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网络思维?

2024-05-16 02:39

1. 什么是好的网络思维?

网络思维有三个特点:
  
 (1)有问题先网络搜索答案;
  
 (2)不同的问题,找不同的搜索引擎解决;
  
 (3)用网络启发灵感,而不是简单依赖答案。
  
 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先网络搜索,不同的问题找不同的途径去搜索。比如我在一开始由于工作接触Excel时,碰到不会的问题先搜索,比如一列中,对应的数据有几条重复的,搜到了可以用Countif、Sumproduct。OK,然后我们先依葫芦画瓢,把公式先写出来,发现错误后再回过头来对照着网络上的答案和案例去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又想知道,这一条数据是当前这列出现的第几次了呢?若百度无果,可以试试其他各种搜索途径,用不同的搜索途径,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比如搜索Excel方面的解决方案,可以去ExcelHome论坛搜索,搜神器推荐干货等文章,可以用微信或知乎搜索等。
  
 最后,我通过不同的搜索途径找到了新问题的答案,改一下引用范围末尾单元格的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就可以返回每个数据是当前列出现的第几次值。那么,下一次我又碰到了一个类似的新需求,需要反过来,最后一次出现的返回1,倒数第二次出现的返回2,以此类推,这与之前的第一次返回1,第二次返回2恰好相反,那么这种情况,还需要再去搜索一遍吗?
  
 其实不需要,正如第三个特点所说,用网络启发灵感,而不是简单依赖答案。若我们在第二步已经经过思考了,并且掌握灵活应用后,这一次的需求,其实类比推理一下很容易,就是将引用范围起始单元格的绝对相对引用改下即可。
  
  好的网络思维,不是让一个人从依赖一个具体的人转向依赖网络搜索,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利用网络力量来放大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什么是好的网络思维?

2.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它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比如传统的写作和解读,常采用线性顺序。由于受稿纸和书本有限空间的影响,人们必须按一定的时空和逻辑顺序,来书写或解读某种信息。而电脑写作和解读,信息载体几乎没有空间限制,完全可以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自由翱翔于思维的广阔天地,进行随意的跳跃和生发。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增加和补充新的思想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进行自由组合。因此思维不再被强制地运行在一个线性维面上,而是允许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中穿梭往来。传统文本的定位,常常靠页码的前后顺序,其修改也是从前往后逐句逐字地进行。而电子文本利用“查找”或“定位”功能,可以超越时空顺序瞬间到达具体目标,尤其是相同问题的修改,可以利用“替代”功能一次性同时完成。另外,传统文本属于线性叙事,事件的发展顺序都是精心安排的,就是有插叙、倒叙、补叙等,其叙事流程也不可更改。由于电脑超文本的链接功能,作者能随意地从电子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了线性叙事的神圣规律。

