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精锐部队无当飞军究竟是怎样的一直队伍,有什么战绩?

2024-05-18 11:40

1. 蜀汉的精锐部队无当飞军究竟是怎样的一直队伍,有什么战绩?


蜀汉的精锐部队无当飞军究竟是怎样的一直队伍,有什么战绩?

2. 五部飞军所当无前!这支吓破魏军胆的蜀汉精锐究竟来自何方?


编者按:最近沉迷于《全面战争·三国》里“匡扶汉室”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各方势力的特殊兵种都深有印象呢?本文则将介绍一下历史上蜀汉方的真实特种部队,所当无前的五部飞军。
说起蜀汉王朝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很多文章将其说成是使用大砍刀,身披厚甲的勇士,身强力壮,武器淬毒,擅长在山地与丛林作战。但这种看法其实过于片面,无当飞军不仅有出色的步兵和弓箭手,实际上更有优秀的骑兵,能够冲锋陷阵和驰射杀敌,为季汉北伐的大业建功立威。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为了获得优质的兵源,也为了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不惜本钱,迁移一万多家南中蛮夷和当地的氂牛羌到西川腹地,成为国家的兵户。①这就是无当飞军,最初得名的来源。

诸葛亮又利用土著和当地豪强大族的矛盾,令豪强大族出钱招募夷人作为部曲,从属于豪强,但战时需要接受征发为朝廷作战。豪强通过招募部曲名义上扩大了势力,招募多者还能获得蜀汉朝廷授予的世袭官职,但朝廷享受了实惠。②

▲步行南中武士铜像
迁移南蛮人口和利用南中当地豪强招募,成为蜀汉王朝组建南中兵团的两种重要来源。一般认为,无当飞军作为南中兵团中的精锐力量,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

这种看法当然颇有可取之处,但也较为片面。我们需要注意到,无当飞军所发源的南中地区,位于蜀中、云南和藏区的交界处,地形高凉,颇有马匹生产,除了矮小的滇马之外,也有好一些的藏马。另外,云南也并非没有良马。在昆明周边地带,当时就生产一种叫做滇池驹的马匹,性能远比一般滇马优异。③而羌系民族也由康巴藏区南移,进入南中之地。无当飞军组建时的所吸纳的青羌,实为青羌在南中的分支氂牛羌。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无当军应当也有数量可观的骑兵部队。从“无当”二字来看,也可看出这支部队具备很强的冲击破阵能力。

在西汉时期,滇国就曾大量招募这些羌系民族,组建骑兵部队。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汉武帝时司马相如、韩说初开益州郡郡治滇池县 , 今云南晋宁县,“ 得牛马羊属三十万 ”。《汉书·西南夷传》 也说 “ 昭帝始元五年前年 , 汉将田广明用兵益州郡获畜十余万 ”。又《后汉书·西南夷传》载建武二十一年公元 年 , 刘尚击益州郡少数民族头人栋蚕 , 得“马三千匹 , 牛羊三万余头 ”。北方的西汉征服者在征服初期就从滇地动辄掠得牛羊马数万、10数万、数十万头。即便有所夸张,也证明滇池区域畜牧业发达牛马成群。

氂牛羌以刚狠著称,翻阅蜀汉在南中最为杰出的两名地方官员马忠与张嶷的传记,便可见到氂牛羌的凶悍,这个种落能够断绝成都通往西南的道路上百年之久,在诸葛亮南征后,还敢于屡次反叛杀害两任太守,一度使得继任的太守不敢到郡, 整个越巂郡徒有虚名,经过马忠和张嶷的征讨才得以平定。④滇地骑兵使用了原始的绳圈式马镫,来弥补南人骑术的不足。由于三国时代北方尚未发明马镫,大量吸收南中骑兵入伍的无当飞军在与魏军骑兵交战时,实际上对于马匹的操控上颇有优势。

武器上,南中骑兵使用长矛、狼牙棒、斧等长武器。而由于南方气温高于北地又潮湿,铁制品易锈,且云南产铜,因此南中骑兵除了穿戴皮铠之外,往往使用铜制的盔甲。从考古发现来看,部分南中骑兵所用的铠甲防护面积很大,除了上半身的胸甲和保护大腿的扎甲片外,还包括胫甲,臂甲,颈甲,面具在内。也就意味着蜀汉王朝通过招募南中羌人,甚至还能获得一批具装骑兵。

▲古滇国三骑铜鼓
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蜀汉名将王平,有看法认为王平可能是巴郡的汉化賨人。如果确实是如此的话,由于同属少数民族,王平当与无当军颇有共同语言。

