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将对经济造成什么伤害?

2024-05-11 23:30

1. 印度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将对经济造成什么伤害?

出口连续下滑将导致印度当地的失业率上升,更多的就业岗位可能会消失,当地工人的收入水平也会下降。近日,有媒体披露印度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出口下滑了,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从最新的数据显示,印度债务和GDP的比值增长了17%,预计到明年三月份,这个数字将达到了90%。而且随着疫情的影响和出口的下滑,印度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提升到11%。而印度中央银行自己发布的数据显示,到明年三月份,印度的坏账率可能提升4%,达到12.5%,这对银行来说是巨大的风险。

之后多家评级机构也将印度政府债务GDP比值调到了85%以上,按照世界银行60%的警戒线,显然印度经济债务已经十分严重了。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印度在全球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印度社会可能即将引发一场债务风暴,届时印度经济将会比如今的出口下滑更加惨重。而知名研究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即便疫情消散之后,印度依旧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未来印度的GDP可能持续萎缩,到2025年,GDP可能下滑12%左右。

而印度对于依靠外债,更加让大众怀疑其投资风险。据印度央行的数据,印度外汇储备为五千亿美元,但其外债却有5500亿美元,外债和外汇储备的占比为111%,而且这只是印度联邦的债务。

如果把印度内部各个城市对外的负债全部加起来,其政府部门的债务将高达1.17万亿美金,远远超过其外汇储备,目前为止印度的卢比已经连续三年为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

印度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将对经济造成什么伤害?

2. 孟加拉将印度拦腰折断,在战略上对印度产生了那些不利的影响,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有利的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性,你看到的是印度东北部被孟加拉(原来的东巴)割开,仅以西里古里走廊相连。但是从印孟两国的国力差距来看,也可以看成是孟加拉被印度三面包围环绕。
中印边境东中西三段,以西线战场条件最好,东段最差。而西里古里走廊正对着中印边境中段(即原来的中锡边境),可以说那里才是印度的肚脐眼。印度别说在东段部署7个山地师,它就是摆上100个师,如果中段被突破,西里古里走廊被卡死,东北的全部印军也都是釜底游鱼。
不过这种招数只有在全面战争时有可能,那种打是为了谈的局部冲突是不会这么做的。

3. 面对印度经济断崖式下跌,为何莫迪也无能为力?

印度经济的大幅下跌,完全是因因为印度国家的内部消费力太低了,莫迪根本无法改变这个局面。印度除了出口大米粮食这些产量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出口收入了。而且出口经济占印度的经济比例不到一半,一大半都是来自于国家的内部消费经济。

但是印度这个国家的消费力并不能够提升印度的经济收入,反正还出现了下跌的状况。造成这个情况就是因为印度的失业率太高了,产业也比较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印度人口的就业岗位。所以印度人民根本没有多少钱提供消费,没有购买力印度的财政税收自然就提不上去了。这个也是莫迪没有办法改变的困局。

印度的产业链其实除了粮食还算比较好点之外,就没有其他比较好的产业了,工业制造业设备落后,岗位也严重不足,产量自然也就上不去,当然印度还搞旅游业,但是现在的印度旅游胜地不算多,最著名的恒河也因为污染太严重也减少了大量游客。


有了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印度很难提高自己的GDP,单靠一些粮食出口以及少量的工业成品出口是无法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的。不解决国内的就业率和提高工业生产率,经济还可能持续下跌。所以印度会出现经济断崖式下跌也很正常,毕竟印度国家也拥有十三亿人口,人口大国的失业率又高消费能力又低,经济怎么可能会增长,现在莫迪考虑的是怎么恢复经济的问题。

面对印度经济断崖式下跌,为何莫迪也无能为力?

4. 印度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有哪些?

