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的早年经历

2024-05-16 20:00

1. 鲍勃·迪伦的早年经历

鲍勃·迪伦1941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6岁时全家移居到希宾。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时迪伦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并组织过一场小型的演出。 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鲍勃·迪伦的早年经历

2. 谁影响了鲍勃 迪伦

迪伦的影响力是主要体现在60年代,如果有是没有迪伦,毫无疑问的岩石将采取绕道而行,有将是没有“的披头士”(THE BEATLES)“胡椒中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Sgt.胡椒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那里将是没有“滚动的石头”“乞丐的宴会”(危机重重),将不会是一个“乐队”的音乐来自大平克“(音乐形式巨头粉)的,这是他的冲击力。最重要的贡献,他的音乐,这也影响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之后,很多歌手,同样是深意的歌词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的抗议歌曲,显示了他的歌词比他的音乐更浪漫,更令人兴奋的。他形成了一整代工业国家的灵敏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音乐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他的音乐生涯中,鲍勃·迪伦真正赋予了摇滚的灵魂。
 <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023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60234.htm

3. 谁是鲍勃迪伦


谁是鲍勃迪伦

4. 鲍勃迪伦是谁?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鲍勃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读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艺名。1961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名为《鲍勃·迪伦》。1963年起,琼·贝兹邀请迪伦与她一起巡回演出。
2016年10月13日,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Bob Dylan)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早年经历:
鲍勃·迪伦1941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6岁时全家移居到希宾。
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时迪伦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并组织过一场小型的演出。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2]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获奖过程:
2016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以表彰他“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12月10日,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鲍勃·迪伦缺席颁奖仪式。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诺奖得主必须在12月10日起的6个月内举办一场诺贝尔讲座,才能领取800万瑞典克朗(约合629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迪伦赶在本月10日到期日前完成了诺贝尔讲座,因此,他将顺利获得奖金。之后也保持低调沉默状态。关于鲍勃·迪伦是否会一直保持沉默、是否会拒领诺奖的猜想,也因为这场演讲音频的递交而终于结束。递交演讲音频后,至此迪伦的诺奖程序圆满结束。

录制诺贝尔讲座音频获得奖金,之前也有先例。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斯·芒罗。她因身体原因未能前往现场领奖。

5. 鲍勃迪伦的一生?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迪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60年代,他对音乐的最主要的贡献是歌词的深刻寓意与音乐成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他对工业国家整个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对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其音乐生涯,Bob Dylan 堪称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鲍勃迪伦的一生?

6. 鲍勃迪伦写过什么作品?

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迪伦成名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歌曲,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等,成为在反战抗议和民权运动中被广泛传唱的曲目,直到今天,他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非常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他的歌词包含了政治抗议、社会评论、哲学和诗歌,除了在音乐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继承了美国传统的民谣、摇滚乐、乡村和蓝调音乐,甚至包括爵士和摇摆乐。
第一名:《甲壳虫四选集》,上映时间1995年11月19日,评分8.8分。
第二名:《飓风》,上映时间2010年11月29日,评分8.2分。
第二名:《最后华尔兹》,上映时间1978年04月26日,评分8.2分。
第四名:《飓风》,上映时间1999年12月14日,评分8.1分。
第五名:《比利小子》,上映时间1973年05月23日,评分8.0分。
第六名:《没有方向的家》,上映时间2005年09月03日,评分6.9分。
第七名:《蒙面与匿名》,上映时间2003年01月22日,评分6.0分。
第八名:《赤面煞星》,上映时间1990年04月03日,评分5.8分。

7. 我所知道的鲍勃迪伦

小时候经常穿着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摇滚T恤招摇过市,对摇滚一知半解也不会妨碍我成为狂躁的文艺青年。那时,打口CD一般藏匿于某个书城不起眼的角落或电子市场的盗版盘商贩手里,逛市场买盘就像挖宝,碰见能聊的老板还能听到不少有趣的见闻。曾经,一个老板大老远指着我T恤上的头像说:“赶紧着,就等你了,我这有你要的。” 我问:“谁的?”“鲍!勃!迪!伦!”
  
 当我知道鲍勃迪伦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摇滚老炮了,号称摇滚先锋、民谣大师。直到今天,你还能听到他是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偶像,明白什么意思了把?
  
