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渔人明明做了标记,为什么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

2024-05-17 19:02

1. 《桃花源记》中,渔人明明做了标记,为什么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

“《桃花源记》中,渔人明明做了标记,最后却没有找到桃花源”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把整个故事刻画的淋漓尽致,不但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也为整个结局留下了悬念。

首先我们把这个看成一个真实的故事。从我们的直观思想看,人家远离世间的纷纷扰扰,过着无忧无虑的美妙生活。用了很高的待遇招待了渔夫,而且只让他保守秘密,并没有其它要求。但是渔夫毁约了,只是表面上应付了一下,实际中他不仅做了记号,还跑去向报告了太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是什么后果就不言而喻了吧。如果当时的官府真的找到了这些人,地方官员一定会把他们带回现实世界,强迫他们纳税,服兵役。

渔夫不但没有讲诚信,甚至因为他发动了战争。渔夫这样做都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我们换个方向思考就能感觉到,这正是陶渊明想要表达的。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对你好或者与你无关的人,就因为你想要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或者是眼前的蝇头小利。结果,有意无意地挑起事端,伤害了他人。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讽刺。

在这个世界中想要继续活下去,就必须吃,喝,生存和繁殖。当然,必须争取资源。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从来没有过天堂。如果故事属于小说,也许是渔夫的梦,也许是由他编造的,或者是神和鬼的事,不管是哪一个,都表明陶渊明的故事根本就不存在。陶渊明只希望在困难时期过上好日子,但毕竟不可能。

《桃花源记》中,渔人明明做了标记,为什么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

2. 《桃花源记》中,渔人为什么明明有标记却没找到桃花源?

尽管现在人说起诗歌,总是会想到唐朝。但其实诗的起源很早,比如《诗经》中的许多诗词,就属于西周到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陶渊明等都是著名的大诗人。尤其是陶渊明,他直接开创了田园派诗。关于陶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五柳先生传》以及《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至今仍然流传,桃花源也成了世外桃源的代名词。

《桃花源记》大概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武陵一位捕鱼为生的人,有一次阴差阳错进了一个山洞,山洞后面居然有许多人在生活。这些人的先人,为避免秦时战争,逃入此地,与世隔绝了几百年。他们相敬如宾,热情好客,仿佛神仙一般。后来渔人出洞,出处留下记号,想着以后找回来,却终究没能找到。
后来还有几位名人也去找,但不是找不到就是病死,于是逐渐被人遗忘了。这个故事相当奇幻,不过也很奇怪,按理说,渔人处处都留下了记号,肯定不会迷路,为何最后却没能找到桃花源呢?

这样写正是陶渊明的高明之处。假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按理说,人家与世隔绝,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并没有打扰别人。他们好吃好喝招呼渔人,最后只是请他保守秘密,但渔人表面答应,背后却没有。他不但做了标记,而且还跑去向太守报告。
试想一下,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在当时乱世。若真是找到这群人,地方官员一定会把他们拉回现实世界,逼迫他们徭役、赋税、战争等等。可以说,渔人失去了诚信,甚至挑起了一场战争。渔人为何这么做?自然是为了邀功请赏。

仔细一想,这不正是陶渊明想要表达的思想吗?世上其实有很多人,他们或是对你很好,或是与你无关,本来相安无事,就因为你一己之私,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结果有意无意中挑起了事情,害苦了人家。这难道不讽刺吗?
战争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不是你想避就能避得开。实际上,不管是鹬蚌相争,还是星球大战,都属于战争。这世界活着就要就要吃喝,生存和繁衍,自然要争夺资源,战争酒不可避免,所以,从来都没有世外桃源。

若故事属于虚构,或许是渔人的南柯一梦,或许是他杜撰,又或许是神鬼之事,不管哪一种,都说明桃花源记压根不存在。陶渊明以实写虚,只是期盼乱世之中,能够过上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但这终究不可能。
也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很黑暗。他们认为:渔人带着官兵找到了原来的桃花源,官兵们把里面的人都杀了,粮食牛羊等全部抢走,桃花源尸骸遍地。后来刘子冀后来去看的时候,发现了这些人的悲惨结局,吓出了病,回家后不久就死了。

3. 《桃花源记》中为什么渔夫带人沿着标记找桃花源却遍寻不得?

《桃花源记》本来就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那些情节也都是有陶渊明所想象出来的。之所以渔夫跟着以前所做的标记,但是再也没有找到那个桃花源了。就说明陶渊明想让这个理想当中的世界不被任何人发现,这个世界当中的人们也能够享受到一片宁静。



由于陶渊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较为的动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候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频发的战乱也让百姓呢不得安宁。通过这样一篇文章,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和平稳定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渴望。
作者用自己的文字让桃花源就这样凭空消失了,由此也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感,不论是渔夫寻着踪迹再也没有找到桃花源,或者是南阳刘子骥想要去寻找桃花源,但是却没有任何结果。都通过这样的描述,来使桃花源的神秘感有所增加。



通过这样的描写手法,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于一种隐士生活的向往,希望逃离现实去往一个没有战乱纷争。怡然自得的地方。这也表明了陶渊明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想要归隐山林,不受世间的任何纷乱所打扰。



在世上并没有任何人知道桃花源的踪迹,也表明了陶渊明并不希望这样一个和平安静的地方受到外来人的侵入与打扰。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地方,自己的理想也无法实现,那就通过自己的文字虚构出来一个这样的世界,并且没有任何人的侵扰。

《桃花源记》中为什么渔夫带人沿着标记找桃花源却遍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