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运营思维?

2024-05-17 05:05

1. 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运营思维?

 要说互联网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恐怕运营最多的还是运营,可以说是大部分内容都跟运营有关,包括我们看到的信息,很多背后都是有着运营的思维,而这些驱动力让互联网信息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但是这也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本来就是为了交换信息的,而其中运营是比较重要的一块,那么到底该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运营思维呢?
                                                                                                                                                                                                                                                                                                                                                                                                                                 01                                                              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不管是企业运营产品服务,还是跟做自媒体这块,要想真正做好做大,必须要有名片,名片的最好方式就是品牌,一旦树立其品牌,那么对于后面做大就非常容易,只需要开始的时候做好就可以,因为用户的品牌传播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前提是必须建立起品牌来。
                                                                                                                                                                                                                                  02                                                              建立官方网站,也就是互联网上的名片,不能说是第三方的平台,这个只是借力而已,等到品牌具体是什么的时候,用户更多的是想看到独立的信息载体,而官方网站就是最好的一种,不管网站好坏,有个正是的网站就能更好地建立起品牌效应,也就是官方名片非常重要。
                                                                                                                                                                                                                                  03                                                              保持内容地更新,前面提高的官方网站也好,在各大平台的名片也好,如果信息没有及时更新,那么用户就会大大减少关注度,也就是要保持内容平反更新,让用户知道他们关注的点有新内容,一方面是让用户知道,另一方面是能促进自身地成长和提高。
                                                                                                                                                                                                                                  04                                                              多以用户角度去分析问题,很多时候运营的问题在于太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自己认为的可行,但却不知道用户跟运营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真的是比较懒的,而运营者往往把用户想得比较简单,但事实上是用户想要通过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而运营者要做的就是把信息尽可能地扩大化。
                                                                                                                                                                                                                                  05                                                              多去提升自己的运营技巧能力,一方面是多去跟用户交流信息,还有就是跟行业同行交流运营技巧,而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行动来尝试自己的运营成果,任何运营的条件不同,就算一模一样的运营方式都会起到巨大差距的效果,这是因为运营能力差距很大,因为要想真正做出运营成绩,唯有不断学习才行。
                                                                                                                                                                                                                                                                                                                                                                     特别提示                              思维是一种习惯而已,更多的是在于实践效果。

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运营思维?

2. 互联网运营思维—数据思维

一位合格的运营人肯定是以数据驱动运营为导向,而非运营驱动数据。因此,运营人一定不能把“我觉得”、“好像是这样”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要形成以数据来说话的思维定式。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并分析数据,从而得到数据背后的信息,最终实现数据驱动运营。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有数据做积累。采集数据的手段有千千万万,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按照三大数据类型进行采集。
                                          
 获得数据后,就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其数据思维包括三个板块: 体系化数据框架、  目标拆分、数据驱动运营 。
  
 正如我们思考问题一样,一般都会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的思路,数据分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再做数据分析时也需要这种思路,即构建体系化的数据框架,比如,产品数据维度体系可遵循宏观数据、中观数据、微观数据三大层面来构建。宏观数据通常指行业数据和总体数据;中观数据通常指用户属性、分类、成长数据和产品流量数据等;微观数据通常指数据工具分析和数据埋点等。
  
 做数据分析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学会做数据维度的逐级拆分,即将数据拆解+分析,以结构化思维来做运营数据的全面系统性分析。
  
 对于产品运营的数据分析,一般需按以下几步进行:
  
 1. 制定数据分析目标
  
 2. 明确目标的关键影响维度拆解
  
 3. 找出不同数据纬度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建立起数据关系模型
  
 4. 发现问题数据及原因
  
 5. 针对问题数据影响维度做相应的优化
  
 要想实现数据驱动运营,就必须熟悉好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对于常见的方差、回归、因子、聚类等数据分析方法的原理、使用范围、优缺点和结果解释都必须了熟于心;其次,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SPSS等。如果对于常见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都有不错的基础后,就可以针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各种目标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是为了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因此,一般分析结果都需要遵循规则: 文不如表、表不如图 。
  