 当一个人被贴上各种标签,就成了商品,甚至可能被绑架、贩卖,但鲍勃迪伦不吃这套,“就因为你喜欢我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欠你什么东西”,这种回应只能说,很迪伦。他是个战士,并且战斗至今,从不取悦谁,也不代表谁。迪伦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所谓“抗议歌手”,对于这个称号,他很无奈,也很不耐烦,你他妈才是抗议歌手,你们全家都是抗议歌手。
  
 “我觉得自己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个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后也还是个诗人。”
  
 社会学中的“镜中我”理论大意为:对自我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这也是社会生活中互动形成的一种自我认知过程。社交网络爆炸的时代,人们时刻收集着自己设置的反馈,变得敏感,变得喜怒无常。而对迪伦来说,自己认为自己是诗人才行,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作为一个摇滚明星,鲍勃迪伦也曾浮躁虚荣、傲慢不羁,也曾受到过黑暗的侵染,但嗑药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无数来往的女孩中也没有谁能成为他的精神伴侣,而一场车祸反而让他醒了过来,使“垮掉一代”的精神领袖仍然在路上。
  
 至于作品,我没什么发言权。只能说,作为很挑剔且逆反心理很强的我,极其反感跟风、追火,但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说迪伦的作品好,我也说好。
  
 台湾作家、电台主持人马世芳说,“我孩子长大后只需要告诉他两件事,一是要对别人好,二是Bob Dylan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歌手”。
  
 现在的鲍勃迪伦不再为个人的经济危机而担忧、不再受毒品和酒精的侵蚀、不再为某些立场摇旗呐喊,他仍然坚持创作、坚持举办每年跨越几十个国家的上百场演唱会,他还是那个鲍勃迪伦,那个我行我素的战士,那个不把美国总统和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当回事的嬉皮士,依然是那个被克莱普顿请上台时,一言不发,但会表情严肃点头致意的摇滚老头。
  
 2012年,迪伦发了张唱片,有首歌叫《Roll On, John》(也许是写给John Lennon的)
  
 Shine your light     
  
 点亮你的星火
  
 Movin'on           
  
 继续前行
  
 You burned so bright 
  
 你燃烧得如此绚烂
  
 Roll on,John         
  
 像烈火一样熊熊燃烧,像黄河一样滚滚向前,像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John!
  
 
  
  
 假如真的有平行世界,过世的、未来的人都在看着我们,这画面一定很滑稽,我们看不见却可以从无能为力到无所畏惧的活着。
  
 也许猫咪和现在的迪伦看得见,但是不会告诉你。
  
 “你们这群愚蠢的人类。”

我所知道的鲍勃迪伦

8. 鲍勃·迪伦自己有什么曲折的人生?

说起鲍勃迪伦,或许你眼前会浮现出他那头蓬松的卷发,眼神散发出迷离智慧的光芒,抱着吉他,用嘶哑又深情的声音为圣洁的生命歌唱。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对他的知晓,是2016年他拒领诺贝尔文学奖这则消息被无数媒体疯狂转发开始的。诺贝尔奖对于很多顶尖作家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如今却有人拒领。网络上的谣言,更多的是基于鲍勃一贯以来做事风格以及几天未予以诺贝尔奖回应的猜测。而鲍勃迪伦作为一个歌手、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带着他沙哑嗓音和不甚优美的音色跨界多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同时获得格莱美、奥斯卡、金球奖、普利策奖以及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物。


鲍勃迪伦从小对音乐就抱有极大的热情,高中时便开始组建乐队,但是频频有人从他身边挖人,挖走乐队成员的人,都有家庭关系,能联系到很多演出。而音乐是他要走的路,他并不会因此而放弃梦想,年轻的鲍勃明白不会有人以这种方式达到世界的顶峰。


鲍勃迪伦自诩是一个音乐探险家。他曾从朋友那里借走了400多张唱片来揣摩钻研各类歌手风格,利用一切机会接触各类音乐人。山地歌手汉克威廉姆斯的歌曲是诗意歌曲写作的范本,鲍勃听了很多他的歌,被歌结构上的完美对称感吸引,他慢慢的将它们内化,并试着超越它们。

鲍勃早期为伍迪格斯里--这位民谣歌手着迷,但他的唱片很难找,鲍勃起初在朋友家听,后来干脆偷走那些唱片,甚至,他会定期辗转多地去一家精神病院看望伍迪。伍迪告诉他,他有好几箱封存的歌词和诗稿在他妻子手上,鲍勃坐着地铁来到布鲁克林,穿越一块沼泽地,水没过了膝盖,他依旧往前走,终于到伍迪的家时,他的裤腿已经冻硬,全身已经冻僵了,而伍迪的妻子并不在家,于是他又再次穿越那片沼泽回去。什么都无法阻止他,如他朋友们所说,鲍勃,如果有人给他机会,非常善于利用,他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全力以赴。         鲍勃迪伦的内心如同他不羁的外表,热爱反叛,尊敬反叛,他眼神中始终透着哲人一般看透世事的光芒。他的一生都是在打破和重建规则中探索自我内心、解读现实真相。即使在那个丰裕社会中,精神逐步趋于匮乏,他也在尽一己之力挣脱枷锁,用诗歌见证时代的变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