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有什么典故?

2024-05-19 00:05

1. “势如破竹”有什么典故?

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极其顺利没有阻碍。

【出处】《晋书·杜预传》
【原文】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典故】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势如破竹”有什么典故?

2. 势如破竹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势如破竹
  
      【拼音】:
  
      [shì rú pò zhú]
  
      【解释】: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举例造句】:
  
      红军在这场战役中,接连取得胜利,势如破竹。
  
      【成语典故】: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3. 势如破竹什么意思?势如破竹典故出处

势如破竹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那你知道势如破竹背后的典故是怎样的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势如破竹的典故出处。背景是发生在三国末期,晋国灭吴的一段故事,当时就差拿下吴国就可以完成三国统一大业了。当时晋国拿下东吴也已经是时间问题,但中间有人提出放缓攻势,但最后被司马炎给否决了,不然东吴可能也没这么快就能消灭。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晋书杜预传》,时间是在西晋泰康元年(公元280年),主人公为杜预与王濬。原文如下:
 
 王浚先列上得孙歆头,预后生送歆,洛中以为大笑。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议者乃以书谢之。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王濬上表说斩杀了孙歆,并取得了他的首级,但没过多久杜预便将活生生的孙歆送到了京城,京城洛阳的人都将此时当成了一个大笑话。当时,晋军的将领们在一起开会,有人说:“百年的贼寇,难以在一时消灭。如今快到暑天了,雨水又多,疾病和瘟疫即将爆发。应该等到冬天再开始行动。”杜预表示:“过去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如今军威正盛,这就好像是在劈开竹子,已经将竹子劈开了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会迎着刀刃裂开,不会再有费力的地方。”于是,杜预下令部下直扑秣陵。所经过的城邑,无不放弃抵抗,原本对此持有异议的人纷纷写信谢罪。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杜预口中的“势如破竹”,意为把竹子劈开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着刀刃裂开了,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或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这也是由杜预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西晋期间的灭吴之战期间。文中提到了王濬和杜预都是此次灭吴之战的晋军统帅。按照战前部署,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王濬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等将领从巴蜀地区顺流而下直捣东吴都城建业。征南大将军杜预则率部从襄阳进军进逼东吴在荆州地区的重镇江陵。
     
 在战事的进行中,晋军闹出了一个笑话。年过七旬的王濬上表晋武帝司马炎,声称将吴军将领孙歆斩杀,而实际情况则是杜预将此人生擒,此事让王濬非常尴尬。
 
 此后不久,以太尉贾充为首的部分朝臣上书司马炎,要求停止行动,其理由便是江南一带的气候潮湿,疾病瘟疫必定流行。为了避免失败,应当立即找回前线诸军,为日后再度伐吴做准备。而部分晋军将领对这个建议也表示赞同。不过,这个意见遭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和征南大将军杜预的坚决反对。最终,司马炎下令继续发动进攻,东吴帝国随之灭亡。

势如破竹什么意思?势如破竹典故出处

4. 势如破竹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势如破竹指形势的发展好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上几节,下面几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势如破竹”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体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不仅表现为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还表现在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

运用示例
徐迟《牡丹》:“……李印光挥师南下,直薄武汉,势如破竹。”
刘波泳《秦川儿女》:“革命军眼时正在由南往北推进,真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曲波《山呼海啸》:“特别宋铁锤班,一律是长柄劈柴大砍刀,马快、刀重、柄长、力大,简直是马到处,势如破竹,刀抡处,形同切瓜。”

5. 势如破竹的意思

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1. 【解释】: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2. 【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3. 【示例】: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又克大谷县。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势如破竹的意思

6. 势如破竹的意思

题库内容:势:气势,威力。 形势 就象劈 竹子 ,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比喻 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成语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 譬如 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成语例句: 关胜等众,乘势长驱, 势如破竹 ,又克大谷县。 繁体写法: 势如破竹 注音: ㄕㄧˋ ㄖㄨˊ ㄆㄛˋ ㄓㄨˊ 势如破竹的近义词: 势不可当  来势猛烈,不可抵挡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晋书·郗鉴传》 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势如破竹的反义词: 坚不可摧  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也。”如:我们的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with a crushing force 俄语翻译: с сокршительной силой 日语翻译: 破竹(はちく)の势(いきお)い 其他翻译: unaufhaltsam und erfolgreich voranschreiten sans rencontrer de résistance réelle 成语谜语: 东一个西一个 读音注意: 破,不能读作“pè”。 写法注意: 势,不能写作“事”。

7. 势如破竹的意思

势如破竹的意思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势如破竹,拼音:shì rú pò zh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杜预传》。势如破竹原指形势如同劈竹子一样,劈开上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口裂开了。后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状语;多含褒义。

势如破竹体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不仅表现为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还表现在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公元二七九年,东吴政权正处于由存在转为灭亡的根本质变之中。
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灭掉了东吴,这个过程就可说是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杜预看清了事物的这种发展趋势,并运用劈竹子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趋势,因而坚决主张乘胜进军,一举灭吴。事实证明杜预的分析是正确的。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人们:当事物的质变过程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新质在量上的迅速扩张看成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大力促进它的发展,以加速质变的完成。如果按照量变的常规来衡量它,阻碍它的发展,就会贻误时机。

势如破竹的意思

8. 势如破竹的意思

势如破竹的意思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势如破竹,拼音:shì rú pò zh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杜预传》。势如破竹原指形势如同劈竹子一样,劈开上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口裂开了。后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状语;多含褒义。

势如破竹体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不仅表现为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还表现在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公元二七九年,东吴政权正处于由存在转为灭亡的根本质变之中。
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灭掉了东吴,这个过程就可说是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杜预看清了事物的这种发展趋势,并运用劈竹子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趋势,因而坚决主张乘胜进军,一举灭吴。事实证明杜预的分析是正确的。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人们:当事物的质变过程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新质在量上的迅速扩张看成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大力促进它的发展,以加速质变的完成。如果按照量变的常规来衡量它,阻碍它的发展,就会贻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