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有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班?

2024-05-14 08:31

1. 北京哪里有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班?

我的孩子想起弟子规学校今年他17岁了

北京哪里有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班?

2. 我妈在学佛中。一直向我推荐看《弟子规》,说,某某法师讲授学习传统文化有福报。北京一个董事长让公司全

这个孝顺长辈是必须的,肯定不会错,不过你们00后的人,是不会懂, 你们懂的就是吃喝玩乐,不过这个学佛没有强迫的,个人意愿而已。 除了弟子规,还有太上感应篇    玉历宝钞  你妈看的很长远,她想的是   家庭平安 和健康就够了。 你不了解,千万不要说什么伪经,  后果很严重,千万不要毁谤圣贤。

3. 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垃圾和儒家思想的糟粕

孔子是讲孝悌的,但《孝经》在儒家经典里,地位并不高。不是“孝”好不好的问题,儒家是讲中道的,不是只讲忠孝。    

孝悌好不好?好。但天地间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度,过犹不及。不能以戕害、牺牲孩子来成全对父母的孝,生命都是平等的。    

《弟子规》第一句话是:“弟子规,圣人训”。自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每一派对孔子讲的话,理解的都不一样,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两千年后的清朝人所讲的话就能代表孔子的训谕?    

在清朝以前,蒙学都是《三字经》、《百家性》、《千字文》、《幼学琼林》、《神童诗》等。我们看《三字经》,讲一些品德的内容,但更多的内容讲的是历史知识、自然知识,就挺好。而《弟子规》偏重于礼仪,小孩子本应是天真活泼的,要那么多礼仪规范干嘛?《弟子规》对孩子加重礼仪教育,是清朝加强奴化教育的延伸,应归为儒学里糟粕一类。    

教育孩子要注重孩子的天性、性情,孔子讲教育是讲究因材施教的。子路、冉有的性格不一样,孔子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一次,曾参与父亲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劳作,曾参不小心斩断了瓜苗的根,曾晳大怒,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打去。    

曾参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于是向父亲道歉。    

曾参退回了房间后,为了让父亲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便拿出琴开始高声弹唱起来。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曾参就请其他同学去问孔子。孔子说:“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孔子主张孩子接受父亲教育的时候是:“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可见,孔子是并不主张愚孝之人。我们看《弟子规》是怎么主张的:“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孩子本是天真的,已经号泣了,又怎能无“挞无怨”。若让孔子教一群小孩子,是断不会弄出《弟子规》、《二十四孝》之类的东西的。    

现在孩子不懂事,私心较重,主要是娇惯出来的。家家就一个孩子,父母加四个老人围着,跟小皇帝似的,自然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古人说“害生于恩”。在过去,往往家里有几个孩子,父母照顾不过来孩子,孩子往往懂事早,长大反而能孝顺父母。所以从小向孩子灌输礼仪、孝道,并不是最关键的。    

弟子规是刻板的,而儒家本是活泼的,儒家在春秋时代很多都是艺术家,弹琴、唱歌、舞剑,弦歌之声不绝。孔子不但知识广博,而且多才多艺,音乐、驾车、射箭等样样精通,常以弹琴、唱歌抒发情志。孔子愿与人同乐,别人唱得好,就请他再唱一次,然后自己和他一起唱。(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性情通达、洒脱的,也常和弟子们开开玩笑。    

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个识货的商人卖出去呢?”孔子答道:“卖掉!卖掉!我还等识货的商人呢!”(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和孔子的问答都是引喻,孔子的回答风趣幽默。  

另一例,孔子到武城,那个地方由孔子的学生子游管理,孔子听到弦歌之声,就笑子游:“这么个小地方,还用得上音乐来教化百姓吗?”(割鸡焉用牛刀)子游不高兴了,就问孔子:“这个方法是你教我的呀!你说君子学了礼乐,就有仁爱之心,百姓学了礼乐,就容易顺从。孔子告诉身边的学生:“子游的话是对的,我不过开玩笑罢了。”    

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在一起,孔子让每个人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谈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的回答似乎与孔子一贯的政治主张无关,为什么孔子反而特别欣赏呢?因为曾皙所说的是天地和谐的思想,就是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    

孔子年轻时四处学“礼”,中年时思想归于“仁”,晚年研习易经,思想归于天道。孔子一生从青年到晚年思想也是在变化之中的,至晚年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儒家思想到后世变成孔教,传至清朝,已经糟粕多,精华少了。至五四、文革把孔教扫除,也是势所必然。如今若想复兴儒学、使儒学浴火重生,还应追寻什么是儒学真精神。    

在古代流传比较广的蒙学读物中,《弟子规》是最刻板的,《百家姓》于今已无多大教育意义,《三字经》应是古代蒙学中最好的。过去为清除传统文化的糟粕,把传统文化快清除干净了,已经过头了。现在重新提倡传统文化,尊孔子,让孩子以儒学中最差的《弟子规》来读,又有些矫枉过正。
附弟子规全文如下: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

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垃圾和儒家思想的糟粕

4.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自身品德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较好融入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诸多著名企业家产生过重要影响。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经理人在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思想精髓必须被我们掌握,一个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前者是对我们职业经理人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和提高方法,从古到今,仁人志士无一不是向往个人理想实现和事业成功的,但真正实现这个目的的,历史上却为数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追求很好地统一起来;而后者更侧重于职业经理人的战略思维,所谓“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它的本质含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思想中,“无为”思想还包括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的要求有所作为的意思,因为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侧重于管理,我认为第一种含义更符合我们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古人为什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呢?道理就是做事先做人。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人生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如果你是一个内涵丰富、品德高尚的人,众人就会愿意与你交往合作,你也就越容易取得成功,企业也就更容易做大做强。

