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贷款名词解释

2024-05-18 14:15

1. 各类贷款名词解释

循环贷款,银行业常用术语,是银行常见贷款产品类型。
  
 通俗的解释就是——循环贷款,指客户将商品住房抵押给银行,就可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在房产抵押期限内客户可分次提款、循环使用,不超过可用额度单笔用款时,只需客户填写提款申请表,不用专门再次审批,一般1小时便可提取现金,等于随身有了一个安全又方便的流动大“金库”。
  
 有没有发觉,很像办理了一张银行信用卡,额度一定,随借随还。其实,把循环贷款理解为一张大额授信的信用卡,就容易理解多了。
  
 而管理这张“信用卡”的原则:总量控制、分次发放、逐笔归还、良性循环。
  
 举个例子:银行给你批循环贷款100万,你用了20万,剩下的80万没有利息,过两个月你有钱了把这20万还清了,就没有利息了,您还有100万的贷款可以使用,或者说,您还了10万,这样你有90万可以使用,相当于信用卡一样。(注:没动用的额度,会有一个费用,但相比利息会低的多,一般为0.125%――0.75%。)
  
 循环贷款大致有两个类型,一类是由房产作抵押的循环贷,一类是根据个人信用做的循环贷。即抵押贷和信用贷款。
  
 主要包括:个人客户综合授信贷款、个人住房循环贷款、个人助业循环贷款、房抵贷。
  
 信用卡(英语:Credit Card),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
  
 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并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准贷记卡 是指银行发行的,持卡人按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准贷记卡。所说的信用卡,一般单指贷记卡。

各类贷款名词解释

2. 信贷的名词解释

信贷是什么意思呢

3. 贷款知识:六个常见名词解释

      首次贷款有些小知识是必须要了解的,因为一些机构在合同协议里,事先约定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出现贷款名词,提前学习下很有必要,经常会要用到的专业术语如下:1、月管理费率      所谓月管理费,是以最初借款金额为依据计算利息,而月预期年化利率则是以每月的剩余本金为依据计息收费。      随着时代的变迁,贷款市场已经涌现出名目繁多的各类收费,其中,月管理费率便是当中的主角,很多时候,它已经取缔了月预期年化利率的角色,和贷款利息的关系走得尤为密切。另外,除了二者称呼不同之外,计算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别。2、一次性手续费率      一次性手续费率,是指办理本次贷款业务,只收取一次手续费,以后不再重复收费。3、月息X分      月息X分,是民间贷款惯用的术语,这里的“分”指做百分之一。举例来说,若是月息分,意思就是说每月利息为借款金额的假使贷款10万,用资两个月,利息则是3000元。 4、多头贷款      多头贷款,指借款人同时向多家银行或民间机构借款,以达到资金缺口的有效填补。简单的说就是个人或是企业(一家)向多家银行贷款。5、循环授信      循环授信的特点是客户获得银行一定的贷款额度后,在期限内可分次提款、循环使用,支取不超过可用额度的单笔用款时,只需客户填写提款申请表,不用专门再次审批,一般1个小时便可提取现金。比较适合个人“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和零售化”的资金需求特点。6、不良信用      信用污点,也称不良信用记录。银行客户申请贷款后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还款逾期记录,即信用污点。不同银行对个人信用记录审批的尺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和还款情况也会出现变化,银行并不会一成不变地关注消费者早期的不良信用记录。

贷款知识:六个常见名词解释

4. 借贷记账法(名词解释

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拓展资料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5. 借贷记账法(名词解释

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拓展资料
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名词解释

6. 常备借贷便利名词解释

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简称为SLF。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其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从国际经验看,中央银行通常综合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两大类货币政策工具管理流动性。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拓展资料:一、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具备借贷便利类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DiscountWindow)、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OperationalStandingFacility)、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ComplementaryLending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StandingLiquidityFacility)、新加坡金管局的常备贷款便利(StandingLoanFacility),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俄罗斯央行的担保贷款(SecuredLoans)、印度储备银行的边际常备便利(MarginalStandingFacility)、韩国央行的流动性调整贷款(LiquidityAdjustmentLoans)、马来西亚央行的抵押贷款(CollateralizedLending)等。二、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7. 信用贷款的名词释义

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的。这种信用贷款是我国银行长期以来的主要放款方式。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信用贷款业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公司、电子金融机构办理。国内有信用贷款产品的银行有招商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 。信用贷款(信用借款)在国内正蓬勃开展。虽然时间不长,但各方都积极推出产品争抢市场。贷款公司的信用贷款,额度大约2-30万,利率1.5%-3%。贷款公司中的一部分就是俗称的高利贷,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速度快,额度很灵活,但是成本被隐藏在手续费等收费项目上,实际贷款成本远高于对外宣传的利率。担保公司的信用贷款,是通过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放款的模式为客户提供的信用贷款。额度一般最高可到达30万,费用模式为银行放款的利息加担保公司的担保费。正规的担保公司只收取一定比例的担保费而不会收取利息,这也是辨别担保公司是否正规的一个标准。P2P借贷理财平台,额度不会太高,速度介于贷款公司和银行之间,特点是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贷款手续,可以通过网银或支付宝等还款,但是费率并不确定。

信用贷款的名词释义

8. 借词 名词解释

借词就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比如"沙发"、“麦克风”等;英语里的"tea","kung fu"借自中文。“意译词”和“仿译词”不是借词
补充
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汉语的单音节、象形方块文字的特点等,使汉语对外来词的改造要比西方语言间的词语借用显得复杂,却又别具一格,更富于创造性。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大的语言。英语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不断地吸收对其有用的各种外来词语,因而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词汇。绝大多数的英语词语都源自于其他语言,如拉丁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50多个语种,其中包括汉语。
在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1989年第2版)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就有1300多个。不久前,美国“全球语言监督”(GLM)机构宣称,自1994年以来,新增的英语词语中,汉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了任何其他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