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陈景润一生的作文,怎么写?

2024-05-16 03:14

1. 有关陈景润一生的作文,怎么写?

  好,我帮你。。

  采纳我。

  人人都有心中的偶像。有的人崇拜运动员杜伦多·派特利,有的人崇拜科学家诺贝尔,还有的崇拜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而我心中的偶像是陈景润。
  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当黎明到来之前,大地还是一片朦胧的时候,陈景润起居的那间小屋子里,已经响起了轻微的朗读外语的声音;当人们迎着初照的曙光跃身起床的时候,陈景润的床头一边,已积起了一沓数学演算手稿;上班的铃声还没敲响,陈景润已咽下最后一口馒头,站在图书馆的门口等待开门了。
  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分,图书馆里静悄悄的,而在那书库深处的书架上,突然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啊,原来陈景润把刚刚读完的一本数学书插回书架。他走出书库,用力推着图书馆的门,但是,怎么推也推不开。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一看表,才发觉早过了阅览时间,图书管理员吃饭去了,他被反锁在里面。其实管理员在临走之前曾经向着密密麻麻的书架,大声问书库内是否还有人,但一心沉浸在书堆里的陈景润,却什么也没有听见。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重新走进书库里埋头读书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在临开会前,人还未到齐,需要等几分钟;外出候车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在上班的途中,需要走几分钟。这是多么平常的几分钟啊!然而,陈景润却舍不得让这几分钟白白地一晃而过。有谁知道,他就是在这无数个“几分钟”的时间里,学会了英、俄、法、德四门外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有关陈景润一生的作文,怎么写?

2. 有关陈景润一生的作文,怎么写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3. 陈景润的一生是怎样的?

陈景润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为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景润一生埋头研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几乎都是在研究数学,他惜时如金,不舍得把时间花在个人卫生上,所以他的个人卫生不好。他从小就很少跟别人说话,所以他不善于表达。
他40多岁的时候,他证明的“1+2”得到世界的认可,这时他就出名了,各界媒体纷纷来采访他,许多学校也邀请他去演讲,这样就充分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
1933 年 5 月 22 日 生 于 福 建 福 州。 1953 年 毕 业 于 厦 门 大 学 数 学 系。 1957 年 进 入 中 国 科 学 院 数 学 研 究 所 并 在 华 罗 庚 教 授 指 导 下 从 事 数 论 方 面 的 研 究。 历 任 中 国 科 学 院 数 学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所 学 术 委 员 会 委 员 兼 贵 阳 民 族 学 院、 河 南 大 学、 青 岛 大 学、 华 中 工 学 院、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等 校 教 授, 国 家 科 委 数 学 学 科 组 成 员, 《数 学 季 刊》 主 编 等 职。 主 要 从 事 解 析 数 论 方 面 的 研 究, 并 在 哥 德 巴 赫 猜 想 研 究 方 面 取 得 国 际 领 先 的 成 果。 这 一 成 果 国 际 上 誉 为 “陈 氏 定 理”, 受 到 广 泛 引 用。 这 项 工 作, 使 之 与 王 元 教 授、 潘 承 洞 教 授 共 同 获 得 1978 年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奖 一 等 奖。 其 后 对 上 述 定 理 又 作 了 改 进, 并 于 1979 年 初 完 成 论 文 《算 术 级 数 中 的 最 小 素 数》, 将 最 小 素 数 从 原 有 的 80 推 进 到 16 , 受 到 国 际 数 学 界 好 评。 对 组 合 数 学 与 现 代 经 济 管 理、 科 学 实 验、 尖 端 技 术、 人 类 生 活 密 切 关 系 等 问 题 也 作 了 研 究。 发 表 研 究 论 文 70 余 篇, 并 有 《数 学 趣 味 谈》、 《组 合 数 学》 等 著 作。 

陈景润的一生是怎样的?

4. 陈景润的内容简介

自幼喜爱数学的陈景润,有幸得到著名教授沈元的启发,开始了一生追求哥德巴赫猜想的历程。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陈景润成为厦门大学数理系的一名大学生。尽管要忍受生活等种种艰难的困扰,但是陈景润慢慢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事业追求的精神基石,并作为高材生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可当生性不善与人交流的陈景润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茫然更不知所措。北方寒冷的天气也让这位南方体弱多病的小伙子病倒了。在中学教书的这段日子里,陈景润发生了不少和学生的一些趣事和尴尬,他的特长并不是教别人,而是在自己的美丽而灿烂的数学世界里。最后因身体和不适合教学而病退回家。陈景润的人生自此陷入一段无奈的时光。因为不想依靠家人生存,陈景润在福州摆起了书摊。在经过一系列的惨淡经营、被人误会不理解、甚至最后被当成特务调查……陈景润的窘境,被爱材如子的厦大校长王亚南知道了。随后,他顺利回到厦大工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篇论文《他利问题》。论文得到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的赏识,陈景润更幸运的被调进中科院。他立下人生目标,开始了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准备。即使文革来临了,陈景润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中,丝毫感受不到随之而来的暴风骤雨。造反派的几次威逼利诱都无法让陈景润放弃他的原则,可当他的“一加二”手稿难逃被毁的厄运后,陈景润万念俱灰,跳楼自杀了。万幸的是几根电线的遮挡,陈景润幸运的活了下来,被救回后,陈景润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到中科院新上任的梁书记的到来。在梁书记的鼓励下,陈景润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加二”的简化稿。伴随着国家形势的逐渐变化及突然降临的,毛主席的亲自关怀。陈景润成了时代英雄,受到党和领导的关心。爱情之花也姗姗来迟。

5. 陈景润的简介


陈景润的简介

6. 陈景润简介五十字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扩展资料
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数学奇才陈景润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1973年3月2日,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1+2”),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轰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荣誉奖项  :  


(1)2018-12-18 ,改革先锋 (获奖)。    
(2) 2018 ,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获奖)   。 
(3) 2009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提名)  。  
(4) 1992 ,华罗庚数学奖 (获奖)。    
(5)1982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 。   
(6)1982,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奖)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景润 (中国著名数学家)

7. 陈景润的简介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生活(19张)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
荣誉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陈景润的简介

8. 陈景润的简介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行纪念陈景润的邮票.同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