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2024-05-06 17:39

1.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2.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增速放慢 
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统计表明,美国经济增长降低1%,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降低4%。另外,中国许多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以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20%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实际出口增速下滑。9月以后的中国出口月度实际增长率已经从上半年的约20%左右降至10%以下。今年一季度,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前七个月,美国的进口需求急剧下降,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滑8.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3.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形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新兴国家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比2008年进一步放缓,但政府已经发出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重振市场信心,而注重促进居民消费与重点设施建设的经济方案较之单纯地增加制造业产能,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  (中经评论·北京)一、前言
  
  近几个月来,世界经济形势逐步恶化。因金融机构公司以及家庭对其资产负债表中潜藏的超额风险进行“去杠杆化”操作,由美国次贷危机而起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已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预计明年经济将继续保持负增长。发达国家在经济低迷时,对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将下降:另一方面,它们的金融体系正经历一个痛苦的重组过程,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将减少,因而新兴国家不可能与世界经济“脱钩”,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
  
  受国内及外部市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慢。2008年第三季度,房地产投资额大幅下降,波及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GDP增速跌至9%(环比)。2008年11月数据表明,构成总需求的其他一些行业仍保持相对强劲,非地产类投资及零售业增长相对较大;尽管出口大幅下降,但由于进口降幅更大,净出口表现尚可。然而,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表明,2008年四季度经济增长的步伐已经显著放慢,预计2009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延续。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投入大量资源以应对经济放缓。11月9日,中国宣布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表明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同时中国还采取了放宽信贷、促进房地产市场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相关措施。这些举措有助于减缓经济低迷带来的影响。相对于单纯增加产能而言,这些措施更关注刺激消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中国中期的经济增长预期更为有益。展望2009,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紧缩程度远超预期,贸易伙伴对进口设置保护壁垒,中国部分行业出现的过剩产能将使某些生产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压力。
  
  二、全球经济形势及展望
  
  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会降至3.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09年将进一步降至2.2%。增速放缓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据估计,这些国家的GDP增长率将低于其趋势增长率,且偏离程度将是1982年经济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预计均为负增长.其中美国为-0.7%,欧洲-0.5%,日本则为-0 2%。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整体增长5%,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及其他国家经济正逐步放慢,即便如此,中国仍将一如既往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正如它近几年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世界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迄今为止各国政府宣布的财务援助与重组方案是否能与目前我们碰到的这个难题相抗衡还不得而知。同时,企业与消费者信心已跌至历史性低位,金融市场还不稳定,劳动力与住房市场有可能进一步疲软。这也加大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恶性循环的风险,因为金融行业的疲软削弱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导致就业下降、产量减少,消费者与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也相应下降,使得金融体系变得更为脆弱,如此循环往复。另一个风险来自于保护主义,当本国面临经济与失业问题时,政府会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企业.使其免受外国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这会导致世界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崩溃,就像19世纪30年代那场恶名远扬的“贸易战”一样。
  大约一年以前还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新兴经济体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脱钩”的。这个观点显然是极不可信,因为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里,各个国家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金融动荡与宏观经济的影响力确实是“全球性”的。以亚洲为例,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它们的经济,诸如出口压力、资本外流、金融市场疲软、企业与消费者信心动摇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08年11月出版的《亚太区经济展望》中,预计该地区经济增长将由2007年的9.5%下降到2008年的7.7%,2009年则跌至6.5%。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形势的不明朗,经济下行的风险再次加大。而且这些年来亚洲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出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内需的增长速度是否足以抵消出口下降造成的影响。
  国际性组织正在采取多项措施对世界经济施以援手。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并在国际收支方面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财务支持,包括对冰岛、匈牙利、巴基斯坦和乌克兰都提供了迅速、高额的财务援助,对其他可能有此需要的国家我们也愿意提供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密切关注这场危机对低收入国家的影响.对许多类似国家已加大了支持力度。为确保贷款工具、货款条件、贷款额以及货款期限能满足其成员在新形势下的需求,对这些面临困境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深入研究了具体的贷款方式。作为研究成果的一部分,2008年10月面世的“短期贷款工具”,专为那些拥有良好的政策记录而又受流动性问题困扰的国家设计,贷款无需条件,资金几乎能立即拨付。同时,其他组织也在向经济处于动荡的国家予以援助。
  
  三、世界经济何以走到这一境地?
  
