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银行运营管理风险

2024-05-05 08:11

1. 如何加强银行运营管理风险

运营管理风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完善运营管理制度、流程
制度是基础文件,是约束性文件。
流程是制度的载体,可以通过流程管控来实现制度的落地实施。
2、风险量化,便于把握风险程度,提取足够的风险拨备。
 
运营风险在巴塞尔协议中算是操作风险,建议查一下巴塞尔协议,有非常详细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如何加强银行运营管理风险

2. 求一篇银行运营管理或者操作风险方面的专题报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我国目前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
  1、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不断有大案曝光,均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方面,我国操作风险高发的是人员风险。违规操作、内外勾结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国内操作风险的另一个“多发地带”是IT系统,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已相当高,一旦IT系统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业务瘫痪的局面,国内很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曾出现过业务系统故障,在影响业务运行的同时,也损害了银行声誉。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风险已成为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对操作风险来说,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把操作风险作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进行风险管控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知比较晚,因此,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远不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深入,各国对操作风险的概念定义也不统一,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将操作风险作为独立的风险进行专门管理仅短短几年的时间。目前,尽管操作风险为银行业普遍认知,但它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业界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衡量标准、计量技术等尚未达成共识,没有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相应软件。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比较困难,如高级计量法非常复杂,对银行的要求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储备,国际上采用的并不多。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标准法,即按照银行的产品线,分别计算出每个产品线上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这些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3、加强操作风险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操作风险与生俱来的内生性、具体性、模糊性、多样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表明,操作风险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频率最高、损失程度最大的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是内部欺诈,其根源在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及由此产生的权责不清晰。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防范,而必须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为减少和杜绝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有效规避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除了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更为现实的是建立一个能够较好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应该包括构建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对面临的操作风险能够准确认知并评估;设计并实施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以化解评估确定的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建立快速反应的报告反馈制度等
  银行选用何种具体办法管理操作风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复杂性、业务的性质和范围。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明晰的战略、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对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认真程度,以及完备的内部报告制度和应变计划,是任何规模和范围的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从银行整体范围来看,从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认同、政策框架的具体实践、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到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以及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构建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分配模型的研究开发,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壁垒逐渐打破,金融资源跨国配置。因此,加强对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的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3. 银行运营管理中如何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

完善资本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投资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做好制度上的保证,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同时需要做好相关工作的监督机制。保证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一开始的设计方案来进行的,辅之监督机制的那就是奖惩措施了。但是在这项工作中惩罚不是目的,需要的是用这样的奖惩措施来帮助业内职工正确对待商业银行内的风险管理分析工作。近几年在央行的支持下银行可逐渐将客户的审核工作与授信工作分开,再加上对于客户调查方面工作的完善。这就保证了客户调查阶段工作的公平性,风险评审委员会的成立更是让风险管理工作增加了一道保险。最后需要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减少过去工作中不必要的开支,这样也能够为风险投资管理工作开一个好头。如需相关的指导,中大咨询在管理运营板块的业务做得比较成熟的。

银行运营管理中如何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

4.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员工行为风险防控能力

  针对风险防控重点,合理组织适宜培训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 )培训的方式上突出灵活、多样性,确保有的放矢。 由于培训对象为本企业员工 ,培训的内容针对性强,为提高培训的实效,培训l方式应不局限于说教形式的培训,可以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采用如 :体验式培训l、讨论式培训I、案例式培训、启发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让员工通过培训多角度加深风险防控的意识,知道并了解个人行为风险点在哪里,如何正确操作,真正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
  (二 )在培训范围上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要进行培训I。体现不同岗位人 员的需求 ,做到全员培训I,共同防控风险。如将培训l对象划分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机关工作人员 、网点工作人员 、新入行员工、老员工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人员的风险点组织相应 的专题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三 )在培训f内容上兼顾管理 、操作 、思想 、生活等多方面风险防控的要求 ,针对员工行为风险的四个主要风险点 ,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 。
  1.针对 员工思想观念 方面的风 险可组织 以素质提高为 内容 的培 训。 结合 银行企 业文化 教育 ,强化 员工依 法合规经营意 识 ,培养员工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 ;加强 员工道德 、法律 、经济’ 、营销 、文学艺 术等各方 面知识 的学 习,提升 员工综合素质,增强行为的规范性;组织树立合规价值观 ,提高管理者合规经营意识的培训 ,使各级管理者把合规理念和合规价值观根植 于心 ,充分认识各种风 险。 另外 ,还 可以深入开展一 系列的法制与思想道 德专题培训。 通过典型案例和请服刑人 员现 身说 法的方式进行警示教育 ,使 员工深刻反思 ,汲取教训 ,筑 牢道德 防线 ,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针对管理风险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题培 训。 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 、风险无时不在 、严格防控纯粹风险 、审慎处置机会风险和 岗位风 险管理责任重大等意识和理念 。特别是要针对管理人员在管理、协调 、执行等 工作 中的薄 弱环节组织相应的培训 ,如组织加强执 行力 、提高办事效率 、有效沟通 等方面 的培训 ,辅之以工作流程 、操作规范 、岗位职责等内容的培训及跟踪检 查 ,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实现管理程的畅通,确保现有制度准确无误地落实到位 。
  3.针对操作风险可以让员工从了解规章入手,组织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员工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从而自觉执行。其次,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全行统一培训与专业部门单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加大员工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主题讲座、现场演练、模拟考试等形式,努力提高各岗位人员的监管能力和履职意识,使每位员工熟知相应的操作流程、内控要求和主要风险点;提高全行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操作风险识别能力,严防操作风险发 生。
  4.对于制度风险的培训主要围绕规章 制度培训I、新业务、新产品学习、流程制订、考核 管理等 内容进行培训 ,通过提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 ,达到增强其制定、执行 、疏理 、修改、完善制度的能力。同时,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和新规则的出现,不断补充和更新培训内容,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完善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 ,做到有奖有罚,突出机制的正面激励作用 ,有效地避免制度风险 ,为经营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 ,还需注意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培训 。 主要是对员工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引导员工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正确对待困难 、挫折和荣誉,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低风险经营的目标。