第二,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胡平在《企业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要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比如一家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是“企业善待员工,员工热爱企业”,这条理念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善”和“爱”的观念,“善”是中国佛家的一条基本理念,“爱”是中国儒家的一条基本理念。这样做既满足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又达到了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目的。

第三,定期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国学的培训,使其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扎根,形成遵循优秀文化行事的习惯。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只有中高层员工才有机会参加公司组织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培训,基层员工很少有机会参加。笔者对这种做法并不完全赞同,在有些行业基层员工要比中高层员工面对客户的机会多,直接和客户(潜在客户)接触,试想一下,如果公司的基层员工都能具有较高的国学修养,整个公司会给客户传递什么样的形象,一定是对公司非常积极有效的宣传。因此我认为公司应该有计划针对公司各层次的管理者及职员工开展培训,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开展专门培训课程,主要培训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以改善其心智模式,提高其管理境界与管理水平;对基层人员主要加强《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导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做人做事的责任心与道德观念。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必须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科学管理工具相结合,方能铸就企业基业长青。

5. 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垃圾和儒家思想

孔子是讲孝悌的,但《孝经》在儒家经典里,地位并不高。不是“孝”好不好的问题,儒家是讲中道的,不是只讲忠孝。 孝悌好不好?好。但天地间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度,过犹不及。不能以戕害、牺牲孩子来成全对父母的孝,生命都是平等的。  

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垃圾和儒家思想

6. 北京的传统文化

北京的传统文化建筑

7.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有哪些区别?

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要体现民族特色、现代文明成果和个性特征。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 民族特色 现代文明 个性特征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建设好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基础上,吸收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包涵着丰富的、具有规律性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显示出突出的中国特色,即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我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指我国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物质、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是包括风俗、习惯、心理、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兵家和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管理原则是相符的。儒家尊仁德,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同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是吻合的,可以指导企业家和从业人员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凝聚企业的向心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历史需要并将造就一批具有“国士”之风的现代企业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说,“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培育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就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吸收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从六方面建设我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我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突出表现。 
树立合作竞争的“双赢”竞争理念。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即合作竞争,实现“双赢”。“双赢”模式是我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我国现代企业要继承和发展我国“和”文化,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双赢”的竞争理念。 
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素来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宝贵箴言,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秉承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任经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培育我国现代企业精神,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人诚实守信的传统,把诚信作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 
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和团体主义精神。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勤劳敬业精神、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创造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发挥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 
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要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把发展现代企业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 

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经济意识。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现代文明的成果。企业文化本身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管理新潮,是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成为培育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西方现代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人本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和最重要的基本观念,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和保障。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西方企业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要将其“本土化”。同时,西方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有特色,如美国企业重视的是创新精神,日本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个人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而团队精神是企业作为有效率的科层组织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综采众家之长,把个人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组合和文化重构的创造性过程。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在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的问题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以取长补短。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弥补我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基本价值和思想观念。我国传统的等级制度、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倾向和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了人才的成长;法治精神的缺乏和对言传身教的重视给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带来难题;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组织的内耗;求稳怕乱的思想影响了企业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的发挥;片面的群体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淡化了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要强调法治精神,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人治”轻“法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依法治企”、“加强制度建设”,追求科学管理,这必然要求企业要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转变。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强调“法治”,并不是否认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知识经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是处理好“人治”和“法治”、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有哪些区别?

8. 如何通过办公室设计继承企业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自身品德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较好融入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诸多著名企业家产生过重要影响。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经理人在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思想精髓必须被我们掌握,一个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前者是对我们职业经理人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和提高方法,从古到今,仁人志士无一不是向往个人理想实现和事业成功的,但真正实现这个目的的,历史上却为数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追求很好地统一起来;而后者更侧重于职业经理人的战略思维,所谓“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它的本质含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思想中,“无为”思想还包括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的要求有所作为的意思,因为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侧重于管理,我认为第一种含义更符合我们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古人为什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呢?道理就是做事先做人。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人生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如果你是一个内涵丰富、品德高尚的人,众人就会愿意与你交往合作,你也就越容易取得成功,企业也就更容易做大做强。

第二,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胡平在《企业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要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比如一家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是“企业善待员工,员工热爱企业”,这条理念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善”和“爱”的观念,“善”是中国佛家的一条基本理念,“爱”是中国儒家的一条基本理念。这样做既满足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又达到了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目的。

第三,定期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国学的培训,使其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扎根,形成遵循优秀文化行事的习惯。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只有中高层员工才有机会参加公司组织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培训,基层员工很少有机会参加。笔者对这种做法并不完全赞同,在有些行业基层员工要比中高层员工面对客户的机会多,直接和客户(潜在客户)接触,试想一下,如果公司的基层员工都能具有较高的国学修养,整个公司会给客户传递什么样的形象,一定是对公司非常积极有效的宣传。因此我认为公司应该有计划针对公司各层次的管理者及职员工开展培训,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开展专门培训课程,主要培训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以改善其心智模式,提高其管理境界与管理水平;对基层人员主要加强《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导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做人做事的责任心与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