻上半年的新股,多少上市的时候财报亮瞎的,到了半年报和三季报的时候就被打回原型了。这里就不点名!

  注册制的推行也会大概率推动股市投资逻辑的转变。这些年来,股市中期望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方式就是赌壳公司的重组,一些垃圾公司,主营业务几乎为0了,还值几十个亿的市值。说白了公司连个人都没有了,就剩下个空壳了。如果注册制推行,壳的价值将会为零,这些垃圾股也就应该进入历史的垃圾桶里。而价值投资和成长股的投资才会成为大家所推崇的投资逻辑。当然,像概念的炒作永远都不会消失,这个是人类的心理决定的。但是概念炒作只会是个短期的行为,股市将会变得理性的多。

  至于证监会,减少审批的工作,就应该将更多的工作投入到打击市场不公平行为之中,比如财务造假,比如内幕交易。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2. 新股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对新三板会有什么影响?

新股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对新三板影响:
  1.加快新三板分层制度的推出。
  注册制将会促进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的推出,明确新三板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2.新三板转板顺理成章。
  如果在新三板实行注册制而沪深交易所实行核准制的条件下建立转板制度,则存在制度套利,难以实施。在注册制下,新三板由市场验证其是否符合转板,而不是审批人认定,通过在新三板的培育,企业转板至主板顺理成章。

  3.提升新三板流动性与竞争力
  注册制将会使市场各方力量推动竞价交易和降低投资者门槛政策的落地,以提升新三板流动性和竞争力。

投资者角度,注册制对新三板的影响:1. 注册制完全实施后,资本市场的分层建设更加完善。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有部分成长型的好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学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外延式发展,注册制到来后,就可以选择注册上市IPO。经过新三板挂牌的过渡,这些企业机器高管团队对资本市场更加了解,治理结构更加规范,IPO后,会有更好的表现。2.注册制配套的更加严厉的投资者保护法规、退市制度会加速整个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这也会辐射到新三板这个分层,对投资者是好事。3.注册制会降低A股整体估值,绩优蓝筹和真正的成长型公司会获得更高估值;而靠讲故事堆积的泡沫会被迅速戳破。这一过程中,也会有错杀的,价值型投资者可以淘到真的金子。这一过程结束后,便是价值成长型投资者的天下了。

3. 新股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对新三板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变为注册制,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排队好几年才能上市的情况,企业会选择上沪深交易所而不是挂牌新三板,新三板市场的供应会减少,挂牌企业质量会下降。对新三板交易所来说,利空。

新股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对新三板会有什么影响

4.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否会有很大的动作?由审核制转变为注册制?保荐这一行业前景如何?

动作应该不会太大,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需要修订《证券法》,目前整个社会诚信及相关赔偿制度尚不健全,短期内实行注册制的可能性不大。保荐行业前景将有所改变,仅凭考试取得资格的将越来越难,有项目经验和资源的会更加光明。

5. 比较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谈谈你的看法

  一、概念
  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 如果公开方式适当, 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 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注册制主张事后控制。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 , 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核准制即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以欧洲各国的公司法为代表。依照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要求,证券的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证券公开发行。
评价
  1、注册制更利于市场三大功能发挥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初衷和最后目标,均在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融资、资源配置等三大基础功能,对定价、交易干预过多,不利于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发行节奏由行政手段控制,不利于融资功能的实现;上市门槛过高,审核过严,则不利于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
  注册制与核准制相比,发行人成本更低、上市效率更高、对社会资源耗费更少,资本市场可以快速实现资源配置功能。
  注册制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发行风险交给了主承销商,把合规要求的实现交给了中介机构,把信披真实性的实现交给了发行人
  2、发行注册制也并非来者不拒。
  美国证监会接到发行人申请后,会就其提交的材料提出反馈意见,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则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答复,一般意见反馈和答复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直至证监会不再有其他问题才会准予注册。从时间上看,美国证监会的审核最快2个月,一般3到6个月时间方能完成,交易所审核仅需1到1个半月,时间包含在证监会审查期内。
  伦敦UKLA审核发行人材料时,也需经过一读、二读、三读的意见反馈和回复,之后需有一定等级、两个以上审核委员签字后才能获得发行批文。发行审核环节通常也需时3到6个月。“如果三读之后还有问题,将继续进行多轮意见反馈,如果发行人一直无法完成反馈回复,发审环节就会被无限期拖延下去。”
  3、核准制不等于非市场化
  注册制与核准制并非仅由市场成熟程度决定,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是监管理念、市场分布、控制层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核准制和非市场化直接画等号并不科学。 无论是注册制还是核准制,是否市场化的标准在于市场买卖双方是否能够实现真实意愿的表达。

