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去称呼领导?

2024-05-06 02:13

1. 怎么样去称呼领导?

对领导的称呼应该严肃、认真,要分清场合,称呼领导时最忌讳使用简称,如对“张处长”称其为“张处”,这是不礼貌的、不尊敬的称呼。正式场合还需要使用正式称呼。假如你是公司的新成员,还不清楚各位领导的职务、姓名,在称呼领导前应向老同事请教,他们都会十分乐意的告诉你。

                                本段文字摘自:《礼仪的力量》
                                        作者: 詹洋

怎么样去称呼领导?

2. 你竟敢这样称呼领导?

◆ 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领导被称为“老板”、“老大”,下属被称为“哥们儿”、“兄弟”。

◆ 干部称呼呈现“市场化、官职化、江湖化、亲戚化”四大异化倾向。

◆ 干部称呼出现异化,说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也折射出干部意识跑偏。  

“不要问我为什么,老板说动手我就动手,反正一句话,权大于法。”江西省资溪县国土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吴剑称,作为下属,只能服从领导指示。2016年12月6日,二十多个城管队员在副县长吴辉文的指挥下,抡起铁镐、铁锹将资溪县鹤城镇泸声村农民徐晓洪家刚建起的屋墙推倒。

此番话引发社会舆论批评,除了藐视法律外,还有这名下属把领导称呼为“老板”。

近年来,在有的地方党政机关中,此类干部称呼存在混杂之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申,“党内一律称同志”。这不仅是称谓上、字面上的规范,更是正本清源、纠偏正向、纯洁内部关系的体现。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说,“在党政机关,把领导称为‘老板’、‘老大’,把下属称为‘哥们儿’、‘兄弟’等行为,是‘四风’问题在称呼上的具体表现。”

“如果领导干部过于看重自己的头衔、过于在意官职称呼,就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在李成言看来,中央强调“党内一律称同志”,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也是尊重每个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要求。

  1、干部称呼呈四种异化
“党内一律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规矩。这体现着党员之间关系的纯洁质朴,传递着相互之间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正因此,“同志”这一称呼很长一段时期在群众中普遍使用,深受认同。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元,“同志”这一称呼在社会上使用渐少,一般人相互称呼,更多地使用“先生”、“女士”或“师傅”等等。

而在党政机关内,“同志”称呼更多是出现在正式的会议、文件中,比如领导干部任免交接大会,以及领导干部任免通知。即使是在党代会、党委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这样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互称“同志”也曾减少过。与此同时,对领导干部的称呼出现异化倾向。

从总体来讲,领导干部称呼存在四种异化倾向:

  一是干部称呼市场化。将市场经济中对企业老板或高层管理人员的称呼用到党内生活中,比如老板、老总等。

  二是官职化。比如不论何时何地均以官衔相称,称为“书记”、“局长”,而且对干部称呼,副职一律免称“副”字。

  三是干部称呼江湖化。比如称领导为老大、大哥。

  四是干部称呼亲戚化。比如互相称兄道弟、呼姐唤妹。

“干部称呼异化多数体现出等级观念的思维逻辑,容易使上下级之间产生等级之感,让党内原本清爽的同志关系变得浑浊不堪,与新时期作风建设‘格格不入’。尤其是将江湖上的一些称谓用在一个有信仰的团队或党内关系上,更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迷失。”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说。

“有些领导干部在‘老板’、‘老大’之类称呼中,形成这是我的地盘,这是我的势力范围的感觉。”齐善鸿说,这种称谓,容易滋生唯我独尊、趾高气扬的心态,淡化了服务群众的责任。在这种等级观念作用下,一些领导变成了“老大”,组织原则、纪律意识渐渐淡薄。

  2、源于意识跑偏
“干部称呼出现异化,说明‘官本位’思想还根深蒂固,也折射出干部意识跑偏。”在李成言看来,“职务低的或者资历浅的,担心直呼同志对领导有不尊重之嫌,而职务高的或者资历深的,担心直呼同志引起下属对自己的误解,这是等级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的显现。”

“领导干部称呼异化表面是社会交往中的正常现象,却折射出部分干部存在等级观念。”李成言说,如果党政机关一把手权力过大,一手操控下属财权和人事权,缺少监督下级称呼其为“老板”,实际上是权力格局的真实反映。

“对于普通党员干部来说,自己职务的升迁,奖励的评定,工作的安排,失误的处理等等,这一切都与上级领导干部有直接关系。下属如何称呼领导干部,不得不掂量掂量。”李成言说,出现这样的称呼异化,其根源在于少数上级领导意识跑偏,有的甚至是内心喜欢。

