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

2024-05-17 02:50

1.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

  1、体系重建阶段(1977-1986年)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银行体系迅速扩张。1985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专业银行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和“银行可以选择企业,企业可以选择银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四家专业银行之间开展适度竞争,从而打破了银行资金“统收统支”的“供给制”,四家专业银行还开始将其触角伸向农村,为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提供贷款。

  2、扩大发展阶段(1987-1996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为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动力。1986年12月,邓小平要求“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和1992年中共“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银行业在改革中不断扩大发展。尽管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提出国家专业银行要进行企业化改革,实行商业化经营,但由于这些专业银行既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又从事商业性信贷业务,既难以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又不利于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3、深化改革阶段(1997-2002年)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到1996年底,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骨干的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在支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陈旧观念和历史包袱一时难以化解,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制度缺陷,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

  1997年年中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业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受到关注。当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信贷资金的融通仍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

  二是政府对银行运营的干涉较多。

  三是银行管理层从其利益最大化出发,具有规模偏好和费用偏好。

  四是银行的内部管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尽管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但是在2002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主要是在转变经营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变更业务范围、调整营业网点等较浅的层次上,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也比较薄弱。

  4、改革攻坚阶段(2003年至今)

  经过十15年长期艰苦的谈判,我国于2002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承诺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设立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批性措施。允许设立的非外资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享受中资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外资银行可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业务。

  在金融业开放及外资进入的威胁下,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1)竞争能力较差。

  (2)不良资产率高。

  (3)资本充足率低。

  为了应对上述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不断向深层次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制度(包括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向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方向迈进。

  根据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行使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银行监督管理职权。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要“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商业银行法)的决定》,明确规定了银监会的职能,使其对银行业的监督有法可依,同时也对中国人民银行职能重新进行了定位,强化了其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

2.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是什么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各项业务的构成状况,其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收入来源构成结构上。
长期以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相应地,利差收入便成了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而以低资本消耗为特征的表外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普遍较低。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度,我国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只有4.76%。 
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政府即将在2006年底,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依单一收入来源而形成的经营风险和影响收入总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商业银行加快实施业务结构的战略调整已刻不容缓。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在牢固树立风险资本和风险资本管理观念的基础上,走一条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新路子,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银行业务(重点是中间业务),积极进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进行改造和创新,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款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款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 

3. 近年来我国总体商业银行效率如何

亲您好,近年来我国总体商业银行效率:从所有者权益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评价如下: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从1998年的1.38%到2004年的14.12%,已有较大的提高。效率提升主要来自2002年以后,表明国有银行改革逐渐取得了效果。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2000年以前呈下降趋势。2002年以后又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效率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从1998年的3.07%上升到2004年的17.41%,已有很大改善。相关资料: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资本收益率非常相近,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自2002年后显著上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1998~2002年下降明显,但2002年后显著提高,并且始终和国有银行保持差距。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资产收益率自2000年开始提高,建设银行自2002年效率开始提升,其2001年资产收益率呈显著下降,原因之一是其增加了计提呆账的力度增加,为以后经营奠定基础。这两家银行效率已经显著高于工行和农行,表明股份制玫造取得了效果。与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提高相对的却是上市银行资产收益率显著降低。【摘要】
近年来我国总体商业银行效率如何【提问】
亲您好,近年来我国总体商业银行效率:从所有者权益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评价如下: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从1998年的1.38%到2004年的14.12%,已有较大的提高。效率提升主要来自2002年以后,表明国有银行改革逐渐取得了效果。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2000年以前呈下降趋势。2002年以后又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效率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从1998年的3.07%上升到2004年的17.41%,已有很大改善。相关资料: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资本收益率非常相近,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自2002年后显著上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1998~2002年下降明显,但2002年后显著提高,并且始终和国有银行保持差距。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资产收益率自2000年开始提高,建设银行自2002年效率开始提升,其2001年资产收益率呈显著下降,原因之一是其增加了计提呆账的力度增加,为以后经营奠定基础。这两家银行效率已经显著高于工行和农行,表明股份制玫造取得了效果。与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提高相对的却是上市银行资产收益率显著降低。【回答】
我是想知道近五年来怎么样,大概的就行【提问】
亲亲,近五年来我国总体商业银行效率:1、资产总额2022上半年,银行业总资产为367.68万亿元,同比上升6.65%。在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最高,2022上半年达到38.74万亿元,其次分别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2、营业收入从营业收入来看,整体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工商银行的营业收入最高,2022上半年达到4872.7亿元。其次分别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2)3、净利润从净利润来看,工商银行的净利润同样最高,2022年上半年达到1725.7亿元。【回答】

