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下台了吗?

2024-05-18 07:51

1. 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下台了吗?

凤凰卫视8月26日《锵锵三人行》,本期节目窦文涛邀请嘉宾许子东、梁文道谈人的健康的问题,梁文道,梁文道都称总想做很多事,觉得应该超过一般人,可是没巷道其实身体就是正常人,超负荷的工作和压力,及抽烟都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对于多年来不能休假的问题,文涛称,已向公司打了报告,休假的时候,公司会安排主持人马斌代班。

以下为节目结尾文字实录:
窦文涛:文道,我最近跟公司又写了一个报告。

梁文道:你又写报告。

窦文涛:我将来休假 马斌会来代我的班

窦文涛:观众也是我的领导,所以我报告也跟观众来公开一下,关于本人休假问题的请求和建议,我主持两个节目,基本上每天一集都紧跟新闻,所以造成多年来无法休法定年假,甚至外出一周都不可能,我记忆中这些年,唯一一次休假两周,方法是休假前一周,录了12集节目的备份,又请文道代为主持一周,那时候还没有《文涛拍案》,从那时到现在,连续数年我都不能休年假啊,因为太麻烦了。现在我决心休假一周,做一周备份,但是过程中感到实在是太困难了,组里怎么可能再研究一周的选题,再配出六七集的双嘉宾,而且播一周到两周的备份,节目失去时效性,观众一样觉得怪,效果也不好。
美国,你看咱多会举例子,美国的拉里金访谈节目做了25年,他休假就有人待办。还有一个人戴维·莱特曼,人家是用节目主持人的名字,也是冠主持人名字的秀,但他休假时照样别人来代,只要解释清楚,观众都能理解这种正常情况。所以我提议公司应该安排我的代班,本公司某某老师的节目有人代班,谁谁谁的节目每周一集,他们的节目都有人代,有人的节目只有一个人,而且时效性不强,可以预录很多集,他们都能有时间休假,而我呢。
许子东:再没人代就上旅游巴了。

梁文道:没错就上旅游巴了。

窦文涛:劫持菲律宾游客了。
梁文道:不用,劫持我们公司那个去火车站那个小巴就行了。

窦文涛:我要告诉大家,就是我们公司的领导同意了,将会由马斌老师来给我们别开生面,代我的班。

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下台了吗?

2. 《锵锵三人行2017》讲的是什么?

《锵锵三人行》是视凤凰卫视出品的著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热门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研究,节目中众人各抒己见,但却又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情致,达到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

主持人与两位嘉宾似三友闲聚,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以个性化的表达,较为日常的用词与口吻来关注时事资讯,传递民间话语,交流自由观点,诉说生活体验,难掩真实性情,分享聊天趣味。