 另外,数据是理性和严谨的,我们必须以理性的眼光来对待。对于不同的运营目标,需要的数据维度不同,做运营一定要学会给数据做定义,并且要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要能经得起推敲。

3. 运营思维

      似乎过六一节,就忘记学习,因为孩子们也都不用学习。不过承诺了的事情不能轻易放弃,第七天:下班时候听的课程,睡前再强化一次,才能手机一路码字记下:运营思维的应用。
  
       任何时候包含人生大事,招男盆友用这个思维都是无敌的呀,我以前怎么没听这课程呢,不然,呵呵~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交易的体现,如果你以恋爱的思维做运营那肯定成功的,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产品,推销给恋人,并把恋人当成重要客户来对待,最终一定能脱单~那都是一种运营模式。
  
 第一:打破自己面对问题的反映方式,六字真言:目标-方法-行动
  
 根据目标找方法,快速行动,根据效果调整方法再快速行动(执行力)
  
 跳出舒适圈,根据目标,进行刻意训练,思考三个以上的方法,每个方法的具体细节,直到形成新的思维模式。
  
 第二:具体的精细流程来实现结果
  
       开始设计到上架到客户体验到复购的所有环节,需要精细的流程,现有流程再有解决方案,项目运作的时候,要根据项目前期,实施,后期的事情:根据运作数据来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项目10大项19二级科目:项目目标,竞品分析,差异化定位,渠道,用途,项目筹备期,项目实施步骤,项目复盘期等等的工作细化,可实现方法。
  
 流程梳理的三大关键:
  
 1.阅历策划系统:不等同于经历,为了未来目标,刻意构建
  
 2.竞争力系统:思维,能力,能量,财富
  
 3.资源系统:财力,人脉,导师,个人优势
  
 人生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在不断前行中追求更好的结果。

运营思维

4. 运营思维是什么?

  用户思维 :所有记忆新媒体媒介的运营中,服务对象都是使用产品的用户,所以你要懂得用户需要什么,用户的痛点问题是什么?你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无论是推文选题还是活动策划,用户思维应该时时刻刻贯穿在你的工作中。
    目标思维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目标,你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你的目标客户是什么,有句话说得好,面向所有人的营销就是没有营销,目标客户必须垂直。你策划这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是品牌推广?是获得潜在用户?是增加销量?还是提升用户忠诚度。
    数据思维 :做任何活动,都需要查看数据,数据是衡量你有没有到达目标的标准。对于运营来说,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数据,数据可以让你的运营工作变得清晰,知道什么标题用户喜欢,什么内容转发率高等等,随时根据数据反馈调节你的方向。
    复盘思维 :复盘是值总结过去的经验。无论你的活动是否成功,都需要复盘。如果成功,总结成功原因,以后活动可以继续这个套路。如果失败,总结失败原因,避免二次错误。
    其他思维 :运营思维远不止这些,需要你在工作中领会,总结。

5. 如果要走互联网运营,该具备怎么的思维和能力?

应该具备5种思维方式
1.超越预期
假设一种情况,一家公司同时来了5个能力、天赋、背景都一模一样的实习生,经过半年的时间,他们的能力都会差不多吗?

不会!

一定会拉开很大的差距。

这些人最开始不是都差不多吗?为什么会被拉开很大的差距?

我们来具体看下,5个人在6个月里会怎么过:

刚开始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尚浅,所以被分配的工作都是比较简单、基础的执行工作。

一段时间后,总会有个难一点的工作,交给谁呢?
应该是交给一个稍微更信任的一点的人来做,因为TA能做好的概率会稍微大一点。

这个人因为接手了一个更有难度的工作,比起还在做简单重复工作的同事相比,TA能力提升的速度也会更快些。

那么到了下次,还有一个比较有含金量的挑战型任务,会交给谁呢?

肯定还是这个人嘛!

所以最开始的一个小小的差距,就会带来后续巨大的改变。

那么,如何获得最开始的一个小小差距呢?

