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手抄报

2024-05-04 11:59

1.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

2. 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


3.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内容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内容如下: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东风解冻大河开,残雪凝成彩气来。时鸟翔鸣天上舞,冰鱼游动水中偎。昼长夜短催眠柳,阳暖霜寒绽玉梅。一日春晨诸事议,莫将志计总徘徊。


雨水:冰雪消融气候温,东风不懈水潺爱。难闻春雨沙沙响,易现云光缕缕痕。霜止生机延寂野,露初孕育在桃园。越冬作物萌动,乍暖还寒恐见猿。
惊蛰:惊闻二月响春雷,岸柳垂丝绿韵催。浅岭高丘千草现,深山幽谷百花开阳高雾散翔丹鸟,水暖风清漾凤台.曲寒愁随夜尽,舒晨又挽暗香来。
春分:昼夜平分赤道阳,气温回暖鸟安翔。青青杨柳江南岸,灼灼桃花塞北乡。落地残梅香散尽,漫天弱絮意飞扬。风光旖旎韶春笑,雷动霏微翠万疆。
清明:春分之后为清明,万物皆齐节节生。田鼠离窝寻野味,白桐绽蕊引黄莺。踏青起去开心路,扫墓归来悲苦情。几处新坟添旧土,人间百世枉留名。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内容

4.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内容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这个意思。古代春节就是立春这一天,民国时袁世凯颁令将春节定为农历正月初一,但生肖仍以立春日开始计算。立春一般在阳历的2月4日前后,正好赶上六九,民间又有“春大六九头”的说法。
立春那一刻,将羽毛放在用钢钎插出的地洞上,羽毛会飞起来,表示地的阳气上升了。立春之日人们还有吃春饼、咬萝卜的习俗。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主要是讲天气开始变暖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雨水一般在阳历的2月19日前后,不一定降多大的雨,所以俗语才说“春雨贵如油”。

5.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内容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注意事项: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内容

6.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注意事项: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7.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二十四节气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四)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五)二十四节气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l)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自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六)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就是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八)评比 
     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显示第27张幻灯片,点击音乐钮。读背节气歌
     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九)课时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谚语 
     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3、冬天的食,春天的力。
     4、春雷响,万物长。
     5、春分,日暝封分。
     6、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7、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8、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9、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10、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1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12、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
     13、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4、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15、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16、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17、明前采芽为上春,明后采芽为二春。
     18、春柴方知斧头钝。
     19、惊蛰闻雷米似泥。
     20、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21、春天多种菜,能吃也能卖。
     22、春菜,夏瓜,秋萝卜。
     23、冬牛不瘦,春耕不愁。
     24、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25、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6、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27、谷雨鸟儿做母。
     28、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29、不珍视秋天的人,不会真正爱春天。
     30、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31、春天多一锄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32、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
     33、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34、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35、未惊蛰先耳真雷,四十九日乌。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

8. 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内容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什么样的手抄报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二四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汉族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汉族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二十四节气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