比较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谈谈你的看法

6.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7.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扯点八卦,当然都是听领导们闲聊的时候说过的,我自己入行没几年,只经历过第三阶段:

1. 最早的时候上市搞审批,每个省推荐几家企业,俗称“通道”,民营企业给得不多,给哪个企业很看和领导的感情,据说某公司招股书只有15页;
2. 后来改为通道在证券公司,每个证券公司有2个基本通道,大券商有多的,南方和中信当时有很多通道,也是业内大牛券商。招股书开始上百页了;
3. 再后来改成了一直到今天的保荐制,“通道”变成个人的了,第一批保代成为了制度红利的受益者,很多当时的草根年轻人成为了现在券商投行部中流砥柱,甚至是证券公司的大领导;

从中也可以看出,“上市”的权力不断下放,责任追究的客体也越来越明确,政府不再为股民被骗负责了,到后来证监会也不负责了;证券公司通道制的时代,券商都是国企,或者是国企+国际巨头,证监会说话不管用,到现在追究到签字的保代,甚至是协办了。当然,从最近的一些处罚案例来看,证监会对于券商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以上这些,用官方术语来说,阶段1和2属于“审批制”,阶段3属于“核准制”,其实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企业上市就是通过政府或者是行政性质事业单位——证监会的一项审批,而中国的投资银行部在今天及以前,最花精力的就是帮助各种企业完成各种行政审批。

但是真正的“注册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
1. 行政机构的主要精力不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判断,所谓的实质性判断比如可持续盈利能力之类的,属于有较大不确定性因素或者超过行政机构应有的专业范围的事项,完全可以交给投资者自行决定,证监会难以有精力事无巨细地去了解每一个行业,也不可能在统计意义上作出50%以上准确率的判断,否则他可以自己去炒股了;
2. 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行政审批的弊端在于企业可以装作好孩子,通过证监会的考试上市以后胡搞瞎搞,或者本来是老实人,上市以后学坏了,这些可能性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上已经是现实。美国SEC主抓事后监管,上市之后如果有任何和当初IPO申请表不符的、违反承诺的、信息披露违规的、等等这些证券欺诈行为美国SEC都可以进行调查和处罚,而且赔偿金额来看可以是天文数字。我国的证券法虽然也有没收所得并加罚n倍的高标准条款,但是到目前执行的次数不多。而且罚的是中介机构,罪魁祸首的实际控制人进去坐牢,出来手握上市公司的壳又待价而沽了。给你3亿元坐9年牢你干不干?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会难以抗拒诱惑。

吐了这么多槽,以上2个特点依赖于一个关键制度: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应当是一套严格的规定,规定了何种事项在何种阶段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时间披露。再拿以前的例子来说:菜市场上的白菜摊子上有很多种白菜,有山东生产精心挑选系上红头绳的胶菜,也有只能拿去喂猪的烂白菜。每一种白菜的出售者都必须明确在摊位前的招牌上说明自己的白菜何时生产有没有打农药是不是有机种植有没有转基因等等,至于买者要掏多少钱来买,全看买者自己。如果你敢把烂白菜当胶菜卖,一旦买者投诉你或者被菜市场管理处发现,不仅买者可以获赔,管理处还能追加处罚,罚你的款以后把你赶出菜市场,甚至让你坐牢。在美国,敢把烂白菜当胶菜卖的人已经很少了(仅有的一些例外中中概股为数不少)。