▲蜀汉名将王平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王平于马谡街亭惨败后结营而守,击鼓惊吓张郃虚张声势,掩护了其他各部撤离战场后才缓缓撤退。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亲自与诸葛亮野战,令张郃进攻王平营寨,结果诸葛亮把司马懿打得大败,王平亦再次抵挡住张郃的进攻。由于王平麾下多有无当飞军等南中战士,我们可以看出无当飞军确实擅长防御作战。而且魏蜀争衡的陇西地区地形崎岖,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交界的越巂郡相似,也利于擅长山地战的无当飞军作战。

在诸葛亮去世后,王平镇守汉中,独当一面,曾经以3万不到的兵力在兴势山等地抵御曹爽率领的十万多魏军,多设旗帜,虚张声势,又广泛袭扰,令魏军无法突破防线。当费祎率领援军赶到后,王平和费祎一同追击从骆谷撤退的魏军,杀伤甚多,取得了骄人的胜利,是为兴势大捷。

蜀军掌握制高点,居高临下,有地形优势。在兴势之战中,无当飞军的步兵和弓手们利用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和蛮族擅长小团队作战的优势,连番出击袭扰魏军,使得魏军疲惫不已。当双方攻守互换,蜀军转入战略反攻时,南中骑兵则纷纷出动,骑射手在山谷间穿梭如风,具装骑兵则居高临下对魏军发起冲锋。魏军骑兵虽然拥有更好的具装,但却没有能够帮助在山地作战的简易马镫,在崎岖的秦岭谷地远不及南中骑兵灵活,被打得死伤惨重。

▲网传说法认为另一名优秀的无当军统帅张嶷战死后,无当飞军就告全军覆没或建制崩溃,这应当是误传。

▲张嶷镇守南中,威名赫赫,但战死于北伐之中
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襄武一战,虽然张嶷率领前锋军队与魏将徐质作战,杀敌倍之,南中勇士尽没,许多精悍的南蛮步卒和骑士殒命沙场。但姜维随即率领大部队赶到,击破并斩杀徐质为张嶷复仇,既然此战获胜,蜀汉王朝一定会尽快招募新的兵员,补足无当军损失的兵额。⑤

不过张嶷去世后,无当飞军失去了最后的优秀统帅,在史海中也就不再有记载。按道理上推测,无当军应该还参与了姜维此后对曹魏的一系列军事活动,多次在激战中杀伤魏人,直到邓艾奇袭成都,逼迫后主刘禅投降,无当军才最终解散编制,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海当中。

①《华阳国志》: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②《华阳国志》: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
③《华阳国志·南中志》:滇池县 , 郡治益州郡所在地,故滇国也……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
④白帆《蜀汉无当飞军族属初探》
⑤《三国志·张嶷传》: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
《三国志·姜维传》: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3. 五部飞军,所当无前!吓破魏军胆的蜀汉精锐究竟来自何方?

来自南中的蛮夷组成的军队。当时诸葛亮为了壮大蜀汉的兵力,由蜀汉出资从南中迁移了大量的南中本地蛮夷和本地马匹氂牛羌充当蜀汉的军队。同时还给当地豪强施压,让他们同样招募蛮夷为部曲,在国家作战时必须要参加军队,豪强如果招募得多,能给国家提供更多兵力的,还能得到嘉奖和世袭官职。这两种招募方式为蜀汉提供了强悍的南中部队。
 
这些南中蛮夷应该是在四川、云南、藏区附近生活的少数民族。他们身体比中原人强壮高大,擅长骑术,能适应多种地形的对战,比如山地与森林。南中的士兵大多使用了长矛、斧头等长兵器,使用的铠甲有很全面的防护性,能帮助士兵冲锋向前,不畏对战。除了骑兵外,这些南中士兵还能充当优秀的步兵、弓箭手,可以说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
 
而南中的氂牛羌是非常凶悍的,在对战中是非常有利的。南中地区的畜牧业非常发达,这也决定了南中士兵在控制马匹的能力上是比中原地区士兵更加有优势的。因为三国时期马镫还未发明,所以中原士军队的骑兵威力是远远达不到蜀汉这支南中部队的骑兵的。再加上南中部队善于在山地、森林等地区对战,因此蜀汉的南中部队又被叫做无当飞军。
 
看史料记载,无当部队在三国时期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蜀汉北伐期间,冲锋陷阵,为了蜀汉王朝建功立业。而北伐期间,蜀汉大军能够打败曹魏大军也是这支无当部队的功劳。因为在蜀汉和曹魏争夺的陇西地区,地势崎岖,一般军队根本无法交战,战斗力也会因为地形所影响。但是无当部队则非常适应这种地形还多次将曹魏军队打败了。

五部飞军,所当无前!吓破魏军胆的蜀汉精锐究竟来自何方?