近年来我国总体商业银行效率如何

4. 简述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资本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持银行的正常经营。 
2.资本为银行的注资、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为银行的扩张、银行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与发展提供资金。 
4.银行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 
5.银行资本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5. 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变迁虽然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银行的经营体制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现在正逐步进入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 
我国建国以后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即行使货币发行和金融管理等中央银行职能,又从事信贷、储蓄、结算、外汇等商业银行的业务。80年代以前银行资源高度集中化,整个银行就是财政的钱袋,金融效率和安全无从谈起。因此也就无业可分,“混业”经营成了最原始的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我国的银行业也进入到拆分市场的时期。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得以恢复,专门从事农村金融业务。同年中国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恢复建制,继续经营全国的基建和拨放贷业务。同年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还有中国银行,专门经营与外汇和外贸相关的银行业务。1984年随着我国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正式组建,专门对国有工商企业进行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只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从1984年到1993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同期中国还出现了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等。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仍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 
二、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中国的商业银行也正在进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之中的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将是国外复杂的金融环境和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多渠道的经营手段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使中国的商业银行很难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不改变现状我国银行业将会像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样在国外银行的进攻下散失大量的市场份额。因此,可以这么认为:1、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当前内忧外困的金融环境下,在历经了十年严格的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道路已经越来越窄。2、分业经营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需求,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我国的金融业对商业银行选择新的经营模式。3、从当前国际金融体制演变的潮流,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加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加强与外资银行市场竞争的能力等因素来看,中国的银行业实行综合经营必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6. 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变迁虽然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银行的经营体制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现在正逐步进入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 
我国建国以后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即行使货币发行和金融管理等中央银行职能,又从事信贷、储蓄、结算、外汇等商业银行的业务。80年代以前银行资源高度集中化,整个银行就是财政的钱袋,金融效率和安全无从谈起。因此也就无业可分,“混业”经营成了最原始的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我国的银行业也进入到拆分市场的时期。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得以恢复,专门从事农村金融业务。同年中国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恢复建制,继续经营全国的基建和拨放贷业务。同年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还有中国银行,专门经营与外汇和外贸相关的银行业务。1984年随着我国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正式组建,专门对国有工商企业进行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只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从1984年到1993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同期中国还出现了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等。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仍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 
二、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中国的商业银行也正在进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之中的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将是国外复杂的金融环境和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多渠道的经营手段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使中国的商业银行很难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不改变现状我国银行业将会像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样在国外银行的进攻下散失大量的市场份额。因此,可以这么认为:1、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当前内忧外困的金融环境下,在历经了十年严格的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道路已经越来越窄。2、分业经营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需求,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我国的金融业对商业银行选择新的经营模式。3、从当前国际金融体制演变的潮流,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加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加强与外资银行市场竞争的能力等因素来看,中国的银行业实行综合经营必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7. .请举例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趋势。