(1)失业和贫困  失业和贫困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大痛楚。虽然历届政府都把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但一直收效不大。印度的10亿人口中有1/3文盲。年人均收入目前还不足480美元,其中有3亿人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赤贫的城市新移民在印度各大城市随处可见。  印度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迅速增长,目前印度人口超过10亿,比独立初期翻了两番,且还在以2%的年增长率增加,每年新增人口及新增劳动力都在1500万人以上,这使印度经济难以吸收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印度的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一五”计划结束时,印度积存的失业人数为530万,到1980年增加到2070万,约占劳动力总数的8%。同时也使人均收入增加不多。由于印度制造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服务业,因此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2002年,印度制造业吸纳了620万劳动人口,而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业有1.6亿名从业人员。高速发展的印度IT产业约有100万名从业人员,不足全部劳动力的1%,虽然其产值占印度GDP的4%。  失业一方面将扩大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队伍,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从而继续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化进程。  (2)制造业发展滞后  印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也主要是靠软件IT产业,制造业还不强。2003年的特点是服务业还在高速增长,农业年景较好,有了3%-4%的增长,制造业开始有所增长,所以这一年经济发展比较平衡,也更快一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由于它们是传统部门,所以有很多传统体制还没有改革,包括政府对产业和投资的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等各种制约,不利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发展较快,是因为其作为新兴部门,政府对其控制较少,所以发展较快。虽然20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经济改革,但是在制造业方面步伐比较慢,市场开放程度小,没有利用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3)投资环境欠佳    印度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效率低下。印度政府机构办事效率较低,世行报告显示,在印度成立一家企业需要89天的时间,而中国则需41天。印度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虽然平均工资比中国低25%左右,但每个工人的产出却比中国低50%。2、能源不足。印度的电力状况落后,平均缺电率超过10%,严重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加之资金短缺使印度在短期内难以大量进口石油和建更多的核电站,进一步制约了印度投资的增长。3、政局不稳。印度社会结构、财富分配、种姓制度、贫富分化等常常会引发政治不稳定,进而影响吸纳国际资本。4、劳动法严格。印度是惟一一个解雇员工需要得到政府批准的国家,企业停业或关闭也受到严格限制,客观上限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5、环境受损。印度荒漠化程度较高,有1.43亿公顷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使河流污染和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影响到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4)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为解决资金问题,印度政府借诸赤字财政政策,1950年度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内外债,使得印度的债务增多,几十年来内外债如滚雪球似地不断扩大,利息成为印度政府最大的非生产性支出项目。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使物价指数反弹,造成通货膨胀,对政府平衡预算增加了更大压力。1990/1991年度财政开支失控,总赤字达到4333亿卢比,竟占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4%,这一时期印度出现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实行高额财政赤字的结果。  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财政困难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几年来,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总产值的比率一直超过5%。虽然近年来印度制定了《财政责任和预算管理法》,削减某些财政补贴,但财政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印度现已成为世界上财政赤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次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警告。  (5)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关系密切,一个国家基础设施不足就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兴趣,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在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通讯不畅,电力供应不稳,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以交通为例,印度虽然有亚洲最庞大的铁路网,但陈旧不堪,大部分是国家独立以前殖民地时代建设的,很难实现现代化的运输任务。印度目前还没有一条国际标准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所有的港口都出现拥堵情况,交通运输极端落后

5. 紧急下滑,失业率升高,印度经济断崖式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印度出现经济断崖式下跌的经济现象是由于印度没有很好的经历工业化阶段,于是基础薄弱,纵使因为后天的治理而有了不一样的成果,但是那也是没有实打实的基业,这样的经济外强中干,支撑不了多久。印度这个国家没有享受到工业时期所带来的大好发展前景,这是先天性的缺失。

看看中国,虽然起步晚,前期也犯了很多的错误,走了很多歪路,但好在在后期不懈的奋斗下猛追猛赶,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多数国家没有丰沃的自然资源加持,就只能通过工业化来发展经济,比不得中东地区的那些石油大国。

而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3亿的人口不支持印度先搞服务业再造制造业,没有稳定的工业体系做支撑,印度难以维持稳定的经济状况。另外,印度外债太多,去年印度的外汇储备只有4285.71亿美元,外债已经高达1.4万亿美元。而印度的偿债率仅有6.4%,这就意味着印度现在还没有能力解决外债的问题,却还不断的增长着债务。

这样一来,这些债务的利息对印度就是一笔十分大的消耗。目前印度最紧要的还是改善国家的经济结构,选择一种适合国情的发展路线,否则印度只能一亏再亏。最为重要的是不能听见外界有些赞美的声音就飘飘欲仙,一定要稳扎稳打,实现经济稳定化,才能更好的发展。

紧急下滑,失业率升高,印度经济断崖式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