节目的刚推出也是引发了广大群众对一些热点词汇与事件较高的关注与讨论,同时也提升收视率。因公司节目调整,锵锵于2017年9月12日暂时停播。

3.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为何中国历史英雄多是悲剧下场?窦文涛跟你说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4.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做的是一张嘴的生意,3把椅子和3个杯子的“话痨”节目,套回了上亿元的广告投放。
“锵锵”是最不愤怒的节目。这里没有义愤填膺的谈话嘉宾,只有强烈表述欲的主角。“锵锵”不反智、不反信息量、不反世界观,不反动。所以,它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是通透的结果。越是俗人,越是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越是把自己姿态放低,越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共鸣之处吧。
在《新周刊》对《锵锵三人行》的网络受众调查中,“锵锵”观众的男女比例达到可贵的平衡,分别占到一半(女50.75%)对一半(男49.25%),这个观众群体的生态平衡来自“锵锵”在嘉宾上的明智选择:既有聪明男性,也有生猛女人。
有77%的人热爱“锵锵”是因为其话题的热辣和主持人的风格,同时有78%的人表示,窦文涛离开后“锵锵”将再无特色。窦文涛是其中灵魂,本身就很小的一个节目。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有56%的观众认为“锵锵”影响了自己生活中的谈话风格,教会了他们怎么有趣怎么来说、更加愿意与朋友交谈以及谈性不是禁忌。
“锵锵”受众在变化。老“锵锵”们为F40,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老“锵锵”们追捧三人行。70年代生人从上学时就听说这一档节目,一直到行走江湖进入社会,依然买账。而新的一代小朋友们则在视频网上能够轻易捕捉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节目单,网络电视和即时通信让他们在观看和观感时保持同步。
在地域上,每个都有“锵锵三人行”吧,随时在餐桌上展开话题,在街边店路演。既有京普,也有鲁言。不一定长期固定看“锵锵”,但姿态、语气、语速的拿腔弄调皆已“锵锵化”。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5.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做的是一张嘴的生意,3把椅子和3个杯子的“话痨”节目,套回了上亿元的广告投放。
“锵锵”是最不愤怒的节目。这里没有义愤填膺的谈话嘉宾,只有强烈表述欲的主角。“锵锵”不反智、不反信息量、不反世界观,不反动。所以,它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是通透的结果。越是俗人,越是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越是把自己姿态放低,越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共鸣之处吧。
在《新周刊》对《锵锵三人行》的网络受众调查中,“锵锵”观众的男女比例达到可贵的平衡,分别占到一半(女50.75%)对一半(男49.25%),这个观众群体的生态平衡来自“锵锵”在嘉宾上的明智选择:既有聪明男性,也有生猛女人。
有77%的人热爱“锵锵”是因为其话题的热辣和主持人的风格,同时有78%的人表示,窦文涛离开后“锵锵”将再无特色。窦文涛是其中灵魂,本身就很小的一个节目。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有56%的观众认为“锵锵”影响了自己生活中的谈话风格,教会了他们怎么有趣怎么来说、更加愿意与朋友交谈以及谈性不是禁忌。
“锵锵”受众在变化。老“锵锵”们为F40,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老“锵锵”们追捧三人行。70年代生人从上学时就听说这一档节目,一直到行走江湖进入社会,依然买账。而新的一代小朋友们则在视频网上能够轻易捕捉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节目单,网络电视和即时通信让他们在观看和观感时保持同步。
在地域上,每个都有“锵锵三人行”吧,随时在餐桌上展开话题,在街边店路演。既有京普,也有鲁言。不一定长期固定看“锵锵”,但姿态、语气、语速的拿腔弄调皆已“锵锵化”。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6.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为何中国历史英雄多是悲剧下场?窦文涛跟你说