那就是不断超越领导的预期。

不断超越领导的预期,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

得到更多的信任之后就能获得更大的权限,从而帮助自己更快的成长,达成正向循环。
2.差异化意识

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做到的人有很多,那这件事情的价值几乎为零,人们只会为这种工作付很少的钱。

比如说洗衣服、打扫卫生、扫大街这类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事,这种工作的工资会非常低。

如果一个工作只有少量的人能够做到,那么这个人就会很有价值,这个社会也会为他的工作付出很多的报酬。

比如那些顶尖的程序员、设计师、运营之所以工资这么高,就是因为他们能做到很多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培养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差异化呢?

互联网里有一个思维,叫紫牛效应。
如果你开车到草原上,路旁庞大的牛群吸引了你的目光,一大群黑白相间的奶牛在高速公路旁绵延数十公里。你惊讶的赞叹:“好美呀!此景只应天上有。”

二十分钟后,牛群已经引不起你的兴趣,反正每只黑白相间的牛都一样。刚才还觉得新鲜趣味的牛群,现在却已索然无味。

突然,你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只紫色的奶牛,你会大吃一惊,“怎么会有紫色的牛,居然世界上会有紫色的牛,太不可思议了!!”

3.及时反馈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有个概念叫“MVP”模型,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在创业的过程中。

因为有时候创业者都不知道自己的设想不知道能不能最终达到终点,可能有时候我们做的产品不一定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有些企业半年才推出一款产品,要么风口已经过了,要么竞争对手已经把市场占领完了。

所以,有一个办法能尽快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我们要用最有效的方法先做出一个功能不那么完善的雏形,然后把产品尽快推到市场里验证效果。
4.结果导向
先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

养成结果导向的思维,目标即是灯塔,能照亮你的前进方向,并且还让你不会被各式各样的因素打扰,从而更好的达成最终目标。

假如没有结果导向的思维,就容易把精力放在花拳绣腿的无关紧要事情上,而忽视了最终的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举个例子,有一天上司让小明去写一篇商品的文案,小明根本没搞清楚这篇文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就直接去写了。加班加点认真写了几天,但却自嗨得认为把文笔文笔写得非常优美、辞藻非常华丽,就能达成好的效果。
结果这篇文案投放到市场上一点效果都没有,小明的努力和认真完全白费。

为什么?
5.全局意识
回顾前面的5个意识,之前我们有说到要超越预期,差异化意识,优化意识,其实这些都是建立在拥有全局意识的基础上。

什么是全局意识?

就是在做执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把层面上升至项目负责人的角度,从项目负责人角度思考项目整体的规划、协调。

不断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看问题会更加全面,并且增强对这个项目的理解。







如果要走互联网运营,该具备怎么的思维和能力?

6. 成为顶级互联网运营人员需要有什么思维?

1、流量思维 
   在互联网场景下,流量始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没有流量的互联网产品,那只能是自嗨。要做流量,必须明白流量在哪里,哪些流量最优质,还有估计总流量有多少。
 
流量是做出来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很多人说搜索营销不好,举个美乐乐O2O的例子:美乐乐每年在SEM的投放是十亿级别的,一家卖家居的。像现在一些大型的连锁整形医院,就是依靠SEM从一个小诊所发展到全国数十家连锁集团。还有一些做金融的,只投微信大号,一年花上亿。
 
做流量前,需要搞清楚用户是谁,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渠道的流量走向。拿金融举例,如果我们的产品门槛比较低,标准化,面向小白用户,那么用大众媒体就能触及更多的用户。如果用户偏白领,那么微信大号和APP商店就能触及更多。对于单个渠道,流量的分布很重要。比如搜索的流量基本都在前两位,广点通的资源很多,有手Q,空间,新闻等,不同的地方流量价值不同。
 
今天传播的途径一方面是传统媒体,数字媒体,社会化媒体交叉,利用多种媒介进行传播这是主流,比如说赞助好声音,摇一摇或发送短信现场参与活动,触发用户兴趣并开展CRM营销;用户产生兴趣后,会去搜索引擎搜索了解产品信息并进行互动,或者进入APPSTORE进行下载。
 
另一方面,借势热点开展事件营销,找到流量的引爆点。
举个例子:用品牌传播的思维做做流量。如果该市场日均100亿的流量,那就要占据其中10%,如何占据这些流量,如何覆盖足够多的目标用户从而产生足够的曝光与互动呢?需要依靠事件类营销以及后续的活动。
 