  就在两年前,世界经济依然很强劲,甚至有观察家提出持续高增长、低通胀且金融稳定的一个“新时代”已到来。我们是如何从那个繁荣的“新时代”走到目前这个境地的呢7显然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它以美国次贷市场动荡为起因,然后蔓延至美国以及更为广泛的全球金融市场。全球金融危机是两股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执行宽松货币政策,同时资金又从其他拥有超额储蓄的国家流入,双重作用导致发达国家流动性充足:另一方面是出于鼓励金融创新的考虑而设计得相对宽松的金融监管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
  一旦房产价格下降,经济出现走弱迹象,这种超额风险与杠杆化的可持续性立刻面临压力,直至崩溃,金融体系随即陷入危机。贷款者还贷不再那么轻松,当房产价格低于贷款额时,就选择不再继续还贷。此时银行不得不将资金投放到有利其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上,并减少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贷款。这反过来进一步削弱了实体经济,形成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互为削弱的恶性循环反馈机制。更为复杂的情形则是“影子银行体系”的瓦解,由对冲基金、银行设立的特别投资工具(SlVS)以及其他类似组织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在许多功能上与银行相似,但游离于标准的金融监管网之外,引发大量风险。影子体系主要依靠承销融资,这一体系的终结对那些与之有往来的大型金融机构又是一个打击。
  至此.危机横扫整个金融体系,尽管次贷市场最先暴露出问题.但不久就发现其他市场也存在严重问题。公司金融市场、各类衍生品市场、债券保险市场、标售利率证券市场甚至银行间借贷市场都依次失灵,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由于各类金融行为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结果即使是自身情形尚可的金融机构也无法正常运作。另外,目前尚无针对市场混乱的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信心仍比较低落。因为针对特定机构的解决方案是事后性的.即只有当它陷入麻烦后才能明确究竟是加以援助还是任其倒闭,所以市场参与者对他们的某位合作伙伴若干个月后是不是仍存在都心存疑虑,许多参与者宁可作壁上观,这使得市场低迷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
  2008年秋季.政策制定者们愈发认识到当务之急是重振市场信心,而这需要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英国政府率先于10月份采取了系统解决措施,对整个金融系统实施一揽子援助方案,而并非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问题逐一应对。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为金融系统运行提供充足的、基本无条件的流动性,利用公共资金对主要金融机构进行资产重组以及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等。目前的方案大体而言是正确的,这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是如此之大.市场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始较为正常的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调控不得不以财政政策作为主要的应对工具。货币政策是传统意义上应对经济衰退的第一道重要防线.但货币政策作用到实体经济的这一“传导机制”有赖于金融体系的运作,目前金融体系已受重创,因此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许多国家基本已接近零利率水平,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余地不大,财政政策的作用将更为重要。我们需要相当于全球GDP2%的世界性“财政刺激”方案。但各国仍要保持在中期内可持续的融资安排,过去执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国家现在将有更多“财政空间”实施其经济刺激方案了。至于具体方案视各个国家具体情况而定,若单一实施财政支出政策或税收政策.有效性可能不确定,最终方案可能是两者的结合。
  
  四、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一)发展与政策
  
  最近几个季度中国经济正在放慢,2008年第三季度主要受房地产行业的疲软及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实际GDP增速同比下降至9%。2007年末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放缓;2008年初期,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2008年8月来.主要城市的房产价格开始下跌。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导致对钢铁、水泥和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对电力及其他能源的需求。与此同时,在2008年11月,总需求的其他构成部分表现仍然强劲,非房地产固定投资(20%以上),零售业(17%)及净出口均保持高水平增长。11月出口增速(以美元计)为负,但进口下降幅度更大,当月实现贸易顺差400亿美元,创月度纪录。
  但实际上,近期一些指标表明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在加大。11月进口大幅萎缩(下降18个百分点)说明需求在减少;通胀显著下降,11月PPI降至2%(同比),CPI指数降至2.4%,其中部分源自食品价格下降,但同时反映了非食品类物价的下跌;4季度采购经理指数始终在50以下:2008年多数时间盈利保持良好,2007年平均利润率为6.5%,2008年8月降为5.9%但更新迹象表明利润率正在下降。
  不像有些国家的政府会惊讶于此次危机传播速度之快与后果之严重,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长放缓初期就意识到它的潜在杀伤力并于2008年中开始预见性地转向宽松政策。最初的政策选择权衡了两方面因素,一则需要减缓经济放缓,二则要防止当时仍处于较高水平的通胀预期持续。2008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率开始向下,关于通胀的担忧得到化解,货币政策变得宽松,信贷控制放宽,利率及准备金率下调。中国政府同时宣布房地产业的支持政策,调减利息税.提高多类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税。
  其中力度最大的是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部分已于2008年四季度先期投入。其中中央政府投入预计约1.2万亿元,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及私营部门将投资其余部分。目前尚无完整的方案细节,但这一宣布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意味着中国政府将大量投入资源以应对经济放缓,过去几年中国政府采取审慎态度保持较低的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仅相当于GDF的20%),财政收入逐步增长(占GDF比重从10年前的11%到2007年的21%)。该方案包括10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关注于基础设施建设,也涵盖了社会服务(如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农村经济、增值税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发展举措,其中增值税将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转变为消费型,不再对资本性投入征收增值税,同时对出口实行零税率。
  