说了这么多优点,又要说到不中听的地方:这个关键制度又基于我朝的法制建设,如果仍然有组织或个人可以凌驾于证监会甚至新证券法等法律框架之上,那么注册制将会成为一场噩梦。所以,只是说逐渐过渡到注册制,并没有说要在明确的时间表里推进注册制。

对于我们券商等中介机构从业者来说,注册制也许并不一定会导致保荐人制的消亡,而是将更多注意自己的执业风险和企业价值发现能力。我理解的价值发现能力就是快速判断一个企业能做或者不能做,没有企业上不了市了,已经很好的企业抢破头,而判断中小企业成长潜力没准会成为未来保荐代表人的核心竞争力。而保代的身价也将取决于他的实战所得的身价,而不是靠背书做题得来的证书。

对于券商等中机构来说,在注册制下我认为IPO业务的实力将更取决承销的能力而非保荐,大公司销售强,引来好企业,好企业想找好销售。这将导致业务资源的高度富集,投资银行业务处于中游的券商或许应当把负责证券承销的资本市场部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8.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注册制
注册制强调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出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是将发行人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判断。注册制的基础是强制性信息公开披露原则,遵循“买者自行小心"的理念。
核准制
核准制吸取了注册制强制性信息披露原则,同时要求申请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监管机构除进行注册制所要求的形式审查外,还关注发行人的法人治理结构、营业性质、资本结构、发展前景、管理人员素质、公司竞争力等,并据此作出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的判断。核准制遵循的是强制性信息公开披露和合规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其理念是“买者自行小心"和“卖者自行小心"并行。