5. 如何做好工商银行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构建了以检查中心为依托、支行、网点三级核查机制,配备各级核查人员。为确保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机构与人员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按照上级行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规定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业务运营核查工作考核办法》《业务运营核查工作岗位职责》《业务运营核查工作操作流程》《业务运营风险核查预警方案》、《风险事件处罚办法及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办法,使核查工作履职有规定、操作有流程、考核有办法,为核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提高业务运营风险核查效果。充分利用核查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案例,用风险提示、通报等形式,从内控合规管理、风险识别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整治措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对高风险网点、高风险柜员进行了重点治理,对典型案例所揭示的问题,从制度设计、制度执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全行的风险防控起到了指导作用。
 
加强风险事件督促整改与责任认定工作。依托《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及时下发风险事件督促整改通知书,督促网点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整改率达100%。落实每月责任认定联席会制度,对提交的风险事件责任认定处理意见进行研究和审议,针对已确认的风险事件进行逐笔责任认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及管理人责任。并及时对“业务运营风险事件统一责任认定情况”在全行进行通报,发布风险提示信息,教育员工引以为戒。
 
组织开展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再检查。定期对支行、网点业务运营风险核查情况,按照省行检查比率进行随机巡查,对巡查发现核查质量不高问题,及时进行提示,督促指导支行、网点规范核查工作,真实、完整回复核查查询,正确搜集风险驱动因素,提高核查工作质量。风险事件核查抽查率、抽查网点覆盖率、抽查支行覆盖率均高于省行规定。

如何做好工商银行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

6.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面对的风险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所谓商业银行即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资本主义工商业具用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充当资本家之间的支付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以及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作用。商业银行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经营特点,导致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加之中国已经加入WTO,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严峻形势,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然成为不可回避且及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银行信贷市场中,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导致大量的贷款无法收回,由此而导致的资产质量状况和经营效益状况的恶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沉重包袱。各家银行贷款行为日趋谨慎,实行了严格的信贷配给制,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我国银行经营风险日趋显现、经营日益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那么就从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率、资本利润率、收入利润率等方面来分析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情况。


  首先是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是由逾期、呆滞、呆账贷款三部分组成的。1999年开始,四大商业银行陆续剥出一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此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全部贷款的很大一部份比率。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由于政策性任务而户负的沉重包袱,国有企业的亏损通过信贷关系转嫁给电子基团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难以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加大了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损失。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安全和承担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能有效的衡量银行机构经营的稳健程度。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根据规定,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降低风险性,银行资本弃足率不得低于8%,但据统计资料业示,我国的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极少有达到这一标准的,并且这一指标又呈下降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使得银行经营处于高风险区域,导致发展后劲乏力、抵御风险能力低下等不良后果。


  存贷比率是银行贷款对存款的比例。该比例越大,风险越大,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就越低。贷款越多,产生信用风险的几率也就越大。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和激励机制,我国银行经营理念发生扭曲,不惜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流动和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贷款规模,普遍存在着"超贷"的现象。


  资本利润率为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之比,收入利润率为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二者都是衡量银行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商业银行业绩的集中体现。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实力也越雄厚,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普遍较低,其中农业银行更是出现连年负利润的情况,与其在中国银行业中的规模和地位极不相称;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则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个别银行的指标可以和外资银行相抗衡。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在我国的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新起的,其经营状况都不容乐观,存在的经营风险已经成为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一个重大的隐患。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受市场的影响加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商业银行一方面存在经营风险和大量的效率损失,一方面又缺乏进行体制改革、改变现状的动力,整体陷入一种低效率的均衡状态。 这一切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问题,并且尽快解决问题。


  商业银行制度的改革是首要问题。无论是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制度安排上都存在着缺陷。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实质上是产权主体单一抽象的自然人产权形式,政府行使国有银行的财产所有权,政府的职能又通过中央政府部门引导、控制和监督。这种产权模式导致银行产权关系模糊、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等不良状况的出现。因此要解决国有银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对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促使其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转变。


  另外,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我们必须减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减少认识上的偏差,首先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其次,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其它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再次,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1)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3)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它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可使用内部评级法和资产组合管理等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重要技术。


  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兴衰,只有商业银行自身能够得到保障,稳定地经营,国家经济才能得以较为平稳的发展。

7. 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系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