  (二)平衡与风险
  
  4万亿刺激方案以及其他应对政策都非常有助于抗击经济下行。如果能迅速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将对经济的反周期运行,防止经济持续下滑起到很大支持作用。但一项经济刺激方案可以有多种设计,不同的设计方式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具有不同意义。为增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已经确立了长期目标,由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的增长方式转向促进私人部门消费。即使这场危机结束之后,增长方式仍需要这种转变,经济刺激方案有可能向这一目标前进,也可能与之相反。如果该方案聚焦于促进特定行业的出口或者某些出现投资过热迹象的部门的产能扩张,虽然短期能加速增长,但长期来看产能过剩问题将恶化。
  另一方面,如果侧重于刺激消费与加强重点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短期内提振经济,也会使中国在实现其中期目标时处于有利位置。其他国家的经验是,提供资源给消费意愿强而不是储蓄意愿强的人,是刺激消费的主要手段。这些人通常是信贷受约束者,在低收入人群中,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中国的情况更复杂。即使是低收入者也有很高的储蓄意愿,由于对医疗、教育、老年收入等将来一些意外事件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覆盖,低收入人群有预防性的货币需求,会把收到的临时性现金存起来而不是用于消费。另一个更为妥当的做法则是把重点放在拓宽社会服务尤其是健康、教育及养老金等服务的渠道,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其可预知性,从而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鼓励消费。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加大目前已在进行中的证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建设力度,会减少公司对存款的需求。国有企业提高上缴政府的红利也可降低公司储蓄,同时为政府降低税收、扩大生产性支出提供支持。
  中国经济前景仍然面临风险。由于世界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超乎寻常的不确定性影响到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贸易伙伴采取的保护主义行为也对中国不利,尽管这种行为也减少了中国向其进口的可能,这同样也损害了它自身的经济发展。多年来,中国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导致某些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当国外市场需求旺盛时.过剩产能转化为出口,一旦国际需求下降,就直接表现为产品过剩,价格下跌,生产厂商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它们的贷款人则出现不良资产。
  
  五、结论
  
  总之,无论是对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而言,未来的一年必定是曲折的一年。2008年4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2009年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政府已经较早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出积极信号表明其重振市场信心的政策意图。关注消费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刺激方案较之增加制造业产能的方案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促进增长方式向国内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转变。另外,当前的世界经济调整意味着未来的外需不再像我们近几年看到的那样可以支持出口高速增长。再平衡的方式各异,目前采取的政策可以确保这一过程平稳进行并与中国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从这种意义而言,经济下行不仅代表着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形式

4.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 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

5. 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及相关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产业、周期性行业和耐用消费类产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如何深入了解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风险因素,如何全面分析我国各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趋势,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十分关注的课题。
 
  针对广大银行客户的实际需求,机构将于近期推出《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银行授信策略研究报告》,该报告将通过对金融危机的详细解读,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产业发展的深度分析,为商业银行制订信贷业务策略和行业授信方案提供最具价值的决策参考。


〖 目 录 〗


第一部分  世界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一章  目前的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美国次债机制的形成
(一)什么是次贷
(二)次贷的形成、传递及放大
二、美国次债形成的根源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从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看次贷危机
(三)金融创新带来的大量衍生产品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和根源
(一)美国房市的调整
(二)贷款风险的产生
四、世界金融危机的形成
(一)次贷危机向全球的传导和蔓延
(二)世界各国的救市政策和成效
(三)当前危机的严重性和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金融危机下的全球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第一章  美国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美国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
(二)消费下滑,经济增长放缓
(三)通货膨胀(CPI、PPI高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四)出现信贷紧缩现象
(五)美元持续走弱
(六)就业状况有恶化趋势
(七)资本市场遇到冲击
(八)金融机构清盘
二、美国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章  欧盟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欧盟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
(二)经济增长情况
(三)物价情况
(四)信贷情况
(五)汇率情况
(六)就业状况
(七)资本市场情况
(八)金融机构情况
二、欧盟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章  日本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日本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
(二)经济增长情况
(三)物价情况
(四)信贷情况
(五)汇率情况
(六)就业状况
(七)资本市场情况
(八)金融机构情况
二、日本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四章  亚洲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亚洲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
(二)经济增长情况
(三)物价情况
(四)信贷情况
(五)汇率情况
(六)就业状况
(七)资本市场情况
(八)金融机构情况
二、亚洲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2009年发展预测
一、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综述
二、2009年全球经济走势预测
 