3.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4. 什么叫互联网思维

我给你通俗易懂的阐述一下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以及实质,通过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进行剖析,相信对很多产品类的教育公司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给你一点启发。
  前几天和朋友讨论,说起我自己的观点,小米确实很懂互联网,成功地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成长办法,而且成功地包装了一条“互联网思维”的路,把大家引入歧途——反正,很多人由此知道了“互联网思维”,也错误地理解了“互联网思维”。
  那么真正的,或者说我认定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在我看来,精髓就在“互联”二字上。把原来不相干或者看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得到不一样的效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用文雅的话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用通俗的话说,是“堤内损失堤外补”。
  举个娱乐行业的例子:现在很多明星接拍电影,并不需要太高的报酬,即便票房惨败,明星的收入似乎也不受太多影响。那么,明星从哪里赚钱?答案是,通过(外面的)广告赚钱,先通过“不赚钱”的活动赚取眼球,赢得知名度,再用广告把这种知名度变现。广告播放强化了大家对明星的认知,又可以成为接拍下一部电影的资本。
  整个游戏中的三个因素:电影公司、明星、广告主。任何两者单独抽出来看,游戏都玩不起来:电影公司和明星合作,拍的电影票房并不好;明星如果没影响力,广告公司不会选择他;电影公司和广告公司就更难以建立合作关系。但三者凑到一起,整盘棋就活了,可以一轮轮地玩下去。
  小米手机的“互联网思维”也是这种玩法。平心而论,相比价格昂贵的高端手机,小米手机还是存在差距的。很多人选择小米,是因为它敢于打价格战,也就是所谓的“让利给消费者”,其实是性价比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如果高端手机的品质是100分,价格也是100分,那么小米手机的品质可能只有70分。
  一般来说,70分品质的手机大概能卖50-60分(之前我说过,单从制造业来看,不存在“70分价格提供70分质量”的做法,因为100分的标准是最顶尖的玩家制定的,所以高端一定要制造壁垒、拉开差距)。但小米手机只卖30-40分,这样就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对于其它品质70分的手机,它有价格优势;对其它价格只有30-40分的手机,它有品质优势。以这样的定位杀入进来,很容易赢得大量市场份额。
  如果道理这么简单,为什么其它厂商不懂呢?因为这条路行不通——如果你只关心“一锤子买卖”,谁也不能这么玩。可是,小米为什么敢这么玩?因为它做的是“互联”的生意:消费者用很低的价格购买小米手机,只是整个游戏的第一环,后面还有很多把戏呢。打个不好听的比喻,先用一点小甜头引诱你“上贼船”,上船之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前些年有不少报道,说农民工和流水线工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里面经常提到,夜市上会有人以5块钱、10块钱的价格,帮这些人下载视频、铃声到手机里,生意还很兴隆。大家都知道这种服务有多么简单,也知道利润有多高,但是在那个年代,“买手机”和“下载内容到手机”是割裂的,手机厂商知道视频、铃声利润高,却只能干着急,它们能把握的只有卖手机而已。在智能手机时代,局面大不一样了。
  消费者买了小米的手机,就会用小米的系统,就会进入小米的生态,就会给小米商城付费来购买各种内容。拴住客户的小米商城固然更方便、更便宜——以前或许下载一首歌要5块钱,现在只要1块钱,但提供这些服务的都是程序,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服务海量用户。所以手机可以卖很便宜,但购买环节“让利”给消费者的那部分,演变成了贡献收入的涓涓细流,永不干涸。
  如果留心,会发现有些解释“互联网思维”的人会提到“把客户变成用户”。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很可能会觉得奇怪:客户和用户有什么区别?终生给客户提供好的服务,花去大量成本,赚得一点口碑,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真正的道理在于,“把客户变成用户”的本质,是黏住用户,持续和用户发生联系,目的是大幅降低其它生意(服务)在未来获取用户的成本。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MIUI对小米为何如此重要,小米为什么反复强调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相结合的“铁人三项”。有人说,小米是靠“期货”赚钱的。没错,“期货”或许能制造一些盈利,但这其实还是工业时代的生意模式,而与互联网无关,所以充其量是某个特定阶段的生意模式,而不是最终形态。如果只着眼于手机(硬件),完全可以大量发售搭载原生Android系统的手机。但我们都知道,小米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那样整个链条就断了,返回到制造业时代的单纯价格战,这是小米不擅长也不期望的玩法。
  从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MIUI在2014年初的月流水已经达到3500万元,仅仅主题一项每月也能带来几百万元的收入。可以想象,小米不但能在手机之外把卖手机时的“让利”赚回来,还可以黏住用户产生更多的消费。不幸的是,很多人“互联网思维”的叫嚣者却不懂得其中的奥秘。前些年,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财大气粗”的金主希望学习小米,推出了价格超低的手机,甚至开了不少实体店,但是不出所料,这些品牌很快被淘汰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生意模式早就存在,比如明星通过广告赚钱,比如IBM卖服务,为什么叫“互联网思维”?原因在于,在互联网时代,生意模式中才可以容纳的这么多因素,才可能面对和准确定位广大客户。无论明星通过广告赚钱,还是IBM卖服务,涉及的因素——广告公司、大银行——都非常有限,生意环节也屈指可数。只有借助互联网,才可能构筑持续地、准确地和海量用户发生关系的生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其实都很简单、很原始。在互联的时代,东隅和桑榆已经没有什么界限了,到处可见东隅,无处不见桑榆。
  延伸开来,这种“互联”战法在其它产品上同样适用,小米移动电源就是一例。我在深圳接触过不少做移动电源的厂家,大家普遍表示小米是搅局者,因为价格实在太低了。虽然做和小米同样的移动电源,在技术上和工艺上都没有挑战,但以这个价格出货,大家都只能赔本。单就移动电源来说,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怎么能满足推广、研发、运营的需求?怎么养得起一大家子人?这其实是行业的一般现状,紫米(小米移动电源团队,相对独立)也不能例外。那么,紫米是怎么做的?
  如果紫米自成一体,即便按照很多人解释的那种“互联网思维”,百分百复制小米的营销、推广模式,也不可能成功。它要成功,必须要“寄居”在小米构筑的互联网体系内:对于紫米来说,借助小米品牌的品牌和影响力,在用户认知度和营销效率上远远超过了主流的“移动电源品牌”;同时它有小米作后盾,有众多资源(尤其是供应链方面的资源)共享,不太担心“养一大家子人”的问题。
  从小米来看,紫米归属在“小米”的旗下,不必赚太多钱,仅仅靠用户量也能够壮大小米的品牌,强化消费者对小米“超高性价比”的认知;同时紫米的营销、销售、售后等等都脱不开小米在互联网上构筑的公开、直接、高效的体系(要知道,“加盟商”的管理其实一直是非常让人头痛的问题),所以受到严格的约束,对小米这个品牌只许加分不许减分。在这种模式下,紫米和其它移动电源厂家的战斗,丝毫谈不上“势均力敌”,完全变成了单兵作战对阵体系作战,平面部队对阵立体打击,胜负几乎是一开始就决定了的。
  在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也许已经有些先行者已经在做“互联”的生意了。但是在制造业等实业领域,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这种意识。所以,紫米基本上可以做到“平推”。就我所知,紫米移动电源上市之后,很多“本来还可以”的移动电源厂商的份额已经受到严重侵蚀,而且无能为力,因为工业时代单打一的玩家,除非已经独步天下,否则根本经不起互联网时代的复合式碾压。实际上,小米正在很多领域复制和推广这种模式。它推出的一系列产品都是主打“超高性价比”,力图击穿用户的心理价位。在这背后,所有的高性价比产品都“寄居”在小米的生态圈里,都可以扮演入口,也都在拱卫着小米不断弥漫开来、四处拓展边界的生意圈。
  这就是互联,它可以“把原本不相干事物关联起来”,做到共享成本——把成本摊薄到连接起来的每个结点上,累积收益——把不同产品的利润累积起来,所以有能力在各个市场提供(相对单打一的生意)“超高性价比”的产品。其实顺着这个角度思考,还可以想到很多。比如用小米手机的人越多,小米能收集的数据(用户行为)就越多,这些数据本身就是极具价值的。
  所以小米手机的“让利”里,其实又包含了用户行为的价值——要知道,用户“免费”使用Google的真相,无非是自己的搜索行为和注意力成为了资源,由Google拿去向广告主收钱。又比如,在互联的世界里,越靠近联系的中央,能发生的联系越多,就越主动越有利。所以大家一窝蜂地要去做手机,而不会那么热衷去做手环等等“周边智能产品”,道理就在这里。相反,单打独斗的智能产品,哪怕做得再好,创造的价值其实非常有限的。
  我相信,Google收购Nest,收购DropCam,都离不开这方面的考虑。对任何一家现有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如何布局(以及掌握节奏),从互联中产生价值,是应当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以低代价的硬件为入口,把用户拉进“边际成本为零”(也就是能“用机器赚钱”)的游戏,这是相当理想的道路。
  如果不懂互联的价值,不能从体系上思考,还死守着一锤子买卖时代的思维,再怎么“专注、极致、快、口碑”,其实都是舍本逐末。

