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指的什么?

2024-05-11 21:06

1. 宏观经济指的什么?

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下面对此做简单讨论。
一、提高准备金率。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存款准备金达到了创记录的16%,这一罕见的数字,体现了央行减少流动性的决心,特别是对冲顺差带来的流动性激增的问题。这一措施的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直接减少货币投放量,从而起到抑制投资,避免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的作用。但其负面效果也比较多,首先这是一种被动措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顺差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项政策已失去自主性,随时可能失灵,效果也会减弱;其次这种措施有一刀切问题,既抑制了过度投资,也抑制了急需资金支持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目前的过度投资大都有政府背景,所以有限的资金又几乎全被政府性项目占用,这种情况在实践中问题已日益明显,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负面影响很大,中小企业发展不好,回过头来又直接影响就业问题。
二、提高利息。加息的目标和提高准备率是一致的,但相比提高准备金率更温和一些。单从国内来看,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胀的效果是有限的,特别是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对利率不太敏感,对通胀的影响有限,主要由于本轮通胀的成本推动性很明显。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抑制中小企业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二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息过高,极易导致热钱流入进行套利,又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效果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存在;三是造成地下融资活动泛滥,民间融资成本极高,也给金融带来不稳定,这里有内资和外资的共同作用。
三是加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减少顺差,从而减少流动性,抑制投资过度,减轻通胀压力;二是可以部分抵消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对输入型通胀有缓解作用。负面因素主要有,一是提高中国产品成本,在对外依存度极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二是对通胀的缓解有限,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不升反降;三是在目前升值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渐进升值造成热钱大量流入。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有利有弊,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热,但会使得中国经济中冷的一面更冷。人民升值从长远来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短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小视。
出现上述情况,既有货币政策本身不可能几头兼顾,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属于非经济性问题,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例如,经济过热问题,主要是政府背景的过度投资造成的,而中小企业投资是偏冷的,根本不存在过热的问题;价格问题,除国际背景外,更多是资源配置扭曲造成的,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房地产等快速致富行业,以致对关系民生的投资委缩,这也是产业结构问题;顺差问题,更主要是这些年过度引进外资造成的,盲目追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主动沦为别人的加工厂,等等。
这些因政策失当造成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只能靠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政府行为的办法来解决,靠纯粹的经济政策是不会有太好效果的。这也是近几年宏观调控效果始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国家领导层似乎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宏观经济指的什么?

2. 什么叫宏观经济


3. 什么是宏观经济 什么又是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
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微观经济:
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和全局性特征。
供参考。

什么是宏观经济 什么又是微观经济?

4. 宏观经济是什么意思?

 宏观经济(Macro Economy) [编辑本段]什么是宏观经济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一般认为此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观经济学”时所提出。 
  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编辑本段]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计划与市场两者,市场处在更基础的位置,计划则是在市场作用下发挥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特别需要用宏观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和全局性特征。 [编辑本段]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1、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即实际GDP) 
  2、高就业、低失业 
  3、稳定或温和上升的价格水平 
  政策工具是一种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能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 [编辑本段]什么是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  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是指: 
  ⑴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平衡 
  ⑵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市场供需平衡 
  ⑶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⑷全国工业部门的生产和需要的平衡

5. 宏观经济的

2008年,中国GDP总量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实现了4.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同年日本为5.1万亿美元。虽然日本早在1968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直到2000年,其GDP总量仍为中国的3倍,但最近10年,日本经济增长缓慢,2008年时GDP总量仅相当于1994年时的水平。中国GDP总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要在人均GDP上超过日本,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绝非妄自菲薄:2008年,日本人均GDP42480美元,中国仅有326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3倍,此外,中日经济间还存在结构、教育和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软”差距。要缩短直至消除这种差距,需要清醒地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22日发布的宏观经济经济数据,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9年,中国经济全年实现了8.7%的增长,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保八”目标。分季度看,2009年中国经济上下半年表现迥异,一季度GDP增幅仅为6.2%,延续了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态势;二季度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迹象,GDP增幅达到7.9%;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强劲回升, 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到达到9.1%,第四季度更是实现了两位数以上(10.7%)的增长。
从需求结构来看,投资仍然是2009年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4%,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比重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扣除电力)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分别为44.3%和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消费对GDP的贡献有所增加,但仍然未达到理想的指标;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的出口则锐降16%,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价格方面,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全年分别下降0.7%和5.4%,产能过剩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全年新增贷款创下9.59万亿元的天量记录,同比增幅高达95.7%,过快的信贷增长和货币投放,带来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以更为说明问题的环比数据来看,CPI自8月以来除在10月意外下跌外,均呈上升势头, PPI则已经连续出现9个月的环比上涨,若将二者折算成年化数据,则已经接近或超过5%。
总之,得益于政府对资源超强的掌控和动员能力,在2008年年末推出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需求刺激政策下,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在2009年以最短的时间止住了下滑的势头,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回到了上升的通道,堪称成功地实现了所谓的“V”型反转。但是,在保增长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目标的前提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并未获得明显的改善,以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更是被进一步地强化。保增长、保就业等短期目标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冲突和抵牾更加凸显。
展望2010年,毫无疑问,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将会明显改善,美、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将持续复苏并迎来温和的经济增长,这将给中国的出口增长带来正面影响。但是,持续上升的美国居民储蓄率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是不大可能的,当然,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出口虽然不再会像2009年那么疲软,但也不宜被寄予过高的期望。
相比较而言,2010年,中国经济的内部环境要复杂得多。2009年,我们只需一门心思保增长,但是2010年政府必须要兼顾多方面的政策目标。
一方面,虽然目前经济已经企稳向上,但是基础还不牢固,内需增长能力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政府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这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不会发生根本上的改变,顶多只是力度有所减弱。而且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周期较长和项目延续性的缘故,央行也无法贸然收紧信贷。因此不难推测,2010年新增贷款和货币供应增量依然会处在较高的水平,虽然不太可能超过2009年,但必然会远高于正常年份的水平。

另一方面,目前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并且正在蔓延,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进一步加大业已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使通货膨胀成为事实。因此,2010年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除了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外,还有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可以预测,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是以保增长为主要基调,下半年则以控物价为主要基调。GDP增幅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考虑到通货膨胀压力较为明显,全年的经济增速将会超过2009年的8.7%,但不会超过10%;物价方面,虽然货币供应增长较快,但考虑到粮食连年增产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2010年全年出现一个幅度在3%-5%之间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是较为正常的。
此外,2010年,除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层面的任务之外,中国经济更重要的任务是朝着经济结构改善的方向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毕竟需求结构的改善、产业结构的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宏观经济的

6. 宏观经济是什么意思


7. 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是相对于微观经济而言的。  所谓宏观经济就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经济总体、城市经济总体、县、区经济总体以及乡、镇经济总体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8. 宏观经济是什么意思啊?

宏观经济(Macro Economy) 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通过使用下面7个指标监控主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消费物价指数(CPI)
3 就业指标(EMPLOYMENT RATE)
4 零售销售(PURCHASING POWER)
5 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 OF PAYMENT)
6 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FICAL POLICY AND MONETORY POLICY)
7 息率公告(INTEREST RATE AND EXCHCANG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