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已经造成的损失
二、中国出口持续下滑所受到的损失
三、中国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带来的损失
四、对宏观调控构成压力
五、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较大损失(几十个案例)
第二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如何保证不会发生次贷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的启示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启示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第四部分  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章  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的途径
一、外需减少导致销量降低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损失
三、海外资产缩水
四、外汇投资损失
第二章  金融危机引发中国部分行业出现调整
一、部分行业显现出产能潜在过剩风险
二、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重大冲击
三、周期性敏感产业受经济周期下行拖累
四、耐用消费类产业出现负增长
第三章  金融危机引发中国产业格局变化
一、金融危机有利于西方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二、金融危机显著减轻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
三、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
 
第五部分  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冲击及2009年前景分
(一)目前行业的景气周期
(二)行业经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2009年趋势判断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市场的影响
(一)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6. 如何看待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形势

伴随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倒闭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作出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在大学里,学生是如何看待金融危机的呢? 普遍关注,反应不一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里做一个调查,几乎全部的学生都知道金融危机,大多数学生在关注金融危机,但反应不一。 大三大四的学生普遍比大一大二更关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许是大一大二还没有感觉到校园外的严峻现实,比较乐观,就像大一的余同学所说,金融危机会过去的,还没到他们担心的时候。但是大四学生作为应届毕业生,很快面临着就业,在这个关头是最焦虑的。一个大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小徐就表示不能再独善其身了,他说:“这几年人才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找工作更难了。” 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机控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张坦言最近心情不好,“和朋友一起吃饭,大家都会聊金融危机的事,觉得找工作也跟这天气一样,一阵阵入秋的凉意。”他开玩笑说,他们这批“80后”还真是什么都遇上了,“80后”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毕业了工作没得分配,找工作又偏偏遇上全球性金融危机。 面对危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可是现在形势不利,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考上研究生,在学校里躲两年,也是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吧。经管学院的小赵虽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了,暑假报了考研复习班,她说:“笨鸟先飞嘛,大一时荒废了高数,现在重新捡起来,相信这样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与小赵不同,小徐的应变措施就是争取考上公务员。为此,一直爱玩的他又重新过起了高三苦读的生活,每天有空就翻看公务员考试的书籍。“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如果实在没有好的工作,到时候先就业、再择业,总不能闲起来呀。”说到这里,他一脸认真。 美国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留学生迎来了签证的“黄金期”。很多人考虑出国留学,主要是现在美元汇率下跌,留学性价比更高,美国经济下滑,美国学校将对自己支付学费的国际学生更加欢迎,很多学校对外扩招,还有留学美国的签证更好拿了。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工程学院国际处到浙江理工大学做学生交流生招生的宣传,日本佐贺大学也来招收2009年的交流生,学生的关注度很高。 理性面对,积极准备 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财会类专业,如果金融危机演化成为经济危机,那么其他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了。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施国君老师到浙江理工大学做就业指导讲座的时候说:“由于金融危机,很多失业者与应届毕业生同台竞技,大学生面对着两面夹击。”但一定要理性,切不可消极、放弃,因为很多单位对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依然“求贤若渴”。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就要更高,要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专家指出,对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过分悲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金融危机的确影响了全球经济,但可以看到国际影响较大,国内形势还比较稳定的,依然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谋得一职半位的。危机带来了困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等待我们这些大学生去面对去挑战,而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7. 你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经济形势?要1200字左右。急啊!!谢谢各位啦!!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风暴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坚定信心,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省委专题部署了应对当前形势任务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认识全省加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努力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省委书记王珉同志强调,面对困难和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省委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指示精神和政策措施,研究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做好应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召开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研讨会、报告会,开展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献计献策活动,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形势报告,带头深入基层群众宣讲当前经济形势和中央、省委的应对举措,提高了党员干部对做好应对工作的思想认识,确保了全省上下在“应对”中认识一致、步调一致。省内主流媒体开展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宣传活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开设了应对金融危机专刊,大力宣传应对工作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效,营造了全省上下积极应对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教育,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只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仅能够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而且能够在危机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开创全省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积极行动,在应对中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业提速增效、投资拉动、结构调整、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实施了一系列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大举措。决定全省投资4000亿元,重点实施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生态、民生和城市公共设施工程;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明确了18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7条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17条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支持一汽、通钢等重点企业克服困难、平稳发展的意见。
  明确责任,在推进中保证落实。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了省委全委会、经济工作会议、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作会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会等会议,明确了应对任务、应对举措和领导责任,及时研究和解决应对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确定2009年为“工作落实年”,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政府绩效评估,强化行政问责,提高落实应对任务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应对措施落到实处。省里先后召开了“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恳谈会”、“大型企业应对危机推动发展座谈会”、“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发展交流会”,积极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强应对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省里成立了10个重点项目推进组,及时把握项目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扎实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近两个月,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直各部门各单位领导普遍都处在应对工作的第一线,深入重点部门、重点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面对面指导,有力推进了应对工作的有效开展。

你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经济形势?要1200字左右。急啊!!谢谢各位啦!!

8.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有哪些表现形式?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