4. “无当飞军”堪称蜀汉精锐,可与曹魏匹敌,最后为何悲剧收场呢?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深知如今的蜀汉是什么样的实力,所以并没有着急北伐,诸葛亮沉淀下来,修养己身,选择稳定后方,重新打造一支精锐之师。诸葛亮将目光放到了南中。南中属于少数民族,自古以来这些少数民族就相当的好勇斗狠,骁勇善战,身体素质也很好。
为了拿下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费尽周章,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七擒七纵南中将领孟获,这才算平定了南中。战事结束以后,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士兵的安置,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把这些人留在南中,无异于放虎归山,就地处决又太过残忍浪费,诸葛亮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将这些人收归己用,经过训练以后组成一支正规军,其战斗力绝对超乎想象。

诸葛亮的这一招“釜底抽薪”,不仅维护了南中的长治久安,杜绝了叛乱的再次发生,更重要的是给蜀汉提供了一直相当强悍的队伍,这支被诸葛亮收编的少数民族军队,就是后来威名震震的“无当飞军”!关于无当飞军的记载其实历史上非常少,因为蜀汉没有史官,就连诸葛亮北伐的记载都不是很完善,所以无当飞军的历史资料也非常少,但仅仅寥寥数语,我们就可从其中窥得无当飞军之强大!《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记载中的无当飞军属于重骑兵,身披铁甲,手持弓箭,剑弩上都已淬毒,这些士兵体格健硕,人高马大,装备精良。曹操的虎豹骑善于长途奔袭,追击作战和正面突破,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则擅长防守作战,能将城池守得固若金汤,诸葛亮为了约束这些少数民族,也是下足了功夫,派出了蜀汉向来以严苛出名的将领王平,担任无当飞军的指挥官。

据《三国志》记载,王平沉稳严厉,但是极重情义,非常适合管理类似于无当飞军比较复杂的军队。光说不练假把式,无当飞军实力到底有多强悍,还是得拉到战场上看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祁山,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占尽了优势,南安、天水和安定纷纷起兵响应诸葛亮,形势一片大好,却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

诸葛亮被迫撤退,这个时候掩护主力撤退的,就是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这也算是无当飞军第一次小试身手。到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兵行险着,用木马运送粮食,有效结束了蜀汉军队的粮草问题,为蜀汉建立了强力的后勤保障。这一次诸葛亮意在拿下祁山,直攻司马懿大营,命令王平带领无当飞军在别处驻扎,随时做好支援准备。

5. 除了无当飞军,蜀汉还有哪些战力超强的精锐部队?

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虽然国力弱小,却频繁北伐曹魏,离不开精锐部队的支持。提到蜀汉的精锐部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一手组建的“无当飞军”。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所谓无当飞军,是蜀汉丞相平定南中地区后,利用当地的士兵组建的的一支劲旅。在三国时期,无当飞军善于使用弓弩和箭,擅长野外作战,所以成为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的重要帮手。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一开始让王平来指挥无当飞军。公元248年,在汉中都督王平病逝后,无当飞军的统帅变成了张嶷。在姜维北伐中原期间,无当飞军为了掩护姜维撤退,最终在和数倍曹魏大军的较量中损失殆尽。此外,除了无当飞军,蜀汉还有四支非常精锐部队,成为蜀汉和曹魏抗衡的重要力量。
一、白毦兵
在蜀汉的精锐部队中,白毦兵应该是成立最早的一支。因为在刘备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正是因为白毦兵的保护,促使刘备没有性命之忧。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计划北伐,为了准备防卫与后援,调李严到江州部署,并派遣陈到率领白毦兵协助。史书虽然透露了白毦兵的作用和统帅,但是关于白毦兵的兵源却不得而知。

一方面,就白毦兵的作用来说,可以理解为直属于刘备的御林军,担负着护卫刘备及其家人的重任。另一方面,就白毦兵的统帅陈到来说,这位蜀汉武将可谓非常低调。而这,自然让白毦兵这一支精锐部队更加神秘。但是,不管怎样,白毦兵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无疑对蜀汉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连弩士
《华阳国志》中记载:蜀丞相亮亦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
连弩士是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针对南中地区的士兵所特别创建的一支军队,部队装备诸葛亮发明的连弩,部队规模三千人。由此,对于连弩士来说,关键装备就是孔明制作的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所以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当然,诸葛连弩也存在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的特点,所以不适合装备给攻城士兵,而是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由于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诸葛连弩的结构至今仍是个谜。通过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魏晋时期的弩机实物,可以看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弩机制造工艺仍然是沿袭着汉代的传统,用青铜铸造,形制和结构也大致相同。因此,对于诸葛连弩装备的连弩士,同样在《三国志》等史料中没有过多的记载,也即连弩士的战绩如何,自然也就很难考证了。

