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子说明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

2024-05-18 07:24

1. 举例子说明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

某企业的一项技术含量高的固定资产,原值200万元,预计净残值2万元。企业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按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税务机关批准使用年限也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以加速折旧。假设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按税法规定每年应交所得税为3000万元,没有其他暂时性差异。 
要求:计算确认每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并作会计分录。

账面年折旧=(200-2)/5=39.6 
第一年:账面折旧=39.6 
税法折旧=200*5/15=66.67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0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66.67=133.33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160.4-133.33=27.07 
分录: 
借:所得税 3027.07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7.07 
第二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4/15=146.67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160.4-146.67=13.73 
分录: 
借:所得税 3013.73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3.73 
第三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3/15=160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160.4-160=0.4 
分录: 
借:所得税 3000.4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0.4 
第四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2/15=173.33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转回原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73.33-160.4=12.93 
分录: 
借:所得税 2987.07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93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第五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1/15=186.67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转回原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86.67-160.4=26.27 
分录: 
借:所得税 2973.33 
递延所得税负债 26.67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举例子说明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

2.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

1.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0。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500*25%=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75
2.因为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贷:所得税费用   50
3.所得税费用总额=500+375-50=825
             借:所得税费用   500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500

3.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四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所得税的确定关键是要把握税法认可的计入损益(包括收入,费用、支出等)的金额。
而在所得税会计中,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弄清楚这项资产或者负债未来期间能有多少变成税法认可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支出等损益。(一般是进入费用科目)所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就很明了了。
另外呢就是要搞清2条线,一个是会计核算资产或者负债的线,另一个是税法基础核算资产或者负债的线路,否则就会搞混。

资产以后期间站在税法的角度能进费用的数字就是计税基础。
而负债则和资产是相反的,一种较好的理解方法是:

这一项负债导致以后要不要交税?如果回答是要交税,那么就是欠税务局的一项负债,这个负债就叫递延所得税负债。那么它的计税基础就是不能抵税的金额,这部分不能抵税的金额就会导致以后交税,欠税务局的。

例子1:产品质量保证费形成的预计负债,以后发生都可以计入到费用,那么在未来期间都能抵税,负债在未来期间不会导致交税。不能抵税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0。

例子2:预收账款,如果预收账款在收到时已经履行了纳税义务,那么他就已经纳税了,以后期间就不存在往损益(一般是转收入)里计要交税的事了,也就说不欠税务局的。计税基础就是0。那么站在未来,这个转收入了也就不用交税了,形成了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在预收账款在收到时未发生纳税义务,也就说以后转收入需要交税,那么就是欠税务局的所得税,这是一项负债,那么计税基础就是账面价值。
这里我有一个小小诀窍帮你理解
1、在确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时可以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以后能抵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税基础等于能往费用里计的金额。
2、在确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时可以站在税务局的角度去考虑:以后企业的这项负债能往费用里计,那么他不欠我钱。计税基础0,如果企业的负债以后导致他有义务给税务局交钱,那么计税基础就是要不能往费用里计的部分。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四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4.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公式怎么理解?

分析如下: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公式不完整,应该是: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且不包括影响所有者权益、商誉等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要理解这个公式,做一下会计分录:
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是: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 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那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其实也就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扩展资料
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帐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帐,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

5.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指: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明细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6. 递延所得税收益、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关系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对方科目一般是“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个别与损益无关的暂时性差异,对方科目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 定义: 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在税务上尚未入帐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税率的变动,无需对暂时性差异所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进行特别的会计调整。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某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税务处理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第1年企业所得税税率30%,第2年国家出台新政策,从第3年起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为20%。则,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题中:

第一年:

会计折旧额 = 100 * (5 / 15) = 33.33万元
账面价值 = 100 - 33.33 = 66.67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100 - 20 = 8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80 - 66.67 = 13.33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13.33 * 30% = 3.999万元

(假设企业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下同)编制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999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3.999万元

第二年:

会计折旧额 = 100 * (4 / 15) = 26.67万元
账面价值 = 66.67 - 26.67 = 40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80 - 20 = 6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60 - 40 = 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 * 20% = 4万元
当年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4 - 3.999 = 0.001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0.001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0.001万元

第三年:

会计折旧额 = 100 * (3 / 15) = 20万元
账面价值 = 40 - 20 = 20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60 - 20 = 4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40 - 20 = 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 * 20% = 4万元
当年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4 - 4 = 0万元

当年无需编制会计分录

第四年:

会计折旧额 = 100 * (2 / 15) = 13.33万元
账面价值 = 20 - 13.33 = 6.67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40 - 20 = 2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20 - 6.67 = 13.33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13.33 * 20% = 2.666万元
当年应减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4 - 2.666 = 1.334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334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334万元

第五年:

会计折旧额 = 100 * (1 / 15) = 6.67万元
账面价值 = 6.67 - 6.67 = 0万元
税务折旧额 = 100 / 5 = 20万元
计税基础 = 20 - 20 = 0万元
当年应减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2.666 - 0 = 2.666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666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666万元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

8.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1、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未来适用税率。
2、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3、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扩展资料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
1、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中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商誉,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0,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对其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否则会增加商誉的价值。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由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确认。
3、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不予确认: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