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新的个人简介

2024-05-16 14:32

1. 何大新的个人简介

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新华社辽宁分社记者、主任记者,采编主任、党组成员,兼新华社辽宁分社《中华第三产业报》社长、总编辑;新华社河北分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新华社四川分社党组书记、社长。2005年8月至2012年10月  任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2013年1月任十一届四川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

何大新的个人简介

2. 何大进的介绍

何大进,广州大学副校长。1949年出生,江西南昌人。1967年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教授、硕士生导师。1967—1968年在江西省建机修厂当工人;1968—1971年在江西省靖安县高湖公社插队。

3. 何大一的介绍

何大一,1952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中市,祖籍江西新余,12岁时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981年,在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当见习医生时接触到了最早发现的一批艾滋病病例,1994年开始研究“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1999年,何大一及其同事又发现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中的CD8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2000年,又研制出C型艾滋病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是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5年4月,获颁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何大一的介绍

4. 何大新的研究成果

1983年至2005年一直在新华社工作,先后担任记者、记者站站长、部主任、副总编辑、副社长、社长。其间,主要精力用于宏观经济和流通经济调研。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间,独创发明并首次发表的“资金体外循环”(1987年)、“裁判不应进场踢球”(1990年)、“金牌不是名牌”(1992年)、“共和国长子”(1992年)等文章用自己提炼的通俗语言形容抽象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表后,经多年传播已成为国内公众语言。2001年初,针对国内经济理论界提出“西南不宜上大水电”的说法和国家有关方面搁置与批准西南大水电项目,连续写出《从全国大局看四川水电的多与少》等3篇内参,直接促进国家决策部门调整水电政策,西南大水电很快上马。经济效益巨大。2004年,“汉源事件”期间,领导新华分社记者全面真实地向高层反映情况,本人直接向中央工作组提出准确把握事件性质的四点建议,为中央高层平稳解决“汉源事件”和制订新的移民办法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受到中宣部和新华社通报表彰,社会效益巨大。2007年专著《四川广播电视发展战略》,创造提出四川广播电视在节目制作、信号覆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30多年来,除新闻作品外,先后在《经济研究》、《中国记者》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曾获1992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2004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5. 何新贵的介绍

何新贵,男,1938年10月生,浙江省浦江县人,汉族。1952年初中毕业于浙江省浦江中学,1955年高中毕业于浙江杭州第二中学,1960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67年北大研究生毕业。80年代初留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系,研究数据库及数据库机技术。

何新贵的介绍

6. 何新贵的简介

曾先后在国防部五院、七机部(后改航天部)和原国防科工委任技术员、工程组长、室主任、工程总师和所科技委主任和总工程师等职,现任我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技术职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少将军衔。

7. 何大齐的介绍

书法家何大齐,男,,特级教师。1940年生于北京,属龙。祖籍浙江绍兴。曾经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

何大齐的介绍

8. 何新的个人经历

何新先生学历系大学肄业,为当代著名学者。是国际关注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日本媒体曾经称其为战略理论家。中国作协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历任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均为专职)。何先生于1979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教师。1980年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学术秘书、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职于全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到2012年已出版各种专著50余本,译著1本。60多卷。年轻时代何新1949年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苍南,5岁因父母在北京工作而定居北京。1968年后他作为知识青年在北大荒生活过9年。在这9年中,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当过农民,铸造工人。1970年和1973年由于写信反对江青张春桥的理论而两次成为反革命,挨过斗、坐过牢。这个时期最戏剧化的一段经历是1970年秋,他逃亡北京流浪了一年。流浪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当时重新开放的北京图书馆里阅读书籍。在这流浪的一年中,他经常每天只能吃两个烧饼一碗豆腐汤,栖息于地下防空洞。但在北京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他阅读了大量书籍,为其后的学术成就积累了厚重的基础。从事研究工作1975年以后,他成为黑龙江省一个小县城友谊县的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他被录取到黑龙江一所大学,但不到一年,便自动退学,回到北京。1979年他被推荐而破格录用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任教师,教授古代汉语及古代财经文选。一年以后调动到中国社科院。先在科研局任秘书工作,由于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981年他受聘担任著名历史学家黎澍的学术助手。1982年以后何新开始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先后在近代史所、研究生院、文学所工作,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85),副研究员(1987),研究员(1990)。这些职称,每一次都是由于他有影响力的著作以及在政界的关系而被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破格特别批准的。进入全国政协1991年何新调动进入全国政协,被中央领导人特殊安排为专职的委员。此后他除了以大量精力从事历史、考古、语言、神话方面的研究外,同时也密切关注着中国国家发展、民族生存最紧迫的现实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并可随时将其研究成果和建议,直接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报告。访问日本1990年秋,他应日本著名人士德间康快之邀访问日本,会见了后来成为日本首相的参议员宫泽喜一。归国后就日本对华政策动向向国家最高领导作了汇报。在归国后写的研究报告中,他在国内最早地揭示了世界上三大货币经济集团(美元、马克、日元)的分化和崛起。访问古巴1992年3月他应古巴亚太研究中心和驻华大使格拉先生之邀访问古巴,卡斯特罗专门安排会见他,与他共进晚餐并在中国驻古大使的陪同下,极其破例地与他进行了9小时的长谈。归国后他将古巴经济、政治社会情况向中央作了实事求是的报告。并提出了援助和贸易的建议。卡斯特罗曾希望他到古巴担任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与托夫勒对话1993年在日本富士电视台专程安排下,在北京对他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联席进行了特邀采访,在与托夫勒的对话中,何新展示了他对21世纪人类前景和面临问题的预测和展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