两大体制不应轻论优劣,A股转向注册制需制度准备。

对于资本市场两大主要证券发行审核体制——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探讨由来已久,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也是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一大目标。然而,需要厘清的是,尽管注册制相比核准制更利于市场三大基础功能的发挥,但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来者不拒,核准制也不能同非市场化简单画等号。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注册制不仅意味着灵活、高效率的发行制度,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成熟、制度更加完善的证券市场,意味着更严格有效的监管主体、更自律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以及素质更高的投资者。
注册制更利于市场三大功能发挥,当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多次表示,要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逐步推动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市场人士也认为,实施注册制更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三大基础功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初衷和最后目标,均在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融资、资源配置等三大基础功能,对定价、交易干预过多,不利于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发行节奏由行政手段控制,不利于融资功能的实现;上市门槛过高,审核过严,则不利于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
”某证券公司投行部负责人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马卫国认为,注册制与核准制相比,发行人成本更低、上市效率更高、对社会资源耗费更少,资本市场可以快速实现资源配置功能。“注册制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发行风险交给了主承销商,把合规要求的实现交给了中介机构,把信披真实性的实现交给了发行人。
”高盛高华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杨昌伯补充说,在此过程中,行政力量的有形之手化作市场的无形之手,市场三大基础功能自然更好地实现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发行注册制也并非来者不拒。
“美国证监会接到发行人申请后,会就其提交的材料提出反馈意见,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则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答复,一般意见反馈和答复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直至证监会不再有其他问题才会准予注册。”纽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表示,从时间上看,美国证监会的审核最快2个月,一般3到6个月时间方能完成,交易所审核仅需1到1个半月,时间包含在证监会审查期内。伦敦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介绍,UKLA审核发行人材料时,也需经过一读、二读、三读的意见反馈和回复,之后需有一定等级、两个以上审核委员签字后才能获得发行批文。发行审核环节通常也需时3到6个月。“如果三读之后还有问题,将继续进行多轮意见反馈,如果发行人一直无法完成反馈回复,发审环节就会被无限期拖延下去。”
核准制不等于非市场化证券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似乎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投行人士也指出,并不能将核准制简单等同于非市场化的发审模式。“美国、英国虽然采用不同的审核制度,但两国的证券市场都十分发达,市场化程度也不相上下。”
马卫国说,注册制与核准制并非仅由市场成熟程度决定,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是监管理念、市场分布、控制层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核准制和非市场化直接画等号并不科学。杨昌伯也认为,虽然香港市场对发行人有核准,但通常发行人向港交所报送申请材料后2个月之内就能够得到反馈意见,通常2到3个月后就能完成申请拿到批文。从审核效率、发行成本等方面看,也并不逊于美国市场。“无论是注册制还是核准制,是否市场化的标准在于市场买卖双方是否能够实现真实意愿的表达。”马卫国表示,注册制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市场自我调节的特性,不仅对市场的完善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要求发行人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核准制则更体现了行政权力对股票发行的参与,这种制度在市场经济发育仍不太完善的情况,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他认为,尽管向注册制过渡是大趋势,但也必须在市场环境达到要求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最终决定发审方式的,应当是不同市场的不同特征。我国向注册制过渡尚需制度准备理论研究显示,新兴市场在证券发行上市监管上往往采用核准制,意在通过政府干预的加强,弥补相对薄弱的法律环境和投资者素质有待提高所产生的监管不足。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施至今已近一年,从业者普遍认为改革措施已收获了阶段性成果,但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决定了要实现向注册制的转变,尚需多项制度准备。杨昌伯认为,我国资本市场跟成熟市场相比有一系列结构性差异,“这些结构性差异决定了国内发审方式要转变还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目前对于境内市场而言放弃实质性审核并不现实,因为A股市场基础制度、法律法规、诚信体系、股权文化等资本市场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仍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杨昌伯表示。此外,也有从业者称,即使是目前A股市场的核准制,也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杨戈表示,A股市场目前仍旧存在股票发行供不应求的现象。“境外市场获得发行批准容易,但即使获批IPO失败的风险也很大,国内发行人拿到IPO批准困难,可一旦拿到批准似乎就高枕无忧了。”对此,马卫国建议,应当提高审核效率,精炼报送材料的内容,加大事后监管处罚力度,同时建议发审委公开否决意见。他也提到,在现行制度下应调整审核理念,轻对企业实质运行影响不显著的历史沿革问题,重企业业绩的真实性,未来的盈利和风控能力,以及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核准制是一个市场参与主体各司其职的体系。实行核准制,就是要明确发行人董事、监事,主承销商及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等各自的责任和风险,做到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市场化原则的证券发行监管体系。
未来发展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推动新股发行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二次股改,是平衡筹资者和投资者利益、平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等各方利益的关键环节。迈过这一步,资本市场发展会再上新台阶。

“取消发行审批制是建设公正、有效市场的必要前提,是根治腐败的有力措施,坚决支持取消审批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也公开发表议论说,看看今日市场即知,审批并未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缺少好公司,股民当然赚不到钱,只能在炒作的游戏中给内幕人抬轿子。股票和债券的上市与增发如同卖白菜,是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自愿交易,盈亏自负,不需要批。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比白菜严重,监管者的重点是信息披露,而非公司质量。
新股IPO的注册制,是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发行监管方式。证券监管部门公布发行上市的必要条件,只要达到所公布条件要求的企业即可发行上市。发行人是否达标的判断由证券中介机构负责,证券监管机构只实施合规性的形式审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认为,实行“注册制”,需要交易所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设立高水准的独立会计师及法律事务所,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司法体系和行政监管体制。

“如果实行新股发行注册制,国外成熟市场会有一系列的配套法规,让新股发行保荐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使保荐券商不敢抬高发行价。”李永森认为,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是改革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能一步实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