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省委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

2024-05-12 06:16

1. 今后五年省委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

个人愚见:着重民生问题,如物价、产品安全、保障房建设、农村医疗等等;环境问题应该也比较突出,就业难等等,问题重重!!!

今后五年省委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

2.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3. 坚持党的领导今后五年选拔干部的标准是什么

具体如下:、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
第七条 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八条 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资格:
(一)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二)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三)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提任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任职年限,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培训时间应当达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六)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七)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资格要求。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还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扩展资料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
第二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
(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
(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依法办事原则。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成员。
选拔任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选拔任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参照本条例执行。
上列机关、单位选拔任用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参照本条例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坚持党的领导今后五年选拔干部的标准是什么

4.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总体要求如下:
(1)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生态退耕地区,要加大平坝区、川地等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力度,对具备修建梯田条件的缓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水资源不足、土地风蚀沙化严重的地区,要坚持“以水定地”,以农田整理为重点,努力完善防护林网,增加节水设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2)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应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凡闲置的土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坏的土地,按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整理复垦成园地,并经项目验收,认定具备耕作条件的,视作补充耕地,在土地变更调查时按可调整园地统计。在非农建设必须占用时,除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外,仍须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实行“占一补一”。
(3)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严格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督促责任者履行法定土地复垦义务;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土地复垦费收缴力度,增加土地复垦的资金来源;积极开展土地复垦,促进工矿城市优化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
(4)坚持鼓励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有关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开展农地整理;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整理农村废弃建设用地;运用复垦土地置换政策,复垦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治理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5)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特别要加强用于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质量管理,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

5. 今年我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一、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要求:
  1、稳定政策;
  2、增收惠民;
  3、持续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今年我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6. 2008年吉林省吉林市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008年工作安排

  根据我市今后五年发展任务和提前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目标的要求,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增长19%,力争达到126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增长10.5%,力争达到110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0亿元,增长14.3%;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0亿元,增长18.8%,力争达到12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16元,分别增长12%。
  一)全面推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加快实施工业项目“123工程”。年内建成投产丙烯腈、乙丙橡胶、含硫废水制酸、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150个项目;开工建设丙烯、丁醇、硅酸盐水泥、特种钢技改等250个项目;积极推进苯乙烯、ABS扩建、经济型轿车、诊断治疗制品等330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化工、汽车、冶金、纺织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重点项目集聚。二是加快交通和能源项目建设。长吉城际铁路、绕城高速公路、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北大湖至桦甸一级公路、太平川至舒兰二级公路、小城子至二道甸子二级公路以及市公路客运站等工程,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开工建设江南热电厂、松花江热电厂。吉化动力厂二期扩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商贸、旅游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吉林财富广场、牛马行农贸市场扩建等10个商贸项目;江苏恒润、九天储运等7个物流项目;北大湖滑雪场综合开发、拉法山景区、红石湖国家森林公园等7个旅游项目。
  大力抓好工业提速增效。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增加值445亿元,分别增长25%和29%。一是实施“培育骨干企业工程”,年内发展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6户、5亿元以上企业6户、亿元以上企业18户,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二是推进银企对接、产需衔接,扶持重点企业加快技改扩能,努力做大做强。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推进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建成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四是深入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尽快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五是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6.9%,化学需氧量减排7000吨,二氧化硫减排4000吨。
  扎实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生产投入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加快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到55万公顷。加大资金、技术服务力度,抓好186个养殖专业基地建设,推进畜牧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牧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全面扩大食用菌、中药材、林蛙、毛皮动物等优势特产业生产规模和加工程度,园艺特产业收入达到48亿元。二是积极发展县域工业。大力支持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抓好永吉冀东水泥、钼矿万吨级扩能、舒兰煤炭新矿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山东得利斯、福润肉鸡屠宰、蛟河黑尊、泰信达林蛙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90户。三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列入规划的360项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建设。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突出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围绕做大产业规模,加强专业招商,下大气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化工、汽车、冶金三大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占全市到位资金总额的25%、15%和10%。二是突出资源开发强化招商。充分发挥矿产、粮食、长白山特色资源和现有企业存量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资源开发、精深加工型项目。三是突出特色产业基地强化招商。搞好产业链项目规划设计,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招商优势,加快工业项目向特色产业基地集聚。化工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年内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达到25项和20项以上。四是突出重点开发区强化招商。切实增强开发区的“领跑”和示范作用,高新区、经开区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五是突出目标责任强化招商。完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全面加强督查、调度和考核认定,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
  努力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成长步伐。快速推进越北物流园区、经开区等4个物流中心,以及内陆港物流、吉轻物流、龙谷物流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外埠金融机构来吉开设分支机构或办理业务,努力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二是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步伐。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建设佛手山生态公园、小白山综合开发、东福神农庄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松花江水上旅游项目,建成15个观光码头、6艘观光船舶和3个游艇俱乐部,提升城市休闲娱乐档次。举办好大型节庆活动,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87亿元。三是加快商贸经济发展步伐。推进临江门昌茂商业街、财富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发展3-5户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的商贸企业;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比例,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进程;强化品牌创新,培育100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进一步丰富商贸活动,扩大地产品市场销售份额。
  积极抓好财税工作。一是强化财税收入组织力度。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完善税源调查和动态监控机制,加强重点税源、新增税源的掌控分析,充分挖掘税源潜力;强化分散税源委托征缴,做好服务业、房屋租赁等行业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改革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认真核定非税收入返还比例,提高非税收入对公共财政的贡献水平。二是提高国有资产和政府可控资源的保值增值能力。全面实施土地收储和“招拍挂”制度,拓展国有股股权融资范围,推进汽车号牌使用权、公交线路经营权、广场道路冠名权等无形资产出让,保证政府可控资源的合理、公平和高效使用。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预算管理,适度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把有限财力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来。
  (二)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坚持重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以规范物业小区管理、改造住宅小区环境、清理违章和超期临时建筑、整治露天占道市场、加强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工程管理、强化城区环卫保洁、规范户外广告牌匾及治理城市交通秩序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革和创新机制和体制,切实提高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及公交等方面的公用服务质量。完善全员管理责任制,推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规划监管力度,提高城市理性发展程度。
  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续建延安西路、环山街等20条城市和工业集中区道路。维修改造农林街、滨江路等13条主次街路。垃圾焚烧电厂、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抓好吉热、新力、源源、东方电厂扩能改造。新增天然气用户2.5万户,解决遗留问题8000户。启动玄天岭、东团山2个公园和“新、老八景”景观建设工程。建设北京路、重庆路、中兴街等10条达标景观路。改造鞍山街等13条道路照明设施。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保障房地产业有序开发和建设,年内开工房地产面积170万平方米。
  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深入搞好经营性小锅炉整治,确保达标排放;取缔65座分散供热小锅炉房。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突出新上项目的环评审查和重点企业整改,切实加大依法保护环境的工作力度,杜绝各类重大环境事件发生。

7.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经济结加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四是社会建高明显加强;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8. 宁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今后五年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省委 “八八战略”,深入实施 “六大联动”,深化 “平安宁波”、文化大市和法治宁波建设,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6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0000元和13000元,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全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确立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社会和谐进步,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安定有序,建成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基本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