7.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大二时开始看锵锵,现在已经7年。大二时还看过快乐大本营、康熙来了、天天向上、说出你的故事等下饭的节目,现在都已经弃楼,每集必看的只有锵锵、杨澜访谈录。有时出国际差时因为版权限制,在国外看不了,很伤心,回来一气补足十集,正好收拾完出差的衣物,把家里也做一遍清洁。我记得蔡康永曾经说,如果一个节目有一天你发现你不再喜欢了,不要伤心,也许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而它没有跟上你的步伐(比如春晚???)。但如果有一个节目可以陪伴你七年(杨澜访谈录我高二时开始看,陪了我10年),和你一起成长,何其幸运。常来的嘉宾如同熟识的老友,三人的小桌如同坐惯的客厅,我记得有时是红罐加多宝有时是金罐,有时是三罐有时是一罐,有时节目有一阵子换了片头曲我还曾怅然若失,现在背景墙里文涛的镜框照太像晚会主持(据说是中华小姐大赛拍的???)。为什么锵锵三人行可以陪伴我这么久?原因之一就是我还不够老,而他们水平一开始就太高。并非每个人的见识都是行业里的最顶尖的,但绝对是出色的;但好玩的是我发现到了这个平台大家都会更愿意说真话一些,而且会更独立思考,而真性情总是如此的动人。据说这是一个刘长乐不愿意看,“因为节目尺度之大,看了会得心脏病”的节目,也是一个“嘉宾说多少分钟就播多少分钟,基本不剪“的节目。也许是凤凰卫视在香港的地理位置给了它更多审核上的便利,所以嘉宾得以展示更多的真性情;也许是文涛做为主人够循循善诱又够宽容,能够发掘每位嘉宾最敢说最可爱的一面。我觉得文涛是一个对自己定位很准的主人,就是“我的水平足够和你对话,你说什么我都接得住,但我想听你说,希望你能多说”。有时我看一些访谈类节目觉得很累,因为主持人和嘉宾的水平不相称,不能找到嘉宾的痛点;或者主持人并不是聆听型的人,特别自我为中心,抢了嘉宾的风头。文涛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上佳,身边也都是梁文道许子东这样的有识之友,另外一点就是——他谨慎的和人群保持着距离,因而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不开微博,喜欢独处,问过凤凰卫视的朋友,甚至觉得他有一点孤僻。我一度觉得文涛有物化女性的倾向,但我发现一有女主播嘉宾(主要是竹幼婷,林玮婕还好一点),话题就开始变感情生活;有傅晓田查建英周轶君话题就转社会政治和个人作品。但是有一场请竹幼婷说马英九竞选,话题还是让竹幼婷拉到了马总统的个人生活的层次。。。我忽然不那么怪窦文涛了,毕竟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你教给他的。常来的嘉宾里我最爱许子东,应该代表我最喜欢的那一类知识分子形象:自己满腹诗书,还开过张爱玲的系列讲座,但从不以此为傲,而只是把知识作为理解世界的工具,把文学和生活话题融合在一起,并因为个人上山下乡的经历而对大陆政治理解更独到一些。梁文道和他的知识相比不差,但道长真的爱掉书袋,而且有一种占据知识高地的骄傲感,让我疏离。其次是王蒙。老爷子80岁有余,思维能力之强晚辈自叹弗如。老爷子曾身居文化部部长,却没有一点官气,全是阅历之后的真性情。曾在节目里深情回忆自己已逝的夫人,但也毫不讳言对现任太太单三娅女士的真爱。经历过世事,因而对政治和社会有着精准和温和的理解,我说温和,就是那种放眼历史长河,不以一时一事为界的温和。窃以为马家辉是二流的评论家,爱说小段子,也似乎很有正义感,但格局太小。但很喜欢她太太张家瑜,张家瑜自己非常之温柔和善,但骨子里却有股独立思考的反对主流的势力。一次在张家瑜新书《我开始轻视语言》讲座上问张先生,“马家辉在锵锵三人行上对女嘉宾和婚姻爱情生活各种说段子,回家会不会被罚跪?”张太太笑着说“我一直觉得,人应该有言论免于恐惧的自由。“女嘉宾里最喜欢的是查建英、周轶君、傅晓田、孟广美(排名分先后)。前三者是我向往的知性女性,我觉得对于她们而言,时间是他们的朋友,时间流逝而知识和阅历增加,对社会政治现实理解更加深刻,思维逻辑有理有据,但言语间不失女性的温和。在香港机场书店看到查建英的《弄潮儿》,更加肯定了对查先生文化底蕴和思维能力的认同。 孟广美文化素养虽然弱了些,但走南闯北全球环游是见过世面的人,因而对待社会现象有更多不局限于中国女性,而是更加本质性的观点。锵锵当然也有很多我不同意的观点,比如最近两期请了王福重,不客气的说,20多分钟没一句话是客观理性的,满嘴胡话(王福重我不是很了解,可能一家之言了)。有时涛哥的直男癌以及对竹幼婷腿的迷恋???竹幼婷腿并不那么美啊???但确实很多观点影响了我的行为,听到时有时觉得”咦,还可以这么想“,扩展了思维的宽度;或者“啊,原来他也这么想”,因而不那么孤单。节目中有很多人生的榜样。Again,我认为人最重要的不是鉴赏能力,而是创作能力。因而看过的书、电影、画并不能加持你,你的创作、做的项目、解决的危机却可以。所以不管喜欢什么样的节目都不能说明你,能说明你的是你的作品。什么时候能上一趟锵锵用自己的作品和文涛对话,那才在我的眼里呢。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8. 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以及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做的是一张嘴的生意,3把椅子和3个杯子的“话痨”节目,套回了上亿元的广告投放。
“锵锵”是最不愤怒的节目。
这里没有义愤填膺的谈话嘉宾,只有强烈表述欲的主角。
“锵锵”不反智、不反信息量、不反世界观,不反动。
所以,它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是通透的结果。
越是俗人,越是有自批判精神的人,越是把自己姿态放低,越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共鸣之处。
在《新周刊》对《锵锵三人行》的网络受众调查中,“锵锵”观众的男女比例达到可贵的平衡,分别占到一半(女50.75%)对一半(男49.25%),这个观众群体的生态平衡来自“锵锵”在嘉宾上的明智选择:既有聪明男性,也有生猛女人。
有77%的人热爱“锵锵”是因为其话题的热辣和主持人的风格,同时有78%的人表示,窦文涛离开后“锵锵”将再无特色。
窦文涛是其中灵魂,本身就很小的一个节目。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有56%的观众认为“锵锵”影响了自己生活中的谈话风格,教会了他们怎么有趣怎么来说、更加愿意与朋友交谈以及谈性不是禁忌。
“锵锵”受众在变化。
老“锵锵”们为F40,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老“锵锵”们追捧三人行。
70年代生人从上学时就听说这一档节目,一直到行走江湖进入社会,依然买账。
而新的一代小朋友们则在视频网上能够轻易捕捉到他们感兴趣题和节目单,网络电视和即时通信让他们在观看和观感时保持同步。
在地域上,每个都有“锵锵三人行”,随时在餐桌上展开话题,在街边店路演。
既有京普,也有鲁言。
不一定长期固定看“锵锵”,但姿态、语气、语速的拿腔弄调皆已“锵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