三、神刀军
对于三国时期的蜀汉,神刀军是一支以兵器见长的军队,军队所装备的神刀是蒲元所造。蒲元打造的神刀注重淬火这一环节,刀的材质是钢。由此,和连弩士一样,神刀军也是一支以装备命名的精锐部队。据宋朝《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更为关键的是,蒲元是三国时蜀汉杰出的工匠。不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造刀三千口,还制作木牛流马。后来姜维为他写过两部传记《蒲元传》《蒲元别传》。由此,在汉末三国时期,蒲元可谓一位能工巧匠。至于蒲元亲自打造装备的神刀军,显然是蜀军和魏军交战过程中的一把尖刀。对于兵力相对较少的蜀汉,正是这些装备的加持,促使其可以在和曹魏的较量中不落下风。

四、虎步军

最后,对于姜维、孟琰等人统率的虎步军,直到蜀汉灭亡之际,依然在抵抗曹魏大军。不过,在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放弃抵抗后,姜维等人只能带着虎步军归降了曹魏。因此,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虽有五大精锐部队,但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是很难依靠这五支精锐部队来弥补的。

除了无当飞军,蜀汉还有哪些战力超强的精锐部队?

6. 蜀汉时期的何人歼灭无当飞军,最后一闪即逝?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九回,发生在姜维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夏侯霸、司马昭和徐质。故事梗概如下:


蜀汉延熙十六年,姜维统兵二十万,再度发动北伐之战。战前,姜维向夏侯霸问计。夏侯霸认为,曹魏地区当中,南安郡钱粮最多,应该首先攻克该郡。他还提出,以往北伐无功而返,有个重要原因是盟友羌兵没有及时前来协助,此次应当立即派人联络羌人,与他们在陇右会合,然后出兵石营,经董亭直取南安。


姜维大喜,立即派郤正为使者,带着金珠蜀锦前去拜见羌王。此后,羌王迷当答应了姜维的请求,命大将俄何烧戈为大先锋,率兵五万直扑南安郡。


得知蜀军犯境,曹魏左将军郭淮立即上表,将消息告诉司马师。司马师询问众将,谁愿意率兵增援西北,辅国将军徐质主动请缨。随后,司马师任命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率领前往西北。徐质率部来到董亭后,与姜维遭遇。在双方的较量中,徐质手持大斧,在单挑中接连击败廖化和张翼,又在混战中打败北伐大军。姜维无奈,兵退三十里下寨。


此后,姜维又向夏侯霸请教歼灭徐质之策。夏侯霸提出诱敌之策,得到姜维的采纳。姜维命廖化和张翼在铁笼山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此引诱司马昭出兵,又悄悄在路上撒下铁蒺藜,为歼灭徐质做准备。果然,得知北伐大军在铁笼山运粮的消息,司马昭立即派徐质前去劫粮,结果徐质进入北伐大军的包围圈,姜维、廖化和张翼率部杀出,曹军打败,徐质也被姜维斩杀。


小说中描述的此次发生在蜀汉延熙十六年的北伐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不过过程较为简单。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就在此战爆发前,东吴太傅诸葛恪率二十万兵马发动了魏吴交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


战前,诸葛恪写信给后主刘禅,希望蜀军能在西北战场有所动作,以达到牵制曹魏的目的,此后便有了此次的姜维北伐。从这个意义上看,姜维的此次北伐与当年诸葛亮围攻陈仓一样,都属于牵制性作战。因此,战争的规模并不大,也达不到小说所言的二十万兵力。


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姜维进入西北战场后,经董亭向南安郡发动进攻,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率部迎战。不过,当郭淮主力进至洛门时,姜维就因军粮耗尽而不得不退兵了,双方并非爆发大规模的战斗。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羌王迷当,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其事迹与小说的描述有着很大的差异。按照小说的说法,他在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协助姜维出兵。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人是在蜀汉延熹三年(公元249年)被郭淮击败,他也并未出现在四年后的北伐战场。


小说中提到的羌军大将俄何烧戈,历史上并无此人。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羌族头领中除了迷当之外,尚有饿何、烧戈、伐同、蛾遮等人,这些人也都曾在曹魏西北地区发动叛乱,最终被郭淮击败。小说作者很可能将其中的饿何、烧戈误当成了一个人并写进了作品当中。


在小说的描述的这个战争故事当中,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物——徐质。按照小说的说法,此人武艺高强,先后在单挑中击败廖化和张翼。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人也的确存在,但仅仅是个一闪即逝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散见于《三国志》当中。从零散的史料记载来看,此人担任过讨蜀护军一职,并与邓艾、郭淮和陈泰等名将一起抵御过姜维的入侵。


说到此人的结局,并非如小说所言是死在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而是在蜀汉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的襄武之战中阵亡的。不过,徐质在阵亡前有过一次惊人的战绩,不但在狄道之战中斩杀了蜀汉名将张嶷,还歼灭了蜀汉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无当飞军。经此一役,曾经风光一时的无当飞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再无踪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