“在机关工作,如何称呼上级、平级和下级,确实值得琢磨。”西部地区某县一位科级干部对本刊记者坦言,“称呼平级和下级的同事为同志还好一些,但这种氛围还没有形成,带头叫同志,怕被人嘲笑。对领导,一般都是姓氏加职务。这些年都叫习惯了,一下改称领导为同志,很难拐过这个弯。”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孔德永教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剖析,“首先,受‘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对来自他人的官职称呼心安理得接受,同时获得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助长官僚作风。其次,过去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没有得到相应制约,权力意识使人们不敢或不便在领导面前称呼同志,有的选择了迎合与恭维。”

  3、“同志”凝聚党内力量
从历史角度来看,“同志”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呼问题。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就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志同道合,成为党内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坚强基础。

随后,“同志”渐渐成为习惯称呼,在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军队、解放区内广泛使用。比如毛泽东在其《为人民服务》的文章中即有“……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同志”一词还涵盖到所有支持、拥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人们,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性。1954年民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同志”一词在中国大陆地区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对所有成年人的称呼,完全代替了“先生”和“女士”或者“小姐”的称谓。

1959年8月3日,鉴于党内部分同志开始称呼职务,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周恩来、彭真等同志,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1965年12月14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至此,“同志”这一称呼已不单单只是一个称呼,而且还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和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方式。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次指出:“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同志’这一称呼,是一个信仰团队的专有称谓,包含着神圣、纯洁、平等、民主、和谐的涵义。”齐善鸿说,“党内一律称同志”,有利于突出党的信仰团队性质,有利于严肃党内生活、纯洁同志关系,也将有效避免党内同志间的庸俗之风,有利于党内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有利于增加信任、凝聚力量,让党内关系更简单、更纯洁、更坚强。

  4、增强对权力的监督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领导干部对党员不能颐指气使,党员对领导干部不能阿谀奉承。”

2014年5月,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禁止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并指出其“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实际上,禁称领导干部为“老板”、“老大”,广东并不是先行者。早在2003年,上海、甘肃等地也曾下发过类似“禁令”。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尽管各地纷纷发文规范干部称呼,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内监督。

首先,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内民主质量。

在齐善鸿看来,核心是在共同信仰下让上下级之间对自己的角色有正确的认识,上下级能够相互尊重,上级不模仿江湖或者市场中的关系而居高临下,下级也不因为畏惧权力而一味屈从上级。这样,才能将关系定位在共同的目标上,而不是个人的私人关系。近些年的一些问题,将工作关系、同志关系异化成江湖或者利益上的隶属关系,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补足精神之钙,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帮助党员干部清除‘官僚主义’等遗毒。”齐善鸿说,领导干部要坚持自尊自重,真诚待人,克服家长制、一言堂。“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凌驾于其他党员之上,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如此,才能建立党内正常和健康的关系。”

而在孔德永看来,重申互称同志的要求,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也是尊重每个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要求。只要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得到落实,自然就会发自肺腑地称呼“同志”。

其次,领导干部严以用权。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权力不越界,权利有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简单顺畅。

  第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是关键。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夏宁认为,互称同志推而广之、蔚然成风,不能仅仅盯着“同志”这个称呼来讨论,而是要从作风建设的推进、制度举措的完善、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等方面跟进,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发扬党内民主,党员队伍的整体状态、精神面貌不断改善,互称同志也就自然而然了”。

“要使互称同志真正落地,要抓好‘关键少数’。”李成言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戒之。”作为“关键少数”,主要领导应自觉提升民主修养,尤其一把手要自觉抵制“老大”、“老板”等称呼,才能以上率下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带动党内政治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

3. 怎么迅速称呼领导?


怎么迅速称呼领导?

4. 称呼老婆.叫领导什么称呼

亲 您好 他们之所以把老婆叫“领导”,一种情况是,他们对老婆非常尊重。领导是一个单位的舵手,是一个单位的核心,这个男人能把她的老婆唤作领导,说明她老婆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特别高的,这也反映出他对老婆的尊敬之情。比如说,他对老婆说:“领导,咱么换个冰箱好不好?”他把家里的事情的决定权交给老婆这个领导来决定,足以证明是多么尊重老婆。有这种心态的男人,无疑是一个爱妻子的好男人,女人应该好好珍惜之。【摘要】
称呼老婆.叫领导什么称呼【提问】
亲 您好 他们之所以把老婆叫“领导”,一种情况是,他们对老婆非常尊重。领导是一个单位的舵手,是一个单位的核心,这个男人能把她的老婆唤作领导,说明她老婆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特别高的,这也反映出他对老婆的尊敬之情。比如说,他对老婆说:“领导,咱么换个冰箱好不好?”他把家里的事情的决定权交给老婆这个领导来决定,足以证明是多么尊重老婆。有这种心态的男人,无疑是一个爱妻子的好男人,女人应该好好珍惜之。【回答】