5.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

6. 什么叫互联网思维?

本文是采铜在知乎的答案整理,他认为
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一个比较多元性的概念,涉及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人使用该概念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应该包含以下7个元素:1.
快速迭代,用户参与。通过不断地迭代使产品日臻完善,而不是追求一次性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并且,用户的反馈会作为设计决策的部分依据。2.
基于海量数据分析进行决策。互联网产品的一大便利是可以实时获得大量用户的行为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可进行产品决策。也可以采用AB测试等方法主动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Google是此法宗师。3.
病毒式营销,星火燎原。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促成产品在社交网络、社会化媒体的渗透,并通过制造轰动性事件、争议性话题等(参见雕爷、罗永浩),实现大范围病毒传播,乃至达致引爆点。这是一种无本万利的营销手段。4.
小而美,少即是多。互联网产品通常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抓住用户某个痛点或价值点,针对性地做出定位明确的产品。在功能上尽量简单明确,即便要做大做复杂也是慢慢地加上去。体验上尽量做到简单易上手,甚至使「界面消失」,仅凭本能和直觉操作(如「摇一摇」)。5.
免费策略,平台战争。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并且,同时致力于使IM、搜索引擎、浏览器、杀毒软件等从专用产品变成平台产品,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推广和兜售其他服务。6.
粉丝经济,草根品牌。培育和勾引死忠用户,壮大粉丝规模,营造粉丝文化乃至构建话语体系。同时,必须在品牌中注入草根基因,放低身段,讨好甚至逗弄粉丝,保持高频、全方位的互动,比较成功的互联网品牌包括小米、罗辑思维、梁欢等7.
激发用户创造,自组织构筑网络生态。

7. 请问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


请问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

8. 什么叫互联网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它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比如传统的写作和解读,常采用线性顺序。由于受稿纸和书本有限空间的影响,人们必须按一定的时空和逻辑顺序,来书写或解读某种信息。而电脑写作和解读,信息载体几乎没有空间限制,完全可以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自由翱翔于思维的广阔天地,进行随意的跳跃和生发。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增加和补充新的思想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进行自由组合。因此思维不再被强制地运行在一个线性维面上,而是允许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中穿梭往来。传统文本的定位,常常靠页码的前后顺序,其修改也是从前往后逐句逐字地进行。而电子文本利用“查找”或“定位”功能,可以超越时空顺序瞬间到达具体目标,尤其是相同问题的修改,可以利用“替代”功能一次性同时完成。另外,传统文本属于线性叙事,事件的发展顺序都是精心安排的,就是有插叙、倒叙、补叙等,其叙事流程也不可更改。由于电脑超文本的链接功能,作者能随意地从电子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了线性叙事的神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