◆ ◆ ◆
2、品牌思维
 
互联网企业往往是小市场架构,好一点的集中精力做流量,差一点的则可能变成自嗨式PR,发新闻稿,做微信公众号。结果就是公司做了好几年,用户也不少,但是品牌却毫无起色。很多人不注重品牌的形象,没有品牌思维。
 
在之前,数字广告对品牌的塑造比较微弱,一方面数字广告过分强调点击与互动,忽略曝光度与深度,导致在用户心中没有留下明确印象,缺少知名度;另一方面,缺少明确的营销定位,顶级媒体背书,多元化文化建设,导致在用户心中没有占据明确地位。
 
产品到了一定阶段,与竞品之间比的就不再只是产品体验,而是品牌。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如何利用权威媒体塑造公信力,如何借势知名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如何通过跨品牌运动赋予年轻化形象,迫在眉睫。
 
这里提一点,品牌传播一定要围绕核心用户群来打造,不然很容易走偏。
 
很多企业曾经在海外投放过广告,但是发现在传播的过程中,用户根本不care。主要是我们的用户都是中产或中产以下,他们不懂在纽约广场的广告意味着什么,事实上,如果我们投放的是大众媒体,比如说央视,那效果会好很多。
 
在文案和UI方面,要围绕品牌定位来塑造。像一些消费品,要说大白话,像李叫兽提到的,说人话,拒绝自嗨。
 
像金融这种比较专业严肃的,可以说的高大上一些。比如在介绍企业背景方面,我们可以选用海外合作方,世界一流的公司。这块操作技巧性很大,具体操作应该可以仔细琢磨。另外做品牌要和流量形成互动,品效互动的关系。如央视背书+媒体公关+全网内容(视频、图片、文字)覆盖+类似好声音等顶级电视栏目引流+全网数字营销互动+CRM营销,既有流量效果,也有品牌塑造。
 
品牌思维要始终贯穿在整个企业采取的任何动作中,如何在核心用户群中塑造一个面向大众的IP,采取的方式中也要有这种品牌思维,比如说通过搞多次活动就要尽力塑造出这个IP出来,让人可以记住这个形象。
 
◆ ◆ ◆
3、竞争思维
 
互联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时候一个月就决定了成败。作为互联网营销者,一定要审时度势,有强烈的竞争思维,知道在什么时候打大战。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纷纷启动央视及各类传统大媒广告,表示这个行业发展非常迅速,部分市场已经教育成熟,各大平台为了快速收割用户,唯有拿金钱换时间。这个时候,作为互联网营销者,应该拿出自己的魄力,决定是否出击。
 
曾经有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赶集网请姚晨代言,花5000万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投放广告,一时间58流量下降很大,赶忙花了一个亿请杨幂代言才算打了个平手。商场如战场,没有强烈的竞争思维,就不会笑到最后。
 
◆ ◆ ◆
4、商业思维
 
在2015年,互联网免费大行其道,很多企业这样不惜成本为的就是成为入口。最典型的如360和搜狗的三级火箭策略,还有现在的支付宝。通过免费或亏损,获取用户,通过其他产品与服务,赚取利润。
 
过去淘宝很多店主1块钱卖袜子,或是0利润充话费,都是为了赔本获取用户,现在流行爆款,也是为了获取用户,然后卖给用户其他的产品来赚取利润。
 
今天,大狮做一个公众号,不仅仅是为了分享经验,同时也是在做一些事情。未来希望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让大狮可以为大家连线创投律师、战略咨询师、金融专家。为资本导向型企业提供投融辅导和资源对接一站式服务。让大家可以跟着大狮,学靠谱知识,约靠谱专家,进靠谱圈子。
 
◆ ◆ ◆
5、营收思维
 
作为营销人,营收思维必不可少。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留住一个用户的成本,单个用户生命周期贡献值,营销的人力成本,品牌的塑造成本等等,对成本越敏感,在执行上就越深入。
 