5. 如何称呼领导才得体

  职场称呼,运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运用得不好却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金先生在一家公司工作,一次,为了表示与领导亲热点,把部门经理称作“小王”,结果可想而知,屡被“穿小鞋”。“哎,那个人也太小肚鸡肠了,连称呼都这么计较,不知道怎么做到经理的。”金先生后来跟同事念叨了此事,同事没好气地说:“这事,还真是你自己做得不妥当。人家都是经理了,你这么叫,不是存心让他尴尬吗?”
  变个法子喊高一档。刚进入一个公司,可以灵活一点,适时变个法子“高呼”同事。如,不知道同事的职位,就称他为经理,通过称呼暗示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当然,时机要留意好,别在老总面前把普通的同事称为经理。
  公司里亲昵的叫法,能少就少。有些人喜欢在公司里玩“哥俩好”、“姐俩好”,其实过分亲昵的叫法,一来容易引起别人误会,二来也会显得轻浮,特别是制度比较严谨的公司,这还是蛮犯忌的。
  在以氛围自由著称的欧美企业中,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对上级甚至老板也是如此。如果用职务称呼别人,反而会让人觉得和环境格格不入。
  在由学者创办的企业里,大家可根据创业者的习惯,彼此以“老师”称呼。这个称呼还适用于文化气氛浓厚的单位,比如报社、电视台、文艺团体、文化馆等。
  在注重团队合作的企业、学习型企业及亲情色彩浓厚的中小型家族企业里,等级观念比较淡化,大家以行政职务相称的情况比一般企业要少,互称姓名的情况较多。而在等级观念较重的企业,最好以行政职务相称,如张经理、陈总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在私下里,同事之间的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如丽丽、小燕;对男性年长者可称“老兄”,年幼者为“老弟”等。不过,使用昵称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乱叫一气。还有些单位,同事之间私下里习惯反着叫:年长者称年轻人为“老张”、“老王”,而年轻人则称年长者为“小张”、“小王”。据说“反着叫”能让部分年长者找到年轻的感觉,让年轻者找到成熟和稳重感。这类称呼带有幽默、调侃的味道,但应当慎用,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乐意被“反着叫”、“错着叫”的。
  要做到称呼得体,还要看场合。在办公室、会议室、谈判桌上等正式场合,要用正式的称谓;而在聚餐、晚会、活动等娱乐性的场合里,则可以随意一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影响称呼的因素是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和上级一同“摸爬滚打”混出来的“老人”,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在称呼上加以职务。而如果只是普通的工作关系,或是刚进单位的新人,当然还是用尊敬的称谓为好

如何称呼领导才得体

6. 领导的老婆怎么称呼?

领导的老婆被称呼为:嫂子、大嫂、大姐、阿姐、~(姓氏)姐
一、嫂子
已婚妇女的泛称。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九:“她又悄悄的问:‘嫂子,到底怎么闹的,你们昨晚会上咋说来?’”

二、大嫂
对年纪跟自己相仿的妇女的尊称。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老婆儿哭眼抹泪的说道:‘阿弥陀佛,说也不当家花拉的!这位大嫂一拉就把我们拉在那地窨子里。’”
三、大姐
对年纪跟自己相仿的女子的尊称。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众:大姐坐啊!大娘你也坐呀!”
四、阿姐
姐姐。
《海上花列传》第六三回:“倘然阿姐忙勿过,我去代局末哉。”
五、~(姓氏)姐
1、称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比自己年纪大的女子:姐姐。
2、对比自己年纪大的同辈女性的称呼:表姐。
3、对未婚女子的通称。