我国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何谓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主体,它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目的,也是唯一能够吸收、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由于此类银行依靠吸收活期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资金来源,而这种短期资金来源只是用于经营短期的商业性放款业务,故称为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点
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也称银行企业。商业银行的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具有如下重要特点:
第一,商业银行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
第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这是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根本特点。
第三,商业银行不能发行货币,这是商业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的关键特征。
第四,商业银行业务综合性强,功能更加全面,这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显著特点。
三、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尽管其发展程度良荞不齐,但有相当多的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消化历史上的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转变经营模式,在当地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中,更是出现了上海银行这样发展迅速,已经跻身于全球银行500强行列的优秀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正逐步发展为一个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银行阶层,与四大国有银行和1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起,形成我国银行业4、14、113的格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正面临被边缘化的态势,而竞争力相对不足则是制约其发展的直接原因。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足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
商业银行形成机制复杂、成长空间相对狭窄。现存的商业银行绝大部分是由合作性质的地方金融机构——信用社重新组建成的。信用社“合作金融机构性质”使得其产权结构很不明晰、管理不规范,内部人控制问题非常严重,信用风险大量积聚。为防范和化解上述问题,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批准112家城商行相继开业,共合并信用社2290家。改组后的商业银行产权结构逐渐清晰,管理也逐步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特殊股权结构等因素,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状况不佳,资产质量较差,资本金严重不足,亏损面较大,面临巨大风险,更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己处于“技术”上的破产状态。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相对众多的国有及股份制银行来讲,经营上及管理上仍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竞争力。
(二)治理结构仍不完善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很多国有股和法人股还处于“限流通期”,虽然各银行的流通股比例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全流通的时代还没有到来,特别是工行、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的流通股比例仍旧偏小。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主要为国有股,而我过当前存在着国有股权力行使不到位的问题:国有股的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比如,商业银行管理层的任免权掌握在银监会的手中,薪酬制度则由人事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则由财政部负责。因此就造成国有股是名义股东,但缺不具有完整的股东权利这种现象。
(三)资本充足率仍不高
当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已达到了监管部门的8%和4%的要求。但与国际的协议规定的14%仍有距离。同时,随着银行资本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风险资产不断增加;对外并购活动踊跃,资本耗费较大。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为银行扩大业务规模提供了前提和潜力,反之则成为瓶颈。可见,资本不足仍然是中国银行业的突出问题。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以及面临的经济下滑中,应该继续提高资本充足率,扩大资产规模的增长空间,为利润进一步增长奠定基础。
(四)利差收入仍为银行主要利润来源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在银行总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利息收入在总收入的主渠道作用还很难在短期内改变。2006-2008 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年均增长 55.2%,但到 2008 年末仅占总收入比重的 10.01%,2009 年上半年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仍只占到 16.33%,而来自于贷款的利息净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73.6%。由于贷款是流动性最差的资产,而银行收入过分倚重于息差则意味着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而中间业务收入基本不构成风险资产,不占用资本金。因此,拓展中间业务,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特别是进入 2009 年以后,我国处于降息周期,商业银行净利差收窄,银行面临着利润下降的挑战。市场份额缩小、银行信贷利差收窄、议价能力减弱持续降息令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货币市场利率、债券收益率相应下降,若商业银行继续以净利差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则发展将陷入困境。
(五)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
各家银行在争夺中间业务这块业内蓝海时,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也导致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一直不能有效开展起来。以银行卡为例:现在各家银行的银行卡都是“一卡通”:一卡多户、通存通兑、约定转存、电子银行、商品消费、自助转账、代发代扣、银证通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对招商银行“一卡通”的模仿;除了产品同质化,推广也同质化:A 银行宣布只要开信用卡就送 Swatch 手表,B 银行信用卡不仅不收年费,而且还赠送一份保险,C 银行的信用卡申领时还有条件获赠一部市价 5000 元的高档手机;跟风现象严重:你推出一个“国航卡”,我就推出一个“南航卡”,你推出一个针对女性的“真情卡”,我就发明一个“丽人卡”。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当前银行业由内而外的一种思考方式,虽有创新的动力和理念,但在怎么如何创新这个问题上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六)银行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能增强银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从上文经营管理指标来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人才效能并不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上市银行的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员工比率偏低,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型国家控股银行情况稍微好点。从总体上讲,我国银行业的人才是短缺的,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更加稀缺。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已成为影响我国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原因。而从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投资频频亏损也充分反映了我国银行金融人才数量少、投资眼光和操作金融产品能力差的问题。而对银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七)大量贷款无法收回,体制性信贷风险没有根本性改观
尽管国家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债转股等措施,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约150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但存量不良贷款的数额依然巨大。据估计,目前全国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的逾期,呆滞和呆账贷款仍占资产总额的10%左右,大约有3000亿元的信贷资金难以收回,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坏账部分。此外,增量贷款风险不断累加,产生大量不良增量贷款机制没有根本性扭转。
(八)制度的不健全使商业银行易造成法律风险。
一方面是在法律法规上的不健全。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等法则的颁布,金融业已经步入依法管理和经营的良性轨道。然而很多规范性的文件仍有相当多的内容没有与国际标注接轨,也没有符合现实条件下的风险处理,无章可循使商业银行内部风险防范失去健全性。此外,缺乏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规定,对违规违纪人员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如多年以来对信贷人员放贷造成的损失没有明确的处罚制度的规定,致使责、权、利脱节。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人的自由行为低下及对违规违章违纪的查处力度不够,使问题不断蔓延,违章不究和有章难寻使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去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和资产风险管理制度是《商业银行法》反复强调和要求的,但是由于制度在理论上过于超前,脱离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的现状,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法操作。此外,对于员工,尤其是对领导行为约束软化,少数走样的行长负责制实际上是有权无责,即助长了一把手的权力,也使制约领导的制度成为其以权谋私的工具。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起步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困难,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原因,但是已经比以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也相信,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是远大而光明的。

.请举例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趋势。

8. 列出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并分别做简要阐述。

  三种业务为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业务:吸收公众存 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 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 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 按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