◆ ◆ ◆
6、战略思维
 
有人说,阿里巴巴重新启动口碑是为了让支付宝的入口更稳定,而口碑启动的生活服务平台模式瞬间对新美大形成了战略级的竞争态势,由此可见,战略思维对营销格局的影响。
 
今天做互联网金融,有的布局流量,有的布局跨境资产;有的引入风投,有的引入国企;有的转型做大平台,有的坚持小而美,这都是战略。
 
作为顶级的营销人,要不断思考行业的发展趋势,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逻辑,深刻理解是形成战略思维的前提。
 
今天,很多做互联网市场或运营的人都觉得没有太多出路,是因为没有找到方向。
 
事实上,互联网做市场或运营都非常有前途,前提是看你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付出。正如我前文提到的,有的企业只依靠SEM,支撑年数十亿的销售额;有的企业只依靠DSP和网盟,一年也做了几十万用户;还有的企业只做免费营销,一年也能做到百万用户。像OPPO几乎包下了中国大部分的娱乐资源进行营销,效果非常好。成功之处在于他们把营销放在了战略级的位置,深入坚决执行,如果只是看短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接下来说一下很重要的,也是被谈论最多的用户思维。
 
◆ ◆ ◆
7、用户思维
 
市场做流量,运营做用户。用户进入产品后,会产生各种行为。这种行为不在于产品对用户的引导,而在于用户本身的需求。
 
拿金融产品来举例,很多产品做了签到这个功能,但这是不恰当的,因为理财毕竟不是高频需求,O2O已经算是是高频了,签到这个功能也没有完全做起来。
 
用户使用金融产品,进入后,了解理财产品,投资风险,个人账户信息,投资状况,收益明细等,这是基本的需求。那么在这些基础需求上,如何深入挖掘用户价值,是运营人员要深入去做的。
 
用户思维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用户是谁,第二个是用户想干什么。前者帮助我们提高市场传播的精准度,后者帮助我们提高运营的效率。
 
通过分析用户的各种行为,划分用户等级,制定用户成长体系,帮助并引导用户跨越新手阶段。
 
互联网一直都强调用户思维,可事实上在行业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做一个产品,期望目标用户能涵盖普罗大众,男女老幼、大拿小白、文青屌丝……通常这样大而全的产品会走向消亡,因为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产品都该是为特定目标群的共同标准而服务的。当目标群体的基数越大,这个标准就越低。换言之,如果一个产品是服务于每一个人的,其实它设置的服务标准门槛是很低的,这样的产品,目前在同领域内竞争激烈,几乎没有进入的可能性。
 
所以,根据产品功能和定位,针对特定目标用户实行运营以及产品迭代才是生存及发展的不二法门。趁着这个机会,根据过去几个月的产品运营经历,总结三点感受如下。
 
一、构建用户画像,初探市场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入 PERSONA——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是针对产品 / 服务目标群体真实特征的勾勒,是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任何产品,都有他的目标用户,换言之,任何产品都该有其目标用户的Persona。给特定群体提供专注的服务,远比给广泛人群提供低标准的服务更接近成功。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将目标用户标签化,并为各个标签标示权重高低。标签化是为了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标示权重高低则是为了突出某些特定的产品功能和模块,也为了划分用户质量高低,高权重标签对于用户的Rank 排名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二,详细的标签可以大大细化用户画像的颗粒度,让用户变得越发立体清晰,这对之后产品的完善以及迭代有着极大的帮助,下文会具体展开。
第三,体现在运营上,用户画像的构建对于目标用户的获取有着极大的指向性,可专注于一些垂直的社区/ 论坛/ 社群,事半功倍。 
 
二、构建使用场景 / 消费场景,提高转化率
 
构建 “使用场景 / 消费场景”,给予用户 “场景式引导”,让用户注意→感兴趣→欲望→行动→满意,给予用户足够清晰的说明,这是一个逐步打消用户疑虑并取得用户信任的一个过程。
 