7. 称呼领导幽默的叫法

称呼领导职务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称呼,如“王局长”、“张书记”、“李主任”等。但这种称呼有些太正式、太官方,不够亲切,于是有人就改良一下,直接称呼职务,如“局长”、“书记”、“主任”。
一、是称呼职务。称呼领导职务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称呼,如“王局长”、“张书记”、“李主任”等。但这种称呼有些太正式、太官方,不够亲切,于是有人就改良一下,直接称呼职务,如“局长”、“书记”、“主任”。还有的称“名字+职务”,如“建国局长”、“和平书记”、“晓成主任”等,这样就更亲切,距离更近一些。
二、是称呼同志。革命年代大家相互之间都称同志,现在党内也提倡称同志,但实际工作中称同志较少,这样称呼感觉太正规、太严肃,关系有些生分。称呼同志更多时候是在民主生活会上、在组织生活中,那是会议的要求,也只是在会上用用,会后就改称职务了。
三、是称呼姓名。有的领导说:“你们不要叫我职务,叫我名字就好了。”那是一种自谦的表示,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但职场上真正直呼领导姓名的情况较少,一般单位“一把手”对副职可直呼姓名,老领导对年轻领导可直呼姓名,班子成员之间有时也可直呼姓名。
四、是称呼“领导”。有的同志喜欢称领导为“领导”,如“领导下来指导工作呀?”“领导今天有什么指示?”等等。这种称呼表面上对领导很尊重,实际上却拉开了与领导的距离,有的领导也不喜欢这种称呼,一口一个“领导”,感觉有些过了,有些假打,甚至有些油腔滑调的。
五、是称呼“老总”。过去企业里喜欢称呼领导老总,如“张总”、“李总”、“王总”等,因为叫“总”比不带“总”的大。现在企业老总有些泛滥了,不大个企业也有“总监”、“总经理”,老总的称呼就没有原来那么中听了。还有的姓氏称“总”不太雅观,比如“牛总”、“马总”等。

六、是称呼“老板”。一段时间职场上流行称领导为“老板”,不仅企业里这么叫,行政机关也这么称。“老板”一般是对“一把手”的专称,有的领导也喜欢别人这样叫他,就像旧时掌柜的,掌管人权财权,能够显示领导权威。
七、是称呼“老大”。有的人喜欢称呼领导“老大”,尽管明面上称呼较少,背地里称呼较多,酒桌上称呼较多,但这种叫法多了些江湖气息,对职场特别是行政部门有失妥当。称呼“老大”,表示我认你做“大哥”,我是你的人,或者我们是一伙的,有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之嫌,这在行政机关是比较忌讳的。
八、是称呼“兄弟”。有的人跟领导关系较近,就称领导“老哥”、“老兄”;有的领导为了拉拢下级,也称下属为“老弟”、“兄弟”。当然这都是私下里的称呼,摆不上台面的。还有的人为了套近乎,见人就叫“兄弟”,也不要太认真,职场上关系复杂,哪有那么多兄弟?

称呼领导幽默的叫法

8. 称呼领导幽默的叫法有哪些?

1、不熟的叫老师
小李学的是旅游专业,毕业后在国际旅游调度工作。在工作之前,对工作中的称呼,她已经有了一点小小的了解。上学时,老师就提醒过我们,工作后称呼前辈要看具体情况。各公司,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比较常见的叫‘师傅’。
不过,正式进入职场后,面对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不同职位的领导,怎么称呼才不会出错呢?小李还是有些吃不准。
叫'姐姐'别人会喜欢吗?领导人各不相同,万一叫错了怎么办?想了想,在公司里,无论见到领导还是同事,小李都称呼他们为“老师”。试了试看,效果不错,同事听了都很高兴。

2、熟悉的人:姓氏+职位
对领导来说,在有其他单位人员参加的正式场合,有较高级别的领导在场时,使用正式的称谓,如冯行长、肖书记、李总等;对副职来说,在没有较高级别领导参加的场合,称呼可以省去副字;对非正式场合,关系较密切时,可使用副职称谓,如xx行长等。
对同辈同事,若比较熟悉,可在姓或名后加上“哥”“姐”的称呼,如张哥、李姐等;若对方年纪较小,可省去姓,只用名字,如涵予等;若比较陌生,可用职务称呼,如张经理等。
3、关系良好的私下称呼小名
私底下,同事之间的称呼也可以随意使用。女孩可以叫对方的小名,如晓晓、小美;对于男性长者可以叫“老兄”,而对于年幼的人则叫“老弟”等。然而,使用昵称时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乱喊一声。
一般而言,同一级别的白领之间,或者说,上级对下级使用别名更合适。也有一些单位,同事间私下习惯反叫:老人称年轻的是“老李”、“老孙”,而年轻人称年老的人是“小李”、“小冯”。
有人说,“反叫”可以让一部分老年人发现年轻的感觉,也可以让年轻人发现成熟和稳定的感觉。这种称呼带着幽默,调侃的味道,但应谨慎使用,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愿意被“反着叫”或“错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