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期货币是什么样的?

2024-05-19 23:44

1. 隋朝时期货币是什么样的?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300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
有人辨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丨为“丨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末战乱而已。

隋朝时期货币是什么样的?

2. 隋朝货币特点是什么 隋朝时期货币种类有哪些?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
  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 *** 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
  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3. 隋唐以后的货币是什么样的?

隋唐时期国家法定的通货。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立﹐朝代更迭﹐加以私铸严重﹐货币品名甚多﹐轻重不等。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更铸五铢钱﹐每千文重四斤二两﹐其它钱币禁止流通。文帝时﹐币值大体稳定。隋末私铸劣币的清况十分严重﹐千钱只有一斤重﹐甚至剪铁片﹑裁皮糊纸以为钱﹐币值下跌﹐物价大涨。武德四年(621)﹐唐高祖李渊废隋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每十文重一两﹐千文重六斤四两。字为欧阳询所书。自此以后﹐“钱”成为两以下一级的重量单位。中国钱币由此改称通宝﹑元宝或重宝﹐不再以重量为名称﹐钱文也由篆书改为以楷书为主。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比较适中﹐便于流通。高宗干封元年(666)﹐铸干封泉宝﹐径一寸﹐重二铢六分﹐每文当开元通宝十文。
这是以年号名钱的开始﹐行用不到一年即废。高宗到玄宗开元年间﹐私铸盛行﹐恶钱泛滥。由于钱币数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政府严禁私铸和用好钱收买恶钱﹐都没有收到效果。天宝时﹐政府增加铸钱量﹐在绛州设三十炉﹐扬﹑润﹑宣﹑鄂﹑蔚等州各十炉﹐益﹑郴等州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全国共设九十九座铸钱炉﹐每年用铜两百万斤﹐铸钱三十二万七千缗。肃宗干元元年(758)﹐由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正在进行﹐国家经费不足﹐铸钱使第五琦铸干元重宝﹐钱径一寸﹐每缗重十斤﹐以一当开元通宝十﹔又令绛州铸重轮干元通宝﹐以一当开元通宝五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这种通货贬值的办法﹐虽然没有继续实行﹐但由于生产破坏﹐货重钱轻﹐物价腾贵。代宗即位后﹐干元钱和重轮钱皆以一当一。由于每缗用铜量较开元通宝要多﹐民间以干元﹑重轮钱销铸为铜器﹐不复行用。此后﹐铜贵钱贱﹐民间熔钱铸为铜器的越来越多﹐钱币越来越少﹐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因此﹐自德宗贞元(785~805)以后﹐又发生了通货紧缩﹐货轻钱重﹐物价下跌的现象。大历(766~779)时匹绢值四千文﹐到贞元十九年(803)跌为八百文。这个价格一直通行到元和(806~820)﹑长庆(821~824))年间。

隋唐以后的货币是什么样的?

4. 隋朝货币是什么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

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
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5. 隋朝用的货币是什么阿?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
  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朝五铢

  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

  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隋朝用的货币是什么阿?

6. 唐朝时期货币是怎样的?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
“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200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至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7. 隋朝时期货币种类繁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隋朝时期货币种类繁多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一、朝代更迭频繁,处于混乱的历史时期。
隋朝处于中国历史的过渡时期,上承朝代更迭频繁,战争颇多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接繁盛唐朝的统治。隋朝开国皇帝是从北周皇帝手上接下皇位,结束了西晋三百多年来分裂的局面。
所以,隋朝刚统一时,还流行着北周、北齐的旧钱。例如北周发行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匡钱;北齐的常平五铢钱,都有流行在百姓民间。

二、百姓习惯用多种货币,屡禁不止。
其实早在隋朝开皇四年,皇帝下诏:“仍依旧不禁者,县令夺半年禄。”已经以行政手段强制命令各地县令禁止使用旧货币。但是,百姓已经长时间使用多种货币,没能够完全禁止。尽管后来再颁布多条禁令明令禁止,但是私底下各地流通,无法完全禁止。

三、私人铸币,屡禁不止。
隋朝时期所使用的钱币,都是用一种比较廉价的矿物质制造。所以不少人为追求利益,大多会私自铸造钱币,使得钱币越来越多。尽管皇帝一再下达诏令,不可私自开采这种矿物质,要统一使用朝廷所铸的钱币。但人为求利,铤而走险,不在少数。
且由于隋朝政治黑暗,朝堂纲纪松弛,出现不少贪官污吏。铸钱便是他们敛财的重要手段,他们铸造的钱币会把钱币用料减少。甚至加入更多廉价材料铸造,钱币越来越轻。
原本重两斤的钱币,后来只重一斤,在里面加入铁镍,或者裁皮糊纸作为钱,钱币材料越来越杂。钱越多越贬值,官方发行的这些货币不受到百姓欢迎。
各地王族都有私铸钱币。如诏汉王杨谅在并州之立五炉铸钱;晋王杨广于鄂州置十炉铸钱;蜀王杨秀在益州立五炉铸钱。


隋朝时期货币种类繁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8. 隋朝时期都使用过哪些货币?长什么样?有何特点?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隋朝存世的时间并不长,相反隋朝存世的时间还很短,但是隋朝的后世的影响甚远,单就拿货币来说吧,隋朝的建立,使混乱的货币又一次趋向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史称置样五铢,同时禁止各种旧钱流通。但到隋末,各地铸钱和民间私铸严重,致使劣币重新泛滥。那你知道隋朝的货币是什么样的吗?隋朝的货币有啥特点?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学过历史的应该都知道,货币里比较有名的是那几个朝代,哪些所谓秦半两,汉五株,唐开元,在到唐的开元。到唐高祖李渊时才铸开元通宝。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隋朝五铢钱的铸行  在隋朝,尤其是隋初,货币极为混乱。 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有两种  分两个阶段铸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 *** 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
   
  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五铢白钱  五铢白钱大概为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所铸。此钱,因币材配有锡、铅等其他金属,所以钱色发白,被称为白钱。其形制大小、轻重与开皇五铢相同。
  由于隋五铢的五字左边多有一竖线,与五字相连,旋转过来看像一个凶字,加上隋炀帝苛贪残暴,挥霍糜费,很不得民心,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币制大乱,老百姓也难以忍受他的剥削、压榨和欺凌虐待,都盼望着他早日倒台。所以人们借机发泄说:此钱为凶钱,杨广凶多吉少,注定没有好下场。果然隋朝三个皇帝(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均凶多吉少,不得善终,也算一语成谶。
  五铢钱的告终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封建国家——隋朝。建国后即整顿货币积弊,实行通货紧缩政策,铸开皇五铢钱(又称置样五铢)。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侈,财政枯竭,恶钱泛滥,私铸成风,至剪铁为币,糊纸为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义军蜂起,隋朝随即灭亡。通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至此告终。
  而由于唐以前仍然是与株两体系挂钩,所以当隋朝建立后,"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日‘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1000文钱重四斤二两,古代一斤等于16两。而东汉至隋,每两重14克,每斤重222至226克(实际上隋初一斤重668.19克,一两为41.76克)。由于天之痕是西元616年(隋大业12年)开始的,已经是隋末了,就以每斤222.73克为准。
  那么1000文钱重66两,而1两也就是约13.92克.一贯钱也就是近919克了。
  但是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银元宝在隋朝虽然是贵金属,却不见得是流通货币,因为直到唐以后才出现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钱=10000文这种笼统的兑换比率。也就是1两银子等于10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