从产品角度来说,提供产品/ 服务的网站有必要遵循AIDAS 原理,让用户在浏览的过程中,对产品解除疑虑并产生好感,从而提高用户转化率或产品/ 服务的成交率。
 
第一,为不同层次的用户设置场景引导。为浏览用户提供清楚明确的产品介绍,以及产品的用户数据 / 成交数据;为期望用户提供成功案例或第三方评价,提供消费场景引导;为消费客户提供清晰可靠的 CallOn Action,将注册 / 支付流程和网站的交互尽量最简化。 
第二,分析数据指标。着重分析点击率、停留时长、访问深度、人均浏览页数、跳出率等,以便产品的优化和完善。
 
三、逐步迭代产品功能和模块,提供差异化服务
 
在此,我们引入了KANO模型,KANO 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
 
基本型需求,是产品最基础的属性或功能,满足绝大部分的用户需求。
期望型需求,提供给用户比较优秀的功能或服务,满足中高层次的用户需求。
兴奋型需求,提供给用户一些独特的高级功能或服务,满足高层次用户需求。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KANO 模型对于产品的完善以及迭代有着极大的帮助。前面也提到,详细的标签可以大大细化用户画像的颗粒度,让用户变得越发立体清晰。区分用户质量的高低可以从颗粒度细化程度分析出来。
 
我们以程序员客栈上的三个程序员举个例子:
A 用户是国内普通本科应届生,刚入职于杭州某创业公司,任 Android 开发;
B 用户是有三年互联网移动端开发经验,擅长 Android,iOS 两大主流平台开发技术和框架,包括原生和混合。
C 用户是任职于腾讯的资深工程师,八年工作经验,做过 12 个产品,其中多个产品用户规模达到亿级别。
 
以上三个用户是对“程序员” 这个目标群体的细化,通过颗粒度的丰富 / 细化程度,我们大概可以分析这三个用户相对质量的高低,结合 KANO 模型,程序员客栈就可以给这三类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除了上面提到的流量思维、品牌思维、竞争思维、商业思维、营收思维、战略思维和用户思维这七种基本思维以外,以下三种思维方式对互联网运营者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
 
◆ ◆ ◆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指从一个点出发,进行思维的扩展,最终产生出多个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举个例子,最近网站要是拉动的注册用户量,你可以想出多少种办法?
A说,我们可以让用户邀请用户,每一个成功邀请都可以为邀请人带来奖励。
B说,我的想法和A类似,但是不仅仅是成功邀请人有奖励,新进入的用户也可以获得奖励。
C说,我觉得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对已有的用户做邀请活动,对潜在感兴趣的用户进行注册奖励,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阻碍,让用户在不完成注册的情况下,权限降低,不能进行一些操作,不过这需要产品进行支持,如果产品愿意支持,我们还可以在产品使用的各个环节提醒用户完成注册,最后最好还要和产品看一下现有的注册流程是否可以优化以提高用户完成注册效率,我们甚至可以采用预注册的方式,为每个进入的用户保留一个ID,用户只要填写昵称和设置密码就可以完成注册并且获得奖励。

C的思维方式就是发散性思维。
◆ ◆ ◆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逆转因果的思维方式,从原因可以推知结果,反过来从结果反推原因。

举个例子,最近网站的流失率有点高,有什么运营上的好办法?
A说,我们可以对流失用户开展挽回活动,给他们一些奖励。
B说,我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促进其他没流失的用户活跃,促进留存。
C说,我们先看看流失的用户是什么类型的用户,是否具备共同点,找出它们流失的原因,然后除去这些因素,再设计一个活动,专门针对流失用户进行。至于活动,我们可以先送一些礼品,或者告知他们之前的阻碍已经没有了,看他们是否愿意回归。

C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
 
◆ ◆ ◆
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系统级别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不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case by case解决方案,而是汇总让系统来解决类似的所有问题。
 
举个例子,老板希望能够加快活动运营的频率,最好每天都能有网站活动,怎么办?
A说,增加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我们来多设计一些活动,每天都有新活动上线。
B说,我们可以把活动分类,通过模板来解决设计问题,一套程序可以同时跑多个活动。
C说,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目前的运营目标,以及用户的行为数据,看看是不是能够做一套工具出来,帮助我们快速上线活动。

7.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8.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降低维度,让互联网产业低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多个不同的解释。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